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剧本式”教学,是将整个教学过程设置为一场戏剧或一个完整的故事,由教师编写具体教学情景内容的教学方法。2020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线上教学成为当时授课的主阵地。然而,美术课在线上教学的实施中面临诸多难题,如师生互动、学情反馈不及时等。为了更有效地落实教学目标,“剧本式”教学法这一创新型方法被纳入到美术教学中。该教学法可以打造绘声绘色的真实情境,创设现实问题,激发实际思考,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本文详细论述了如何开发及运用“剧本式”小学美术线上教学资源。
【关键词】“剧本式”教学;教学策略;线上教学资源
2020年的开学季,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学生通过线上教学的方式居家学习,这不仅引发了学习方式的变革,更对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学生的网络学习条件不尽相同,为了保证学习效果,大多数教师选择了录播的方法进行教学。这也就意味着教师无法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學生也只能通过二维平面的视频内容进行学习。而在传统美术课中,教师运用多彩的颜色来构建有趣的画面,吸引着学生时刻和美术教师保持交流。当这种有利于师生间互相交流的视觉和情感体验转为二维的视频内容时便不再那么生动及深刻。教师如果能创设一个好的“剧本”,补充网络课堂缺少的这种体验感,便能够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集中注意力,培养想象力与创新思维。然而,网络课程资源中的“剧本”不同于往日的教学设计,它是基于真实情境下的一个完整的“剧本式”教学,绘声绘色的线上课堂自始至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一、“剧本式”教学的概念及特点
一般意义上的剧本是表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是戏剧艺术创作的文本基础,是编导与演员演出的依据。它包含分景剧本、分镜剧本(分镜脚本或电影剧本)、台本等。
“剧本式”教学,则是将整个教学过程设置为一场戏剧或一个完整的故事,由教师来编写的具体教学情景内容。其中,教学环节是剧本的每一幕,情景的转化则是剧本中的分镜头,教师的语言是剧本中的台词。将教学转化为一场完整的剧目,可以让学生在故事情节的带动中学习,感受真实情境下的学习,激发持续学习的动力。
“剧本式”教学的重点在于将整个教学过程转化为完整的故事情节,它不同于在课堂教学的某一阶段,如导入新课时采用“情境式”,而后续的教学过程又跳出情境之外。整体性和连贯性是“剧本式”教学的基本要求,它同时具有以下几点特征:
1.“剧本式”教学将学习转化为一场真实的体验
保加利亚心理学家G·洛扎诺夫指出:“我们是被我们生活的环境教学和教育的,也是为了它才受教学和教育的。”因此,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形象的、一定情绪色彩的教学环境,能引起学生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一般情况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所采用的场景往往是一种“假情景”,学生在教室里无法真实地体验到。而在“剧本式”教学中,教师从剧本的设计上可以增加更多的社会真实现象,如,我们常见的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社会现实问题,将真实的生活情境安排进教学环节,激发学生深层次的学习动力。
2.“剧本式”教学将线上课堂互动完整呈现
传统课堂中,教师结合了学生的学习反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实时调整。然而,在利用网络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无法及时得到教学反馈,这决定了教师需要多角度地预设多种学习结果。“剧本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视频资源设计每一幕的情景对话,以台词对话的形式尽可能地模拟不同学生的不同疑问或思考,更多地照顾到不同学生的想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发散式思维,将教学互动呈现地更加完整。
3.“剧本式”教学将学生作品多元化展示
在常规的美术课堂教学中,作品展示环节往往受现实条件和课堂时间的制约,无法将所有学生的作品完美地呈现出来。而网络课堂中,教师利用“剧本式”教学,将展示环节融合到剧目中,作为情景发展的一部分并结合软件辅助呈现多元化展示效果,如,平面图、立体图、模仿室内装裱效果等,以提高图像识读能力和审美判断能力,从而创作出更加丰富的作品。
