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致命的安定药

来源 :现代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gxu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救护车上抬下的一位奄奄一息的老人:男,75岁,桶状圆鼓鼓的胸脯几乎看不见起伏,呼吸十分微弱,神志不清。他的老伴一边哭一边向我诉说着这位老人发病经过:他年轻时一直不听劝告,抽烟可凶了,每天总要抽烟两包,有时不过瘾还要吸雪茄烟。3年前已从慢性支气管炎发展到了肺源性心脏病。平时动不动就气喘、咳嗽、多痰,晚上睡觉不能平躺,十分痛苦。昨天夜里已11点,他还烦躁不安,无法入眠。我就给他服了一片我平时失眠时常用的2.5毫克的安定片。不久他便入睡了,今晨我醒来时发现他竟昏睡叫不醒了……
  心电图已呈“——”字线,老人经抢救无效去世了。“我平时失眠总是服用安定药的,它既管用又安全,怎么会害了我老头呢?”老妇人眼光呆滞,口中喃喃地重复着这几句话。
  教训是沉痛的,问题就出在这片“杀人”的安定药。
  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因呼吸系统的慢性病变所致的肺循环阻力增加造成右心室肥大、扩大,甚至右心衰竭的心脏病。它最常见的原因是由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引起的。由于长期吸烟导致肺部慢性炎症,使肺通气与换气功能障碍,每次吸入体内的氧气减少,同时体内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也减少,导致机体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血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引起酸中毒使肺小动脉痉挛,这除了影响心脏功能外还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使患者感到乏力、倦怠、易激、失眠,甚至神志不清。少量的二氧化碳对呼吸中枢有兴奋作用,能使呼吸加深加快,但是肺心病人尤其是慢性肺心病人的高二氧化碳刺激反应减退,呼吸中枢处于麻痹状态。
  安定药物等镇静药对呼吸中枢具有抑制作用。慢性肺心病人即使用了常人能耐受的小剂量安定药也会使处于逐渐衰竭的呼吸中枢雪上加霜,更趋衰竭,甚至呼吸停止酿成悲剧。从上述病例中我们应该吸取教训;患有肺心病、慢性肺气肿的病人,千万不能随便服用安定、氯丙嗪等镇静安眠药来治疗烦躁不安、失眠症状,而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小心监护使用。
  
  (编辑:育之)
其他文献
“空气糟透了!”“一大早就闻着一股怪味,呛人!”寒冷的冬天,灰蒙蒙的雾霾笼罩了中国各大城市,大学生晓木一早就将防霾口罩戴好了才出门。对于很多对气味敏感的年轻人来说,雾
编辑同志:元旦前后,我常感到下腹部胀痛,每次经来则症状更剧,多次服用中、西、草药均未见效,上医院行妇科检查,大夫确诊为输卵管炎,说要注意性生活卫生,还说如不彻底治疗,极
近日,人人网针对2573名“90后”大学生开展了一项年轻人爱情观不完全调查,讨论“傍大款”。其中男生1256人,女生1317人。调查显示,67-7%的“90后”表示这种现象无可厚非,但自
为了增强广大护理人员对护理职业暴露的认识,提高职业暴露防护意识,本文从物理、化学、生物、心理等方面分析了护理工作中面临的职业暴露种类,阐述了职业暴露产生的原因,提出
有人说:“有大成就者,必有坚定信念;但有坚定信念者,未必获得高寿。”似乎两难相悖:成就与高寿不可兼得。然而,伟大的短篇小说家蒲松龄却活了76岁。这个岁数在300年前平均寿命不过35岁的清康熙年代,却是悬车之寿。原因何在?他不仅是一位“亦真亦幻”的文学大师,还是一位横跨医文两界的养生学家。在他40年的养生实践中,不但写就了《药崇书》《草木传》《省身语录》《抢病》《驱蚊歌》等专著,而且还将其不落窠臼的
目的:探讨胃溃疡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8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80例胃溃疡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措施;研
据报道,我国湖南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李必春,在65岁时儿媳病故,留下一个幼儿。孩子终日啼哭,老人无奈,就用自己的乳头让孩子吸吮,谁料到半个月后,竟真的分泌出了乳汁,直至孙子10岁为止。  老翁为什么能够泌乳汁呢?原来,这是一种病理性泌乳,医学上称为乳溢症,此病主要是下丘脑受条件反射而发生器质性病变,造成催乳素的分泌增加,导致乳溢症。此外,分泌催乳素的垂体发生肿瘤,以及肢端肥大症、甲状腺功能衰退、睾丸
日常生活中,食物中毒的事例时有发生。专家提示,为防止食物中毒,人们须避免以下三种错觉:    (1)成物不必消毒:沙门氏菌能让人胃肠发炎,可在含盐量高达10%-15%的肉类中生存好几个月,只有用沸水煮半个小时才能把它全部杀死。所以人们在食用腌制食品时,应要进行严格的消毒。    (2)低温难有病菌:有人误认为冰冻的食物难得有细菌,其实有的细菌专门在低温环境里生活和繁殖。比如能使人发生严重腹泻、导致
目的:针对组长负责制在儿科输液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方法:将儿科输液室以输液流程为基础划分为输液、注射、治疗三大区域,同时各区域分别设立一名组长,并全面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