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核污染化为璀璨星空

来源 :摄影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quarius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从空中俯瞰日本东北部,我们仍能看到伤痕累累的海岸线和许多大地震留下的痕迹。空气里的辐射水平约为10微西弗/时,是正常状态下辐射的250倍。曾经生机勃勃的沿海小镇,现在俨然是一座死城。
  2011年3月11日,是许多日本人一生难以忘怀的日子。“大地在开裂!”人们叫嚷着,却无法阻止这场灾难的发生:距离震源最近的东北地区无一幸免,房屋几乎被夷为平地。随着剧烈的晃动,地震似乎在一瞬间摧毁了一切。
  这场最终被确定为里氏9级的超强度地震,令日本遭受到了破坏性的打击。而其中最严重的后果,就是地震所引发的巨型海啸令世界上最大的核电站之一——福岛第一核电站的冷却系统失灵了。随着核反应堆的温度飙升,大量放射性物质释放进了周围环境。政府最终宣布划定20公里半径为疏散区,9万人被迫撤离家园。
羽毛,福岛县浪江町,距离核电站30公里,2012年,辐射水平60-70cpm

  如今距离这场灾难已过去7年,随着时间的流逝,空气中的辐射水平逐步下降,却仍然不足以令这片土地重获新生。曾经在这里扎根的人们早已搬去别处生活,鲜有人再踏足这片辐射区,只有一座座空城和周围的生态环境,仍然接受着灾难带来的审判。
  在人们撤离之后,核污染究竟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怎样的痕迹?作为热切关注核污染问题的日本摄影师之一,加贺谷雅道七年来一直致力于将看不见、摸不到的核污染转化成可视化图像。2011年7月,在法国完成第一个长期摄影项目后,他回到日本,多次往返核污染的封锁区,开始探寻这些辐射是如何在城镇、湖泊和生命体中沉积的。
  在寻找将核污染可视化的方法的过程中,加贺谷发现东京大学的森敏教授正在用一种“放射自显影技术”(Autoradiography)拍摄福岛核事故后动植物中放射性污染的图像。这种技术是利用一种特殊的设备读取样品的放射性分布,多运用于生物化学研究当中。放射性粒子在图像中表现为黑色,颜色越黑,就说明放射性污染越强。于是,加贺谷在森敏教授的帮助下,开始了名为“放射线像”的摄影项目,两人进入福岛核污染的封锁区,从曾经居民用过的晾衣架、手套、靴子等生活用品,到森林深处的螃蟹、蜻蜓等野生动物,他们采集并拍摄了近300件被污染的样本的照片,并于2015年在日本出版了《放射线像》一书。
  

加贺谷雅道


  Kagaya Masamichi
  摄影师,生于日本,2008年毕业于巴黎国际摄影学院。自2012年开始“放射线像”项目,并于2015年出版了《放射线像》一书。2017年连州国际摄影展中他凭借该项目获得评委特别奖。

autoradiograph.org


  
手套,長泥饭馆村,距离核电站30公里,2013年,辐射水平:1500cpm

  在《放射线像》中,加贺谷将部分照片做了反相处理,原本呈黑色的放射性粒子如今则像夜空里的群星点缀在被核污染的物品上,勾勒出它们原本的轮廓。其中最为震撼的一张照片拍下了一根长达30厘米的羽毛,它是在浪江町内严重受污染的森林里被发现的,羽毛上密集的光斑表明这只鸟曾在被放射性粒子严重污染的空气中飞行。我们无从得知它最终的命运,却能从这片仅剩的遗迹中窥见它所遭遇的蛛丝马迹。全黑的背景下唯有羽毛上的光斑散发着梦幻般的光芒,使人难以将其与核污染的噩梦相联。
  
