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书精选在大陆时期地位最为显赫,与蒋介石关系最为微妙,因此也最富争议的赴台高官25人,力求通过具体的历史史实,揭示他们在国民党统治时期,于重大历史事件中的亲身经历、赴台后的最后结局。
“张汉卿第二”
1949年12月上旬,桂系部队在广西境内被全部歼灭后,白崇禧赖以生存的老本已经输光,也已经没了立锥之地。由于他屡次拒绝中共的争取,留在大陆的道路已被堵死,摆在面前的只有两条路:第一是去台湾“归队”,第二是像李宗仁那样,移居海外。
12月10日,两位不速之客抵琼来到白崇禧住处,他们是“陆军副总司令”罗奇与前军政部军需署长陈良,陈良带来了黄金数万两,说是清还所欠华中部队的军饷,罗奇则是奉蒋之命请白赴台与蒋“共商善后”的。并暗示白崇禧,蒋有意让其出任“行政院长”之职。这对白是极具诱惑力的。当然,白心里清楚,他现在无一兵一卒,光杆司令一个,老蒋与他“共商善后”是假,到台北“劝进”是真。因为蒋介石早已迫不及待地要复位了。
白崇禧临行前,其多年至交“立法委员”何遂劝其慎行,白说:“我自追随蒋公北伐以来,殆逾二十载,既处遇顺境,亦处遇逆境,一生一世历史第一,我必对历史有所交代,生死利害,在所不计,君勿为此喋喋也。”
12月30日,白崇禧乘机抵达台湾。
白崇禧到台湾之后,立刻明白了蒋介石的所谓“共商善后”以及“行政院长”的允诺,都不过是甜蜜的诱饵。心里难免惴惴不安。但还是在台南盖了两栋房子,将家眷二十多人从香港接到台湾,包括大哥、二哥、四弟和二妹,让亲属们住在两幢大房子里,他自己一家住在台北一幢旧式平房中。
白崇禧之所以这样做,其目的十分明确。当时台湾一片混乱,经济落后,物质生活贫乏,很多人到台后又悄悄去了美国、日本、泰国或香港等地,而他却把亲属从香港全部搬到台湾,尽管很多朋友对此举甚为不解,但白知道,蒋介石当会看明白,他此时对蒋介石的效忠何等死心塌地。
尽管蒋桂争斗多年,特别是在淮海战役中自对蒋的公开对抗,在蒋陷入危机时的再度“逼宫”,令蒋介石衔恨至深。但自崇禧自负地认为,蒋介石不会甘心偏居一隅,其“反攻大陆”时还要靠他统兵打仗,同时,他还是蒋介石用来牵制李宗仁的一颗棋子,对于蒋介石来说,他还有利用价值。因此,他觉得至少不会在近期有身家性命之虞。
1950年3月1日,蒋介石以“国民之公意”为辞“复正大位”。此前,白崇禧特致电李宗仁:“望公不持反对态度,以期留有余地。”但李宗仁在蒋介石宣布复职的当天下午,即在纽约举行记者招待会,抨击蒋介石的“复职”为“违宪”。为向蒋介石表忠心,白崇禧随即又写了一封信给李宗仁,指责其不应与蒋对着干。
蒋介石复职后,开始清算大陆失败的责任人,其有的被枪毙(如陈仪),有的被判刑(如李玉堂),有的被“驱逐”(陈立夫),有的被挂起(陈果夫等)。至于桂系的李、白二人,毫无疑问是导致大陆江山易主的“罪人”。蒋介石曾想“引渡”李宗仁回台湾治罪,但考虑到美国不会答应,反而会弄巧成拙造成负面影响,只好作罢。而李宗仁在美国,白崇禧就成为了美国人以及舆论关注的对象。握在手里却不能动他,这让蒋介石恨得咬牙切齿。他给白起了个“老妹子”的代号,将其列为头号政治敏感人物,派特工24小时严密监视,并为此在自家对面设了个派出所。
自崇禧立刻“心领神会”,主动配合,一方面减少外出活动,一方面在外出中为对方监视提供方便。有一次乘车外出,跟踪的吉普车半路抛锚,白崇禧即命司机停车,并派随从去告诉跟踪的特工,让他们不要着急,慢慢修车。特工人员为此非常尴尬。
还有一次,白崇禧和几个朋友到咖啡店喝咖啡,临走时却结了三桌客人的账。朋友很不明白。白笑说:“你没看出有两桌是我的‘保镖’么?他们那么辛苦,我应该给他们买单。”后来这件事传开,那些特工承认,在所有客人中,确实只有他们两桌人是有任务的。
