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强调了基于岗位需求的平面设计课程教学优势,并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以“为某企业设计LOGO”项目为例,从教学总体流程设计、教学流程的分解设计、后续课程的导入三方面入手,阐述了基于岗位需求的平面设计课程教学过程设计。
关键词:岗位需求;平面设计;项目教学
现阶段,社会对平面设计人才的需求量与需求质量增大,要求着职业院校在展開平面设计课程教学中展开方法改革与优化,保证学生具备更高的实践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且能够迅速适应企业实际工作。基于这样的需求,相关教师需要重点结合岗位需求完成平面设计课程教学的过程改革,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一、基于岗位需求的平面设计课程教学优势分析
当前,平面设计工作要求人才具有如下基本能力:较高的职业素养与责任心,能够完成协力合作;能够熟练应用各种办公软件;熟练掌握多种图片处理软件(如PhotoShop,CoreIDRAW,Illustrator等);有更好的适应能力与抗压能力,可以适应设计稿件的多次修改等等。这些能力也是平面设计岗位的基本需求。将其引入人才培养中,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能力、职业素养等,增强其竞争力,保证其可以迅速适应企业实际工作。同时,也指导了平面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优化改革,推动职业高中专业教学的升级。
二、基于岗位需求的平面设计课程教学过程设计
(一)项目教学法贯彻教学,完成任务实验
在相关企业的实际工作中,普遍使用团队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某一设计项目。其中,团队成员承担着不同的责任分工,且实现相互配合。基于这样的情况,在基于岗位需求的平面设计课程教学过程改革中,可以引入项目教学模式。将全班同学划分成不同的项目小组,编制为五至六人,并模拟企业内部的项目小组模式,使用自主推选的方式完成岗位划分,主要有设计主管、项目主管、出勤监督及跟进等等(所有成员均承担设计师岗位参与实际设计)。在该模式中,教师要承担起“设计总监”的职位(也兼任客户)。
在项目教学模式中,教学流程需要与企业实际工作模式相匹配,总体来说,包括以下几项:客户提出设计要求与项目、小组集体会议、任务分解、接受任务与制作、提交设计方案、全员审议、基于客户意见完成修改并持续跟进。
(二)项目教学法课程流程的分解设计
在落实项目教学前,教师需要为学生设定项目场景。在笔者的实践中,主要使用了“为某企业设计LOGO”的情境,并为学生提供了该企业的资料。
第一,体验课。该课程的展开主要对应“客户提出设计要求与项目”环节,此时,要求教师分发客户资料,并组织学生分析客户的基本设计要求与关键点,并由小组内的设计师完成初步构想。
第二,理论课。该课程主要对应“全体会议”环节,此时,有设计总监(即教师)展开知名LOGO设计理念、亮点等的讲解,并由各个小组展开点评与分析,最终总结出LOGO的制作特点。在此基础上,形成本次项目设计的标准体系,并要求设计师结合标准与客户需求完成LOGO的草稿设计。
第三,设计实操课。该课程对应“任务分解”、“接受任务与制作”、“提交设计方案”三个环节。此时,要求各小组成员完成分工合作,并共同完成客户设计需求的进一步分析,预测LOGO的成本效果。在此基础上,完成LOGO设计草稿的更改,并利用PhotoShop,CoreIDRAW等软件将设计稿转化成电子形式。最终,要在设定期限内完成的设计稿的提交(组内)。在此过程中,不同的成员有着不同分工,例如,项目主管主要负责项目进度的检查与汇报;设计主管主要负责总体安排、进度调节等。
第四,评比课。该课程对应“全员审议”,此时,小组内部结合在全体会议中设定的标准展开组内评比,选择一个优秀作品上交至设计总监(教师)。同时,展开全班审议,对各个小组的设计稿件进行分析、评分,并由设计主管阐述意见及评分,最终有设计总监(教师)完成点评与评分。
第五,项目修改反馈。该课程对应“基于客户意见完成修改并持续跟进”环节,主要依托全员审议的意见完成各组推荐稿的修改。此时,需要小组所有成员参与该稿件的修改与完善,并在全班范围内组织第二次全员审议。在这一过程中,选出三个稿件递交至客户(教师),并对客户选中的设计稿件展开持续跟进修改,最终形成定稿。
(三)课后项目延展,课程的导入
在完成上述教学内容后,教师需要结合最终定稿展开全班范围内的分析与讲解,加深学生对相关平面设计重点的理解。同时,还要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依托LOGO定稿展开该企业名片的设计。具体来说,就是在完成一个项目后,对项目展开综合总结,并以此为基础展开下一个设计项目,保证教学项目的连续性。一般来说,要在一个学期内完成四至五个项目。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在实际设计项目的指导下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更好的完成人才培养,满足企业相关岗位的实际需求。
三、总结
综上所述,岗位需求是企业对人才能力的基本要求,对平面设计课程教学的过程改革与学生能力培养提供了更优路径。通过结合项目教学设计教学总体流程、引入项目场景并调整课程展开模式、后续课程的导入,实现了项目的无缝衔接,提升了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推动了职业院校平面设计专业教学的升级。
参考文献
[1]李飞.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学校平面设计专业教学策略探析[J].职业,2019(06):88-89.
