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粮食主产区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效益比较分析

来源 :北方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boy17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始终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首要任务。必须毫不放松粮食生产,继续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着力加强产粮大县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内蒙古和东北三省节水增粮行动、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粮食生产要坚持稳定面积、优化结构、主攻单产的总要求,确保丰产丰收。近几年,内蒙古粮食产量逐年递增,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稳步提高,分析内蒙古粮食主产区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效益情况,了解农民种植意向,对于更好地安排部署内蒙古粮食生产发展规划,促进农村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经济社会稳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重点分析内蒙古粮食主产区和主要粮食作物的生产效益。从粮食生产的单位产能、单位投入、单位收益以及农民在种植粮食作物时的收益变化考证粮食生产效益。采用对全区5个粮食主产盟市的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效益调查数据分析,发现粮食生产的发展趋势,影响粮食生产持续增加的主要问题,找出种粮农民增收途径,提出合理化对策建议。
  一、内蒙古粮食生产效益分析
  (一)内蒙古粮食生产分布情况
  1.分地区分布,五盟市产量超八成。内蒙古的粮食主要产自东部(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赤峰)四个盟市和西部的巴彦淖尔市,它们的粮食产量居全区前5名,这些地区2012年合计粮食产量占全区总产量的87.39%,其中呼伦贝尔市占22.37%,兴安盟占13.47%,通辽市占24.05%,赤峰市占19.78%,巴彦淖尔市占7.73%,其他盟市合计占 12.61% 。
  2.主要作物分布,四大主要作物产量占九成,玉米超七成。2012年内蒙古的四大主要粮食作物玉米、小麦、马铃薯、大豆合计产量占全区总产量的90.15%,玉米占70.57%,小麦占7.45%,马铃薯占7.31%,大豆占4.82%。玉米种植主要分布在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和巴彦淖尔市,占玉米总产量的82.2%;小麦种植分布在呼伦贝尔市、巴彦淖尔市和兴安盟,占小麦总产量的76.16%;马铃薯种植主要分布在呼伦贝尔市、乌兰察布市和赤峰市,占马铃薯总产量的82.34%;大豆主要产自呼伦贝尔市,占大豆总产量的86.44%。
  (二)内蒙古主要粮食作物单位面积产能平稳增长
  1.全区粮食总产量连增,单产连增,单产增速减缓。内蒙古近年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从2009年的396.3亿斤增加到2012年的505.7亿斤,增加109.4亿斤,平均每年增加36.4亿斤,主要原因是单位面积产量的逐年增长。2009年内蒙古所有粮食作物单位面积产量为每亩487.1斤,2012年内蒙古所有粮食作物单位面积产量为每亩603.2斤,年均每亩增加38.7斤,年均增速7.38%,增速有减缓趋势。
  表1 2009-2012年粮食数据
  图3 内蒙古近年粮食单产增速趋势图
  2.粮食主产区四大粮食作物单产三增一降。内蒙古粮食主产区主要粮食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除小麦外,其余呈逐年增长态势。玉米单位面种产量由2009年的每亩947斤增加到2012年的1163斤,平均每年每亩增长72斤,年均增长7%。大豆单位面种产量由2009年的每亩181斤增加到2012年的259斤,平均每年每亩增长26斤,年均增长12.6 %。马铃薯单位面种产量由2009年的每亩2182斤增加到2012年的2365斤,平均每年每亩增长70斤,年均增长 3%。小麦单位面种产量有增有减,4年都保持在500斤以上。
  图4 主产区四大作物亩产走势图
  3.分地区看。玉米是内蒙古粮食产量的支柱,占总产量70%以上。呼伦贝尔市单位面积产量由2009年的293斤增加到2012年的783斤,平均每年增长163斤,年均增长38%,是增长幅度最快的。其次是兴安盟,单位面积产量由2009年的每亩602斤增加到2012年的861斤,平均每年每亩增长86斤,年均增长13%;赤峰市的单位面积产量由2009年的每亩1224斤增加到2012年的1386斤,平均每年每亩增长54斤,年均增长4%;通辽单位面积产量由2009年的每亩1300斤增加到2012年的1400斤,平均每年每亩增长33斤,年均增长2%以上;巴彦淖尔市单位面积产量由2009年的每亩1315斤增加到2012年的1383斤,平均每年每亩增长23斤,年均增长近2%,巴彦淖尔、通辽和赤峰3市的平均亩产都在1400斤左右。
