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挽往昔 瞻望来者——巴米扬窟龛考

来源 :艺术设计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_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整理出巴米扬山谷遗址群的年代学证据,旨在重现大佛的历史与图像地位。首先介绍了巴米扬山谷遗址群的研究方法和年代阶段,接着讨论玄奘所见所录的大佛的原始配置,最后将三尊佛像放入其原始的图像志语境中去考查,认为涅檗像原应位于38米大佛和55米大佛之间。后者为宝装焰肩佛,其神格应为燃灯佛;38米大佛为释迦佛。而巡礼者所遵循的应是燃灯佛-释迦佛-涅粲佛-弥勒佛的绕拜顺序。
其他文献
进入21世纪,国际竞争的形式和内容都有所改变,促使改变的最大原因是人类社会全面进入知识信息时代,工业时代旧有的观念和方式受到了挑战,可持续发展资源已经从有形物质转变为无形
普杰(Roger Pfund)是瑞士国宝级艺术家,他的创作领域广阔,各种艺术形式在他手中打破疆界、融会贯通.本文介绍了他最具创造力的三大系列作品:集审美、防伪、实用为一体的各国
云冈昙曜五窟分别象征五位北魏皇帝已是学界共识,但如何阐释五窟不同的个体特征一直是学术争论的焦点。昙曜五窟中第19窟高大的主尊造像和特殊的石窟形制尤为引人注目。传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