4.“剧本式”教学将逻辑思维紧扣课堂发展
“剧本式”教学的课堂中,教学环节应该具备紧密的逻辑性,故事的发展和场景的设定都应符合实际生活。让学生沉浸在剧目的学习之中,教师才能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逻辑思维、想象能力等形成正向的引导。教师在剧目场景的设置中,要尽可能将学生的角色和对话带入其中,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和创作串联为一个完整连贯的故事,使“剧本”从教师的设计开始,以学生的创作结束,以紧密的逻辑性贯穿始终,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活动。
二、“剧本式”教学的设计思路及制作方法
热爱故事是孩子的天性。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有效地利用故事创设情境,从而达到调动学生的兴趣和集中其注意力的效果。在网络教学中,如何讲好故事、真故事,就需要教师设计一个高质量的“剧本”,将知识与情感串点成线,完整流畅地完成教学内容。
(一)“剧本式”教学的设计思路
近来,学校教育不断深入并倡导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使学生能够拥有适应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美术教师首先应根据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要求,结合教学内容详细分析教学目标。尤其在疫情的当下,学生应更多关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因而,我们应尽量让学习的内容贴近生活。
1.正向导入式设计
教师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环节设计,一般按照新课的导入、讲解、示范、练习、展示、拓展的顺序,但不同的是:在“剧本式”教学中,教师需要以一个大的故事场景来囊括所有的教学环节,让教学在故事的发展中有序推进。如,四年级上册的《自行车与摩托车》这一课中,教师由上班堵车的现象引入主题,让学生了解自行车与摩托车的实际用途。教师可以设计两个人物分别使用自行车和摩托车出行,并安排人物进行对话,巧设一些故事插曲,结合自行车的独白、摩托车的演变发展以及两种兄弟车型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来授课。另外,教师还可以设置真实场景,展示出各类不同的交通工具之间的优劣之处,激发学生思考实际生活中自行车和摩托车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这样以故事发展为主线,设计核心问题、安排剧目进展,以此来串联整个教学。 2.逆向激发式设计
在“剧本式”教学中,教师可大胆打破常规教学模式,利用电影式的倒叙手法将常规的导入、讲解、示范、练习、展示、拓展的顺序重新组合。这里可借鉴PBL项目学习的方法,率先抛出问题,围绕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我们可以如何去做,需要学习哪些相关内容”。这种设计思路以及配合蒙太奇镜头的切换,更能够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如,六年级下册《会跳舞的鸟》,本课中除了让学生掌握小鸟的外形特征和学会制作鸟型玩偶以外,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产生环保意识和保护鸟类的意识。那么,在此课的教学视频开发制作时就可以用逆向激发式设计教学“剧本”,以保护鸟类为情感主线衍生出一系列派生问题,这些问题最终要紧扣美术学科本位知识,凸显学科特点,最终实现知识与情感的双重收获。
(二)“剧本式”教学视频的制作方法
1.环节设计与幕景转换
教师在确定了“剧本”大致情节后,还要充当起编剧角色,构思每一幕的场景、人物、道具以及对话。首先,在場景的设计上,尽量选取真实的生活场景进行拍摄,哪怕是简短的画面,也要以真实情景导入。
真实的情境提供了调动人的原有认知结构的某些线索,经过思维的内部整合作用,人就会顿悟或产生新的认知结构。情境所提供的线索起到一种唤醒或启迪智慧的作用,比如正处于某种问题情境中的人,会因为某句提醒或碰到某些事物而受到启发,从而顺利地解决问题。
故事的发展都是由于某种“矛盾”的出现而产生变化,这里的“矛盾”就是激发学生思考和创作的点,也是教学环节进阶的关键。在进行每一幕的转换时,教师应关注前后的衔接和切换。
2.角色定位与台词撰写
