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中地区小麦主要气象灾害及防御措施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ddddd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麦是本地区典型的越冬作物,在江苏省苏中地区生长季节长达7个多月,在小麦生长期间,旱、涝、冻、霜、雹、风等气象灾害时有发生,对小麦的高产、稳产、优质威胁很大,认识和掌握灾害发生规律,及早采取防御对策,可以减轻或避免灾害损失。
  关键词:苏中地区;小麦生产;气象灾害;防御措施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4-36-03
  1 湿害
  1.1 不同时期湿害的症状及危害
  1.1.1 播种期连阴雨 常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总雨量为50~70mm,多的年份可达100mm以上,雨日10d左右,往往导致烂根烂种,以及土壤板结,通气不良,种子霉烂,丧失发芽能力,造成田间出苗率降低。
  1.1.2 苗期湿害 症状为麦苗发僵、黄瘦,叶尖黄化或叶片失绿;根呈暗褐色,稍硬化,伸长和分支不良或停止,次生根出生迟而少;分蘖期明显推迟或不发生分蘖而形成单秆独苗,苗体叶片短小,植株瘦矮,发育迟缓,功能叶多处叶绿素破坏,呈灰白色,植株自下而上逐渐发黄,幼穗分化明显推迟。
  1.1.3 拔节抽穗期湿害 孕穗至抽穗开花期为小麦需水临界期,此时的湿害减产最显著。症状为绿叶数减少,叶片变短,上部3叶平均短1/5~1/3,株高矮100mm左右,根部呈水渍状,暗灰无光,根毛少。由于叶和根受损,分蘖大量死亡,无效分蘖显著增多。
  1.1.4 灌浆、成熟期湿害 扬花灌浆期受湿害,小麦功能叶早衰,穗粒数减少,千粒重降低,出现高温高湿早熟,严重的青枯死亡。因田间湿度过大,往往还伴随赤霉病、锈病、白粉病的蔓延,加剧减产。收获期若遇阴雨或潮湿环境,经常出现穗上发芽。
  1.2 湿害的防御措施
  1.2.1 栽培防御 除了选用耐湿害品种,培育壮苗早发外,应着重加强沟系管理,因地制宜开好内外“三沟”,增强根系活力。
  1.2.2 合理施肥 适量增施磷、钾肥,可直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促进壮苗,是防御麦田湿害的有效措施。
  2 冻害
  2.1 冻害发生时期及等级
  2.1.1 冬季冻害 冬季冻害是指小麦进入冬季后,在越冬期间由于寒潮降温引起的冻害。寒潮是指24h内温度下降8℃以上,最低温度小于4℃。一级冻害叶片冻枯50%左右。二级冻害叶片全枯,三级冻害主茎或部分大蘖死亡。
  2.1.2 早春冻害 早春冻害是指小麦在过了立春季节进入返青拔节期,因寒潮到来降温,地表温度降到0℃以下发生的霜冻危害,也称倒春寒。一级冻害叶片冻枯、50%以下,二级冻害叶片全枯,三级冻害主茎或部分大蘖冻死。
  2.1.3 后期冻害 小麦生长进入孕穗阶段,因遭受0℃以上低温而发生的危害,导致整穗不结实或部分不结实。
  2.2 不同时期冻害的症状及危害
  2.2.1 初冬温度骤降型 越冬前或越冬初期(11~12月),由于气温骤降导致小麦冻害。这类冻害主要由于幼苗未经抗寒性锻炼,抗冻能力差,突遇气温骤降10℃以上、最低气温在-5℃以下的天气,容易受冻。此时幼穗分化刚开始,受冻部位主要是叶片和幼穗,表现为心叶萎蔫干枯,基部2~3片叶先黄后干,但整株不死,冻害严重的主茎或分蘖后期抽不出穗。
  2.2.2 春季倒春寒、春霜冻害 小麦返青拔节期(2月中旬至3月下旬),因寒潮地表温度降到0℃以下,发生霜冻危害,症状表现为最上部叶尖发白、枯死,开始表现为开水烫状,5~7d后枯黄,部分青枯;幼穗局部受冻,虽能抽穗,但麦穗受冻小穗不发育不结实,成为不完全穗,或幼穗干枯死亡,成为无茎穗;严重地块主茎和大蘖受冻干枯,田间一片枯黄。之后植株虽能使一部分小分蘖生长加快,最终成穗,表现为茎叶正常,但株高降低,高矮不齐,单位面积产量显著下降。