随着时间的推延,蒋介石对白崇禧的限制也越来越多,并于1952年对白崇禧的住所进行了大搜查,除搜查所有家具外,还将地板全部挖开,令自崇禧忍不住打电话责问蒋经国。蒋经国说:“健公,这不是我的意思,你打电话问总统好了。”自又打电话给蒋介石,蒋介石回答说:“我知道这件事,我们对所有人都应该来一次这样的大搜查。”但事实上,这次只搜查了白崇禧和薛岳,以后也没有对其他人进行过此类搜查。
蒋介石不想公开处罚白崇禧,但湖北人却不想放过他。桂系军队长期盘踞湖北,横征暴敛,令湖北人十分痛恨。在以“湖北人家长”自居的何成浚策动下,湖北“国大代表”弹劾白崇禧,吞没军费七万多两黄金;吞没汉口中央银行库存370多万两白银;不服从统帅指挥,拥兵自重,要求“追究责任,以明是非,振纪纲而知复兴”。
面对此弹劾,白崇禧十分隍恐,幸好蒋介石此时没有借此清算白氏的意图。身为会议主持的陈诚起身为白氏辩护:“华中的事,各委员所提的不是事实,你们要想知道真相来问我。:’此事便被压下了。
1954年“国民大会”一届二次会议上,湖北“国大代表”40多人联名,旧案重提。白崇禧再次以书面作答。最后“国大”会议决定将此案保留,一场弹劾案才不了了之。
不久,曾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的潘公展,在香港《新闻天地》发表文章,提及当年华中“剿总”抗旨不遵,“视徐淮之告急若秦越之不相关”,令白崇禧万分紧张。1959年蒋经国出版的《危急存亡之秋》一书中,披露了桂系在这种惴惴不安中,“副总统”陈诚对白崇禧表现出的宽容与示好,令自崇禧深感安慰。1954年的“国大”一届二次会议还有一项议程,就是选举正副“总统”。“副总统”一职由蒋介石提名陈诚。虽然在大陆时陈诚与白崇禧明争暗斗,互不相容,但如今陈诚成为炙手可热的二号人物后,对白崇禧非但没有落井下石,反而礼遇有加,十分尊重,并于此前专程拜访白崇禧,希望白能帮忙拉选票。陈当选“副总统”后,蒋仍要其兼任“行政院长”,陈为此征求白崇禧意见,白送他4个字:“养体养望”,建议不要兼。以后陈诚有什么事总是征求白崇禧意见,白亦知无不言,陈亦从善如流。
魂随亡妻而去
在白崇禧前半生的戎马生涯和赴台后的软禁生活中,无论得意失意,他的妻子马佩璋始终站在他的身后,默默支持着他,成为他逆境中的精神寄托。
马佩璋与白崇禧同是桂林人,回族。马佩璋出身于诗礼之家,是桂林女子师范有名的校花,桂林有名的美人。虽然当年上门提亲者踏破门槛,但马佩璋的父亲马维琪却一个都不中意。他的择婿标准极高,不仅人要才貌双全,有勇有谋,而 且要同族同教。后来马维琪看中新桂系风云人物自崇禧,请人做媒,为两人定下终身。1925年,新桂系统一广西后,32岁的白崇禧与22岁的马佩璋在桂林完婚。
婚后,马佩璋过着相夫教子的生活,任劳任怨地服侍丈夫,抚养孩子。特别不喜欢抛头露面。抗战初期,宋美龄聘请马佩璋担任广西省妇女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被她婉辞了;中国回教协会推举她为理事,也被她坚辞;抗战胜利后,回教同胞及桂林人民又推举她任国大代表,她也坚辞不就。她对政治不感兴趣,从不参与或干涉丈夫公务。
但马佩璋在生活上却很讲究,追求排场和安逸。当时新桂系首领在财务上有“特支权”,其中包括夫人每年去香港的购物开支。有一次马佩璋要求批2万元港币去香港购物,白崇禧批了1.2万元。这个数目在旧中国应该是一笔巨款,但马夫人却发牢骚说:“老光(白崇禧外号)真小气,我要治病住旅馆,为孩子们买东西,他和我算这么清,生怕我多花一分钱!”
