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月艺术的主题转换

来源 :中国美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shun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山月先生是岭南画派的代表人物,也是中国当代书画大家。虽然从事传统绘画,但关山月先生是一位关注时代、关怀民生的艺术家,他的艺术紧扣时代主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他都用自己的艺术作用于时代,作用于民众。关山月的艺术生涯几乎与整个20世纪同行,同时他的艺术主题也几乎与时代同行:从20世纪30年代的抗日战争到1999年的澳门回归祖国大陆,都成为关山月艺术表现的主题,他引领岭南画派艺术精神近六十载,其创作每次与时代的碰撞都会引发巨大的社会影响,被载入文化史册,这种现象在20世纪的中国美术大家中实不多见。
  1935年,关山月入春睡画院拜师岭南画派宗师高剑父先生学画。1937年抗战爆发后,师生离散。1938年广州沦陷,关山月、方人定、黄独峰等人陆续寻高师到澳门,包括杨善深等春睡画院同仁,复又汇聚在澳门普济禅院,丹青风雅,萃集一方。但是在民族蒙难的时代背景下,寓居禅院的关山月并没有超然物外吟咏风月;在逃难途中所见到的人民颠沛流离、惨不忍睹的场景,深深触动了画家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怀。1939年,关山月用自己的画笔表现了民族同胞遭受异族侵略暴行的惨状,创作了《从城市撤退》《兰灶岛外所见》《渔民之劫》《中山难民》等作品,并于1940年在澳门濠江中学举办了“抗战画展”。展览在民众中引发了强烈的共鸣;后又应叶浅予、张光宇之邀,作品移至香港展出。这是关山月进入艺术的起点,他在这里以笔代戈,宣传抗日杀敌,鼓舞抗战士气,从此奠定了自己为人民、为时代的艺术基调。
  之后,关山月又辗转进入了抗战的大后方,陆续在西南三省边写生、边创作,并在桂林、贵阳、成都、重庆、昆明等城市继续举办抗战画展。1943年,关山月与赵望云、张振铎从成都出发,沿西安、兰州、青海一线深入祖国的大西北,一路写生办展,交游了一大批抗战文化名流。这个时期,关山月的艺术创作已经逐渐突破了抗战主题;他把目光转向了国统区民众的现实生活,用写生的笔墨直面现实,创作了描绘西北少数民族生活的《祁连牧居》,表现大后方民生的《嘉陵江码头》《都江堰》,以及反映知识分子生存窘况的《今日之教授生活》,另外还有《接受后的军马》《平价膳堂》等等。在这批作品中,关山月遵循“笔墨当随时代”的艺术方向,所关注的都是普通民生,他的写生并不是冷静客观的场景描摹,也不是游离于时代主题之外的浪漫情怀,作品中流淌出艺术家悲天悯人的深邃情怀和现实批判。这种艺术求索方向秉承了岭南画派的艺术主张,与民国时期众多以传承国粹为己任的传统主义者笔下的寒山瘦水和高士隐居相比起来,尤显难能,更见胆气!
  如果说,解放前关山月所遵循的是批判现实主义:那么到了共和国成立之后,面对新的时代和新的社会,他的艺术又突然变奏,把表现主题转向了歌颂描绘新中国的时代新貌上来,创作出了一大批反映新中国建设的《武钢工地》《汉水桥》等作品,同样紧扣着时代的主题。
  相比之下,这些作品的社会影响都被1959年他与傅抱石先生合画的经典力作《江山如此多娇》给遮蔽了。该作取景囊括华夏河山的四季全貌,傅抱石先生负责挥写磐石及远山部分,关山月负责绘制松树及近景部分;傅抱石笔下的山峦气势磅礴,关山月则以厚重的传统笔墨图写苍松;二美交相辉映,画作融金陵气派与岭南风格于一体。《江山如此多娇》以领袖诗词为画题,以描绘祖国壮丽河山为素材,来抒发人民艺术家对于新时代的诚挚深情,以山水画的方式奏出了歌颂新社会的最强音。这幅作品被悬挂在人民大会堂这样一个共和国至高无上的权力机构所在地,文化与政权相结合,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此画作与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一样,成为国家的象征,成为政权的门面,傅抱石、关山月的名字也随着这幅画的名气而进入千万家,使中华大地妇孺皆知。
  到了20世纪70年代,关山月先生的艺术主题再度转变;这个时期,他又形成了一个创作高峰,同样是以两幅重要作品紧扣时代主题,引发了深远的社会影响。一幅是以表现南国海疆军民联防、保家卫国为主题的《绿色长城》,这幅作品参加了1973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全国连环画、中国画展”。作品以广东沿海木麻黄林带为描绘对象,画题语意双关:一方面,喻指南方的防风林带如绿色长城一般,防风固沙,护卫祖国南疆;另一方面,喻指隐藏在林间的民兵哨所和巡逻海疆的南海民兵,暗喻他们用血肉筑起一道南国长城,保障着身后国泰民安。这幅画作融和平建设与武装保卫为一体,时代主题的表现含蓄而巧妙,尤其抓住了南国海疆建设和斗争的特色,使该画作成为这个时期表现时代主题且富于地域特色的一个经典之作。