场景与转换的设计完成后,即可开始编辑人物台词的阶段。“剧本式”教学不能成为教师的“单人秀”,应将教师的话合理地编辑进台本中,借助其他角色的对话和反馈模拟真实教学中学生的所想所说。这样,学生在观看教学视频时便会有更深的体会。在整个“剧本”的撰写中,教师应注意人称的使用,建议选用第一人称直接表达,切勿在设计的过程中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来回交叉,这容易使观者产生混乱的思绪。
3.场景选取与镜头拍摄
台词设计完成后,教师由编剧进入导演的角色,将教学设计拍摄成为一个完整“剧本式”教学视频。首先是导入阶段的情景拍摄,剧目开端尽量选用定点式拍摄,使画面清晰稳定。创设开幕场景应根据该节课的学习领域来安排不同的场景,如在“欣赏·评述”和“造型·表现”领域中,提高学生的图像识读和美术表现能力是关键,尽可能将整个画面基调设定为艺术气息浓郁的场景。而在“设计·应用”和“综合·探索”领域中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为主,尽可能拍摄具有典型问题导向性的场景,激发学生去思考和创作。
具体的场景选取有以下几个方法:1.生活展现情境,即把学生带入社会,带入大自然,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2.实物演示情境,即以实物为中心,略设必要背景,构成一个整体,以演示某一特定情境。以实物演示情境时,应考虑到相应的背景,如“藤上的葫芦”“树干上果实”等,都可通过背景激起学生广远的联想。
在剧情发展的过程中,除了大场景的定点拍摄还可以在人物讲述关键台词时加入人物的特写镜头拍摄。每一教学环节尽量保持同一点位拍摄,适当运用蒙太奇的方式,切忌镜头切换过于频繁而破坏故事的完整性。
4.后期制作与美化完善
当拍摄完所有的教学视频后,即进入到后期的制作阶段。制作时应有两条思路,一是拍摄内容的剪辑,二是合适的网络资源的添加与运用。
首先,拍摄内容的剪辑。剪辑时根据最初的“剧本”按照环节剪辑,尽量简洁,整个教学过程流畅不拖沓。教师在拍摄时难免加入预设台词之外的语气词和口头用语等,后期应将其去除。其次,网络资源的添加与运用。在制作视频时可以叠加一些合适的小动画和特效字幕丰富画面效果,增加整个故事的趣味性。一般在人物讲解台词时,配合人物表情进行适时地添加,数量不宜太多。
最后,配音的选择。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给人以丰富的美感。在后期制作视频时切忌随意选择一首轻音乐充当背景音乐。当然,用音乐渲染情境并不局限于播放现成的乐曲,教师自己的弹奏、轻唱以及学生表演唱、哼唱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关键是选取的乐曲与教材的基调上、意境上以及情境的发展上要对应、协调。用音乐的旋律、节奏,塑造出更加立体的形象,把听者带到特有的意境中。
三、“剧本式”线上教学资源的运用
“剧本式”教学由于自身的趣味性、完整性、故事性,在网络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学习效果,还能够打破普通课堂中的某些局限,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线上课堂教学方式。在实际运用中,其要求教师以教学目标为落脚点,紧扣教学环节,设计出既具有新意又能促进教学目标达成的高质量剧本。同时这种教学资源具有便于传播的优点,不同教师对教学资源的不同运用也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这对教师运用资源的能力提出了要求。
首先,教师拿到“剧本式”教学资源应自行反复观看视频,厘清视频的故事脉络和教学环节的开展。将其中的关键转折点结合自己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深入思考,有必要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略作改动,让视频资源更加贴合自己学生的学情。其次,教师在发布视频资源给学生时,应该配以相应的学习导学案和学习说明,进一步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后,教师可以利用钉钉和QQ群等社交软件实时与学生保持沟通和互动,利用“剧本式”教学视频资源内容与学生进行模仿剧中人物及场景、台词互动问答、多种结局猜测等,巩固学习效果。
世界的本质是一种关系,教育的本质是学习驾驭多种复杂关系的能力。此次疫情使我们重新思考自己与周围一切事物的关系,重新思考教与学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开发“剧本式”教学的线上教学视频资源是教师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在每一节线上课程中都有益于学生的理解能力、沟通能力、保护能力、激发能力;要为线上课程资源赋予知识、赋予价值、赋予方法、赋予内涵……
参考文献:
[1]张崟.小学美术课堂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D].陕西师范大学,2018.