尽管如此,两人共同生活三十多年,感情深厚,老而弥笃,特别是赴台之后,更是相扶相持,共度艰辛。
白崇禧与马佩璋夫归育有子女10人,子7人:先道、先德、先诚、先忠、先勇、先刚、先敬;女3人:先智、先慧、先明。
白氏夫妇家教极严,其子女均学有所成。五子白先勇,1937年生于南宁,后随父母迁居南京、香港、台湾。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后,留学美国依阿华大学,后留美执教,成为当代知名的华人作家。
家庭的温馨,对于身处逆境的白崇禧,无疑是莫大的精神安慰。但是,1962年12月4日,59岁的马佩璋因高血压症在台北一家医院突然逝世!
夫人骤然离去,给了69岁的白崇禧沉重的打击,一连多日,白崇禧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在夫人下葬那一天,这位驰骋疆场指挥过千军万马的将军,整整一天,“眼泪几乎没有断过”。
白崇禧用回教仪式,将夫人安葬于台北近郊六张犁回教公墓。
按照回教风俗,亡者自安葬之日至40天内,家属须每日清晨到墓前诵经祈祷。白崇禧以69岁高龄,每日必躬率儿辈准时前往夫人墓前念经,风雨无阻,使见者无不为之动容。
死于非命
马佩璋逝世后,白崇禧精神状态发生了很大变化,每日茫然若有所失,一副寻寻觅觅失魂落魄的样子。就在这个时候,厄运悄悄向他袭来。
1965年,李宗仁夫妇冲破台湾当局设置的重重障碍,从美国经瑞士苏黎世,回到祖国大陆,受到中共党政军领导人的热烈欢迎和很高的礼遇。
李宗仁的回归祖国,使白崇禧意识到,他对国民党的利用价值已经失去。
果然,李宗仁回大陆后,蒋介石迁怒于白崇禧,命令毛人凤予以制裁,毛人凤将这个任务交给谷正文办理。
谷正文首先确定暗杀行动的最高原则:不留痕迹。以免外界疑为政治谋杀。谷正文收买了白氏身边一位副官,根据这位副官的情报,制定了行动方案。
这天,白崇禧去花莲县寿丰半山打猎,途中有一座木桥,桥下是50米深的大峡谷。谷正文指派的侦防组选中的谋杀地点,就是这座木桥。上午10点37分,白崇禧一行人通过木桥后,侦防组人员便钻到桥下,将支撑桥面木墩的螺丝一一松开,然后躲到不远处的树林中,等候白崇禧一行打猎归来。
下午3时许,寂静的山中传来轨道台车隆隆的响声,紧接着,两辆轨道台车从大山背后滑出,第一辆车上坐着林意双乡长父子与一名助理,后一辆车上坐着白崇禧与两名副官。当第一辆车滑到木桥上时,突然“喀吧”一声巨响,轨道车连同车上的三个人一起坠入深渊。此时,坐在第二台车上的白崇禧的一名副官立刻反应过来,一把将白崇禧推出车外,自己随着台车一起跌入深谷。
白崇禧从地上爬起来,望着深不见底的峡谷,似乎明白了什么。6个人,只有他一个老年人生还,不由得从心底感到一阵剧痛。
此后,白崇禧行动更加谨慎,谷正文一直无从下手。而此时的白崇禧,为了消愁解闷,麻痹自己,竟然与身边护士张小姐坠入了“情网”,而且时不时去看医生。谷正文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刻打电话给“医协会理事长”赖少魂,询问白崇禧的“病情”。赖少魂说:“白将军不是病,是补……”谷正文说:“不管他是病还是补,蒋总统要你多‘照顾’他,沉疴需下猛药。”暗示赖少魂下重药置白崇禧于死地。
1966年12月1日晚,张小姐与往常一样来到白府,就在这天夜里,悲剧终于发生了……第二天早晨,副官发现白崇禧赤身裸体趴卧在床上,张小姐早已不见踪影。
白崇禧死后身体呈青绿色,不像是自然死亡。
这位国民党一级上将,叱咤风云数十载的“小诸葛”,就这样不明不白地离开了人世。
