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三毛创作高峰期散文作品的艺术风貌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2000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台湾女作家三毛的作品展现了她异常曲折且丰富的人生经历,散发着别样的人格魅力。文章将从三毛创作高峰期的散文作品出发,浅析其作品獨具神韵的艺术风貌,这种风貌试从“自我与爱的题材特点、自然流畅雅俗共赏的语言、多样化的人物形象”三方面来认识。
  关键词:三毛;创作高峰期;散文;艺术风貌
  对当代文学而言,台湾女作家三毛是不能忽略的一个名字;对三毛而言,写作构成了她独特的生命方式。人们根据她的经历将其创作划分为三个阶段:青春感伤期、创作高峰期、情感低落期。她的大部分作品都产生于创作高峰期,此时期的作品风格被誉为“健康、豁达”,代表作品集有《撒哈拉的故事》。本文将从三毛创作高峰期的散文作品来浅析它独具神韵的艺术风貌。这种艺术风貌,笔者试从三个方面来认识:自我与爱的题材特点、自然流畅雅俗共赏的语言、多样化的人物形象。
  一、自我与爱的题材特点
  纵观三毛的散文,“自我”无处不在,“爱”随处可见,这是她题材内容最突出的特点。她“把自己活生生地融进作品中去”,抒写自我感觉,展示真实的个人生活、文化景观和人生百态;也把爱融入作品,带给读者朴素的感动。
  1.率真的自我
  三毛的散文从个人经历中提取素材,以一个自叙者的身份讲述故事,读其文如见其人。正如她自己所说:“我是一个‘我执’比较重的写作者,要我不写自己而去写别人的话,没有办法。”[1]显现出的是一种率真,具体体现在“纪实表达”和“自我抒写”两方面。
  就“纪实表达”而言,三毛从生活本身受到启发,叙写自己的生命体验,形象地再现真情实景。无论是对荷西的爱,对社会人情如纸的憎恶,对邻居朋友的看法,对异国风俗的评赏,都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三毛成功运用了写实手法,没有牵强附会、矫揉造作,显得真实亲切、雅俗共赏。《哑奴》《哭泣的骆驼》《沙巴军曹》等就是这类作品的代表。
  就“自我抒写”而言,三毛作品只写自己的故事,篇篇有自己,一切从“我”出发,以“我”为归宿,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人物兴趣浓厚,深受启迪。典型代表《素人渔夫》描述了在经济拮据下“我”和荷西去海边捉鱼并运到小镇卖掉的过程,其可贵之处在于表现了“我”那种扭捏畏缩的怕羞情景,展示了“我”心灵深处的秘密。文章启迪我们:从表面上看隐私似乎给人丑的感觉,但丑的底下却埋藏着纯真之情,能将它坦露出来,就有现实价值和意义。三毛正是以坦诚率真赢得读者信任和喜爱,这就是其作品中真实的艺术力量所在。
  2.丰沛的爱
  香港的黄南翔、冯湘湘评论三毛:“在她的真性情中,体现得最鲜明的就是爱,她爱天地间的一切,爱身边每一位朋友,爱得深时,常常掩不住泪与笑,即使在公众场合里也是如此。”[2]三毛一系列作品最感人的正是爱的主题,对故土的依恋、对朋友乃至陌生人的无私帮助、对丈夫深入心底的爱恋、对生活的热爱等等,都深深地感动着我们。悲天悯人、极富爱心的她倾注入作品以丰沛的爱,概括起来主要有爱情、爱心、爱国三大方面。
  首先是爱情。提到三毛,人们总会想到荷西。在《撒哈拉的故事》里,我们一起感受着这对夫妇的喜怒哀乐和刻骨铭心的爱恋。三毛是在撒哈拉沙漠和西班牙的荷西结婚的。婚后,他们物质生活是艰苦的,但精神生活却很富裕。三毛把婚姻视作“人生最美好的故事”,《结婚记》《白手起家》《沙漠中的饭店》等刻画着真挚和谐、心心相印的爱情。
  其次是爱心。三毛的爱心像烛火般闪现于作品中,她的爱是超功利、超血缘、超国界的。每当她驾车行驶在荒漠唯一的柏油路上时,总是一次又一次地把苦行的路人请到车上。在缺医少药的撒哈拉,给沙哈拉威人送药治病,给女孩子讲解生育知识,说服难产的孕妇到医院去生产,甚至还当起兽医。然而,爱之深,恨之切,三毛作品也不可避免地出现憎恨的主题,痛恨和藐视愚昧丑陋的人性。《娃娃新娘》表现了在愚昧面前,人的情感、尊严失去了应有的份量,三毛目睹人身自由的彻底窒息,感到失望愤怒,眼泪“像小河一样的流满了面颊”。
  第三是爱国。强烈的爱国情感是三毛爱的情感中最闪光的部分,作品洋溢着对中华文明的拳拳情思,对故土的深深依恋。她踏遍大半个地球,但无论在世界哪个角落,都没有忘记自己是中国人。《亲不亲,故乡人》流露浓浓爱国之情:“在台湾,也许你是你,我是我,在路上擦肩而过彼此一点感觉也没有。可是,当我们离开了自己的家园时,请不要忘了,我们只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人。”①
