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角色游戏提高幼儿交往能力

来源 :教育实践与研究·幼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an881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角色游戏是幼儿提高交往能力的有效手段,是幼儿教师组织幼儿活动的主要方式。角色游戏可以培养幼儿的语言交际能力,在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多种场合综合交际的能力。
  关键词:幼儿教育;角色游戏;交际能力
  在幼儿教育的整个过程中,游戏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学习方式。儿童最善于模仿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扮演不同的角色。幼儿在游戏中可以积累经验,逐渐形成自我认识。角色游戏可以让幼儿形成正确的交往观、合作观,在游戏中积累交际语言,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幼儿形成多场合交际能力。《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明确指出中班幼儿要有与别人交往的意愿,能够与同伴友好相处,愿意参加群体活动。但是幼儿有个性差异,有的孩子活泼好动,交际能力较强,而有的孩子则内向寡言,教师需要组织孩子合作交流,在交流中学习人际交往的技巧。角色游戏正是为培养幼儿的这个目标而设计的学习内容,可以综合提高幼儿的各项交际能力。
  一、开展角色游戏,培养幼儿语言交际的能力
  《指南》要求中班的孩子能够根据场合调节自己说话声音的大小,能够主动使用礼貌用语,对别人的讲话有回应。利用角色游戏,可以提高幼儿对话的注意力,培养幼儿语言交际能力。
  (一)角色游戏,丰富幼儿语言内涵
  各种主题的角色游戏可以包括社会交往中各种语言的交流,体现各种社会关系。幼儿在角色扮演中可以扮成不同角色,教师教给孩子不同人物角色运用的语言,由双音节词到句子不断发展。教师要让幼儿学会说什么、怎么说,逐渐掌握语言交流技巧。幼儿在扮演和观摩中不断积累各种角色的语言,领会语言的内涵,积累语言运用经验。幼儿一边学习角色语言,一边进行语言实践,在角色游戏中领悟语言表达的含义,了解角色的不同社会地位。
  角色游戏的主题丰富多彩,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由易到难组织角色游戏,指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如“过家家”的游戏,幼儿可以模仿爸爸妈妈的生活习惯和语言特色扮演“爸爸、妈妈”的角色。孩子在语言运用上比较简单,只会用“宝宝,吃饭了。”“乖宝宝,睡觉觉。”并且一直重复着,没有更多新鲜的语言填充。这时候,教师可以和幼儿做搭档,教师言传身教启发幼儿说话。经过示范教学,幼儿学会了语言交往的基本技巧。教师还可以组织不同的角色游戏,如“医生”和“病人”之间的对话,“服务员”与“顾客”之间的对话,“交警”与“司机”之间的对话等,幼儿的语言得以丰富积累。
  (二)角色游戏,提高语言应变能力
  角色游戏可以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小孩子在角色扮演时可以互换角色,扮演不同身份的角色。语言运用中也要适应不同的语言角色,语言的表达要多样化,更加灵活应用于不同的场景中。角色游戏具有一定的社会性,教师要运用多媒体手段为幼儿创设一定的场景,设计一定的角色主题方案,分组扮演游戏角色。中班的孩子有了一定的组织能力,可以比较快地适应各种角色,但是在语言运用上还不够恰当。尤其是语气语调的把握上还不是很准确,需要教师点拨指导。幼儿在不同的角色扮演中,需要运用不同的语言风格,提高语言应变的能力。
  如在扮演医生和病人的角色时,“医生”主要是询问,“病人”是回答。医生:“你好,你哪里不舒服?”病人:“我肚子不舒服。”医生:“让我看看,哪个位置不舒服?”病人:“肚脐周围疼。”医生:“开点药吃就没事了。”幼儿分组扮演完以后,然后交换角色,再次游戏扮演,尝试不同角色的语言表达。
  二、利用角色游戏,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角色游戏中并不是既定台词,幼儿可以在扮演过程中自主添加更多的“情节”,在情节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需要幼儿自己去解决,从而提升交往能力。
  (一)角色扮演,学习交往行为技能
  幼儿在角色扮演时,可以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探究角色的行为特点,语言特色、情感需要等,从而走进角色中。幼儿要尝试了解各种角色的职业特点,利用角色的职业道德约束自己的言行。如服务业的售货员、理发师、导购员等,需要在语言上委婉表达,把顾客当“上帝”。幼儿在扮演中可以体会这些职业的辛苦,有利于养成幼儿的社会交往习惯。幼儿在角色交流中可以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了解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技巧。
  如教师创设在饭店里的交际活动,幼儿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厨师、服务员、收银员、顾客等,饭店里准备的食材要丰富多样。从“顾客”进门开始,饭店里的工作人员就应该开始接待交流。“顾客”根据自己的喜好点菜,“厨师”开始配料炒菜,“服务员”开始上茶。各个角色有条不紊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幼儿在扮演中虽显稚嫩,但是也能够从活动中学到很多交际技能。
  (二)角色体验,及时解决交往问题
  角色交往中产生的问题,往往需要在实际体验中才可以解决。角色体验是提高幼儿交往能力的有效策略。幼儿在角色游戏中遇到难题,教师要鼓励幼儿运用自己的智慧想办法解决问题。幼儿探究问题的解决途径,还可以提高幼儿参与角色游戏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想像力和创新力。幼儿在游戏活动中遇到问题,才会有解决问题的欲望,才会动脑筋想办法。