  2.2.3 春末晚霜型 小麦在拔节至抽穗期间(3月下旬至4月上旬)因晚霜低温形成冻害。该期小麦生长旺盛,抗旱能力很弱,若遇气温突降(叶面低温至3~4.5℃),极易形成霜冻。遭晚霜冻害的小麦主要表现为白穗、小穗不孕和受冻植株基部生出新蘖。晚霜冻害既降低每667m2穗数,又减少每穗粒数,一般幼穗冻死株为5%~10%,严重的达20%左右,抽穗后期半截穗率为5%~10%。
  2.3 冻害的防御措施
  2.3.1 调整播期 适宜的播种日期是指出苗后有40d左右的冬前锻炼时间,以保证小麦体内积累足够的养分,增强抗旱能力。我市高产小麦避免或减轻冻害的播种期为10月底至11月上旬之间,防止过早拔节。
  2.3.2 培育壮苗 一是提高播种质量,掌握好播种深度,防止“三籽”(露籽、丛籽、深籽)弱苗;二是拔节以前进行镇压,抑制地上部旺长,促进根系发育,减轻冻害;三是通过合理的肥水调控,形成健康的群体和健壮的麦苗,提高综合抗逆能力。
  2.3.3 追施恢复肥 冻害发生后,要立即追肥,追肥数量根据主茎幼穗冻死率而定,主茎冻死率在90%~100%的田块追施尿素不少于10kg,主茎冻死率在70%左右的田块追施尿素也不少于10kg,主茎冻死率在50%以下的田块不少于5kg尿素,并注意恢复肥与常规施肥互补抵消,这样仍可获得常规收成80%~90%的产量。
  2.3.4 使用生长调节剂 每667m2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8g左右或矮苗壮20g拌种,或在小麦拔节前每667m2用矮苗壮100g兑水叶面喷施,促根增蘖,控旺防冻。
  3 高温灾害
  3.1 高温的主要类型及危害
  3.1.1 高温低湿(干热风) 当干热风发生时,日最高温度大于30℃,相对湿度低于30%,西南风3级以上,风速大于3m/s,常使小麦青枯逼熟,籽粒重量降低,造成减产。   3.1.2 高温高湿 在灌浆期遇高温的同时,如果小麦同时遭受湿害,根系发生早衰,吸水吸肥能力减弱,高温逼熟会更加严重。特别是乳熟期至成熟期连续降水后出现最高温度30℃以上的天气,致使小麦突然加速死亡,千粒重大幅度下降而导致减产。这种类型的高温灾害称为高温高湿型。
  3.2 高温灾害的气象指标 小麦干热风灾害和高温高湿灾害的气象指标见表1、表2。
  3.3 高温的化学防御措施 小麦生育中后期叶面喷洒化学制剂,是防御干热风最经济、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一是拔节至扬花期喷洒草木灰水,用3kg干草木灰兑水50kg,浸泡2~3d澄清过滤后取清液喷施,提高植株含钾量,增大光合强度,提高叶片含水率,促进成穗,增加粒数和粒重。二是孕穗至扬花期喷洒0.2%~0.4%的磷酸二氢钾稀释液,可使植株体内磷、钾量提高,原生质粘性增大,植株保水力增强。三是结合后期病虫害防治,肥药混喷,一喷多防;用强力增产素、丰产灵、活力素等化学制剂防御干热风,均有较好效果。
  4 风灾
  在小麦接近成熟时,正是春夏之交,本地经常遭遇风灾。风灾是指6级或以上大风引起的农作物倒伏受损的灾害。
  4.1 倒伏的类型和级别
  4.1.1 小麦茎倒伏 主要是由于茎基部的机械组织不发达,一般表现为基部第1、第2节间过长,茎秆细软而缺乏韧性。当群体过大时,上部重量难以负荷,特别是遇大风雨时,茎的下部极易弯曲或折断而形成倒伏。
  4.1.2 小麦根倒伏 由于根系发育不良,扎根不深,次生根少而细弱,支持不了地上部植株的重量而发生倒伏。根倒伏在孕穗以后,特别是在风雨交加、麦田泥烂的情况下最易发生。根层浅、土壤结构不良、播种太浅或因土壤水分过多、根系发育不良等,均易导致根倒伏。
  4.1.3 小麦倒伏的分级 分最初倒伏、最终倒伏2次记载,以最终倒伏数据进行汇总。小麦倒伏一般分5级:“1”不倒伏;“2”倒伏轻微,植株倾斜角度小于30°;“3”中等倒伏,倾斜角度30°~45°;“4”倒伏较重,倾斜角度45°~60°;“5”倒伏严重,倾斜角度60°以上。
  4.2 倒伏的防御措施