  “尽管我们经历了诸如广岛长崎的原子弹爆炸、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等事件,与放射性污染有关的视觉记录仍然相当有限。”加贺谷雅道说,“我希望这些图像能够成为地球上每一个人的参考,让我们想到随时有可能发生的核灾难的严峻现实和后果。”如今,加贺谷和森敏教授的作品已经在世界各地举办了超过25个展览,更是在去年的连州国际摄影展中获得评委特别奖。他们的官网也在持续更新着最新采集样品的数据和照片,并运用3D和视频等多种手法呈现这些物品上核污染的沉积情况,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讨论和思索。
靴子,福岛县浪江町,距离核电站17公里,2017年,辐射水平:2700cpm
其他文献
又到年底了,是时候动手将这一年拍的照片整理成一本好看的作品集了。本期将向大家介绍一种在家就能制作完成的装订方式,以及告诉大家该如何从大量图片中选择并搭配图片。  照片编排建议  对于制作一本作品集来说,最困难的是整理与编排照片。一年到头,可能你会存下很多照片,它们题材不一,比较零散。此时不妨试一试以下将为大家介绍的方式,为自己做本年终总结的摄影作品集。  1按题材整理、挑选散片  首先将所拍摄的照
今年,尼康先于佳能发布了全画幅微单相机Z7和Z6。在此之前,尼康一直主攻数码单反相机的中高端市场,全画幅单反D850以及D750以卓越的成像性能赢得了广大用户的支持,彰显着尼康作为影像器材厂商百年老铺的不变地位。但在微单领域,一直以来尼康仅推出了1英寸感应器的尼康1系列,而用户翘首以盼的还是能够反映尼康综合实力的中高端机型。Z7和Z6的发布可谓不负众望。此次全画幅微单系统的开发,尼康着眼于影像系统
“杞人忧天”这个故事很多人都听说过,这个故事原出于《列子·天瑞》中。故事讲有个杞国人,担心天崩塌下来后他将无处藏身,因此愁得整天觉也不睡,饭也不吃。后来就用“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比喻不必要的或无根据的担忧。大凡听了这个故事的人,都会以嘲笑回报“杞人”,认为他的行为荒诞、滑稽得令人喷饭。不是吗?“杞人”因“忧天”而遭世人嘲讽,成为“庸人”“愚者”“神经不正常”的同义词,所谓“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佳能EF 35mm Fl.4L USM镜头一直是这个焦段之中的经典镜头,但随着数码相机的发展,这支年迈的老镜头也有些力不从心的感觉。随着数码相机的像素不断提高,需要配合更好的镜头来体现高像素数码感应器呈现出的高画质。时隔17年之久,我们终于等来了这支佳能EF 35mm Fl.4LⅡUSM。这支让我们翘首企盼的新镜皇和一代镜头相比,到底有多少进步呢,让我们一探究竟。  摄影师初印象  龙雪锋商业人像
從业经历  1992年  响应国家号召下海创业,从重庆来到北京,联合创立了丹灵企业,企业经营范围涵盖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及数码产品的销售。  1996年  开始围绕图形图像软件及数码相机销售,数码相机从柯达、卡西欧 、奥林巴斯、佳能、索尼、富士、三洋等品牌入手,在中关村打造了超过20家零售店铺,并在上海、杭州、重庆、成都、沈阳建立了连锁分公司,在中关村推出了数码4s店的全新商业模式,并在2008 年
劳尔·豪斯曼  劳尔·豪斯曼于1886年6月12日出生于韦尔,父亲是学院派画家维克多·豪斯曼(Viktor Hausmann)。1900年,他搬到柏林,在那里致力于绘画研究,并帮助他的父亲为汉堡市政厅画壁画。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几年里,他的作品受到了在DerSturm画廊展出的艺术家的影响,特别是表现主义者和后来的立体主义者。  1918年,劳尔·豪斯曼与理查德·韦尔森贝克、乔治·格罗兹、约翰·
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统一中国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影响深远。在他在世的时候,他主持的3大工程深入人心,其中长城是有目共睹的,秦始皇陵墓也是存在的,但是,阿房宫的存在性却一直有争议。  据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李毓芳带领的阿房宫考古工作队考证,阿房宫本身并没有建成。西汉历史学家史马迁在他的作品《史记》中写到项羽火烧阿房宫,大火三个月不灭,这是一种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写法;而至
曼·雷(Man Ray)在时尚摄影领域发扬了达达主义的奇思妙想,也拍下了包括杜尚在内的艺术家们的生活状态,成为摄影史上最值得称道的人物之一。  20世纪20年代初,一个刚从美国来到巴黎的年轻画家带着自己的摄影作品集,忐忑地敲开了有“时尚撒旦”之称的时装设计大师保罗·波烈的大门。他迫切地需要通过摄影赚取支撑自己继续作画的资金。谁知道这位“撒旦”对他的作品非常满意,当即要求他替自己拍摄时装片。画家承接
我有一个亲戚,是我外公的弟弟,也许是他没有正式的名字,别人都叫他老四,所以我叫他四外公。  四外公今年六十多岁了,一直独身,无子无女,和太姥姥、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因为他是智障人,生活不能自理,每次我们回去,他总是“呵呵呵……回来了,回来了……”地说几句断断续续的话,跳前蹦后像个小孩。  听大人们说:四外公三岁时得了一场大病,后来就落下了智障这个病根。  那是一个潇杀寒冷的冬天,四外公已经持续六天
亮点1彰显个性化的机身颜色  这款相机的外观可根据使用者的品位和生活方式,更改机身上的皮革材质色调,一共有6种颜色可供选择:纯白色、珊瑚粉、薄荷绿、沙米色、琥珀棕和自然灰,可搭配不同风格服装与不同心情。亮点2同样复古的两款镜头  与机身同时发布的两款全新镜头,尼克尔 Z DX 16-50mm F3.5-6.3 VR采用与Z fc相机机身相同的银涂层,与相机机身协调一致。另一支尼克尔 Z 28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