  如在医生与病人的角色扮演中,两个小朋友抱着一个“布娃娃宝宝”去看病,布娃娃是带电池会哭的那种。在医院里,“布娃娃宝宝”一到“医生”的面前就“哭”个不停,“医生”一时之间束手无策。布娃娃宝宝的“爸爸妈妈”也很着急,一起想办法哄孩子。“医生”快速跑到玩具室找来一个玩具熊,放到布娃娃宝宝的面前,才让“宝宝”停住哭泣。看病的过程才正式开始。在角色扮演的情境中,幼儿才会发散思维,竭力想出办法控制局面,解决交际中出现的问题。这是角色体验的实践收获,有效促进幼儿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三、利用角色游戏,促进幼儿多场合交际能力
  幼儿教育中的角色游戏的开展,可以培养幼儿多种场合的交际能力,幼儿在交际中可以养成互帮互助的习惯,以更优秀的品质适应社会需要。
  (一)角色扮演,培养幼儿互助情感
  幼儿发展离不开各种环境的交往,培养幼儿的交际情感是幼儿教师的重要课题。幼儿交往情感需要启发和唤醒。所谓“人之初,性本善”,幼儿纯洁的内心是向善的,但要表现在行动中则需要教师的引导。角色扮演活动可以让幼儿有深刻的体验,在行动中认清如何与人交往。教师在组织角色游戏时,可以创设出培养学生文明礼貌的情境,激发幼儿的助人情感。
  如“公交车上”的角色游戏,目的是要训练学生的文明用语和互助行为,培养友好交往的意识。教师把幼儿分成两组,一组为“乘客”先上车,一组为“老人”后上车。在老人上车时,教师提醒:有哪位乘客为“老人”让个座?于是,先上车的小朋友纷纷起身让座,还有的小朋友直接上前搀扶“老人”坐下。这次“让座”角色活动的开展,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助人情感,培养了幼儿在交往中的互助精神。由此拓展到其他场合的交往活动,幼儿也要以助人为先,礼貌待人。
  (二)多元角色,发展幼儿的社会性
  社会生活是多元的,角色游戏也必须多元化才可以适合社会需要。教师在组织幼儿游戏时,要注意幼儿的多角色扮演。借助游戏,教师要让幼儿学会适应他人的观点,掌握社会交往技巧。角色游戏大多以小组为单位,教师组织活动时要有意让幼儿担任不同的角色,两个小组的角色游戏不同,可以按照教学程序调换游戏组织,轮流担当不同角色。如“服务员”和“顾客”是不同的两种角色,语言表达有着质的区别。“医生”和“病人”也是立场相对的角色,交际中也有着不同的要求。
  幼儿在互换角色时,可以收获不同的体验,从而积累不同角色的交往语言。生动有趣的角色游戏可以让幼儿体验不同角色的心理,运用立场不同的语言进行交流,增加幼儿的交往经验。
  总之,角色游戏是幼儿比较喜欢的课堂教学活动,不同主题的角色游戏,可以丰富幼儿的语言积累,增强幼儿的内心体验。《指南》中指出“幼儿是游戏的主体”,教师在组织角色游戏时要以幼儿熟悉的场景活动为基础,循序渐进引导幼儿进入角色,组织适合幼儿交往的活动,让游戏成为幼儿培养习惯,认识社会的有效途径。
其他文献
预计总成本作为成本计划管理体系的一部分非常重要,认真做好施工预计总成本的编制工作,有助于促进项目成本控制能力的提高,可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重点介绍了TBM施工预计总成
目的研究鬼毛针多糖对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实验小鼠分为4组,经腹腔注射(i.p)给予不同剂量(高、中、低)的鬼毛针多糖,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每天给药1次,连结给药14d
TBM施工相对常规的钻爆法施工安全性较高,但在TBM施工的安全管理中,有轨运输经常发生安全事故。为有效减少和规避隧道有轨运输安全事故的发生,在施工中采用了信息化辅助措施
通过倒逼第二产业,跨国零售企业才真正实现了“低成本扩张”,同时利用中国市场与欧美市场的购买力差距来实现在跨国流通中的利润。  我是搞系统工程研究的博士后,受现代流通远大发展前程的吸引,于1993年自美国归国创业,从事为流通业服务的信息技术开发,而后于1994年创办了北京物美商业集团。经过8年的创业发展,物美集团已成为我国最大的、多业态经营的非公有制现代流通企业之一。也因此,我对外资零售业的竞争压迫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合并结核病的临床表现。方法对41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合并结核病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静脉吸毒和性乱是HIV的主要感染途径。发热、消
随着对2型糖尿病的深入研究,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在糖尿病的防治中占有重要地位。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匹格列酮和罗格列酮的大量应用,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体重增加、水肿甚至心功能不全,
目的通过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EUS—FNA)明确上消化道及邻近器官占位病变性质,并探讨其对上述病变的诊断价值及提高穿刺成功率的方法。方法13例上消化道病变及邻近占位病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国家公民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幼儿教育的发展要根据经济发展的不同情况,坚持区域统筹发展的原则,全面地发展幼儿教育的水平。
幼儿进入幼儿园时,往往不能马上适应幼儿园的群体生活,会产生如哭闹等等不良情绪反应,此时教师会想办法对幼儿进行注意力转移,请某个或某些幼儿做"小老师"帮忙做事便是其中一种
社会化技能训练是弥补幼儿人际关系技能不足的重要途径,通过社会化技能训练并予以适当的指导,能够使幼儿在遇到困境时,运用更多的潜能技巧来解决问题,使其更容易被他人接纳和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