作为一代军事家、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白崇禧享有“小诸葛”、“当代张良”、“常胜将军”等称号。甚至连他的敌人也对他高看一眼,日本人称他为“战神”,毛泽东则称他为“中国境内第一个狡猾阴险的军阀”。但无论或褒或贬,无不说明他具有非同一般的军事才能。
“张汉卿第二”
1949年12月上旬,桂系部队在广西境内被全部歼灭后,白崇禧赖以生存的老本已经输光,也已经没了立锥之地。由于他屡次拒绝中共的争取,留在大陆的道路已被堵死,摆在面前的只有两条路:第一是去台湾“归队”,第二是像李宗仁那样,移居海外。
12月10日,两位不速之客抵琼来到白崇禧住处,他们是“陆军副总司令”罗奇与前军政部军需署长陈良,陈良带来了黄金数万两,说是清还所欠华中部队的军饷,罗奇则是奉蒋之命请白赴台与蒋“共商善后”的。并暗示白崇禧,蒋有意让其出任“行政院长”之职。这对白是极具诱惑力的。当然,白心里清楚,他现在无一兵一卒,光杆司令一个,老蒋与他“共商善后”是假,到台北“劝进”是真。因为蒋介石早已迫不及待地要复位了。
白崇禧临行前,其多年至交“立法委员”何遂劝其慎行,白说:“我自追随蒋公北伐以来,殆逾二十载,既处遇顺境,亦处遇逆境,一生一世历史第一,我必对历史有所交代,生死利害,在所不计,君勿为此喋喋也。”
12月30日,白崇禧乘机抵达台湾。
白崇禧到台湾之后,立刻明白了蒋介石的所谓“共商善后”以及“行政院长”的允诺,都不过是甜蜜的诱饵。心里难免惴惴不安。但还是在台南盖了两栋房子,将家眷二十多人从香港接到台湾,包括大哥、二哥、四弟和二妹,让亲属们住在两幢大房子里,他自己一家住在台北一幢旧式平房中。
白崇禧之所以这样做,其目的十分明确。当时台湾一片混乱,经济落后,物质生活贫乏,很多人到台后又悄悄去了美国、日本、泰国或香港等地,而他却把亲属从香港全部搬到台湾,尽管很多朋友对此举甚为不解,但白知道,蒋介石当会看明白,他此时对蒋介石的效忠何等死心塌地。
尽管蒋桂争斗多年,特别是在淮海战役中自对蒋的公开对抗,在蒋陷入危机时的再度“逼宫”,令蒋介石衔恨至深。但自崇禧自负地认为,蒋介石不会甘心偏居一隅,其“反攻大陆”时还要靠他统兵打仗,同时,他还是蒋介石用来牵制李宗仁的一颗棋子,对于蒋介石来说,他还有利用价值。因此,他觉得至少不会在近期有身家性命之虞。
1950年3月1日,蒋介石以“国民之公意”为辞“复正大位”。此前,白崇禧特致电李宗仁:“望公不持反对态度,以期留有余地。”但李宗仁在蒋介石宣布复职的当天下午,即在纽约举行记者招待会,抨击蒋介石的“复职”为“违宪”。为向蒋介石表忠心,白崇禧随即又写了一封信给李宗仁,指责其不应与蒋对着干。
蒋介石复职后,开始清算大陆失败的责任人,其有的被枪毙(如陈仪),有的被判刑(如李玉堂),有的被“驱逐”(陈立夫),有的被挂起(陈果夫等)。至于桂系的李、白二人,毫无疑问是导致大陆江山易主的“罪人”。蒋介石曾想“引渡”李宗仁回台湾治罪,但考虑到美国不会答应,反而会弄巧成拙造成负面影响,只好作罢。而李宗仁在美国,白崇禧就成为了美国人以及舆论关注的对象。握在手里却不能动他,这让蒋介石恨得咬牙切齿。他给白起了个“老妹子”的代号,将其列为头号政治敏感人物,派特工24小时严密监视,并为此在自家对面设了个派出所。
自崇禧立刻“心领神会”,主动配合,一方面减少外出活动,一方面在外出中为对方监视提供方便。有一次乘车外出,跟踪的吉普车半路抛锚,白崇禧即命司机停车,并派随从去告诉跟踪的特工,让他们不要着急,慢慢修车。特工人员为此非常尴尬。
还有一次,白崇禧和几个朋友到咖啡店喝咖啡,临走时却结了三桌客人的账。朋友很不明白。白笑说:“你没看出有两桌是我的‘保镖’么?他们那么辛苦,我应该给他们买单。”后来这件事传开,那些特工承认,在所有客人中,确实只有他们两桌人是有任务的。
