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越来越多的人卷入了国内股市“泡沫”之争。境外投资人说沪深股市过热:境内一些人反击,说他们唱空A股是阴谋
“投机就像山岳那般古老。股市上今天发生的事过去也发生过,而且将来会再次发生。”杰西利文摩尔,这位20世纪最著名的操盘手之一对华尔街的论断,可能同样也适于今天中国股市。
在这个市场,人的本性确实表现得淋漓尽致,结局往往在开始的时候就已经注定。
一年超过100%的上涨足以让人热血沸腾,争先恐后地涌入,全然忘记曾经的伤与痛。
不变的散户狂热
王伟依然清楚地记得自己刚刚接触股市时的情形,那是在2002年中期,她进入一家公司做证券节目编导,当时的她对于股市一无所知,一系列的培训恶补下来,对于其中的基本理论有了点滴的认识,然而她始终无法理解一个问题:“为什么股民会参与股市?”
这个问题看来如此好笑,而在当时,大盘从牛市高点下跌了近一年,中科系事件、亿安丑闻、基金黑幕等一系列恶性事件相继曝光,银广夏、三九医药、麦科特、蓝田股份等一大批上市公司违规遭到立案稽查,投资者损失惨重,丝毫看不到希望,就不难理解王伟当时的困惑。
带着这个问题,王伟请教身边每一个市场人士,尽管他们觉得这根本不是问题,但还是给她耐心地解答。
“道理我都明白,但我还是不理解。”每次,王伟都还是那么困惑,尤其是在采访中,听到一些散户的哭诉,王伟就觉得奇怪,早知现在,何必当初?谁也没有逼你去投股市,怎么这么傻呢?当时她就常对同事说,自己绝对不会炒股。
这一困惑直到2004年才解开,当年1月,股指开始攀升,1月31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被称为“国九条”,麻木的大盘被激活,成交量急剧放大,随后的两个月稳步走高到1783点,比年初开盘增长近300点。
市场对“国九条”的期望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基金经理们、券商们都从各个角度向股民们描绘着“后国九条时代”的辉煌,大盘的上涨也让一部分人尝到甜头。此时,王伟身边的人都纷纷开户,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大牛市”,王伟也忘记了曾经的信誓旦旦,将不多的积蓄全部投^、股市。
结果,这次行情没预期启动,市场反而进入了猛烈的下跌,时间超过一年,低点一再被打破,轻松击穿曾被认为是铁底的1300点,一直到千点被破。
遭受了这次损失,王伟终于领悟了为什么会有源源不断的人涌进股市,“因为在赚钱效应带动下,每个人都会变得狂热。”
2002年到2004年间,为了节目制作,曾有一度,王伟每天都要进出不同的散户营业部,看到里面越来越萧条,为数不多的几个人也开始打牌聊天,而不是关心盘面。
偶尔也会有老股民不无遗憾地向王伟讲述曾经的“甜蜜”:“可惜你没有赶上好时候,5·19行情的时候,营业部里才叫火爆,座位根本不够,大家像疯了一样买进,你那时候要采访对后市的看法,都是说会上涨。”王伟也真觉得自己没赶上好时候,还觉得那种盛况再也不会出现了。
今天,看着营业部门口排满的自行车,看到不断上升的股民开户数字,王伟明白了经济学家谢国忠的话:“雅虎之后還有GOOGLE”,可惜大多数散户总是在高位才担心“踏空”,开始抢购股票。
某证券网站的总监助理周毅早在1992年就进入股市,他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在中国证券市场历史上,曾有过三次大的投资者开户数扩容,第一次是1992年取消涨跌停限制,第二次是5·19行情启动后,最近这次算是第三次。”前两次癫狂过后的损失已经得到证实。
十几年时间,中国证券市场从起步到发展,规模结构地位都有了很大改变,而没有改变的是散户追涨杀跌的行动。
不变的争论:投机与泡沫
上证指数开始向3000点冲击,而就在一年前,最乐观的判断也不过站上1700点,从998点一路上涨到2900多点,居然没有一次像样的调整,这在中国证券史上从未发生过,在相当多的分析人士看来,这并不正常,认为这是一种令人恐慌的高位。
人们开始担心,这一担心转为关于泡沫的争论。越来越多的人卷入了这场争论。先是经济学家谢国忠撰文,提出要警惕内地股市出现泡沫。他推断,这波牛市将与以往一样,由于政府的干预而结束。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经济都将与资本市场的极度起伏相伴随。
紧接着,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在港指出,A股火爆的主要原因,在于国内流动性严重过剩。境外投资人罗杰斯公开宣称,沪深股市过热。银河证券的经济学家左小蕾发表股市长文说:现在的氛围颇有当年“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架势,需要防止这种“牛市”期间非理性的疯狂,牛得了“疯牛症”,也是非常危险的。
国内更多的分析人士站在“泡沫论”的对立面,他们说境外投资者唱空A股是“阴谋”,他们是表面唱空,实际做多,为了得到便宜的筹码。即使存在泡沫,也还没到要破裂的时候。
