搏击的五大诀窍

来源 :精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senw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项羽力扛千鼎,终需气血;仲尼朝闻夕死,是何意志”。这是古代一位老师傅在向一位慕名而来虔心学武的年轻人传授武功秘诀时说的一句话。在这位老师傅看来,真正的搏击之道,事关生死,但又必须在精神上超越生死。古往今来,无数武林老前辈在择徒传功时,都特别注重开启学者的悟性。所谓“初学三年走遍天下,再学三年寸步难行”。功夫越高,境界越深。古时搏击之术最终以修道为归宿,因而“悟道”也就成了习武之人必不可少的功课。许多习武之人穷尽一生光阴,也未能真正悟道,功夫也始终难臻上乘。
  就搏击而言,不明悟其道理,习武者又向什么地方下苦功呢?此文即笔者朝夕研习的搏击五大诀窍,希望有所启发。
  
  诀窍之一“迅”字诀
  曾有一位功高德深的武林老前辈在晚年总结自己一生的习武心得,仅仅概括为一个字,即“迅”。许多人不以为然,而真正有悟性、有实践的习武者则会视之为无上心法!各门各派的武功,特色各异,但讲究速度,却是共通的道理。“迅”的价值有五:一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击对手,使之手忙脚乱,手足无措;二是在快速的腾挪顿挫中可以有效地保护自己免受打击;三是便于以少胜多、以老胜壮,如有些太极高手虽然年迈,却能轻轻巧巧地战胜多名对手的围攻,其原因就在于此;四是便于以弱胜强,以轻胜重。关键是功力随速度的增加而增加,好比静止不动的一块石头不对人形成威胁,而一颗小小的子弹却可以致人于死地。速度越快,打击力越大;五是可随时转换劲力,增强技击的渗透力与感知力。
  如何提高速度呢?第一,可以使用拳靶,训练每秒钟的连续出拳次数;第二,巧妙地借助意念的活力,意到气到力到,三者合一;第三,平时多进行无特殊身形的特殊观想,如意想自己一瞬之间打倒数名对手,越形象越好。
  
  诀窍之二“准”字诀
  常见一些习武者,功力颇深,却无法战胜对手。为何?关键是准确度不高,任凭你猛冲猛打,也只是招招落空而已。这里面至少有两种情况:一是习武者自身的准确度太低;二是对手腾闪功夫高超,使你在搏击中力不从心。所谓准确度,不仅仅是指击中对方身体,而且应进一步地击中对方的某一具体部位,甚至也包括自身的防守技术。不怕千招会,就怕一招熟。熟能生巧,是必须付出代价的。这需要毅力与悟性。
  如何做到准确呢?第一,可按古时传统,设立木人桩,标明大小穴位等,进行静态的准确度训练;第二,武友间可互相帮助,以拳靶等为器具,进行动态准确度的训练;第三,在平时实战模拟训练中,应突出准确度的训练,每天都应规定相应的时间进行训练并持之以恒。
  
  诀窍之三“狠”之诀
  为什么小孩一般打不过大人?这固然有速度、准确性的问题,但另一个关键则是力量的大小。力气越大,也就是越“狠”,效果越好。在这里,“狠”可以被理解为一个人的功力。这种功力的检测是比较简单的,训练与提高就相对较难了。古代老师傅强调的“力大打力小”,是十分深刻的。“狠”不仅仅是指力气,也是指习武者的胆量或勇气。所谓的“一胆二力”在这里就统一为一个“狠”字。
  如何达到“狠”呢?第一,进行专项的力量及劲法训练,如推拉力、抬压力、旋转力、分合力等等;第二,相信自己一定能战胜对手,从潜意识深处树立“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大无畏心态与战之必胜信念;第三,进行特殊的观想训练,在脑中模拟实战情景,意想自己与虎狼龙蛇展开殊死搏斗,并摄取日月山水的非凡气势,以达到一往无前的境界。
  