  小麦。三个主产区中的两个呼伦贝尔市和巴彦淖尔市产能都有下降,呼伦贝尔市单位面积产量由2009年的每亩687斤下降到2012年的480斤,平均每年每亩下降69斤,年均下降近12%,巴彦淖尔市单位面积产量由2009年的每亩758斤增加到2012年的717斤,平均每年每亩下降13斤,年均下降2%,主要原因是种植小麦的比较效益在下降,优质土地首选种植玉米;兴安盟单位面积产量由2009年的每亩350斤增加到2012年的452斤,平均每年每亩增长34斤,年均增长9%,单产低,效益也低。
  大豆。主要产自呼伦贝尔市,占全区总产量的86.44%,由2009年的每亩102斤猛增到2012年的285斤,平均每年每亩增长61斤,年均增长40%,原因是价格近年上涨快,适宜在当地种植。
  马铃薯。内蒙古的特色粮食作物,全区各地区都有种植,但主要分布在呼伦贝尔、乌兰察布和赤峰三市,乌兰察布的马铃薯近年发展很快,以旱作为主,品种优,但亩产相对低,由2009年的每亩707斤增加到2012年的1237斤,平均每年每亩增长176斤,年均增长20%,呼伦贝尔和赤峰两市单位面积产量相对比较高也稳定,是乌兰察布市的2-3倍,但种植面积相对小很多。
  (三) 单位面积主要粮食作物产值情况
  1.受近年来粮食价格持续上升和产量不断增加的影响,内蒙古单位面积粮食产值也连续增长。
  玉米单位面积产出由2009年的每亩809元增加到2012年的1147元,平均每年每亩增长113元,年均增长12%。   小麦单位面积产出由2009年的每亩687元增加到2012年的738元,平均每年每亩增长20元,年均增长3 %。
  大豆小麦单位面积产出由2009年的每亩326元增加到2012年的507元,平均每年每亩增长60元,年均增长近16 %。
  马铃薯单位面积产出由2009年的每亩1211元增加到2012年的1485元,平均每年每亩增长91元,年均增长7%。
  2.分地区分品种的每亩平均产出水平。
  玉米,平均亩产出在1000元以上的有3个市,他们是巴彦淖尔、通辽和赤峰。呼伦贝尔市单位面积面种产出由2009年的每亩249元增加到2012年的855元,平均每年每亩增长202元,年均增长51%,是增长幅度最快的,比全区平均增速高出38个百分点。其次是兴安盟,单位面积产出由2009年的每亩481元增加到2012年的775元,平均每年每亩增长98元,年均增长17%,高出全区平均增速4个百分点。巴彦淖尔市单位面积产出由2009年的每亩1049元增加到2012年的1571元,平均每年每亩增长173元,年均增长近14%,高出全区平均增速1个百分点。赤峰市的单位面积产出由2009年的每亩1224元增加到2012年的1344元,平均每年每亩增长40元,年均增长3%,低于全区平均增速;通辽单位面积产出由2009年的每亩1040元增加到2012年的1190元,平均每年每亩增长50元,年均增长4%以上,低于全区平均增速。
  小麦三个主产区中一减两增。呼伦贝尔市产出有所减少,呼伦贝尔市单位面积产出由2009年的每亩625元减少到2012年的518元,平均每年每亩减少35元,年均减少近6%;巴彦淖尔市单位面积产出由2009年的每亩811元增长到2012年的982元,平均每年每亩增长56元,年均增长6%,高于平均增速3个百分点;兴安盟单位面积产出由2009年的每亩350元增长到2012年的450元,平均每年每亩增长33元,年均增长9%,高出平均水平的6个百分点。
  占大豆总产量86.44%的呼伦贝尔市单位面积产出由2009年的每亩192元猛增到2012年的628元,平均每年每亩增长145元,年均增长48%。
  马铃薯是乌兰察布的主打产品,近年发展迅速,由2009年的每亩275元增加到2012年的860元,平均每年每亩增长194元,年均增长46%,呼伦贝尔和赤峰两市单位面积产出比较稳定,赤峰略有降低,亩产出都在2000元以上,高于平均水平。
  (四)单位面积主要粮食作物的投入情况
  1.主产区单位面积主要粮食作物投入。由于种植业各项生产要素价格的普遍上涨,导致种植业单位成本增加。
  玉米单位面积投入由2009年的每亩326元增加到2012年的468元,平均每年增长47元,年均增长12.8%,2009-2012年平均每亩投入388元。
  小麦单位面积投入由2009年的每亩338元增加到2012年的436元,平均每年增长33元,年均增长9%,2009-2012年平均每亩投入389元。
  大豆单位面积投入由2009年的每亩202元增加到2012年的302元,平均每年增长33元,年均增长14%,2009-2012年平均每亩投入251元。
  马铃薯单位面积投入由2009年的每亩516元增加到2012年的570元,平均每年增长57元,年均增长10%,2009-2012年平均每亩投入570元。
  图6 四大作物单位投入趋势图
  2.单位面积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品种投入构成。
  表2 2009-2012年主要作物投入构成(%)
  分品种看,玉米投入中最大的前两项是用工和化肥,分别占28%和22%;小麦投入最大的是化肥和收获,分别占24%和18%;大豆投入最大的是收获和用工,分别占26%和16%;马铃薯投入最大的是种子和收获,分别占34%和24%。这些都是和不同作物的耕作方式和条件有关。
  分项目看,种子投入中马铃薯的比重最大,大概有占1/3;化肥中小麦和玉米最高,在1/4到1/5之间;农药项目投入中,四4个品种差距不大,在2%-4%;地膜只有玉米使用,其他三种作物一般不会需要;耕种项目也是小麦和玉米相对大,分别占10%和13%,是大豆和马铃薯的2倍;灌溉中玉米、小麦、大豆3种作物相当,分别占9%、10%、9%;收获中最大的是大豆,占26%,最小的是玉米占6%;用工是玉米和马铃薯占最大,几乎是小麦和大豆的2倍。
  (五)单位面积主要粮食作物收益情况
  种植业生产效益及变化发展趋势是引导农民种粮倾向的根本因素,除受自然环境的限制外,一般情况下是什么效益好,农民就种什么,什么发展前景好就多种什么。
