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分子荧光互补试验研究水稻NH1家族蛋白之间相互作用

来源 :华北农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tf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NPR1(Non-expresser of pathogenesis related genes 1)是水杨酸(Salicilic acid,SA)介导的系统获得抗性(Sys-temic aquired resistance,SAR)的关键调控因子,在水稻中过量表达拟南芥NPR1和水稻NH1/OsNPR1(NPR1 homo-logue 1)(NPR1的同源物)可增强抗病性。水稻基因组中还有4个NPR1旁系同源物(Paralog),为NH1的家族蛋白。本试验利用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Bimolecular Fluorescence Complementation,BiFC,or split YFP)研究了水稻NH1家族蛋白之间在活体内的相互作用,发现除NH2外,NH1、NH3、NH4和NH5都会和自身的蛋白互作,产生荧光信号,并且它们还会和家族成员的其他蛋白相互结合产生荧光信号。 NPR1 (Non-expresser of pathogenesis related genes 1) is a key regulator of Salicilic acid (SA) -mediated Sys-temic aquired resistance (SAR), overexpressing Arabidopsis thaliana NPR1 and rice NH1 / OsNPR1 (NPR1 homo-logue 1), a homologue of NPR1, enhance disease resistance. There are also four NPR1 paralogs in rice genome, which are the family proteins of NH1. In this study, Bimolecular Fluorescence Complementation (BiFC, or split YFP) was used to study the in vivo interactions between rice NH1 family proteins. It was found that NH1, NH3, NH4 and NH5, except for NH2, The proteins interact to produce fluorescent signals, and they also interact with other proteins in family members to produce fluorescent signals.
其他文献
<正>从2003年《环境影响评价法》确立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以及2009年《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颁布实施以来,我国在煤炭矿区、城市轨道交通、港口、区域开发等领域的规划环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甘肃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基础设施、平台建设、城乡面貌、公共服务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就,改革开放稳步推进,文化建设成果丰硕。在历史发展的关键节
<正>一、什么是自身免疫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是一类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是因为肝脏受到自身免疫系统攻击,引发相R575对特异性病理损伤器官导致。自身免疫性肝病主要包括原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本文回顾了新疆塔城各族人民和中华各族儿女血脉相连,万众一心,捐衣献金,接待抗日将士,支援抗日前线,齐心救国的壮举。
<正>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颁布,标志着我国环境法治建设的开始。回顾从1979—2009年这30年的历程,从环境行政救济的视角勾画出我国环境法制建设的一条
量刑不当是当前困扰审判实践的一大难题。从总体上看,量刑不当的表现主要是量刑的轻重不当及量刑不平衡;量刑不当的主要原因是科学刑罚观的缺失和执法观念的陈旧等。笔者以为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平台家庭一体化管理模式对鼻肠管食管癌患者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82例鼻肠管食管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鼻肠管护
<正> 港澳地区的少年司法制度起步早,体系较完善,且港澳地区毗邻内地,地理环境、文化基础和价值取向等方面都与内地相似,其少年司法制度对完善我国的少年审判制度具有重要的
<正> 一、我国外观设计法律保护的现状我国在1984年制定的专利法中就确定其保护的对象为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开始采用专利法保护外观设计,并延续至今。根据我国专利法
<正>英国《媒介与文化学刊》2011年10月人身处在不同的空间范围内,小到两三人之间的人际空间,人身处其中的物理空间,大到城市空间。空间除了有物理性、社会性外,还具有符号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