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儒棣教授治疗唇风经验举隅

来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ang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介绍四川文氏皮科流派第五代传承人艾儒棣教授治疗唇风的经验。历代医家常以脾胃湿热论治唇风,从艾儒棣教授总结的唇风病机和辨证治疗思路入手,通过病案举隅介绍艾儒棣教授治疗该病的经验用药。
  【关键词】艾儒棣;唇风;经验用药
  【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9-0119-01
  《内经》最早有唇风症状的描述,称唇槁。《外科正宗》首次提出唇风病名:“唇风,阳明胃火上攻,其患下唇发痒作肿,破裂流水,不疼难愈。宜铜粉丸泡洗,内服六味地黄丸自愈。”历代医家多认为本病乃因辛辣厚味太过,脾胃湿热内生,复受风邪,引动湿热之邪循经熏蒸唇口;或脾气虚弱,外感燥热,脾经血燥,熏灼唇口所发。《医宗金鉴》曰“此症多生于下唇,由阳明胃经风火凝结而成……故风盛则唇不时瞤动。”又如《外科证治全书》曰“唇风,多在下唇……此脾经血燥也。”脾阴虚证按病机归纳症候主要有以下三类: 一是运化失司,二是濡养不能,三是阴虚内热[1]。
  1艾儒棣教授对唇风的认识
  四川文氏皮科流派第五代传承人艾儒棣教授是全国著名中医外科专家,师从外科名宿罗禹田、文琢之教授,尽得其传,从事皮肤科临床、教学、科研4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艾儒棣教授认为唇风实乃“脾阴不足,与胃经湿热交结,郁而成病”。脾阴起着“藏精而起亟”,辅助脾阳气的作用。脾阴主营血,系水谷所化生,脾阴充足,脾之精微化源充足,脾之运化才有物质基础。反之,脾阴不足,则阴损及气,气化失司,运化不及,湿从中生,蕴久化热[2]。整个发展过程中“脾阴不足”与“脾虚湿蕴”共存,包括急性期、慢性期及缓解期。在治疗中应以“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贯穿始末,尽早使用健脾胃、慎用苦寒之剂,防伤脾胃,以助药力。尤其在缓解期,唇部肿胀消退,干燥、脱屑,此为脾之气阴渐复之际,此期更应注重补益脾阴。
  2病案举隅
  王某,女,13岁,2015年12月初诊。1年前出现唇部红肿,伴有少量糜烂、渗液及结痂,自觉瘙痒剧烈,曾外用多种激素药物涂擦,病情反复发作。患者唇色淡,晨起口干,胃隐痛,纳差,多梦,二便调,舌淡红少津,苔薄黄,脉细滑。辨证为脾胃阴虚夹湿证,治以 清热除湿,健脾养阴。方选四君子汤加减:南沙参20g,茯苓15g,生白术15g,金荞麦30g,丹皮15g,龙骨20g,僵蚕15g,山药30g,紫荆皮20g,猪苓15g,鸡血藤30g,鸡内金15g,麦冬15g,玄参20g,夏枯草20g,百合30g,浙贝母20g,甘草6g。嘱服14剂,水煎服,两日一剂,3次/d,每次100mL温服,同时每日先于唇上润以凉开水,再涂抹橄榄油于唇部。嘱勿舔唇、咬唇或揭唇部皮屑,多食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禁食油炸、辛辣之品,定期复诊。治疗1月余,口唇及唇周红肿消退,无糜烂及渗液,上覆少许鳞屑,余无明显不适。纳眠可,二便调。
  按:历代医家在唇风的治疗中常选用薏苡仁、扁豆、山药、茯苓、天花粉、甘草、莲子、沙参、玉竹、蜂蜜、饴糖等甘平之品补脾阴;选用人参、白术、太子参、党参、黄芪等甘温之品以益气养脾,气阴双补;选用木香、枳实、陈皮之类益气健脾;藿香、白豆蔻、厚朴、砂仁等芳香醒脾之药疏畅气机,健脾醒胃;选用熟地黄、何首乌、白芍、当归等补血活血,生津健脾;选用山楂、神曲、谷芽、麦芽、鸡内金等消食导滞之品增其化源,维持脾胃阴阳平衡、升降协调[3]。
  艾儒棣教授治疗唇风选用四君子汤作为代表方剂,虽仅有四味中药,实乃甘淡实脾之大法,甘能补脾阴,淡能渗湿浊,寓补于泻,补而不腻。其中用南沙参代替人参,配以白术,以益脾气养脾,气阴双补,健脾燥湿;佐以甘淡之品茯苓,滋而不腻,补而不燥,行而不滞;参苓配伍,在补气药中参以益脾阴,苓术相配,则健脾祛湿之功益著;甘草归脾胃经,甘平益气和中补脾阴,调和诸药。金荞麦清热解毒,排脓消痈,并与山药共护脾胃;牡丹皮长于清热凉血、活血化瘀,防湿热入血分,同时凉血以助祛邪外出;龙骨、僵蚕镇惊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达到“潜阳以益阴”之意;紫荆皮味苦,性平,归肝、脾经,能活血通经、消肿解毒、收敛止血、去腐生新,乃祛风止痒之要药,临床上也常用于治疗各种皮肤过敏之痒症;鸡血藤补血活血;鸡内金与白术等分并用,为消化瘀积之要药,更为健补脾胃之妙品;玄参、麦冬补气健脾,滋阴润燥;夏枯草清热散结消肿;百合培土清金,热清则益气,邪热去乃脾胃安也;猪苓归脾经,与茯苓、白术同用,渗泄水湿,又能健脾宁心;浙贝母配猪苓、茯苓健脾以助其化痰,散郁结。