复旦大学教授、知名的金融证券专家谢百三撰文反驳“泡沫论”指出:“股市走牛,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28年以来无奈的唯一的有效的最佳的选择,是现实之抉择,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多发些新股就是了,等2008年全流通后就好了。”
这一辩论不禁让人回想起2001年初,吴敬琏对股市不正常现象的批评:“中国的股市很像一个赌场,而且很不规范”,连赌场都不如,二是“全民炒股”;三是“中国股市目前的平均市盈率已高达60~80倍,没有哪个国家的经济能长期支持这么高的市盈率。
当时,国内经济学界五大高手一字排开,接招反驳,虽说目前市场的市盈率已不低,但还算正常,不会有大的风险;中国经济形势很好,股市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所以股市应该继续上涨。
相似的争论历史上曾多次上演,十几年间,多头武器与空头武器都没有多少变化。而无论大势如何,总能有千万条理由支撑看多或者看空,“国民经济增长强劲,上市公司业绩整体上提高,国家战略性需要股市”,这种宏观分析,更是随时可以拿出来的做多理由。
眼下,诸多的中小投资者相信这样的判断,2008年北京奥运之前,股市不会有大的下跌。
历史上我们似乎也曾有过类似的事情,1997年上半年的股市沿着“标准的”上升通道前行,所有的人都认为,有香港回归这样的大事在背后支撑,股市肯定不会大跌。于是,在各类防范风险的警告声中,深圳成指从年初的3000点冲到6000点,上证指数也从1000点上升到1500点。随后,监管层出台一系列严厉的措施。1997年5月下旬,沪深股市双双暴跌。
股市的走势永远比争论更激烈。在对泡沫的争论中,央行、银监会、国资委甚至统计局都在各自的领域发出对股 市的警告,而股指像过山车一样,每次大跌部接着更大力度的上涨。
“投机是市场的缔造者,只有投资才有交易,无法定义什么是过度投机,泡沫也只有在破裂之后才能确认,不会有谁的判断永远正确,市场永远有理由。”周毅说。
更加复杂的市场环境
2006年12月以来,沪市日均成交额都在500亿元之上,千亿日成交量已不算稀奇,让人体会到场外资金的疯狂。
“现在股市的走势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类似于期货的炒作手法,不像以前那样慢慢推,国内机构应该不太可能这么做。”某分析人士指出。与以往行情不同,此次的上涨一直同“人民币升值”相联系。
“流動性过剩是此轮牛市的主要推手。”所谓流动性过剩,通俗来讲,就是“钱太多了”,国际收支的不平衡正在影响着中国经济的各个方面。
由此,谢百三指出,境外资本肯定是拉升中国股市的主要推力,是冲着人民币升值来的,现在人民币才刚刚开始升值,股市也才开了个好头,不存在崩盘的问题。他甚至认为上证指数在一两年内涨到六千点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尽管身份没有公开,在A股境外资金一直有的,尤其在深圳市场。不过以前,他们都是参与某个板块或者个股的炒作,而现在是撬动整个大盘。”周毅说,“主要是加入WTO以后,中国市场与国际逐渐接轨,在进出口贸易的带动下,期货市场完全与国际联动,相对来说,股市还算滞后。”
证券市场发展的早期,刚刚从计划经济体制走出的人们无法适应股市的风险,政府曾有几次筹集资金救市的实例,1999年“5·19”行情成为一个转折点,政府不再强行干预,也不再采取明显的救市措施。
但政府的调控还是一直存在的,通过召集券商基金等主力资金,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把握市场。然而随着开放的步伐,QFII与大量境外游资进入,资金主力在发生变化,《人民日报》一篇评论员文章让股市跌停的情况不会再重演。
从试验田到为国企解困再到今天的助推银行改革,从国家战略的角度来讲,股市正在承担越来越重的责任,为了应付这些责任,并抵御境外游资的袭击,完善和发展成为必然。“未来的市场肯定越来越复杂。”周毅说。
与以往相比,越来越多的股民转为“基民”,“目前买任何一个基金都差不多,不会有太大的分化。”周毅说:“因为现在是单边市场,只有做多才能赚钱,无论市场如何变化,基金的持仓情况波动不大,目前看来,基金这种做法是明智的,尽管短线套牢,但长期可能会获利。”
然而,随着未来股指期货期权的推出,市场就会发生变化,如果基金仍然套用以往思维,就会被甩在后头,到时候,基金的好坏才会分化出来。
2月2日下午,股市结束了“跌荡人心”的一周交易,上证综指收于2673.21点,深成指收于7348.03点。
“投机就像山岳那般古老。股市上今天发生的事过去也发生过,而且将来会再次发生。”杰西利文摩尔,这位20世纪最著名的操盘手之一对华尔街的论断,可能同样也适于今天中国股市。
在这个市场,人的本性确实表现得淋漓尽致,结局往往在开始的时候就已经注定。
一年超过100%的上涨足以让人热血沸腾,争先恐后地涌入,全然忘记曾经的伤与痛。
不变的散户狂热
王伟依然清楚地记得自己刚刚接触股市时的情形,那是在2002年中期,她进入一家公司做证券节目编导,当时的她对于股市一无所知,一系列的培训恶补下来,对于其中的基本理论有了点滴的认识,然而她始终无法理解一个问题:“为什么股民会参与股市?”