[2]朱前进.情景教学中学生角色的定位与转换[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1(1).
[3]刘冰.情景参与体验式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成人教育,2009(16).
【关键词】“剧本式”教学;教学策略;线上教学资源
2020年的开学季,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学生通过线上教学的方式居家学习,这不仅引发了学习方式的变革,更对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学生的网络学习条件不尽相同,为了保证学习效果,大多数教师选择了录播的方法进行教学。这也就意味着教师无法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學生也只能通过二维平面的视频内容进行学习。而在传统美术课中,教师运用多彩的颜色来构建有趣的画面,吸引着学生时刻和美术教师保持交流。当这种有利于师生间互相交流的视觉和情感体验转为二维的视频内容时便不再那么生动及深刻。教师如果能创设一个好的“剧本”,补充网络课堂缺少的这种体验感,便能够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集中注意力,培养想象力与创新思维。然而,网络课程资源中的“剧本”不同于往日的教学设计,它是基于真实情境下的一个完整的“剧本式”教学,绘声绘色的线上课堂自始至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一、“剧本式”教学的概念及特点
一般意义上的剧本是表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是戏剧艺术创作的文本基础,是编导与演员演出的依据。它包含分景剧本、分镜剧本(分镜脚本或电影剧本)、台本等。
“剧本式”教学,则是将整个教学过程设置为一场戏剧或一个完整的故事,由教师来编写的具体教学情景内容。其中,教学环节是剧本的每一幕,情景的转化则是剧本中的分镜头,教师的语言是剧本中的台词。将教学转化为一场完整的剧目,可以让学生在故事情节的带动中学习,感受真实情境下的学习,激发持续学习的动力。
“剧本式”教学的重点在于将整个教学过程转化为完整的故事情节,它不同于在课堂教学的某一阶段,如导入新课时采用“情境式”,而后续的教学过程又跳出情境之外。整体性和连贯性是“剧本式”教学的基本要求,它同时具有以下几点特征:
1.“剧本式”教学将学习转化为一场真实的体验
保加利亚心理学家G·洛扎诺夫指出:“我们是被我们生活的环境教学和教育的,也是为了它才受教学和教育的。”因此,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形象的、一定情绪色彩的教学环境,能引起学生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一般情况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所采用的场景往往是一种“假情景”,学生在教室里无法真实地体验到。而在“剧本式”教学中,教师从剧本的设计上可以增加更多的社会真实现象,如,我们常见的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社会现实问题,将真实的生活情境安排进教学环节,激发学生深层次的学习动力。
2.“剧本式”教学将线上课堂互动完整呈现
传统课堂中,教师结合了学生的学习反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实时调整。然而,在利用网络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无法及时得到教学反馈,这决定了教师需要多角度地预设多种学习结果。“剧本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视频资源设计每一幕的情景对话,以台词对话的形式尽可能地模拟不同学生的不同疑问或思考,更多地照顾到不同学生的想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发散式思维,将教学互动呈现地更加完整。
3.“剧本式”教学将学生作品多元化展示
在常规的美术课堂教学中,作品展示环节往往受现实条件和课堂时间的制约,无法将所有学生的作品完美地呈现出来。而网络课堂中,教师利用“剧本式”教学,将展示环节融合到剧目中,作为情景发展的一部分并结合软件辅助呈现多元化展示效果,如,平面图、立体图、模仿室内装裱效果等,以提高图像识读能力和审美判断能力,从而创作出更加丰富的作品。
4.“剧本式”教学将逻辑思维紧扣课堂发展
