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症高血压效果观察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feng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症高血压效果。方法 被试对象80例,实施综合治疗,即改进透析方案+联合降压药物舌下含化+中医穴位埋线。15天为1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后评定疗效。数据采用SPSS15.0进行统计学处理(t检验)。结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前后患者平均收缩压与平均舒张压的下降幅度比较(P<0.01),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出现的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良好。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压;中西医结合治疗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6050-02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透析治疗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些常规透析所不能解决的问题。中国约 51 % 的透析患者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心血管并发症是透析患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也是死亡的第一位原因[1-4]。其中高血压(>140/90 mmHg)的发生率 >70%,而且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控制血压是降低 MHD 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最重要措施,对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和生存率至关重要[5-7]。鉴于此,笔者从2011年1月——2012年12月间,对来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发生高血压并发症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了尝试性的治疗,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80例,均为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间,来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发生高血压并发症的患者。入选标准:①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止指南》(2005年修订版)中有关顽固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②年龄≥18周岁;透析时间≥3个月,每周透析≥2次,透析充分病情相对稳定,近3个月内无大手术,无严重心理障碍和精神失常以及痴呆,无视力和听力障碍。其中男68例,女12例;年龄40-80岁,平均(56.1±3.8)岁;病程:最短12年,最长27年,平均(15.4±3.4)年;血透龄平均(5.15±4.14)年;婚姻状况:未婚12例,已婚48例,丧偶14例,离婚6例;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10例,初中15例,高中或中专35例;大学以上20例。所有被试对象对参与该项研究均知情并同意。且配合良好。
  2 方 法
  2.1 改进透析方案 即血液透析(HD)和血液透析滤过(HDF)交替进行以达到透析的充分性;长时(8h)缓慢透析,短时(2h)每日透析,夜间透析。
  2.2 联合药物治疗 所有入组对象均舍下含化降血压西药,即心痛定10mg,卡托普利片15mg,3次/d,15d为1个疗程,4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2.3 中医穴位埋线 ①选穴:取双侧血压点(在六七颈椎棘突之间,旁开2寸)、心俞、肝俞、肾俞为主穴。②方法:充分暴露埋线所需穴位,用0.2%安尔碘以穴位中心点半径3cm向外3次绕圈擦拭进行常规皮肤消毒,后用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以医用埋线针,将1-1.5cm长且经过消毒处理的0号的羊肠线装入9号一次性无菌埋线针,垂直刺入穴内1-2cm,(视病人胖瘦程度决定进针的深度),待病人有得气感后,推进针芯,退出针头,将肠线埋入,并注意勿使线头露于皮肤外,以免感染。埋线后贴创可贴,以防止出血及感染,48小时后揭掉创可贴。嘱患者3天内不要洗澡。一般1个月埋线1次,病情较重者20天埋线1次,5次为1个疗程。若患者体质较瘦,对羊肠线吸收较慢,待病情稳定后,可40-50天埋线1次,共治疗4个疗程。
  2.4 主要结局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平均收缩压与平均舒张压的下降情况。
  2.5 统计学处理 测评数据采用SPSS15.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t检验,以α=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 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前后(表格中简称“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平均收缩压与平均舒张压的下降结果比较,见表1。
  4 讨 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出现的高血压是多种调节血压平衡的因素失调所致。研究认为,80%以上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在开始透析时已存在高血压,大多数的血液透析患者血压控制不理想,其中高血容量仍被认为是主要原因[8,9]。肾功能衰竭时肾排钠能力下降甚至丧失,钠平衡失调致水钠潴留,使容量负荷增加新排出量增加继而外周阻力增大,也是导致高血压最主要原因。因此,该项研究中,对透析方案及时调整,以避免容量负荷过重,降低外周交感神经活性,从而降低透析过程中高血压的发生。降压药物将传统口服方法改为舌下含化,利用舌下丰富的毛细血管网,促使药物的有效成分很快吸收,提高疗效。
  现代研究证实:调节经络失衡是针灸治疗高血压的关键.所以,该项研究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绕传统医学认为高血压属肝阳偏盛,肝肾阴虚,阴阳两虚理论,通过穴位埋线疗法,即可控制血管痉挛、平熄肝风、纠正肾虚及利尿降压,又可通过将羊肠线固定在穴位里,以起到长时间刺激穴位的目的。通过穴位刺激,使阴阳平衡,中枢神经系统和内分泌体液调节功能紊乱得以恢复,周身动脉血管痉挛得以解除,则血压自然平稳。埋线于心俞可活血化瘀,改善心脏功能,减轻外周阻力;血压点为经外奇穴,肠线埋植于该穴,则对应于颈椎交感神经节,通过对其刺激,不是因为兴奋了舒血管运动中枢,而是由于抑制了缩血管运动中枢的活动,使舒血管运动中枢的兴奋性相对增高,从而血压降低;辅以肝俞、肾俞埋线,则可养肝肾之阴,共奏平肝潜阳之功。况且,穴位埋线疗法将羊肠线固定在穴位里,起到长时间刺激穴位的目的,较之普通的针刺疗法效果更加显著和持久。通过调节人体的神经及血管,刺激腺体的分泌,旺盛细胞的新陈代谢,改善心、脑、肾血流的供求不平衡,促进心、脑、肾病理改变的恢复[10]进一步稳定血压。
  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良好的整体调节作用,但在穴位埋线的过程中要注意下列事项:即根据患者的体质适当掌握肠线埋植的深度;无菌操作,避免感染,埋线后观察局部皮肤变化,若有异常及时处理;辩证施治,适当配穴;治疗前向患者解释该疗法的目的和作用,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取得配合;同时也要避免患者因恐惧而发生晕针现象。总之,该疗法经过临床观察,对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疗效确切,且简便易行,病人乐于接受,无明显的毒副作用。
  参考文献
  [1] Li L .Anove rviewo fneph rology in China[J].Chin Med J,1989,102(7):488-495.
