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回响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lmn25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伟大的电影都相似,但又各有各的不同。英国著名导演安东尼·明格拉的《英国病人》(以下简称《英》)因其杰出的电影业绩无疑可以位列其中。
   对电影《英》的评述不胜枚举,这些评述都是就电影文本而展开的,较多关注的是电影文本的故事情节、叙事技巧等,较少从文本接受这一角度来论述。任何一个文本都有其接受者,不管是显或隐。电影因其独特的呈现方式,即图像与声音结合,而区别于传统的单纯文字、图像、声音文本。因文字的符号性质,纯文字文本阅读会在诱使人寻找在一个个能指符号后的所指意义,虽会带来思考的快感,但难免会陷入思虑的疲乏。图像的直接呈现虽直观可感,但过多的图像犹如走马观花,留人心者恐怕是少数。电影将这些文本的优势合并,重新创造了一种可读可听的文本,直接呈现在观众面前。《英》的电影文本中就有众多的“倾听者”,即在文中就是作为接受者而存在的,这些接受者与观众,共同完成了文本的意义生成。
   电影《英》中的各主要人物艾马殊伯爵、凯瑟琳、护士汉娜、工兵吉普、卡拉瓦焦之间互为倾听者。作为诉说者,是对往事的一种回忆性讲述,讲述的内容发生在过去,历尽了时间的淘沥,加之个人经验的累加及对事件后续性的感悟,在诉说的当时就会有情感性的流露以及掺杂一些评说。作为倾听者,在倾听之前就有包括自我独特经历在内的接受前见,倾听到的内容可能会因一些契合引起共鸣。故倾听的过程,包括诉说者对往事情感性的体认和反思,也包括倾听者对诉说内容情感性的认同和自我经验的全新建构,是一种全新的意义生成过程。
   战争使伤痕累累的四人在教堂废墟中相遇,又因为战争四人的命运彼此相连,相互纠葛。寂静而残败的教堂,百无聊赖,只剩半具躯壳的艾玛殊靠注射吗啡苟延残喘,一阵风吹,一声响动,都会让他陷入回忆,故事的在追忆中展开。卡拉瓦焦来到了破败的教堂,在他咄咄的追问之下,艾玛殊将往事道出。艾玛殊的经历在对他对卡拉瓦焦的诉说或者可以说是解释中,多了一份流恋,加了一份反思。如果说事情发生的当时来不及感受与思考的那份炽热、感伤,那么在对回忆诉说之时,一切都加倍地涌过来!失去手指的卡拉瓦焦在倾听艾玛殊的诉说中也陷入了往事,他那颗饱受战争摧残已不再相信他人的心也开始了同感了:我们都是战争中的伤者。而卡拉瓦焦对艾玛殊的倾诉,也让艾玛殊陷入了对好朋友因他而死的自责中,往事又开始涌现,本来是置身于战争之外,没想到最终还是战争中的人。
   汉娜对艾玛殊朝夕相对,护理细致而周到,对艾玛殊的事情不可能不知。同是失去了爱人与朋友,汉娜对艾玛殊又多了一份感情,她为艾玛殊朗读那本与艾玛殊形影不离,陪他度过生死的希罗多德的《历史》,翻阅记录艾玛殊与凯瑟琳爱情的残片。艾玛殊在与汉娜的交谈中,得知 “爱她的人因她而死”。而在艾玛殊的往事中,爱他的人也因他而死,凯瑟琳,都铎都离去了。往事在现在的生活中又在别人身上得以呈现,往事中他肝肠寸断,相信现实中的他不会因为躯壳残存而痛苦减半。对汉娜而言,爱他的人都离去的现实并没有在工作中忘却,艾玛殊的经历也在时时深撩着她敏感而痛苦的心灵,她不仅要在他的往事中深味自己的过往不幸,更要在担忧自己现在的爱情。战争中的爱情注定是个悲剧,与先前艾玛殊与凯瑟琳的爱情一样,她与吉普相遇,一切那么相似,那结局会是什么呢?感受在当下的汉娜不得不想。就这样各自在倾听中回味着过去,思虑着现在,一切的一切继续着。
   电影《英》中还出现了倾听者叠加的场面。当艾玛殊向卡拉瓦焦诉说凯瑟琳如何死去的的时候,汉娜也在离他们不远的地方倾听着他们。在讲述中,现实中孤苦无依的艾玛殊又一次回到了他与凯瑟琳“死别”的现场,悲伤欲绝。卡拉瓦焦在倾听中神色凝重,个人的仇恨似乎在艾玛殊巨大的痛苦中得以释怀,同为伤者,同为往事,能计较的又有什么呢?而此刻他们旁边的汉娜看到的、听到的却是两个男人过往的爱恨情仇,一个人的经历足以发人深想,如果是两个人呢?在艾玛殊与卡拉瓦焦的过往中,能左右他们的并别是他们自己,他们被残酷无情地卷入了战争,失去了爱人,失去了身体,汉娜也意识到自己不能例外。个人终究压不过现实,该去的终究要去,该走的终究要走,汉娜最终还得面对当下与吉普的“生离”。
   而最后,电影《英》中一切的谈话,最终的倾听者还是作为观众的我们,对电影全知全能的我们面对这一切的时候又作何感想?我们是电影中每一场谈话的另外一个倾听者,虽然并非每个人都是战争的亲历者,有些想法、有些情愫还是会产生的。除了战争对人与人性的戕害之外,标榜自由,憎恶占有,留恋爱情,珍惜友谊,为信仰而献身,为梦想而痴狂,这一切历尽岁月的冲洗,能留下的是什么?人类是书写着历史,还是只是历史中的残片?痛苦是滋养着生人,还是埋葬着死者?战火是焚烧万物的恶魔,还是涅槃人类的火种?地图的疆界是秩序的界定,还是人心的藩篱……一切的意义,一切的哲思绵延开来,文本意义也绵延开来。
   电影《英》中众多的倾听者生成了文本的意义,后来的每一位倾听者在倾听中回味着,毫无疑问,这带来电影《英》无限丰富的内涵,也是电影《英》精彩绝妙的原因之一。
  
   (作者简介:代金存(1983-),女,汉族,云南大理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文艺学在读硕士,研究方向:文学批评及西方文论。)
其他文献
摘要:文章是劳伦斯·A·博兰《批判的经济学方法论》一书的读后感,基于博兰对评判方法论的论述,对方法论的意义、方法论的逻辑、批判提了一些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方法论;逻辑;批判   劳伦斯·A·博兰的《批判的经济学方法论》虽然是一本经济学学科的方法论著作,该书很多内容是经济学领域的独有的方法论,但是,全书在与经济学领域的不同学者、不同流派的争论中,所运用的逻辑、批判的方法等却是适用于整个社会科学