随着时间的推延,蒋介石对白崇禧的限制也越来越多,并于1952年对白崇禧的住所进行了大搜查,除搜查所有家具外,还将地板全部挖开,令自崇禧忍不住打电话责问蒋经国。蒋经国说:“健公,这不是我的意思,你打电话问总统好了。”自又打电话给蒋介石,蒋介石回答说:“我知道这件事,我们对所有人都应该来一次这样的大搜查。”但事实上,这次只搜查了白崇禧和薛岳,以后也没有对其他人进行过此类搜查。
蒋介石不想公开处罚白崇禧,但湖北人却不想放过他。桂系军队长期盘踞湖北,横征暴敛,令湖北人十分痛恨。在以“湖北人家长”自居的何成浚策动下,湖北“国大代表”弹劾白崇禧,吞没军费七万多两黄金;吞没汉口中央银行库存370多万两白银;不服从统帅指挥,拥兵自重,要求“追究责任,以明是非,振纪纲而知复兴”。
面对此弹劾,白崇禧十分隍恐,幸好蒋介石此时没有借此清算白氏的意图。身为会议主持的陈诚起身为白氏辩护:“华中的事,各委员所提的不是事实,你们要想知道真相来问我。:’此事便被压下了。
1954年“国民大会”一届二次会议上,湖北“国大代表”40多人联名,旧案重提。白崇禧再次以书面作答。最后“国大”会议决定将此案保留,一场弹劾案才不了了之。
不久,曾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的潘公展,在香港《新闻天地》发表文章,提及当年华中“剿总”抗旨不遵,“视徐淮之告急若秦越之不相关”,令白崇禧万分紧张。1959年蒋经国出版的《危急存亡之秋》一书中,披露了桂系在这种惴惴不安中,“副总统”陈诚对白崇禧表现出的宽容与示好,令自崇禧深感安慰。1954年的“国大”一届二次会议还有一项议程,就是选举正副“总统”。“副总统”一职由蒋介石提名陈诚。虽然在大陆时陈诚与白崇禧明争暗斗,互不相容,但如今陈诚成为炙手可热的二号人物后,对白崇禧非但没有落井下石,反而礼遇有加,十分尊重,并于此前专程拜访白崇禧,希望白能帮忙拉选票。陈当选“副总统”后,蒋仍要其兼任“行政院长”,陈为此征求白崇禧意见,白送他4个字:“养体养望”,建议不要兼。以后陈诚有什么事总是征求白崇禧意见,白亦知无不言,陈亦从善如流。
魂随亡妻而去
在白崇禧前半生的戎马生涯和赴台后的软禁生活中,无论得意失意,他的妻子马佩璋始终站在他的身后,默默支持着他,成为他逆境中的精神寄托。
马佩璋与白崇禧同是桂林人,回族。马佩璋出身于诗礼之家,是桂林女子师范有名的校花,桂林有名的美人。虽然当年上门提亲者踏破门槛,但马佩璋的父亲马维琪却一个都不中意。他的择婿标准极高,不仅人要才貌双全,有勇有谋,而 且要同族同教。后来马维琪看中新桂系风云人物自崇禧,请人做媒,为两人定下终身。1925年,新桂系统一广西后,32岁的白崇禧与22岁的马佩璋在桂林完婚。
婚后,马佩璋过着相夫教子的生活,任劳任怨地服侍丈夫,抚养孩子。特别不喜欢抛头露面。抗战初期,宋美龄聘请马佩璋担任广西省妇女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被她婉辞了;中国回教协会推举她为理事,也被她坚辞;抗战胜利后,回教同胞及桂林人民又推举她任国大代表,她也坚辞不就。她对政治不感兴趣,从不参与或干涉丈夫公务。
但马佩璋在生活上却很讲究,追求排场和安逸。当时新桂系首领在财务上有“特支权”,其中包括夫人每年去香港的购物开支。有一次马佩璋要求批2万元港币去香港购物,白崇禧批了1.2万元。这个数目在旧中国应该是一笔巨款,但马夫人却发牢骚说:“老光(白崇禧外号)真小气,我要治病住旅馆,为孩子们买东西,他和我算这么清,生怕我多花一分钱!”