  1974年,关山月又不失时机地推出了他的另一力作《俏不争春》。这幅画是他在15年后再次选取毛泽东《咏梅》词句为题,但是表现了完全不同的时代主题。此时全国还处在“文革”的浩劫之中,虽然运动斗争火热已过,形势有所缓和,但是长夜未明,黑暗依然笼罩着华夏大地;这个时期,黑白颠倒、真善美遭受践踏,众多正义之士敢怒而不敢言,但是他们都深信光明终将到来。在酷寒中坚守气节、砥砺品格,这不正是梅花的品格么?在这个特殊的时代,关山月以一幅《俏不争春》歌颂铁骨寒香,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共鸣,该作在全国美展中获奖,扣动了万千国人心弦。在中国画历史上,不同的时期画梅者不乏其人,但是这个特殊的历史机缘不可复制,再度图绘领袖诗词的身份经历和社会影响,只有关山月具备这样的实力,20世纪70年代,关山月再度以独特的关梅享誉天下。
  “文革”结束后,进入新时期的广东作为南国艺术重镇,在全国画坛群星闪耀、尽领风骚。20世纪80年代,“岭南风”流行全国。作为画坛耆宿,关山月复出参与筹办广东画院的重建工作,1985年他被任命为广东画院院长,成为新时期的共和国画坛地方重镇的执牛耳者。这个时期关山月再度焕发艺术青春,他把自己的艺术主题再度发挥,老树著花无丑枝,关山月又为人民大会堂广东厅绘制了《春到南粤》,为天安门城楼创作了《大地春回》等一批新作,致力于表现红棉、榕树等南国地域风貌,抒写故里情思,同样引来国人的瞩目。
  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关山月继续拓展他的梅花系列进行创作,一直到他逝世,形成了该画家一个画梅时期。关山月成为新时期画坛的画梅代表,他也赋予了梅花以更加深远和多元的内涵,从表现寒梅的傲骨幽香到生机活力,从故园情思到红颜报春,梅花成为他祝福祖国、歌颂时代的永久主题。1987年,他再次为人民大会堂绘制巨幅梅花《国香赞》,表现了中华民族走出重重负累并在国家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蓬勃向上、欣欣向荣的无限生机,抒写了一个民族自强不息的泱泱气象!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怀抱,关山月又作《香港回归梅报春》,以示庆贺。1999年澳门回归、新千年到来,关山月再作《梅花俏笑新纪月元》,庆贺祖国千禧统一。
  20世纪不同的时期,由于政治背景以及文化变迁等诸多原因,许多的艺术家在不同的历史转折时期或者终止了创作,或者延续前风,建国后星殒花落,“文革”后硕果仅存,90年代所剩无几,且最终大多封笔。能够不停地转换主题,与时代同行,与民众共呼吸,与国家同命运,并一直坚持到世纪末的艺术家,唯关山月!
其他文献
我第一次面对珂勒惠支作品,是在东京银座画廊见到的《女人和死去的孩子》。母亲太过悲伤,死死地抱着孩子,下颚紧紧抵着已经死去孩子的胸。有那么一瞬间,恍惚觉得母亲几乎要把
<正>~~
期刊
为提高虚拟力觉再现的精度与实时性,提出了一种弹簧-质点力/变形模型,它将物体以受力点为中心,沿径向方向分割为呈同心圆分布的弹簧-质点系统。系统中各个质点的相对位移的叠加对外等效为物体表面变形,与之相连的弹簧弹性力的合力等于物体表面的接触力。该方法由于分割只涉及到发生变形的局部区域,不需要对整个物体进行大量的矩阵运算;进行了基于图像边缘检测的变形测量,推导了模型参数;基于此力变形模型,利用DELTA
2014年3月7日,由人民美术出版社主办的《北总布胡同32号--人民美术出版社的老艺术家们》新书研讨会在中国出版集团公司11层会议室召开。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规划处处长杨芳,中
摘要:农民素质教育是关系到国家振兴和发展的大事,必须要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认真调查研究,找出问题,总结经验,大力发展。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充实与建立健全农科教结合的管理机构;加大农民教育的改革力度,探求发展新路;更新投入观念,开辟投入的多元化;制定有关政策,营造良好环境。  关键词:农民素质;基本标准;教育培训;制度建设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识码:A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80%的
有些人就像颗流星划过天际,时间轰轰烈烈,绚烂过后便是遗忘;有些人踏踏实实做了许多事情,似乎并没有惊天动地,却仿佛恒星般被大家永远铭记。是的,历史总会遗忘些人,但有些人
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潘天寿全集》于2014年年底由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以下简称浙美社)、浙江大学出版社联袂推出。甫一出版,即刻受到读者的关注,一时洛阳纸贵。潘天寿(1897-1971),
由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主办的“我们的中国梦--中国文联、中国美协送欢乐下基层”活动,于2014年1月4日赴浙江舟山进行了为期3天的慰问,为当地海警官兵、船厂工人、群岛渔民等基
附记《蓝围巾男人》译者/赵琦《更大的信息》译者/王燕飞著者/[英]马丁&#183;盖福特责任编辑/钱欣明上海人民美术岀版社岀版开本/16印张/15.5定价/78.00元2014年11月第3次印
“无所容形--美国艺术家当代作品邀请展”于2014年6月21日-7月2日在北京798艺术区圣之空间艺术中心展出。本次展览特别邀请到四位著名美国艺术家,共携近80件作品参展。此次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