  橄榄油可以促进急性皮肤伤口的愈合,其机制是使伤区的PDGF、TGF-β 和VEGF等生长因子上调,从而加速伤口的愈合[4]。它富含与皮肤亲和力极佳的角鲨烯和人体必需脂肪酸,吸收迅速,能够有效保持皮肤弹性和润泽度,能有效地减少自由基对细胞膜、蛋白质、油脂、RNA和DNA的攻击和损伤[5],有修复皮肤黏膜,抗紫外线、保持皮肤黏膜弹性和润泽、防止皴裂等功效。
  参考文献
  [1]汪运富.脾阴、脾阴虚研究述评[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8,17(4):62-64.
  [2]楼定惠.脾胃阴虚源流析[J].光明中医,1995,(5):3.
  [3]金景熙,孟静岩.补脾阴方用药规律[J].天津中医药,2012,2(29):88-90.
  [4]李荟元.国外美容医学最新动态[J].中国美容医学,2010,(9):1416.
  [5]王卫斌.橄榄油的保健与疾病预防功效研究[J].林业调查规划,2008,33(6):41.
  (编辑:程鹏飞)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确定具有神经保护作用新药的最佳水提取工艺参数。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优选最佳工艺,以总皂苷和出膏率为综合评分指标,优选最佳水提取工艺,并对优选工艺进行验证。结果:最佳水提取工艺是10倍水,提取3次,每次提取1h。结论:优选后的水提取工艺稳定可靠,可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该新药提供参考。  【关键词】神经保护作用新药;正交试验;综合评分  【中图分类号】R2842【文献标志码】
在第四次全国中药普查重庆市南川区调查期间,通过民间单验方收集,对金佛山民间八大特效药进行了基源鉴定、生境分布、采集加工、功能主治的调查,并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对该植物
商业交通的发达和宗教传播的兴盛,使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边疆外地理知识得到较大的发展。在东亚方面,正史中第一篇记叙日本列岛地理的文献--《三国志.魏志.东夷传.倭传》问世;在南部边疆
《九章算术》流传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难免产生不少讹误,虽经近现代众多学者的校勘整理,仍遗留一些十分棘手的疑难问题。本文通过对《九章算术校证》中若干校勘的举例分析,说
玻姆提出的隐序理论以“整体”或“整体性”、隐序”与“显序”等为基本概念,对宇宙、时空、运动、意识等重大哲学问题进行了独特的探讨。本文对玻母的隐序理论给予了较详细的
物质不灭是宇宙万物运动变化所遵循的普遍原理,本文较全面地考察了中西方感情代对物质不灭性的认识过程,分析比较了二者的相同之处和差异所在,探讨了各自的认识特征及成功与不足
颌角肥大导致面下1/3突出呈现方形脸面容(俗称“四方脸”),使女性面容表现出男人的剽悍和刚毅而缺少女人的妩媚温柔。依东方人审美观点被视为面型上的缺憾,许多人常通过手术方法来达到“瓜子脸”。以往的手术有口外、口内和口内外联合入路等3种术式,近年来多采用口内入路。手术方法包括磨骨法、截骨法和劈骨法。目前大多数医师均采用磨骨、截骨和劈骨相结合的方法。截骨的方式有:直线截骨法,多次直线截骨法,弧形截骨法等
目的:观察细节管理在医院消毒供应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消毒供应室现有管理工作人员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观察组在常规管理基础上给予细节管理,比较两组
【摘 要】 目的:观察腹腔镜用于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中低位直肠癌患者67例,结合患者手术意愿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给予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治疗,对照组实施传统开腹手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