攸關台灣未來的選擇:加入或者走開

来源 :台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bala_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公佈的經濟數據顯示,台灣2015上半年出口連續6個月衰退,預估下半年狀況也不樂觀,主計處於8月中旬下修全年預期經濟成長率為1.56%。在全球股市動盪、人民幣貶值的情況下,台灣針對此一警訊,當務之急應是如何提振經濟動能和民眾信心,大家一起努力突破困境。但打開電視新聞頻道,媒體名嘴七嘴八舌說的卻是「大陸紅色產業鏈崛起,打壓台灣經濟發展」、「大陸發展晶片、面板,毀掉台灣科技產業」等似是而非、自欺欺人的謬論,完全忘了全球產業鏈是赤裸裸的技術和成本之爭,讓人只能搖頭歎息。
  抓住大陸下一波的成長中的機會
  全球經濟通常每幾年就是一個景氣循環,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後,很多經濟學家就曾判斷2015又是一個轉折的關鍵年份。過去這7年間世界各國經濟互有起伏,相較之下,台灣由於大陸高速成長帶動,在經濟方面仍有不錯的表現。但2014年以來,大陸因人力成本增加過快,出口減退,加上政府加強環境管控,而股市房市兩大資金集中市場表現不佳,企業融資難、資金成本高,對新增投資採取觀望,造成經濟增速放緩。大陸政府因而提出一系列的振興方案,不管是「亞投行」、「一帶一路」或者「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等,其目的都是以變革刺激下一波的成長,未來勢將牽動全球企業投資的大方向。
  於此關鍵時刻,台灣必須深入了解相關政策內容,思考其對整體發展空間和區域經濟佈局可能產生的影響,以便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和投資比率,並進一步強化國際競爭體質。尤其大陸實施的是國家計畫經濟,政策就是引領方向的路標,集政府和企業之力,造勢效果十分驚人,就拿近來大力提倡的「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以及「因應互聯網興起鼓勵自主創新」來說,其中都蘊藏無數商機,如果台灣能深度挖掘並加利用,就有機會繼續搭乘大陸經濟的順風車,創造下一個景氣循環的高潮。
  怨天尤人 錯失商機
  平心而論,現代科技不斷進步,產業技術換代更新是必要的;而在自然環境和氣候的劇烈變動下,為了節能減排、生態環保,造成生產成本提高也是必然的,這些都是全球企業共同面臨的課題。而大陸民營企業和台資企業也同時面臨「薪資漲、用人難」的困境,如果不能小心應付,一樣面對「優勝劣敗」的殘酷考驗,何來「打壓台灣經濟發展」之說?
  從另一個角度看,台灣企業和國際市場打交道的經驗非常豐富,環保意識普及和資訊科技應用也相對領先,此刻的轉折和變化固然意味著不穩定,但也代表更多的機會、更寬廣的市場,成敗得失之間,完全在於企業用什麼樣的態度和策略去應對;情緒性的怨天尤人不但無助於事,更會麻痹自己、錯失商機;而如果台灣民眾聽信媒體這種既自卑又自大的言論,不思成長改進,更非未來社會之福。
  強化認知積極加入
  以今日全球股市和資源供應的密切連動,任何一個地區的微小變化都可能成為「蝴蝶效應」的源頭,引發世界經濟和金融的重大風暴,何況大陸已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及第一大市場,台灣更不能故意視而不見,或因意識形態之爭扭曲對大陸現況的認知。
  事實上,台灣和大陸除了文化、地理的聯結外,兩岸經濟和產業相隨相伴走到今天也已密不可分,大陸重要政策的內涵及發展進程,不僅僅是在大陸投資的台商及所屬台幹的重要功課,也是本土企業面臨全球競爭以及社會青年發展個人生涯必備的基本知識。與其讓大家靠觀光旅遊自行摸索或者繼續從台灣媒體報導中片段拼湊對大陸的認識,不如起而行之。我的建議是:
  1. 台灣大專院校應增設「大陸經濟與社會」相關課程,提供客觀了解、系統學習的管道,讓有興趣的學生自行選修;
  2. 教育部門應提高各大專院校和大陸交換學生的比例,增加教授、學者互訪的名額,推動專題協同研究,鼓勵互相學習觀摩,協助兩岸各方面更深層次的理解與交流;
  3. 工商部門應鼓勵台灣本土企業積極參加大陸各地經貿洽談會,並可由全國台企聯和各地台商協會協助,深度了解各省市地區經濟發展狀況,搜集商情、尋找商機與合作機會;
  4. 經濟主管部門應成立大陸商情網,主動積極協助物料、產品、生產線的對接,牽頭台灣企業拓展大陸市場;
  5. 政府應鼓勵各部門針對大陸近期工業技術發展以及社會民情、生活文化進行專題考察或深度討論,作為截長補短、知彼勝彼的參考。
  從歷史的角度看,世界舞台不論何時都是聲光絢爛、各擅勝場,但其實場景變化之間都伴隨著嚴酷的產業興衰。在全球經濟前景不明的此刻,就算是在舞台邊緣的國家也在認真觀察、努力尋找,希望能在重要關頭迅速補位、大放異彩。兩岸長遠和平發展既是大家的共識,以台灣有限的土地和資源,只有強化和大陸的分工合作才能找到更多的機會、更大的市場。面對無數年輕人的未來,台灣應該選擇加入而不是走開,你說呢?
