培养综合职业能力的软件开发实训课程之构建

来源 :职业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X227669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对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出发,本文依据软件技术岗位需求,分析了制约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发展的因素,提出了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的《软件开发综合实训》课程的开发方案。
  关键词:高职;软件开发综合实训;职业能力培养;综合实训;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4-0124-02
  
  随着软件技术的发展,软件的规模越来越大,所涉及的技术也越来越广,对软件开发人员综合能力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传统单一的软件技术课程已经不能适应软件的不断发展所带来的更高的技术要求,从而造成学生综合能力差,难以掌握开发大型软件需要的隐性知识,同时也不能满足软件企业的工作要求。
  但是,学生职业技能的形成是循序渐进的,从分散的知识、单项的技能到各科知识、技能的综合应用,从校内实训到企业顶岗实习,既是一个量变过程,又是一个从“学”到“用”的质变过程。这一转变能否顺利实现,关键在于实践课程体系的安排是否合理。在整个实践课程体系中不仅要为单门课程设置合理的实践环节,还应该设置以培养综合能力为主的综合实践环节。因此,迫切需要设计一门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软件综合实训课程。
  影响软件技术专业学生
  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因素
  目前,各高职院校在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指导下,着重加强了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这些实践项目都是针对某一课程而开设的,学生在学习完独立的课程之后,对于课程之间知识的相互衔接和综合应用仍然不甚明了且无从下手。
  究其原因,一方面,学生所学各学科知识都是独立的、分散的,针对某一课程的实训环节没有各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及过渡。同时,开发大型软件需要的隐性知识在各门课程中没有体现,导致学生知识上的不连贯、能力上的断层,没有掌握综合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学校的实训条件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校内实验室没有软件企业的虚拟环境,难以进行团队开发,同时也不利于项目化教学的开展,致使学生进入企业时仍然对工作环境感觉很陌生,成为制约学生职业素养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为此,笔者提出了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职业能力为目的,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式,与企业共同研究软件技术综合实训课程的开发方案。
  构建《软件开发综合实训》课程开发方案
  《软件开发综合实训》课程以一般课程实验、实训为基础,综合运用多门实验和理论课程知识,以完整项目的选题、技术路线确定、项目研发、项目应用实施为内容,培养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和职业素养,使学生完成从实训到项目的过渡。
  在进行课程开发时,应按照“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为依据、以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式,与企业共同开发《软件开发综合实训》课程。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首先要完成的是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由于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面向专业,而校内教师所欠缺的恰是企业具体工作任务的实施过程。因此,在进行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时,可邀请本专业领域的企业行业专家,请他们从岗位需求出发,介绍在岗位上需要做什么工作、如何去做这些工作。通过专家介绍,我们清楚地了解各项工作的过程及内容,并了解各项工作的重要程度、难易程度及相互关联程度。
  项目设计 根据专家提到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内容,以企业真实软件产品为蓝本,加工成适合学生的学习项目,然后,对项目进行分解和细化,获得项目的具体工作任务,并对完成工作任务应掌握的职业能力做出较为详细的描述。最后,再请专家指导,讨论我们所设置的项目、工作任务是否覆盖了他们所描述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内容,以及我们所描述的职业能力是否符合岗位工作所要求的必须掌握的各项职业能力。
  课程内容体系构建 依据项目设计,与企业行业专家一起,根据工作任务的相关性构建《软件开发综合实训》课程内容体系。按照真实的软件开发过程把项目划分为若干个阶段,每一个阶段安排若干个任务,每一个任务中都包含着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工作态度。以完成工作任务的顺序组织教学内容,按照行动导向的原则设计教学单元,与企业行业专家一起共同制定教学大纲,共同开发实训教材,共同制定评价标准,以便将“企业的内容”以“教学的形式”来完成“人才的培养”。表1是根据岗位需求和工作任务构建的《软件开发综合实训》课程内容及教学情境。
  建立校内软件综合实训基地 与企业密切合作,将软件企业的开发环境、开发方式、开发工具引入实训基地,构建本课程的职业情境。为了开发软件公司的工作环境,软件开发综合实训室用隔板划分出若干区域,每个区域有标牌指示。每个项目开发小组占据一个固定的工作区域,每个工作区域有10个工位,学生要按照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在相应工位上开发软件。此外,实训室内还开辟了小组讨论区和演示区,利用这些区域,可以开展小组讨论、方案交流、成果展示等活动。通过虚拟的软件企业环境,使学生走出教室、学习环境,走近规范的职业环境,消除对真实企业工作环境的陌生感,方便项目教学、小组学习的组织管理工作。
  新建课程体系的效果
  《软件开发综合实训》通过校企合作共同设计教学任务、制定教学大纲和教学标准、共同构建课程体系。本课程通过开发一个完整的软件项目,将软件开发各个主要阶段串接在一起,使学生按课程顺序和教学环节进度将分散掌握的能力贯通起来,让学生能实际感受企业的软件开发流程和规范,熟悉软件项目团队协作开发方式,逐步适应软件企业开发环境和开发方法,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实现软件开发基本能力的整合、迁移,促进综合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使学生能够胜任软件开发岗位的各项工作,达到教学内容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软件开发综合实训》课程开发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对于软件技术专业的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缓解校外实训基地严重不足的压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对其他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应力恒.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8(1):36-38.
  [3]朱强,江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案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1):42-44.
  [4]路建彩,褚建立.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9,(2).
  [5]欧盟Asia-Link项目“关于课程开发的课程设计”课题组. 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任文娟(1975—),女,硕士,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学改革与课程体系建设。
  赵国玲(1965—),女,硕士,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课程体系建设。(本文责任编辑:尚传梅)
其他文献
文章就钢琴乐曲的基本练习方法进行探讨,明确钢琴练习的目的性,注重基础及扎实性,从而达到提高练习效率,让学琴者在科学的方法指导下学习钢琴。
为了研究百球清(Toltrazuril)对猪等孢球虫病的治疗效果,用15mg/(ks.bw)和7.5mg/(kg.bw)2个剂量的百球清口服治疗感染猪等孢球虫(Isospora suis)的7日龄仔猪,用粪便性状及腹泻持续时间、OPG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施用微生物复混肥对盐碱土微生物量、土壤容重、土壤盐分及白菜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化肥和基质处理相比,白菜收获后施用微生物复混肥处理的
植物源农药是指有效成分来源于植物体的农药。植物源农药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具有对环境友好、毒性普遍较低、不易使病虫产生抗药性等优点,是生产无公害农产品应优先选用的农
微耕机小巧灵活、结构简单、使用维修方便,我们在安全操作和维修保养中应注意以下事项:
由于缺少评定"双师型"教师的统一标准,目前不少高职高专院校对"双师型"教师内涵的理解存在误区,在评定"双师型"教师资格时,不顾及资格证书专业与实际专业教学是否一致,简单地将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