这个问题看来如此好笑,而在当时,大盘从牛市高点下跌了近一年,中科系事件、亿安丑闻、基金黑幕等一系列恶性事件相继曝光,银广夏、三九医药、麦科特、蓝田股份等一大批上市公司违规遭到立案稽查,投资者损失惨重,丝毫看不到希望,就不难理解王伟当时的困惑。
带着这个问题,王伟请教身边每一个市场人士,尽管他们觉得这根本不是问题,但还是给她耐心地解答。
“道理我都明白,但我还是不理解。”每次,王伟都还是那么困惑,尤其是在采访中,听到一些散户的哭诉,王伟就觉得奇怪,早知现在,何必当初?谁也没有逼你去投股市,怎么这么傻呢?当时她就常对同事说,自己绝对不会炒股。
这一困惑直到2004年才解开,当年1月,股指开始攀升,1月31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被称为“国九条”,麻木的大盘被激活,成交量急剧放大,随后的两个月稳步走高到1783点,比年初开盘增长近300点。
市场对“国九条”的期望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基金经理们、券商们都从各个角度向股民们描绘着“后国九条时代”的辉煌,大盘的上涨也让一部分人尝到甜头。此时,王伟身边的人都纷纷开户,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大牛市”,王伟也忘记了曾经的信誓旦旦,将不多的积蓄全部投^、股市。
结果,这次行情没预期启动,市场反而进入了猛烈的下跌,时间超过一年,低点一再被打破,轻松击穿曾被认为是铁底的1300点,一直到千点被破。
遭受了这次损失,王伟终于领悟了为什么会有源源不断的人涌进股市,“因为在赚钱效应带动下,每个人都会变得狂热。”
2002年到2004年间,为了节目制作,曾有一度,王伟每天都要进出不同的散户营业部,看到里面越来越萧条,为数不多的几个人也开始打牌聊天,而不是关心盘面。
偶尔也会有老股民不无遗憾地向王伟讲述曾经的“甜蜜”:“可惜你没有赶上好时候,5·19行情的时候,营业部里才叫火爆,座位根本不够,大家像疯了一样买进,你那时候要采访对后市的看法,都是说会上涨。”王伟也真觉得自己没赶上好时候,还觉得那种盛况再也不会出现了。
今天,看着营业部门口排满的自行车,看到不断上升的股民开户数字,王伟明白了经济学家谢国忠的话:“雅虎之后還有GOOGLE”,可惜大多数散户总是在高位才担心“踏空”,开始抢购股票。
某证券网站的总监助理周毅早在1992年就进入股市,他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在中国证券市场历史上,曾有过三次大的投资者开户数扩容,第一次是1992年取消涨跌停限制,第二次是5·19行情启动后,最近这次算是第三次。”前两次癫狂过后的损失已经得到证实。
十几年时间,中国证券市场从起步到发展,规模结构地位都有了很大改变,而没有改变的是散户追涨杀跌的行动。
不变的争论:投机与泡沫
上证指数开始向3000点冲击,而就在一年前,最乐观的判断也不过站上1700点,从998点一路上涨到2900多点,居然没有一次像样的调整,这在中国证券史上从未发生过,在相当多的分析人士看来,这并不正常,认为这是一种令人恐慌的高位。
人们开始担心,这一担心转为关于泡沫的争论。越来越多的人卷入了这场争论。先是经济学家谢国忠撰文,提出要警惕内地股市出现泡沫。他推断,这波牛市将与以往一样,由于政府的干预而结束。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经济都将与资本市场的极度起伏相伴随。
紧接着,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在港指出,A股火爆的主要原因,在于国内流动性严重过剩。境外投资人罗杰斯公开宣称,沪深股市过热。银河证券的经济学家左小蕾发表股市长文说:现在的氛围颇有当年“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架势,需要防止这种“牛市”期间非理性的疯狂,牛得了“疯牛症”,也是非常危险的。
国内更多的分析人士站在“泡沫论”的对立面,他们说境外投资者唱空A股是“阴谋”,他们是表面唱空,实际做多,为了得到便宜的筹码。即使存在泡沫,也还没到要破裂的时候。
复旦大学教授、知名的金融证券专家谢百三撰文反驳“泡沫论”指出:“股市走牛,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28年以来无奈的唯一的有效的最佳的选择,是现实之抉择,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多发些新股就是了,等2008年全流通后就好了。”