  二、语言自然流畅雅俗共赏
  三毛的散文语言没有豪放粗犷、故作高深,有的是自然流畅、清新飘逸,更在于别出心裁的运用上,通俗、幽默、诙谐,几乎看不到刻意雕琢的痕迹,词藻也不华丽,有些甚至象是未加工的口语,然而朴实中透出睿智,引人入胜。
  1.通俗生动的用语,表达了极其丰富的内容。
  这是一张已经四周都磨破角的照片,里面是一个阿拉伯女子穿着欧洲服装。五官很端正,眼睛很大,但是并不年轻的脸上涂了很多化妆品,一片花红柳绿,衣服是上身一件坦胸无袖的大花衬衫,下面是一条极短已经不再流行的苹果绿迷你裙,腰上系了一条铜链子的皮带,胖腿下面踏了一双很高的黄色高跟鞋,鞋带子成交叉状扎到膝盖。黑发一部分梳成鸟巢,另一部分披在肩后。全身挂满廉价的首饰,还用了一个发光塑胶皮的黑皮包。光看这张照片,就令人眼花缭乱,招架不及,如果真人来了,加上香粉味一定更是精彩。②
  《爱的寻求》的这段文字浅显而富含意蕴:青年的痴情、女子的风骚虚假跃然纸上,还令人体会出作者对青年的同情,对女子的鄙夷。更深一步还可以读出一个孤单的青年“碰到一点即使是假的爱情,也当然要不顾一切的去抓往”的辛酸和无奈。
  2.新奇贴切的修辞,自然地穿插在朴素的叙述中。《搭车客》中,用“织布机上的经纬”、“一匹一匹”的织出岁月,比喻人生的平板与生活的单调。《玛黛拉游记》用“怪兽”比喻“派克赌场大旅馆”,并以“暴发户”、“跻身书香人家”而“洋洋自得”形容人物心境与环境的极不协调。《星石》用“一群苍白的蝴蝶在夜的街上飞舞”比喻风吹纸屑漫天飘散,情景苍凉,意境浑融。这些贴切的比喻,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深含审美意蕴。   3.幽默诙谐的对白常常让人忍俊不禁。《大胡子与我》荷西向三毛求婚的一段对话:
  结婚以前,大胡子问过我一句很奇怪的话:“你要一个赚多少钱的丈夫?”我说:“看得不顺眼的话,千万富翁也不嫁;看得中意,亿万富翁也嫁。”“说来说去,你总是想嫁有钱的。”“也有例外的时候。”我叹了口气。“如果是我呢?”他很自然地问。“那就只要吃饱的钱就够了。”他思索了一下又问:“你吃得多吗?”我十分小心地答:“不多不多,以后还可以少吃一点。”就这几句话,我就成了大胡子荷西的太太。③
  终身大事,被他们用俏皮幽默的对话就决定了,这也许不足为信,却把一对早已深深相爱的人幸福的心情、俏皮的神态、心灵的默契表露得鲜活生动。
  4.情感浓郁且富有哲理的语句。无论是叙事、写人,还是写景、记游都充溢着浓郁的情感。《黄昏的故事》写到三毛黄昏散步前的情形,乍一看,没有一字是在抒情,“只是两人在家的一本流水帐,并无新鲜之处。”可细细品味,便能感受到作者轻松喜悦并且满足的心情,感受到她对大自然,对丈夫,对平凡生活的挚爱。她曾在《送你一匹马》中评价过一个作家:“君默的文笔非常流畅,一件件生活中的小事情经过他的眼睛与心灵之后,出来的都是哲学。”这一评价用于三毛自身同样恰当,她的文字充满了对人类生命意义的不懈探求和无限感慨。
  另外,三毛还善于将古言名句与现代白话夹杂在一起,达到雅俗共赏的效果。如《梦里不知身是客》中就引用了“曾经沧海难为水”来表现几个外国人喜欢三毛家的饺子到“作什么菜伺候都难为水”的程度。这种表达形式在其文字中极为常见,使得作品语言于文雅中透出通俗,俏皮却又不失雅致。
  三、人物形象多样化
  基于自身独特的个性,三毛在生活中特别关注那些有个性的人,这也是她作品重点描写的对象。有如痴如醉追求爱情、明知受骗也不改初衷的沙毛(《爱的寻求》),有视沙哈拉威人为仇敌而在关键时刻又舍身抢救沙哈拉威小孩的沙巴军曹(《沙巴军曹》),有坚定地走自己的路的沙漠女性沙伊达(《哭泣的骆驼》),有心地善良又懂得事理明辨是非的哑奴(《哑奴》),有被抓去当壮丁随军迁徙而不得与家人团聚的老兵(《吹兵》)……这些人物在生活中曾经深深地打动了三毛,而今又在感动着三毛作品的读者。这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哑奴和沙伊达两个人物形象。
  哑奴是令人难忘的人物。他被抓当奴隶,失去人身自由,但他的心是自由的,他明辨是非善恶,以自己的方式回报三毛的帮助,令三毛感慨万千,她说:“我们在这一带每天借送无数东西给沙哈拉威邻居,但是来回报我们的,却是一个穷得连身体都不属于自己的奴隶。”他们的友谊超越了种族、肤色和国度的界限。相对而言,沙伊达是一位勇于追求自由、敢于反抗强暴的沙漠杰出女性。她虽生活在西属沙哈拉,却信奉基督教,受过文明教育,是沙哈拉威女性中数一数二的助产士;她还懂得政治,关心着西属撒哈拉人民的前途和命运,是民族独立游击队领袖巴西里的妻子。但是,这样一位沙哈拉威妇女的杰出代表,最终也没能摆脱悲惨的命运,惨死在邪恶的屠刀下。