  诀窍之四“稳”字诀
  “稳”,指状态相对固定。只有长时间地维持状态,才有可能进一步地提升状态。锻炼与修炼的一大区别是:锻炼重在维持状态;修炼重在提升状态。习武之人达到了“迅”、“准”、“狠”,还很不够,还得“稳”。有些人功力还不错,可是在不同的时空点,状态表现却不同。这就好比一个优秀生,临场发挥不理想,或者说不稳定——时好时坏。又好比运动员(如朱建华),即使多次打破世界纪录,也同样可能因为心理素质不稳定而经受不了某些大赛的考验。日本武术界几百年来一直把“不动心”作为武功修持的真正秘诀。日本古代有个武士,名叫大波,功夫很高。私下交流时,他可以战胜功夫比自己还高的师傅;可一旦正式比赛,他就连功夫平平的徒弟也应付不了。他十分苦恼,去请教一位禅师。禅师指点他:“你叫大波,今晚就观想自己成为汪洋大海吧”。大波盘坐入定观想了一个晚上,从此以后,在一切场合都能战胜对手了。这就是“稳”字诀最好的注释。
  那么,如何“稳”呢?第一,在24小时中,都注意维持以至提升自己的状态;第二,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把它们当成训练“稳”字诀的难得机会;第三,心心念念都注重对自身识神与元神的调控。
  