期刊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的机械设计制造专业知识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应用性人才,使其能在企业或科研院所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学研究、技术创新。该专业所需人才,不仅仅要求其具备机械设计制造的专业基础知识,更要求其具备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其他交叉学科的专业综合素质,使其能更好的运用现代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知识来解决工业生产第一线的各种复杂技术问题,以应对生产和实践的需要
期刊
哲学是“真”、“善”、“美”的统一,古今中外的哲学家和哲学派别都对其有着极大的关注,不同的哲学家对“真”、“善”、“美”的问题都有着不同的回答。我们要清楚的了解三者各自的意义,也要了解“真”、“善”、“美”相统一的现实意义。   哲学最早源于希腊语,意思是爱智慧。哲学是以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为直接对象的思想认识活动,是人类思想认识活动或本源事物的存在和表现形式之一。它构建的一元论的世界观和
期刊
如果说《诗经》以其坚实的理性精神和清晰的历史意识,鼓励了文学对现实的关注,是穿梭在华夏文明中的一首悠扬、典雅的乐曲,那么楚辞则以其深邃狂放的情感力量和意蕴丰厚的原始想象,喷薄出文学自身的不羁的美以及人类生命底部的无法化解的悲伤,成为绵延在千年文化脉络里的另一支歌。    楚辞是诞生在巫鬼祭祀之风盛行的楚地的另一支歌。只有在那片弥漫着氤氲水汽的流域里,在那依旧散居着原始初民的土地上,在那
期刊
在法国电影史上的1958年至1962年的5年时间内,大概有200多个新人拍出了他们的处女作。这如同气势宏大的一股激流一般,汹涌澎湃地推拥着法国电影又一次走上世界艺术浪潮的顶峰,创造了法国电影史上的奇迹。弗朗索瓦·特吕弗(Francois Truffaut,1932-1984)是在巴赞带领下一手培养起来的影评家,是“作家电影”论的忠实者。他在发表的大量影评及论文中不断反复地阐述“作家电影”的观点。他
期刊
摘要:我国环境保护政策并不缺乏,但却长期不能被有效执行。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当前政府的绩效评估体制不科学、环保部门的建设不完善、多元的政策参与主体和有效的政策激励机制缺乏。文章将从这些方面分析我国环境政策有效执行的障碍,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环境政策;政策执行;绩效评估;环保部门;政策激励;公众参与    环境保护政策作为公共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其执行的有效性关系到社会可持续
期刊
影片《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用影像向我们讲述了一段感人肺腑的畸形恋爱,少女爱上青年作家,并为追逐这份爱恋而倾注一生。导演徐静蕾将女性视角注入到文学文本中,向观众展现了女性独立、坚韧的性格和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以及个人对自我和人生的重新反思。   徐静蕾的影片《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以下简称《来信》),改编自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同名小说。原著以书信体的形式,记述了女主人公与邻居小说家R一生的情感
期刊
本文通过对于丁玲作品《我在霞村的时候》中贞贞这个人物的分析,探讨了慰安妇贞贞悲惨命运的原因,以及霞村这个地方所浓缩的当时整个社会的一种思想风气的问题,探讨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萌发,最后总结出作者的独特的社会理想和崇高的精神觉悟。   《我在霞村的时候》是丁玲延安时期的一篇力作,也是她真挚情感的结晶与升华。通过“我”去霞村休养这件事,引出霞村里一个叫贞贞的女孩,在遭受日寇的凌辱后,忍受着精神和
期刊
奥地利诗人里尔克的名篇《豹——在巴黎植物园》,是一首充满矛盾的诗作。诗作中展现了一种形而上的精神矛盾,诗人把思想“知觉化”,借助“笼中豹”这个矛盾的载体,由主体中心化转向主体客观化,用笼中豹来揭示现代社会中人的生存困境、人的矛盾的生存状态。   里尔克的《豹》之所以具有巨大的丰富性与精神张力,来自于它诗作中的矛盾因素的急剧碰撞。无论是词句的矛盾,还是意义的矛盾,都导向现代人的一种生存与精
期刊
本文选取了《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和《赵春儿重旺曹家庄》几部小说中,具有典型性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赏析,点明了她们各自所具有的特点:一往情深、刚烈自尊以及聪慧隐忍。   读冯梦龙的《警世通言》,我于热闹喧嚣的清代社会中,倾听了无数市民的心声。在种种恩怨情仇和悲欢离合的故事中,公子王孙风流儒雅,贪官污吏横行霸道,商人巨贾挥金如土,大家闺秀斯文娴静,青楼女子亦是聪慧坚毅,各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