  另外,三毛的文章里多是悲苦的小人物,表现了人间的人性美和人情美。如《巨人》中的12岁的男孩达尼埃挑起了一家重担,每天从清晨忙到深夜,而他还照常上学,并挤时间完成作业。即使被请去看电影,却仍“人在外面,心在家里,一分一秒地记挂着父亲母亲。”④当“我”为他的孝心感动时,却得知他只是养子,这种无私而深挚的爱极大地震撼着“我”的心灵,也深深地震动着读者的心。还有《沙巴军曹》中,沙漠军团里的军曹对16年前杀害他所在营全体官兵的沙哈拉威人恨之入骨,但是这个被仇恨啃啮了16年的军曹,却在危急时刻用生命换取几个沙哈拉威孩子的性命,那片他又恨又爱的土地却成了他永久的故乡。一个人为什么能超越种族的歧视和仇恨去救护他的仇人呢?那就是人性的光辉。
  三毛文章中,每个故事都是那么真实,故事里的人物如此众多却不雷同,还给人一种亲切、相识的感觉,这源于她在刻画人物上独具匠心的手法:她不仅采用传统的白描手法、细节描写或心里描写来烘托人物形象,還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表现出真善美与假丑恶的截然不同,使人物各具面目,各有性格。
  三毛的作品带给读者的是真实的阅读乐趣,特别是她创作高峰期的文章,不仅定格了人生最美好、最诗意的东西,更散发着难以想象的人格魅力,以独特的艺术风貌给人或愉快或忧伤的心灵享受,在读者的期待视野中成为永久的文学存在。
  注释:
  ①②③④三毛,《三毛全集》,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参考文献:
  [1]三 毛.两极对话——沈君山与三毛.梦里花落知多少[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4.
  [2]王 元.追求“真”与“爱”的生命[J].语文月刊,1989.
  (作者简介:方锦珠(1982.10-),女,汉族,广东普宁人,学士,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主要从事现当代文学和高职教育研究。)
其他文献
在小学高段语文的教学中,写作教学作为一个举足轻重的部分,足够引起教育者的重视。本文从小学高段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并针对小学高段语文教学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和落实的不断深化,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语文高校课堂构建,成为当前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的重点。本文将基于对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教育教学问题进行探析,并在此基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摘 要:数字化教学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更新了教育教学的理念,拓宽了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本文主要介绍数字化教学在焊接实训教学过程中各环节的应用,教学效果的展示,突出数字化教学的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 数字化教学 焊接实训教学  一、数字化教学资源概述  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教学材料。按信息的呈现方式划分,数字化教学资源可分为数字化幻灯
《机器人总动员》自2008年上映以来,受到好评不断.除了其精益求精的制作,凭借对地球环境的深度剖析,对人类社会的反思担忧,以及圆满的结局,赢得了观众的认可,同时在电影行业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选择适当的方法,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在学生学习具体数学知识初期,要经过多次反复体验,在不断感悟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整理、提炼,逐渐概括成理性认识,从而形成主动运用数学思想的意识。让学生在观察、实验、分析、归纳、抽象、概括等过程中发现潜藏其中的思想。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运用数学思想,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