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怎样护肤

来源 :老年博览·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dd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古代,人们都怎样护肤?
  早在汉代的一部典籍中,就记载了有关润肤脂的内容,其中形容,使用了面脂之后,皮肤会非常细腻光洁。一个“脂”字,说明这款古代面霜是从动物体内提取含有油脂的材料做成的。这种工艺一直沿用到了唐代。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记载,明代的面脂共有四种:一种是红蓝花粉染胡粉而成,一种是山燕脂花汁染粉而成,一种是山榴花汁制成,还有一种是紫矿染棉而成。这些面脂制作方法,实际上是之前方法的延续和改良。
  有不少爱美人士觉得,这种带有色彩的面脂,可能不只有滋润皮肤的功效,还有隔离或者改善肤色的作用。
  除了在面脂生产工艺上下功夫,古人还发明了不少“偏方”。蛋清是古代女子必备的护肤品:洗完脸后将蛋清涂在脸、手或脖子上,据说坚持一个月,便有滋润柔嫩的功效。
  古人还爱用淘米水洗头。淘米水中含有一定量的淀粉和蛋白质,具有滋润养颜的功效,古代称之为“潘”。在先秦时期,淘米水就是一种常用的护肤品。
  到了后期,这种局部的“水疗”被升级改造成了木桶“SPA”,也就是洗澡时,在泡澡的木桶里加上一勺黄酒或撒上新鲜花瓣,以便使皮膚更好地吸收养分,保持滋润。
  自古以来便有“一白遮百丑”的说法。古代美白多是通过内调。有些美白护肤的方法很简单,比如将白芷拿来熬水喝。白芷可以清除黑色素,加快皮肤的新陈代谢,有美白、亮肤的作用。
  为了快速美白,古人还会采用最简单直接的方法:直接涂白。北魏农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提到过米粉的制作方法。这种白色的米粉便是爱美女子的“粉底”。但这种粉底附着性不强,没多久就会掉得一点不剩,所以后来便被胡粉取而代之了。一直到唐朝,胡粉始终是美白时的首选。
  (摘自《光明日报》2020年1月5日,丁强荐)
其他文献
为防控新冠病毒,“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餐、多通风”成为热门的宣传口号。一时间,人人佩戴口罩,成为城乡一景。  实际上,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口罩就是人们防止疾病传播的一种基本卫生用品,有关勤洗手、多通风等的宣传也随处可见。这要从当年开展的“爱国卫生运动”说起。  当年,肺结核、麻疹、白喉、麻风、血吸虫病等传染病和地方性流行病不断,人民的生命和健康受到严重威胁。为了摆脱疾病的危害,1950年8月,首届
期刊
身上痒的时候,会忍不住想挠一挠。但是你会发现,往往越挠越痒,根本停不下來。为什么挠痒痒会越挠越痒呢?  这是因为一种叫作5-羟色胺的物质。它最早是在血清中发现的,所以又叫血清素。血清素是一种抑制性的神经递质,可以缓解疼痛,使人产生愉悦的情绪。但科学家发现,血清素还参与了痒觉的传递。当人感到痒时,就会想去抓挠。抓挠造成的疼痛会刺激大脑释放血清素以缓解疼痛,同时血清素本身又会促进痒神经元的信息传递,让
期刊
位于英国曼彻斯特东南约50公里的亚姆村是一个典型的居民生活区,外围都是农场。走进村庄,最值得注意的就是一块块标牌,标记着曾惨遭黑死病毒手的村民家庭,很多标牌上还列出了当年死于黑死病的各个家庭成员的名单。这里有个亚姆博物馆,讲述的是当年席卷英国乃至整个欧洲大陆的令人心悸的黑死病传播史。  13世纪至17世纪,黑死病在欧洲间歇性暴发,先后夺走了1.5亿人的生命。其中1664年至1666年疫情尤其严重。
期刊