“剧本式”教学的课堂中,教学环节应该具备紧密的逻辑性,故事的发展和场景的设定都应符合实际生活。让学生沉浸在剧目的学习之中,教师才能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逻辑思维、想象能力等形成正向的引导。教师在剧目场景的设置中,要尽可能将学生的角色和对话带入其中,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和创作串联为一个完整连贯的故事,使“剧本”从教师的设计开始,以学生的创作结束,以紧密的逻辑性贯穿始终,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活动。
二、“剧本式”教学的设计思路及制作方法
热爱故事是孩子的天性。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有效地利用故事创设情境,从而达到调动学生的兴趣和集中其注意力的效果。在网络教学中,如何讲好故事、真故事,就需要教师设计一个高质量的“剧本”,将知识与情感串点成线,完整流畅地完成教学内容。
(一)“剧本式”教学的设计思路
近来,学校教育不断深入并倡导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使学生能够拥有适应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美术教师首先应根据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要求,结合教学内容详细分析教学目标。尤其在疫情的当下,学生应更多关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因而,我们应尽量让学习的内容贴近生活。
1.正向导入式设计
教师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环节设计,一般按照新课的导入、讲解、示范、练习、展示、拓展的顺序,但不同的是:在“剧本式”教学中,教师需要以一个大的故事场景来囊括所有的教学环节,让教学在故事的发展中有序推进。如,四年级上册的《自行车与摩托车》这一课中,教师由上班堵车的现象引入主题,让学生了解自行车与摩托车的实际用途。教师可以设计两个人物分别使用自行车和摩托车出行,并安排人物进行对话,巧设一些故事插曲,结合自行车的独白、摩托车的演变发展以及两种兄弟车型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来授课。另外,教师还可以设置真实场景,展示出各类不同的交通工具之间的优劣之处,激发学生思考实际生活中自行车和摩托车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这样以故事发展为主线,设计核心问题、安排剧目进展,以此来串联整个教学。 2.逆向激发式设计
在“剧本式”教学中,教师可大胆打破常规教学模式,利用电影式的倒叙手法将常规的导入、讲解、示范、练习、展示、拓展的顺序重新组合。这里可借鉴PBL项目学习的方法,率先抛出问题,围绕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我们可以如何去做,需要学习哪些相关内容”。这种设计思路以及配合蒙太奇镜头的切换,更能够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如,六年级下册《会跳舞的鸟》,本课中除了让学生掌握小鸟的外形特征和学会制作鸟型玩偶以外,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产生环保意识和保护鸟类的意识。那么,在此课的教学视频开发制作时就可以用逆向激发式设计教学“剧本”,以保护鸟类为情感主线衍生出一系列派生问题,这些问题最终要紧扣美术学科本位知识,凸显学科特点,最终实现知识与情感的双重收获。
(二)“剧本式”教学视频的制作方法
1.环节设计与幕景转换
教师在确定了“剧本”大致情节后,还要充当起编剧角色,构思每一幕的场景、人物、道具以及对话。首先,在場景的设计上,尽量选取真实的生活场景进行拍摄,哪怕是简短的画面,也要以真实情景导入。
真实的情境提供了调动人的原有认知结构的某些线索,经过思维的内部整合作用,人就会顿悟或产生新的认知结构。情境所提供的线索起到一种唤醒或启迪智慧的作用,比如正处于某种问题情境中的人,会因为某句提醒或碰到某些事物而受到启发,从而顺利地解决问题。
故事的发展都是由于某种“矛盾”的出现而产生变化,这里的“矛盾”就是激发学生思考和创作的点,也是教学环节进阶的关键。在进行每一幕的转换时,教师应关注前后的衔接和切换。
2.角色定位与台词撰写
场景与转换的设计完成后,即可开始编辑人物台词的阶段。“剧本式”教学不能成为教师的“单人秀”,应将教师的话合理地编辑进台本中,借助其他角色的对话和反馈模拟真实教学中学生的所想所说。这样,学生在观看教学视频时便会有更深的体会。在整个“剧本”的撰写中,教师应注意人称的使用,建议选用第一人称直接表达,切勿在设计的过程中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来回交叉,这容易使观者产生混乱的思绪。
3.场景选取与镜头拍摄
