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内注射血塞通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中缓再流现象的影响

来源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fan_cu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照观察冠状动脉内注射血塞通(三七总皂甙)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介入术中缓再流现象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39例接受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支架术(PTCA/STENT)后发生缓再流现象的STEMI患者,随机分为血塞通+替罗非班组(20例)和替罗非班组(19例)。血塞通+替罗非班组在发生缓再流现象的病变血管内注射替罗非班10 mL(0.5 mg)+血塞通400 mg,然后替罗非班10 mL/h持续静脉滴注36 h,0.9%氯化钠250 mL+血塞通400 mg,静脉滴注,每天1次,用药2天;替罗非班组在病变血管内注射替罗非班0.5 mg后,继续给予替罗非班10 mL/h持续静脉滴注36 h。注射1、5、10 min后重复冠状动脉造影,记录注药前后病变血管内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分级,并应用TIMI血流计帧法(TIMI frame count,TFC)定量测定血流速度;详细记录注药后2 h内ST段回落幅度,48 h内各种出血发生率,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注药前血塞通+替罗非班组和替罗非班组TIMI血流分级、TFC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塞通+替罗非班组在冠脉内注药后有11例(55%)患者获得TIMI 3级血流,注药后1、5、10 min时TFC分别为57.6±12.6、46.1±9.3、49.8±10.9,注药后2 h ST段回落幅度为(1.85±0.31)mm;替罗非班组注药后有8例(42%)患者获得TIMI 3级血流,注药后1、5、10 min时TFC分别为69.3±16.1,61.2±15.3,63.7±18.3,注药后2 h ST段回落幅度为(1.40±0.21)mm。两组冠状动脉内注药后血流均有明显改善(P<0.05),血塞通+替罗非班组血流改善较替罗非班组更为显著(P<0.05),2 h内ST段回落幅度两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两组均无患者死亡,随访6个月,两组心血管事件(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衰、心因性死亡)发生率分别为33%(6/18)和44%(8/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冠脉内注射血塞通+替罗非班较单用替罗非班能更有效地改善冠状动脉血流,并不明显增加出血并发症发生率。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当归补血汤对移植骨骼肌卫星细胞(muscle satellite cell,MSC)受体小鼠造血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分离雄性同系小鼠的MSC并培养鉴定。经8Gy137Cs-γ射线照射的雌性昆
在对中西礼貌语言的比较分析中,阐明了中西方言语行为中礼貌原则在本质上的相通之处,以及二者在各自语言文化中的不同侧重点。提出了其对跨文化交际的启示,以期跨文化交际中
基于跨境电商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改革要围绕培养复合型外语外贸人才,以校企协同为切入点,以跨境电商课程体系建设为核心,以校企合作项目为载体。通过健全校企合作机制,加强"
目的:探讨川芎、黄芪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胸主动脉外膜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以单用川芎或川芎黄芪合剂的 SHR 血清检测对培养的 SHR 胸主动脉外膜成纤维细胞~
为解决荷-网-源协调消纳可再生能源模式下,多时间尺度不同协调消纳模式中,消纳增量计算基准线制定问题,在对需求响应基准线理论与应用情况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基准线与考核
<正>自1887年德国完成世界首例肝脏切除术后,肝脏外科已经走过百年多历程。近年来肝脏外科发展迅速,精准肝切除、解剖性肝切除已成为肝切除的主流手术方式,要求手术者在追求
AZ91D压铸镁合金中加入富Ce稀土后,组织得到明显细化,压铸过程中产生的气孔变小,分布更加均匀,能够减少疲劳裂纹源的产生。AZ91D合金拉伸断口表现为既有解理台阶又存在细小撕
互联网与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书法不可避免的发生着日益密切的关系,进而深刻地影响着当代书法的传播。文章试图考察当代书法在传播方式上出现的新现象,指出其速度快,范围广,容量
目的探讨痰湿体质与非痰湿体质高血压病患者脂联素(adiponectin,APN)水平的差异,以及这种差异与APN基因多态性的关联。方法将250例高血压病患者(痰湿组137例,非痰湿组113例)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联合阿司匹林(aspirin,ASP)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时阿司匹林抵抗(AR)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筛选TIA后服用阿司匹林作为二级预防的AR患者86例,剔除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