尽管如此,两人共同生活三十多年,感情深厚,老而弥笃,特别是赴台之后,更是相扶相持,共度艰辛。
白崇禧与马佩璋夫归育有子女10人,子7人:先道、先德、先诚、先忠、先勇、先刚、先敬;女3人:先智、先慧、先明。
白氏夫妇家教极严,其子女均学有所成。五子白先勇,1937年生于南宁,后随父母迁居南京、香港、台湾。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后,留学美国依阿华大学,后留美执教,成为当代知名的华人作家。
家庭的温馨,对于身处逆境的白崇禧,无疑是莫大的精神安慰。但是,1962年12月4日,59岁的马佩璋因高血压症在台北一家医院突然逝世!
夫人骤然离去,给了69岁的白崇禧沉重的打击,一连多日,白崇禧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在夫人下葬那一天,这位驰骋疆场指挥过千军万马的将军,整整一天,“眼泪几乎没有断过”。
白崇禧用回教仪式,将夫人安葬于台北近郊六张犁回教公墓。
按照回教风俗,亡者自安葬之日至40天内,家属须每日清晨到墓前诵经祈祷。白崇禧以69岁高龄,每日必躬率儿辈准时前往夫人墓前念经,风雨无阻,使见者无不为之动容。
死于非命
马佩璋逝世后,白崇禧精神状态发生了很大变化,每日茫然若有所失,一副寻寻觅觅失魂落魄的样子。就在这个时候,厄运悄悄向他袭来。
1965年,李宗仁夫妇冲破台湾当局设置的重重障碍,从美国经瑞士苏黎世,回到祖国大陆,受到中共党政军领导人的热烈欢迎和很高的礼遇。
李宗仁的回归祖国,使白崇禧意识到,他对国民党的利用价值已经失去。
果然,李宗仁回大陆后,蒋介石迁怒于白崇禧,命令毛人凤予以制裁,毛人凤将这个任务交给谷正文办理。
谷正文首先确定暗杀行动的最高原则:不留痕迹。以免外界疑为政治谋杀。谷正文收买了白氏身边一位副官,根据这位副官的情报,制定了行动方案。
这天,白崇禧去花莲县寿丰半山打猎,途中有一座木桥,桥下是50米深的大峡谷。谷正文指派的侦防组选中的谋杀地点,就是这座木桥。上午10点37分,白崇禧一行人通过木桥后,侦防组人员便钻到桥下,将支撑桥面木墩的螺丝一一松开,然后躲到不远处的树林中,等候白崇禧一行打猎归来。
下午3时许,寂静的山中传来轨道台车隆隆的响声,紧接着,两辆轨道台车从大山背后滑出,第一辆车上坐着林意双乡长父子与一名助理,后一辆车上坐着白崇禧与两名副官。当第一辆车滑到木桥上时,突然“喀吧”一声巨响,轨道车连同车上的三个人一起坠入深渊。此时,坐在第二台车上的白崇禧的一名副官立刻反应过来,一把将白崇禧推出车外,自己随着台车一起跌入深谷。
白崇禧从地上爬起来,望着深不见底的峡谷,似乎明白了什么。6个人,只有他一个老年人生还,不由得从心底感到一阵剧痛。
此后,白崇禧行动更加谨慎,谷正文一直无从下手。而此时的白崇禧,为了消愁解闷,麻痹自己,竟然与身边护士张小姐坠入了“情网”,而且时不时去看医生。谷正文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刻打电话给“医协会理事长”赖少魂,询问白崇禧的“病情”。赖少魂说:“白将军不是病,是补……”谷正文说:“不管他是病还是补,蒋总统要你多‘照顾’他,沉疴需下猛药。”暗示赖少魂下重药置白崇禧于死地。
1966年12月1日晚,张小姐与往常一样来到白府,就在这天夜里,悲剧终于发生了……第二天早晨,副官发现白崇禧赤身裸体趴卧在床上,张小姐早已不见踪影。
白崇禧死后身体呈青绿色,不像是自然死亡。
这位国民党一级上将,叱咤风云数十载的“小诸葛”,就这样不明不白地离开了人世。
作为一代军事家、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白崇禧享有“小诸葛”、“当代张良”、“常胜将军”等称号。甚至连他的敌人也对他高看一眼,日本人称他为“战神”,毛泽东则称他为“中国境内第一个狡猾阴险的军阀”。但无论或褒或贬,无不说明他具有非同一般的军事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