台词设计完成后,教师由编剧进入导演的角色,将教学设计拍摄成为一个完整“剧本式”教学视频。首先是导入阶段的情景拍摄,剧目开端尽量选用定点式拍摄,使画面清晰稳定。创设开幕场景应根据该节课的学习领域来安排不同的场景,如在“欣赏·评述”和“造型·表现”领域中,提高学生的图像识读和美术表现能力是关键,尽可能将整个画面基调设定为艺术气息浓郁的场景。而在“设计·应用”和“综合·探索”领域中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为主,尽可能拍摄具有典型问题导向性的场景,激发学生去思考和创作。
具体的场景选取有以下几个方法:1.生活展现情境,即把学生带入社会,带入大自然,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2.实物演示情境,即以实物为中心,略设必要背景,构成一个整体,以演示某一特定情境。以实物演示情境时,应考虑到相应的背景,如“藤上的葫芦”“树干上果实”等,都可通过背景激起学生广远的联想。
在剧情发展的过程中,除了大场景的定点拍摄还可以在人物讲述关键台词时加入人物的特写镜头拍摄。每一教学环节尽量保持同一点位拍摄,适当运用蒙太奇的方式,切忌镜头切换过于频繁而破坏故事的完整性。
4.后期制作与美化完善
当拍摄完所有的教学视频后,即进入到后期的制作阶段。制作时应有两条思路,一是拍摄内容的剪辑,二是合适的网络资源的添加与运用。
首先,拍摄内容的剪辑。剪辑时根据最初的“剧本”按照环节剪辑,尽量简洁,整个教学过程流畅不拖沓。教师在拍摄时难免加入预设台词之外的语气词和口头用语等,后期应将其去除。其次,网络资源的添加与运用。在制作视频时可以叠加一些合适的小动画和特效字幕丰富画面效果,增加整个故事的趣味性。一般在人物讲解台词时,配合人物表情进行适时地添加,数量不宜太多。
最后,配音的选择。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给人以丰富的美感。在后期制作视频时切忌随意选择一首轻音乐充当背景音乐。当然,用音乐渲染情境并不局限于播放现成的乐曲,教师自己的弹奏、轻唱以及学生表演唱、哼唱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关键是选取的乐曲与教材的基调上、意境上以及情境的发展上要对应、协调。用音乐的旋律、节奏,塑造出更加立体的形象,把听者带到特有的意境中。
三、“剧本式”线上教学资源的运用
“剧本式”教学由于自身的趣味性、完整性、故事性,在网络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学习效果,还能够打破普通课堂中的某些局限,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线上课堂教学方式。在实际运用中,其要求教师以教学目标为落脚点,紧扣教学环节,设计出既具有新意又能促进教学目标达成的高质量剧本。同时这种教学资源具有便于传播的优点,不同教师对教学资源的不同运用也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这对教师运用资源的能力提出了要求。
首先,教师拿到“剧本式”教学资源应自行反复观看视频,厘清视频的故事脉络和教学环节的开展。将其中的关键转折点结合自己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深入思考,有必要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略作改动,让视频资源更加贴合自己学生的学情。其次,教师在发布视频资源给学生时,应该配以相应的学习导学案和学习说明,进一步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后,教师可以利用钉钉和QQ群等社交软件实时与学生保持沟通和互动,利用“剧本式”教学视频资源内容与学生进行模仿剧中人物及场景、台词互动问答、多种结局猜测等,巩固学习效果。
世界的本质是一种关系,教育的本质是学习驾驭多种复杂关系的能力。此次疫情使我们重新思考自己与周围一切事物的关系,重新思考教与学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开发“剧本式”教学的线上教学视频资源是教师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在每一节线上课程中都有益于学生的理解能力、沟通能力、保护能力、激发能力;要为线上课程资源赋予知识、赋予价值、赋予方法、赋予内涵……
参考文献:
[1]张崟.小学美术课堂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D].陕西师范大学,2018.
[2]朱前进.情景教学中学生角色的定位与转换[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1(1).
[3]刘冰.情景参与体验式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成人教育,20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