  4.2.1 扩行精播 通过扩行精播合理密植、降低群体起点,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协调群体与个体的矛盾,防治群体过大,是防倒伏的关键。本地超高产小麦基本苗掌握在10万~12万,高峰苗50万~60万,不超过预期穗的2倍。在苗情上冬前应以促壮苗为主,中后期控制群体发展,改善光照条件,后期攻粒攻重,促进光合产物积累,从而高产不倒。
  4.2.2 传统的防倒措施 传统的促进壮苗的措施,例如开挖好麦田沟系、除湿降渍、秸秆覆盖、冬前或冬季镇压、中耕松土、综合防治纹枯病,对防倒伏均有十分显著的作用。
  4.2.3 平衡施肥,控制基部节间长度 高产小麦在施肥上要实行有机、无机相结合,氮、磷、钾及微量元素肥料平衡施用,同时在肥料运筹上要采取前促、中控、后攻的策略,在基部第1、第2节间伸长时施用拔节孕穗肥,用40%氮肥加35%~40%磷钾肥作为高效肥,后期用5%~10%氮肥结合病虫防治进行肥药混喷。应十分注意控制常规的腊肥和返青肥,以防止群体过大和基部节间过长。
  4.2.4 合理使用生长调节剂 近年来推广应用的矮苗壮、矮壮丰等产品,对高产小麦防倒效果好、花工少、成本低。也可用多效唑兑水喷施,但要严格控制剂量,每667m2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不超过70g,并均匀喷洒,防止控制过头而减产。为安全起见,更提倡用矮苗壮或矮壮丰等新产品兑水匀喷,使用时期可放宽到拔节以前。
  5 烂麦场
  夏熟作物如小麦、油菜收获季节若遇上连阴雨天气(一般3d以上),造成不能及时收获或贮藏,致使成熟的冬小麦等发生穗上发芽或发热霉变、影响产量和品质的现象称为烂麦场。
  5.1 烂麦场的形成及危害 形成烂麦场的主要原因是梅雨提前。本地小麦成熟收割期一般在5月底至6月初,此时正值梅雨季节转换阶段,以过程性降水为主,不会形成烂麦场。但少数年份,梅雨季节提前来临,由于梅雨来得早,雨水多而集中,造成小麦收获、脱粒、贮藏的关键阶段形成长时间的连阴雨天气,严重影响小麦的及时收割、脱粒及晾晒入库。烂麦场主要导致穗上发芽、千粒重下降、收获期推迟、收割时掉穗落粒和堆放贮藏时霉变等,使产量和品质大幅度下降,丰产不丰收。
  5.2 防御烂麦场的措施
  5.2.1 栽培防御 选种时除考虑其丰产性、品质和抗逆性外,对品质的休眠期长短、成熟期的早晚也要十分重视,以利错开农时,抢收抢脱,减少与梅雨相遇的几率。特别是本地要种植皮较厚、休眠期较长、较耐穗上发芽的红皮小麦品种。在栽培策略上应立足适期早播、精量精播,加强田管,防倒防衰,防冻防湿防病害,从而积极防御和减轻穗上发芽的发生,提高小麦后期抗灾稳产的能力。
  5.2.2 适时收获 小麦成熟过程分为4个阶段,即乳熟期、蜡熟期、完熟期、枯熟期。适时收获是小麦丰产丰收的重要环节,从籽粒成熟过程来看,在小麦蜡熟末期干物质积累达到最大值时收获,不但产量高而且品质好。
  收、脱、运、晒、贮一条龙作业。首先,要增加投入,配备足量收获机械和一定规模的晒场;其次,小麦抢收后一上场,坚持随扬、随时晒,含水量降低到13%以下时,趁热进仓,立即封闭,有聚热杀虫效果;第三,抢收期间要组织有力,发动一切力量抢天晴、抢雨隙,在持续无阳光情况下,有条件的实行烘干,没条件的要室内反复推翻,电风扇吹干,降低温湿度,减少损失。
其他文献
在超高压的电路输电过程中,覆冰凝冻是较为普遍发生的,尤其是在近几年,极端天气的发生频率比较高,由此而导致超高压的输电线路发生覆冰凝冻几率逐渐地增大,这已经对超高压输
摘 要:从品种的果实经济性状、生长结果特性、物侯期、适应性等方面总结了维多利亚葡萄在周口市的引种表现,并介绍了建园模式、整形修剪、土肥水管理、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丰产栽培技术,以期为维多利亚葡萄的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维多利亚葡萄;引种表现;丰产栽培  中图分类号 S66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0-60-02  维多利亚葡萄属欧亚种,来源于罗马尼