  诀窍之五“灵”字诀
  更高的境界是“灵”:心“灵”身“灵”。到此地步,全身是“眼”,遍体是“手”,处处能观察,时时可攻防。习武者举手投足,都给对手无形的压力。无论是后发制人,还是先下手为强,都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自己的功力,逐步达到“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的奇妙境界。
  如何获得“灵”呢?第一,在静定上下苦功;第二,有意识地培养身心的感应力,尽量不借助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第三,消除思维障碍,多花时间提高灵性与悟性。
  搏击之道,至繁至难,又至简至易。只要真正领悟了“迅”、“准”、“狠”、“稳”、“灵”这搏击的五大诀窍,我们的习武、练功与修道,就有法可依,可规可循;付诸实践,假以时日,就一定能达到理想、圆满的武功佳境。□
其他文献
金秋送爽,泉城迎来了“1999年第四届济南国际武术节”,来自美国、法国、加拿大、意大利等28个国家和地区的诸路英豪尽展雄风。在众路英雄中,来自古城德州的一支武术代表队异军突起,在太极对练、太极剑、太极刀比赛中分别获得金牌和银牌,由王成先生创编的27式太极拳荣获了团体金牌。这支武术队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其领队兼教练——王成先生功不可没。  王成,山东省商河县人,今年43岁,现住山东德州,任中
期刊
一、学太极拳不可不敬。不敬则外慢师友,内慢身体。心不敛束,如何能学艺!  二、学太极拳不可狂。狂则生事。不但手不可狂,即言亦不可狂。外面形迹,必带儒雅风气;不然狂于外,必失于中。  三、学太极拳不可满。满则招损。俗语云:“天外还有天。”能谦则虚心受教,人谁不乐告之以善哉!积众善以为善,善斯大矣!  四、学太极拳着着当细心揣摩。一着不揣摩,则此势机致、情理,终于茫昧。即承上启下处,尤当留心。此处不留
期刊
日渐发展演化的徒手格斗(NHB)比赛与早期的拳击有着些许惊人的相似之处。现今风靡北美的徒手格斗比赛是以本世纪初充满暴力的拳击为基础发展而来的。当现代拳击之父,约翰·L·苏利·万在1889年7月8日与杰克·科尔雷的那场比赛之际“徒手比赛在38个州都是非法的,被禁止的”。  回想当时的拳击比赛——亦称之为无护指、护关节比赛,那个时候是这么来称呼——被称为是一种“可恶的运动”,这种观念推广至整个北美无人
期刊
我曾是一个颈椎炎患者,病情严重时酸痛难忍,不能做事。四处求医,也未能治好,心情非常难过。在我几乎绝望之际,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精武》杂志上看到了李照山老师介绍的大成拳功法,并得知此拳具有较高的养生、技击双重功效。为了能系统地了解大成拳功法,我参加了《精武》举办的大成拳函授班。  开始,我先试着练浑元桩,从几分钟站起,累了就休息一会儿,使时间逐渐延长。没想到一个星期下来,两手热、胀感觉很明显,颈部
期刊
按:关于“如何克制泰拳”栏目,本刊正在“急呼”苏昱彰先生,以便对话。苏先生正风尘仆仆,十万火急为我们的读者披坚执锐,星夜赶写精彩文章,下一期便可一睹其精辟之论。本期先熟悉一下——  各关节、肌肉与发劲的关系  各关节、肌肉与发劲有什么关系?  举例说明:用不同的方法制作成两支鞭子。第一支:鞭杆的前半部、后半部很硬,鞭子和鞭子头较硬。第二支:鞭子扣和鞭子头软而灵活。给这两支鞭子同样的力。第一支鞭子发
期刊
五行生克,无处不有,无时不然。如两人交手,敌以柔来者,属阴,阴当以阳克之;属水,水当以火克之,此当然之理。势也,人所易知者也!独至于拳,则不然:运用纯是经中寓权,权不离经。  何言乎尔?彼以柔来者,是先以柔精(劲)听。我如何答应,而后乘机击我。我以刚应,是我正中其谋,愚莫甚也!  问:该如何应答?彼以柔法听我,我以柔法听彼。拳各有界,彼引我进,我只可至吾界边;不可再进,再进则失势。如曰:“不入虎穴
期刊
“在我们耳中所听到的最大的悲哀之事莫过于以暴力阻止暴力——也许是在校园里,欺凌弱小的家伙把那些比自己瘦弱的人践踏在脚下,或者是在血腥的战场上……暴力不为人们推崇,但是有时为了谋取和平我们却不得不奋起而战。”  乔夫·汤普森如是说。乔夫是一位颇具名望的自卫术教练,这位来自英国的传奇人物在与英格兰半岛上几乎所有恶名昭彰的人物奋战了九年,共计300多场格斗中从未失手。通过无数的生死搏杀,他汲取了宝贵的经
期刊
(接上期)  你的日常练习中还要包括“速射”侧踢训练。双脚平行站立,身体重心放在左脚,向后倾斜并向你的右侧实施一记斜踢。踢出后,原地迅速定住右脚。但是在做这个动作之前,先以左脚朝左侧来一记侧踢。当左脚收回时,立刻做右侧踢。即用你的最快速度从一只脚到另一脚反复侧踢。开始,你会感觉自己很笨拙,容易失去平衡,但是每天坚持做几分钟这项艰难的练习直到感觉流畅,能够找到平衡,即可克服。  在截拳道中,经常用屈
期刊
八卦散手就是八卦掌的技击技术。它是在练习八卦掌走圈及套路的基础上,必须要注意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八卦掌练习者达到学以致用的一个必经阶段。不经此阶段,练得再好,也不过是个花架子。  八卦散手讲究声东击西,指上打下,避实击虚;引进落空,以正击斜,雇打合一;以巧制拙,以捷制缓,合力发人;以转为长,以整为用。功至上呈,周身骨节通灵,神络一致,内外若一,刚柔相济,动止至微。能自然胜势旋转,毫无免强之意,
期刊
鸡步盘肘为心意六合拳的重要筑基功法,它有效地锻炼了梢、中、根三节的协调能力,使人体各器官充分地调动起来,达到全身灵变、劲力顺达,“合”字自然显现。    一、熊出洞(起势)    1.左侧在前,右侧在后,身向右转,整体下蹲。左脚向前迈一步,脚跟着地,脚尖微上跷,两肘尖向下,两手相抱至胸前,掌心向下,两腿弯屈,成虚步(图1)。  要义:沉肩坠肘,势如背锅,谷道上提,舌顶上腭,身成六式。熊有竖颈之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