[2]张景林.岗位需求视域下的《平面图像设计》课程教学探析[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04):79-84.
关键词:岗位需求;平面设计;项目教学
现阶段,社会对平面设计人才的需求量与需求质量增大,要求着职业院校在展開平面设计课程教学中展开方法改革与优化,保证学生具备更高的实践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且能够迅速适应企业实际工作。基于这样的需求,相关教师需要重点结合岗位需求完成平面设计课程教学的过程改革,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一、基于岗位需求的平面设计课程教学优势分析
当前,平面设计工作要求人才具有如下基本能力:较高的职业素养与责任心,能够完成协力合作;能够熟练应用各种办公软件;熟练掌握多种图片处理软件(如PhotoShop,CoreIDRAW,Illustrator等);有更好的适应能力与抗压能力,可以适应设计稿件的多次修改等等。这些能力也是平面设计岗位的基本需求。将其引入人才培养中,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能力、职业素养等,增强其竞争力,保证其可以迅速适应企业实际工作。同时,也指导了平面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优化改革,推动职业高中专业教学的升级。
二、基于岗位需求的平面设计课程教学过程设计
(一)项目教学法贯彻教学,完成任务实验
在相关企业的实际工作中,普遍使用团队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某一设计项目。其中,团队成员承担着不同的责任分工,且实现相互配合。基于这样的情况,在基于岗位需求的平面设计课程教学过程改革中,可以引入项目教学模式。将全班同学划分成不同的项目小组,编制为五至六人,并模拟企业内部的项目小组模式,使用自主推选的方式完成岗位划分,主要有设计主管、项目主管、出勤监督及跟进等等(所有成员均承担设计师岗位参与实际设计)。在该模式中,教师要承担起“设计总监”的职位(也兼任客户)。
在项目教学模式中,教学流程需要与企业实际工作模式相匹配,总体来说,包括以下几项:客户提出设计要求与项目、小组集体会议、任务分解、接受任务与制作、提交设计方案、全员审议、基于客户意见完成修改并持续跟进。
(二)项目教学法课程流程的分解设计
在落实项目教学前,教师需要为学生设定项目场景。在笔者的实践中,主要使用了“为某企业设计LOGO”的情境,并为学生提供了该企业的资料。
第一,体验课。该课程的展开主要对应“客户提出设计要求与项目”环节,此时,要求教师分发客户资料,并组织学生分析客户的基本设计要求与关键点,并由小组内的设计师完成初步构想。
第二,理论课。该课程主要对应“全体会议”环节,此时,有设计总监(即教师)展开知名LOGO设计理念、亮点等的讲解,并由各个小组展开点评与分析,最终总结出LOGO的制作特点。在此基础上,形成本次项目设计的标准体系,并要求设计师结合标准与客户需求完成LOGO的草稿设计。
第三,设计实操课。该课程对应“任务分解”、“接受任务与制作”、“提交设计方案”三个环节。此时,要求各小组成员完成分工合作,并共同完成客户设计需求的进一步分析,预测LOGO的成本效果。在此基础上,完成LOGO设计草稿的更改,并利用PhotoShop,CoreIDRAW等软件将设计稿转化成电子形式。最终,要在设定期限内完成的设计稿的提交(组内)。在此过程中,不同的成员有着不同分工,例如,项目主管主要负责项目进度的检查与汇报;设计主管主要负责总体安排、进度调节等。
第四,评比课。该课程对应“全员审议”,此时,小组内部结合在全体会议中设定的标准展开组内评比,选择一个优秀作品上交至设计总监(教师)。同时,展开全班审议,对各个小组的设计稿件进行分析、评分,并由设计主管阐述意见及评分,最终有设计总监(教师)完成点评与评分。
第五,项目修改反馈。该课程对应“基于客户意见完成修改并持续跟进”环节,主要依托全员审议的意见完成各组推荐稿的修改。此时,需要小组所有成员参与该稿件的修改与完善,并在全班范围内组织第二次全员审议。在这一过程中,选出三个稿件递交至客户(教师),并对客户选中的设计稿件展开持续跟进修改,最终形成定稿。
(三)课后项目延展,课程的导入
在完成上述教学内容后,教师需要结合最终定稿展开全班范围内的分析与讲解,加深学生对相关平面设计重点的理解。同时,还要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依托LOGO定稿展开该企业名片的设计。具体来说,就是在完成一个项目后,对项目展开综合总结,并以此为基础展开下一个设计项目,保证教学项目的连续性。一般来说,要在一个学期内完成四至五个项目。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在实际设计项目的指导下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更好的完成人才培养,满足企业相关岗位的实际需求。
三、总结
综上所述,岗位需求是企业对人才能力的基本要求,对平面设计课程教学的过程改革与学生能力培养提供了更优路径。通过结合项目教学设计教学总体流程、引入项目场景并调整课程展开模式、后续课程的导入,实现了项目的无缝衔接,提升了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推动了职业院校平面设计专业教学的升级。
参考文献
[1]李飞.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学校平面设计专业教学策略探析[J].职业,2019(06):88-89.
[2]张景林.岗位需求视域下的《平面图像设计》课程教学探析[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04):7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