摘 要:探讨了锐胜70WS药剂包衣后的水稻在苗期控制稻蓟马和灰飞虱的效果,同时对水稻秧苗是否有壮苗作用以及对水稻出苗的安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锐胜70WS药后30d对稻蓟马和灰飞虱的防效分别为84.05%和76.1%,同时有显著的壮苗效果,对水稻生长安全,可以进一步示范推广应用。  关键词:70%噻虫嗪WS;旱直播水稻;虫害;应用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
就目前而言,中国大部分工业企业的无功率静态补偿都是通过并联电容器进行的。本文介绍了静态补偿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本文将会对晶闸管投切电容器运行过程中
摘 要:简述2012年无为县小麦病虫发生特点,分析了2012年无为县小麦纹枯病、白粉病、叶锈病和蚜虫发生轻、赤霉病发生重的主要原因,探讨了防治措施  关键词:小麦病虫;发生特点;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S435.1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01-02-91-02  无为县地处长江下游北岸,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温暖湿润,无霜期长。201
以两系杂交稻Y两优302为例,研究了其发生稻曲病的损失规律。结果表明,Y两优302稻病损失率依单穗病粒数的增加而上开,单穗粒数从1~20粒,损失率由4.55%增加到87.55%。
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的不断进步,档案管理工作已经进入到信息管理时代,电子信息技术在现代企业档案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电子信息技术在企业档案管理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档案
分析了宜秀区白泽湖乡水稻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稳定发展水稻生产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领导重视,进一步强化领导责任意识;保护耕地,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合理布局,调整水稻种植结
摘 要:根据江淮中部(安徽)稻麦持续丰产高效技术集成创新示范项目安排,全椒县开展“籼改粳”行动。通过对陵香优等12个杂交粳稻的种植对比试验,结果有10个品种比对照增产;21个常规品种中有8个品种比对照增产。筛选试验对每个参试品种均作了评细评价,并提出应用与推广建议。  关键词:杂交粳稻;常规粳稻;旱育;小区;总结  中图分类号 S511.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
摘 要:试验结果表明, 30%己唑醇SC对水稻纹枯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水稻生长安全。商品用量195~240mL/hm?,最终防效可达68.15%~76.05%。从经济有效角度出发,在大面积推广应用时,建议30%己唑醇SC商品使用量为195~240mL/hm?,使用时应掌握在纹枯病发病初期施药,连续施药2次。  关键词:30%己唑醇SC;水稻纹枯病;防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 S435.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