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癌术前放化疗的敏感性预测及临床应用

来源 :国际肿瘤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azy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部分直肠癌患者对术前同步放化疗(CCRT)敏感性较差,对CCRT治疗抵抗的患者,肿瘤的局部控制效果差,且CCRT可能增加不良反应。临床上通过应用核磁共振、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技术、血清癌胚抗原、分子标志物和基因检测等方法,在治疗前对直肠癌患者CCRT的敏感性进行预测。根据预测结果指导临床医生为患者选择个体化治疗方式,从而使直肠癌的治疗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原位癌钙化特征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确诊的乳腺导管原位癌患者226例的乳腺钼靶X线检查结果,依据钙化特征分为钙化组(n=110)和无钙组(n=116)。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R、PR、HER2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钙化特征的关系。结果钙化组患者ER、PR阳性表达率为72.
目的研究乳腺癌扩增基因1(AIB1)蛋白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对患者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12例卵巢癌组织中AIB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AIB1蛋白表达的差异。通过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多因素分析探讨AIB1的表达与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卵巢癌组织中AIB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7.9%(76/
近年来,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肿瘤异质性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同一患者体内的肿瘤异质性包括瘤间异质性和瘤内异质性,前者见于不同病灶,如原发肿瘤与转移瘤,后者见于同一病灶内不同细胞之间。肿瘤异质性代表了癌症精准医学领域正在面临的挑战,为肿瘤的个体化治疗带来了极大困难。因此,通过异质性检测技术发现肿瘤的亚克隆,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有望为肿瘤患者实现精准诊断与治疗。
钠钾氯共转运体1(NKCC1)在恶性胶质瘤中高表达,其与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NKCC1蛋白在胶质瘤细胞的体积调节方面起重要作用,NKCC1蛋白使胶质瘤细胞自如地变换体积,穿过狭窄的细胞外间隙向远处迁移播散;NKCC1与肿瘤细胞骨架调节也有密切关系。此外,NKCC1亦与细胞周期、神经能活性等其他生物功能密切相关。总之,NKCC1在胶质瘤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近年来,经皮骨水泥成形术、经皮氩氦刀冷冻消融术、磁共振监控高强度聚焦超声、射频消融术、微波消融术、放射性粒子植入术、经动脉栓塞术和不可逆性电穿孔等多种微创治疗方法在骨转移瘤的治疗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目前已有大量的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证实,与放疗、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等传统治疗方法相比,微创治疗技术显示出更好的安全性和疗效。然而,其临床应用尚存在一些值得探讨的争议点。
目的观察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RALOX方案)和替吉奥(S1)单药对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6个肿瘤中心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接诊的共71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按患者及家属的治疗意愿分为两组:RALOX方案组(34例)和S1单药组(37例)。评价两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中位总生存时间(mOS)、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mPFS)、1年存活率(SR)以及不良
目的评价经直肠超声引导改良13点前列腺穿刺活检对诊断前列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就诊的82例临床疑似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了经直肠超声引导改良13点前列腺穿刺活检及手术治疗,将穿刺病理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并比较改良13点穿刺法和标准6点穿刺法诊断前列腺癌的准确性,分析改良13点前列腺穿刺活检术的并发症。结果82例
α干扰素诱导蛋白27(IFI27)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重要蛋白,参与细胞凋亡、细胞自噬、溶瘤作用、机体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学功能。IFI27在乳腺癌、卵巢癌、肝癌、鳞状细胞癌等肿瘤中主要发挥促进肿瘤发展的作用。另有研究表明IFI27通过与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1、微小RNA、干扰素调节因子4等基因相互作用发挥促肿瘤发展的作用。IFI27有望成为监测肿瘤发生发展的标志物,为肿瘤治疗提供新靶点。
长非编码RNA (lncRNA)可通过表观遗传调控、可变剪接及竞争性内源性RNA机制广泛参与胃癌的发生、增殖、侵袭转移、凋亡、血管生成、免疫和耐药等生物学过程。此外,lncRNA在胃癌诊断、靶向治疗和预后等方面具有广阔前景。
长非编码RNA尿路上皮癌抗原1(UCA1)在膀胱癌、乳腺癌、结直肠癌等多种肿瘤中均呈高表达。近年来的研究表明,UCA1可以作为一种竞争性内源RNA(ceRNA)吸附微小RNA,间接调节靶基因表达水平,进而参与调控肿瘤的发生发展。因此,利用ceRNA作用机制干预UCA1的表达,将为肿瘤的治疗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