  图7 四大作物收益趋势图
  分品种看,玉米2009-2012年的平均收益为每亩625元,小麦为每亩307元,大豆为每亩264元,马铃薯为每亩854元。
  玉米2009-2012年的每年每亩平均增65元,小麦每年每亩平均减少16元,大豆2009-2012年的每年每亩平均增42元,马铃薯每年每亩平均增136元。
  玉米2009-2012年的每年每亩平均增长12%,小麦每年每亩平均减少5%,大豆每年每亩平均增长18%,马铃薯每年每亩平均增22%。
  总的来讲,四大作物中收益最高的是马铃薯和玉米,马铃薯受近年价格波动起伏的影响,收益呈下降趋势,种植面积也呈下降趋势;玉米收益受市场价格和需求影响,平稳增长,种植面积同步增长,是四大品种中最好的;小麦和大豆收益低,小麦收益有下降趋势,大豆在地水平上缓慢增长,小麦种植面积略有增加,大豆受国际市场价格和种植条件影响,种植面积呈下降趋势。
  表3 四大主要作物播种面积
  (六)收益最大化是作物种植选择的主要条件   2009-2012年,内蒙古粮食主产区四大粮食作物平均投入成本与产出效益比显示,玉米最大,达到1:1.61,同时玉米也适宜内蒙古地区种植,成农民首选,种植面积达283万公顷。其次是马铃薯,投入成本与产出效益比为1:1.5,但由于受自然环境及其他因素影响,播种面积不算很大,小麦和大豆的效益低,播种面积逐渐变小。
  表4 2009-2012年主产区四大作物投入成本和产出效益比
  二、影响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
  (一)农资价格持续走高,造成农业生产成本快速增加,无形中压缩了种粮农民的利润空间
  表5 农产品生产价格和农资价格对比
  2011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比上年上涨6.3%,而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才比上年上涨6.8%,相差0.5个百分点,2012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比上年上涨4.9%,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才比上年上涨5.3%,相差0.4个百分点,可以看出,农产品价格增长相对缓慢,种粮农民的利润空间很小。
  (二)农业生产基础条件仍然薄弱,农业保险发展相对滞后,抗灾救灾抗风险能力不足,影响农民生产效益
  农业生产基本属于自然经济,受自然条件尤其是气候的影响比较严重,改革开放以来,政府每年都有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但相对于农业的发展仍显不足。农田水利设施陈旧老化,有效灌溉面积增长缓慢,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很多地区还是“靠天吃饭”。
  2012年受旱灾、洪涝灾、风雹灾、冷冻灾共计2060.7千公顷,比2011年增加了2%。2007年开始,内蒙古实行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模式,政策相对滞后,缺少一套比较完善的法律法规支撑,农民风险意识淡薄,认识不足,尚未形成有效的风险防控机制,粮食生产损失巨大,影响农民生产效益。
  (三)生产方式落后,规模效益不足
  内蒙古农业生产目前大部分还是传统的以家庭为主的小农生产模式,每户几块地,分散经营,难以满足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农业规模效益尚未形成。2012年农用机械总动力比上年增长3.4%,节水灌溉机械增长1.5%,旱涝保收面积仅增0.3%。足见发展之缓慢,影响农民生产效益。
  (四)种粮等补贴政策力度不够,难以发挥理想的促进作用
  2012年内蒙古粮食直补5.7827亿元,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8384.1万亩,亩均补贴不足7元,难以从根本上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难以发挥理想的促进作用。
  三、提升粮食生产效益对策建议
  粮食生产关系国家安全,农民利益,社会稳定。国家应从长远出发,制定相应政策,从根本上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农民增产增收。
  (一)从宏观政策制定上鼓励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保护农民切身利益
  1.完善种粮补贴方式,建立长效补贴机制。对粮食生产进行补贴,有利于农民种粮收益的提高,从而有利于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提高。十八大提出工业反哺农业政策,缩小城乡差别,增加农民收入,采取有效方式,进一步加大补贴力度。
  2.提高粮食收购最低保护价格,增加农民种粮比较效益。近年来粮食生产价格虽然稳步升高,但还不足以在更大程度上激励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所以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势在必行。
  (二)优化种植结构,不断提高粮食产能,增加农民种粮生产效益
  首先要优化粮食作物布局,根据具体种植条件,增加优良产品及高效益作物种植。其次还要积极发展内蒙古小杂粮种植,生产优质特色高增加值的小杂量,拓展农民种粮收入来源。内蒙古丘陵旱地较多,发展小杂粮和耐旱作物潜力较大。国家应从政策上加以扶持。