  [2] Li LS.End-stager enaldisease in China[J.Kidney Int,1994,9(1):278-301.
  [3] 季大玺.维持性血液透析远期并发症的防治[J].医学研究生学报,21(6):561-567.
  [4] 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分会透析移植杂志登记工作组.1999年度全国透析移植登记报告[J].中华肾脏病杂 志,2001,17(2):77-78.
  [5] A llon M,Depner TA,Radev a M,et al.Impa ctofdialysisdose and memb raneo ninfection-relatedhos pita lization and death:Result of the HE MO study[J].J Am Soc Nephr o,2003,14(7):1863-1870.
  [6] 丁涵露,何娅妮,王惠明,等.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尿毒症脑病30例疗效分析[J].重庆医学,2008,37(21):2449-2452.
  [7] 肖力,李勰家.血液透析充分后难以控制的高血压[J].中国血液净化,2012,11(3):150-152.
  [8] 梅长林,叶朝阳,戎殳.实用透析手册[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36-342.
  [9] 庞新路,薛武军,蒋红利,等.MHD患者透析充分性与血压相关性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05,34(10):1211-1215.
  [10] 郭兰.西药结合平衡针疗法治疗老年高血压36例[J].针灸临床杂志,1996,12(3):28.
其他文献
【摘要】 全世界月有27%的人患有失眠症,严重降低了个人及家庭的生活质量,影响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竞争的激烈,工作压力的增加,导致失眠越来越多。防治失眠至关重要,中医在治疗失眠上有其独特的优势:经济实惠、副作用小、无依赖性等。历代医家在完善丰富和发扬中医治疗失眠方面有许多论述。本文试从脾胃功能失调与不寐的关系进行综述,希望对临床从调理脾胃治疗失眠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
期刊
【摘要】 不可切除和局部转移的胆管癌经有效的胆道引流后,放疗联合中药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与延长寿命,联合治疗能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 不可切除和局部转移;胆管癌;放射治疗联合中药治疗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6040-02  胆管癌是指源于肝外胆管,包括肝门区至胆总管下端的恶性肿瘤。近10年来胆管癌发病率逐年升高,在个别高发地区十年来胆管癌发病率甚至已经翻番,胆管癌恶
期刊
【摘要】 目的 观察左归丸治疗阳痿的临床疗效。方法 53例符合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的阳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对照组25例。治疗组给予口服左归丸加减,对照组口服万艾可片(美国辉瑞公司),疗程4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国际勃起功能评分表(IIEF-5)评分,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为78.6%,8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IIEF-5评分(8.12±
期刊
【摘要】 目的 观察推拿手法配合中药外敷内服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推拿手法完成后外敷中药,辨证内服中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96例。结果 痊愈34例,显效47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6.9%。结论 推拿手法配合中药外敷内服能解除膝关节疼痛症状,改善关节功能,控制病情发展,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疗法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
期刊
【摘要】 目的 观察针对临床缓解期偏头痛患者采用不同深度针刺疗法的预防性治疗作用及相应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3年3月入我院接受治疗的偏头痛患者共计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观察组采用浅刺经穴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观察不同阶段两组疗效并定期组织随访。结果 对两组患者进行针刺治疗12周后,治疗组有效率(80.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6%),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大柴胡汤加味对治疗失眠胃腑郁热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失眠患者60名,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名,予大柴胡汤加味治疗,对照组30名,每晚睡前半小时予安定2.5mg治疗,3周后观察两组的治疗结果及临床药物副作用。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0%,两组相比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93 年颁布
期刊
【摘要】 目的 研究和分析中药灌肠剂对于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实际临床效果。方法 把符合标准的52例慢性肾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抽取的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为25例,治疗组为27例,两组都进行常规的基础治疗,治疗组增加中药灌肠治疗,分析和研究两组的具体的临床疗效和患者的肾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是87.5%,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8%,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中药对于治疗
期刊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治疗;扁平疣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6039-01  我科于2009年12月——2010年12月以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扁平疣175例,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275例,其中男87例,女188例,年龄8-35岁,平均年龄23岁,病程6个月至3年,疣体分布颜面部125例,分布手背50例,疣体少者4
期刊
【摘要】 目的 对XS-1000i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复检规则和临床意义做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1000例血液标本,使用XS-1000i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查,并分析其复检规则和临床意义。结果 经XS-1000i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结果显示,血液标本呈真阳性的有182例,占18.2%,呈真阴性的有706例,占70.6%,呈假阳性的有104例,占10.4%,假阴性为8例,占0.8%,复检率为28.6%。
期刊
【摘要】 对于临床医学检验报告中的检验数据,要求做到及其严格准确,从而为临床医生诊断提供有力地准确证据,确定病人的具体状况,进而为病人选择出最佳的治疗方案,由此可见,检验数据准确度的重要性可见一斑。笔者从事临床医学工作多年,根据自己的经验来与大家探讨一下,提高检验报告数据准确性的方法。  【关键词】 医学检验;质量分析;控制方法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6062-0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