这一辩论不禁让人回想起2001年初,吴敬琏对股市不正常现象的批评:“中国的股市很像一个赌场,而且很不规范”,连赌场都不如,二是“全民炒股”;三是“中国股市目前的平均市盈率已高达60~80倍,没有哪个国家的经济能长期支持这么高的市盈率。
当时,国内经济学界五大高手一字排开,接招反驳,虽说目前市场的市盈率已不低,但还算正常,不会有大的风险;中国经济形势很好,股市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所以股市应该继续上涨。
相似的争论历史上曾多次上演,十几年间,多头武器与空头武器都没有多少变化。而无论大势如何,总能有千万条理由支撑看多或者看空,“国民经济增长强劲,上市公司业绩整体上提高,国家战略性需要股市”,这种宏观分析,更是随时可以拿出来的做多理由。
眼下,诸多的中小投资者相信这样的判断,2008年北京奥运之前,股市不会有大的下跌。
历史上我们似乎也曾有过类似的事情,1997年上半年的股市沿着“标准的”上升通道前行,所有的人都认为,有香港回归这样的大事在背后支撑,股市肯定不会大跌。于是,在各类防范风险的警告声中,深圳成指从年初的3000点冲到6000点,上证指数也从1000点上升到1500点。随后,监管层出台一系列严厉的措施。1997年5月下旬,沪深股市双双暴跌。
股市的走势永远比争论更激烈。在对泡沫的争论中,央行、银监会、国资委甚至统计局都在各自的领域发出对股 市的警告,而股指像过山车一样,每次大跌部接着更大力度的上涨。
“投机是市场的缔造者,只有投资才有交易,无法定义什么是过度投机,泡沫也只有在破裂之后才能确认,不会有谁的判断永远正确,市场永远有理由。”周毅说。

更加复杂的市场环境
2006年12月以来,沪市日均成交额都在500亿元之上,千亿日成交量已不算稀奇,让人体会到场外资金的疯狂。
“现在股市的走势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类似于期货的炒作手法,不像以前那样慢慢推,国内机构应该不太可能这么做。”某分析人士指出。与以往行情不同,此次的上涨一直同“人民币升值”相联系。
“流動性过剩是此轮牛市的主要推手。”所谓流动性过剩,通俗来讲,就是“钱太多了”,国际收支的不平衡正在影响着中国经济的各个方面。
由此,谢百三指出,境外资本肯定是拉升中国股市的主要推力,是冲着人民币升值来的,现在人民币才刚刚开始升值,股市也才开了个好头,不存在崩盘的问题。他甚至认为上证指数在一两年内涨到六千点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尽管身份没有公开,在A股境外资金一直有的,尤其在深圳市场。不过以前,他们都是参与某个板块或者个股的炒作,而现在是撬动整个大盘。”周毅说,“主要是加入WTO以后,中国市场与国际逐渐接轨,在进出口贸易的带动下,期货市场完全与国际联动,相对来说,股市还算滞后。”
证券市场发展的早期,刚刚从计划经济体制走出的人们无法适应股市的风险,政府曾有几次筹集资金救市的实例,1999年“5·19”行情成为一个转折点,政府不再强行干预,也不再采取明显的救市措施。
但政府的调控还是一直存在的,通过召集券商基金等主力资金,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把握市场。然而随着开放的步伐,QFII与大量境外游资进入,资金主力在发生变化,《人民日报》一篇评论员文章让股市跌停的情况不会再重演。
从试验田到为国企解困再到今天的助推银行改革,从国家战略的角度来讲,股市正在承担越来越重的责任,为了应付这些责任,并抵御境外游资的袭击,完善和发展成为必然。“未来的市场肯定越来越复杂。”周毅说。
与以往相比,越来越多的股民转为“基民”,“目前买任何一个基金都差不多,不会有太大的分化。”周毅说:“因为现在是单边市场,只有做多才能赚钱,无论市场如何变化,基金的持仓情况波动不大,目前看来,基金这种做法是明智的,尽管短线套牢,但长期可能会获利。”
然而,随着未来股指期货期权的推出,市场就会发生变化,如果基金仍然套用以往思维,就会被甩在后头,到时候,基金的好坏才会分化出来。
2月2日下午,股市结束了“跌荡人心”的一周交易,上证综指收于2673.21点,深成指收于7348.03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