其他文献
美國FOMC會議於2015年12月16日登場,在此會議前,市場預估美國聯準會(FED)12月有76%的升息機率,投資者紛紛袖手觀望,導致美股走勢降低,道瓊工業指數甚至一度大跌超過300點,引發各界關注。  再加上中國大陸股票市場崛起,大開大合的陸股浪潮讓投資人士躍躍欲試,這樣的波動下,台商該如何進場?又或者,在這個時機進場到底行不行?  理財專家廖泰宇表示,其實聯準會升息與否,早在1~2個月前就可
期刊
【律師專欄】外商在大陸從事零售業的架構分析  某外資零售品牌企業擬來大陸開展內銷業務,並計畫能夠在各大區域的不同城市一次性同時開出多家門店。在選擇何種投資架構的問題上,客戶一時難以定奪,因此前來諮詢。結合該企業的資金需求、拓展進度及行業特性,律師給出以下建議:  首先,根據大陸相關規定,每家門店都必須擁有自己的營業執照,而不可一個城市的多個門店共用一張執照。這也因此可以得出的第一個結論,是應在各個
期刊
印度,這個承載著12.8億人口的市場潛力無窮,在過去10年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中企西行,但當真正涉足印度市場時,地方政策牽絆、基建條件落後等各種桎梏無處不在,中國投資者究竟该如何投资印度呢?  眾所周知,印度發展已經進入加速期,在這一時期,對於中國企業而言,如何在印度投資已進入關鍵的戰略佈局期。5年沒訂單、9年才盈利,是中企在闖蕩印度時真實的經歷。在這個充滿風險與不確定性的市場,中企如何少走彎路,是
期刊
國家主席習近平9月底對美國進行了國事訪問,這是習近平第一次以國家主席身份對美國展開國事訪問。  很多媒體,特別是台灣媒體大都聚焦在習近平今次訪美的「政治意涵和舉動」,尤其是美國總統奧巴馬當習近平的面對台灣問題的「表態」。站在台商的角度,固然要對「國際政治發展態勢」有所了解,更要關注「政治之外」的「經濟議題和商機」。  習近平今次訪美,重頭戲無疑「中美政治」,但是,能夠完美體現「中美政治」的「表現」
期刊
「 郵局不努力,成就了順豐 ;銀行不努力,成就了支付寶;通訊不努力,成就了微信;商場不努力,成就了淘寶 ;老婆不努力,成就了小三……」這段話摘自朋友圈,儘管有些調侃和誇張,但也生動詮釋了當下商戰時代「你方唱罷我登場,城頭變幻大王旗」的「革命」特徵。  先看看這些隨手拈來的「革命事跡」吧。  9月10日,一篇名為《8月CPI同比上漲2.0%創12個月新高》的新聞被瘋轉,倒不是文章內容有多勁爆,重點是
期刊
2015年12月11日,人民銀行發佈了《中國人民銀行關於金融支持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的指導意見》,由於福建向來是大陸設定對台經濟往來的重點,所以此次福建自貿區金融新規,特別針對台灣提出一些過去未曾出現的特殊政策。舉例來說,這次新規首次允許符合條件的福建自貿區內的銀行機構,為境外企業和個人開立台幣賬戶,更允許福建自貿區內的金融機構,與台灣地區銀行間開立台幣同業往來賬戶,並辦理多種形式結算業
期刊
由於人民幣自8月11日起曾一連三天急貶(總體貶值4%),引發全球金融市場波動,其中,港元一個月期隱含波動率曾一度跳升至10年來最高水準,市場一度押注港元與美元「脫鉤」。香港金管局總裁陳德霖在公開場合重申,沒計畫也沒意圖改變聯繫匯率制度。他表示,香港作為一個非常細小且完全開放的經濟體,聯繫匯率制度是最好的制度。  據悉,由於人民幣的貶值,不少港人將人民幣存款轉為港元或其他貨幣存款,致使市場出現較多人
期刊
近年來,大陆本土半導體廠商快速崛起,但是目前,全球十大半導體公司還是以美、日、韓公司居多,仍然占有半導體產業中80%的利潤。  中國大陸半導體行業總體起步較晚,技術水準、基數相對較低,如何才能在寡頭局面中突圍?  在華為、聯想、小米等本土手機品牌崛起的帶動下,大陸半導體市場進一步擴大,產業得到快速發展。比如在深圳華強北市場,花費不到300元(人民幣,下同)就能更換一部手機的LED液晶螢幕。  從2
期刊
面對2016年大選,台北政壇流傳一則笑話,很傳神地點出國、民、親三黨面臨選情壓力的處境。這則笑話內容是:「蔡英文躺著選」、「洪秀柱睡著選」、「宋楚瑜看著選」。由於蔡英文勝券在握,要從台灣尾贏到台灣頭,既可殲滅國親兩黨牽制;而國親兩黨又陷於內訌漩渦無暇外顧,蔡自可從容應戰,當然躺著選都能贏,冷看國親兩黨邊緣化,為她未來8年執政掃除障礙,無人挑戰蔡的權威,是以蔡「躺著選」的笑話,毋寧是台灣民眾拿來嘲諷
期刊
如今,我們已經步入複雜金融時代,每一個人和金錢的關係都變得更自由。而成為一個財務自由的人第一步就是敢於負債。  解析:  實現財務自由有三步,第一家庭高負債。在商業社會中,一個敢於負債的人,其實是一個敢於對未來負責的人。像中國這樣財富的增長與貨幣的泡沫化存在並生的國家,把錢存在銀行裏,幾十年下來錢貌似多了,但通貨膨脹更厲害,實際財富積累被泡沫吃掉了一大半。因此利用貨幣的杠杆效應,放大自己的財富,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