  (三)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业保险力度,提高抗灾和抵御风险能力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村基础水利设施建设对于粮食生产来说至关重要。搞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靠天吃饭”的现象,提高旱涝保收耕地面积,增强农民抵御气候灾害的能力,将极大地提高粮食生产水平,对于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建议进一步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农民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加大农业保险工作力度,加强农业保险立法,大力宣传,提高农民农业保险意识。
  (四)加大农业科技攻关和推广力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粮食生产效率
  从长远看,粮食生产率的提高在很大程度说要一靠科技二靠政策。因此,要加大粮食生产科技攻关和推广力度,提高粮食生产的科技贡献率。它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粮食产量,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农民的收益,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五)注重粮食生产的适度规模经营,发挥粮食生产规模效益
  创造条件,有效推进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劳动生产率,发挥粮食生产规模效益。发展农业现代化、科学化,首先就要机械化生产,适度扩大生产规模,合理布局,发挥规模效益。解放农村劳动力,增加粮食产量,增加农民种粮收益,缩小城乡差距。
  责任编辑:杨再梅
其他文献
隐匿于四周高楼大厦的繁华灯火间,天厨妙香的位置并不好寻,也正因此契合了它自身的清静与素雅。多少人流光般匆匆经过,偶然间停留并推门而入,能坐下来平和地享用一段时光,是
期刊
为了缓解黑龙江省青贮玉米良种短缺的现状,加快饲草饲料产业化进程,本研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区甘南县开展青贮专用玉米和籽粒型玉米作为青贮品种的性能对比试验,结果显示15
与 DLP投影机相比,LCD投影机一直在对比度指标上远远落后,即便是对比度普遍较高的LCD视频投影机,对比度也仅能达到 1000:1 左右,而即使是对比度表现一般的主流DLP 数据投影机,对比度也在 1500:1左右。在对
期刊
本文研究如何在乡镇畜牧兽医站开展疾病的防治,研究目前兽医站的工作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对不足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方法,帮助提升兽医站的工作水平,促进畜牧业的发展。
片名:《英雄》 导演:张艺谋 领衔主演:李连杰、梁朝伟、张曼玉、陈道明、章子怡、甄子丹 剧情 战国末期六国征战,秦国最强,秦始皇(陈道明)也就成了各国的敌人。大侠无名(李连
期刊
PowerShot A40和PowerShot A30分别为佳能去年发售的PowerShot A20和PowerShot A10的后续机型,增加了动画拍摄等功能,而价格则比过去机种低去数百元。
长期以来,固定资产投资一直是拉动我区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动力。今后一个时期,固定资产投资仍将是决定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基于近几年特别是欧债危机以来我区固定资产投资和宏观经济的增速、效果呈现双双下降趋势的严峻现实,我们对近些年来我区固定资产的投资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未来我区固定资产投资方向和重点调整的相关建议。  一、十多年来我区固定资产投资的基本情况  进入新世纪,固定资产投资促成了我
<正> 你想知道在索尼的MZ-E10没有出现以前,最轻的MD是谁吗?没错是MZ-E909。作为MZ-R909的姐妹机种索尼给E909定下的主题是:轻便、高音质、更长的播放时间。从外观上说E909没
长三角与珠三角是我国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不仅是人口、产业和财富的密集地带,也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本文在分析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经济规划纲要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区域经济战略与地区发展规划的战略思想、科学理念和主要目标,旨在为其他地区的区域规划发展提供一些借鉴,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提升区域经济的竞争力。  一、确立科学指导思想,坚持统筹发展原则  长三角与珠三角区域规划非常注重科学的指导思想和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