二伯76岁那年,执意要跟老伴一起住进养老院。他们一生没有孩子,住进养老院可以享受基本的医疗服务。最重要的一点是,二伯作为一个植物学家,想在还有精力写作的时候,把自己的经验好好整理出来,写一本书。他需要摆脱繁重的家务,摆脱一日三餐、看病拿药的奔波,所以,住养老院是最好的选择。  有意思的是,二伯找养老院的首要条件,就是养老院要有一个大院子。这样,他得空就可以在那儿养花植草,把院子打理成一座“梦幻花园
期刊
网友们常把“××自由”当作自己实现较好生活的一个标准,但我们真正需要实现的应该是“情绪自由”。  情绪自由并不是指一个人可以随时随地表现出或放任自己的情绪,而是指一个人可以游刃有余地控制情绪,脱离它的影响。对真正实现了情绪自由的人来说,外界的看法不能影响到他,自己的情绪只由自己来控制。  情绪自由看似容易,其实相比财务自由来说更难实现。很多人都是情绪的奴隶,心情常常会受外界影响。所以,只有实现了情
期刊
鹤年堂药铺开业于明永乐三年(1405年),最初在北京南城菜市口大街铁门胡同迤西路北,创办者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养生大家丁鹤年。  永乐初年,连年战乱,多地瘟疫频发。特别是永乐六年(1408年),南方暴发大瘟疫,向北方各省蔓延。丁鹤年结合祖传验方和当时的疫情,研制出了“避瘟金汤”,无偿赠送给灾民。  鹤年堂所处的菜市口明代称“菜市大街”,为京南要衢,是外省人进京必经之地,也是集聚与住宿的首选之所,交
期刊
1931年,在浙江诸暨的一个小山村里,一个名叫骆抗先的男孩出生了。因为家境贫寒,十几岁起他就辗转流浪各地,最后以流亡学生的身份艰难地读完了中学,考入南京大学医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现在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传染科。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国内出现了一种与以往不同的乙肝病毒,引起了当时正在做流行病调查的骆抗先的注意。从此,他便与抗击乙肝病毒结下了不解之缘。  为了攻克乙肝,骆抗先一手创办了南方医院肝炎
期刊
辛弃疾的妻子范氏出身于书香门第。辛弃疾新婚不久,便踏上了征戰沙场的旅程。在军营,他思念家中的妻子,于是挥笔写下了一首千古奇词—《静夜思》。  《满庭芳·静夜思》  云母屏开,珍珠帘闭,  防风吹散沉香。  离情抑郁,金缕织硫黄。  柏影桂枝交映,从容起,弄水银堂。  连翘首,惊过半夏,  凉透薄荷裳。  一钩藤上月,寻常山夜,梦宿沙场。  早已轻粉黛,独活空房。  欲续断弦未得,乌头白,最苦参商。
期刊
我爸前两年突发奇想,要考驾照。光他一个人考还不够,他还拉了我叔叔、伯伯一起去。我妈对此嗤之以鼻:“别想了!一群老年人,连电脑都不会用,还想考驾照?”  言语有些刻薄,但不无道理。  毕竟我爸连智能手机都不会用,在网络社交快要垄断他所有的交际方式的时候,才终于无奈地申请了一个微信号。  说起来,还是我妈用他的身份信息注册的,他只是在旁边看着我妈操作。  微信的头像是我爸妈的合影,还用不知名的软件进行
期刊
肖像画是人们喜闻乐见的画种之一。不过,肖像画创作中有一些不成文的“规定”,你可能并不知道。  英國著名肖像画画家内勒1689年为大科学家牛顿画过一张肖像,是以牛顿的头部和胸部肖像为素材加工而成的。  在画里,牛顿真是一位大帅哥!画家根据牛顿本人的要求,把他的眉毛加粗,使他显得更有精神;将眼睛画得深邃,使他显得更有洞察力;还将他的鼻梁画得更高。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画家在创作肖像画的时候也需要遵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