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教育思想与学习之道

来源 :科教创新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oneknow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中,是中国教育史上的宝贵遗产。当前社会正处于教育改革方兴未艾的关键时期,如何批判继承《论语》的教育思想,将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从孔子教育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基本内涵及现代启示出发,对孔子教育思想与学习之道进行分析,充分发掘其对当前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孔子;教育思想;学习之道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春秋末期鲁国人,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一生经历丰富,做官曾位至大司寇。但他最令后世敬佩的,还是他对教育的贡献,这也是他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事业。钱穆先生曾说:“孔子在中国历史文化上的主要贡献,厥在其自为学与其教育事业之两项。”
  一、孔子教育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经济基础变革
  春秋之前,西周的土地属天子所有,周王拥有对全国土地的支配权,把王田之外的土地分给诸侯,诸侯对土地只有享用权,没有所有权。但是,由于生产工具铁犁和耕牛的使用推广,生产力迅速发展,中下层的贵族和平民开始自行开垦荒地。为了获取更多利益,一些奴隶主贵族和诸侯与天子争夺“公田”的斗争也日趋激烈,以前的经济平衡被打破,经济流动较大。
  (二)政治动荡不安
  伴随着经济流动,政治局面也日益动荡不安。周王朝大一统政治格局被打破,天下大乱,礼坏乐崩,周王朝权力衰微,诸侯争霸,已经到了战乱频发和民不聊生的地步,以下犯上及政权更迭时有发生。整个社会根本谈不上什么权威与秩序,人们之间的信任与感情几乎降到冰點。
  (三)文化百家争鸣
  在政治经济形势的剧变下,文化也相应发生变化。春秋末期,“学在官府”逐渐与“学在民间”共存,甚至重心向“学在民间”转变。同时,不同思想激烈碰撞,文化上出现了百家争鸣。孔子的儒家学派主张以道德人性为核心,以贴近社会生活实践为路径,已经成为学术界和诸子百家社会治理学说中之显学,受到了社会各界不同层面的广泛关注,奠定了孔子“学在民间”和办“私学”的基础。
  二、孔子教育思想的基本内涵
  (一)教育目的
  1.培养君子
  在孔子眼中,君子是具有道德学问和理想人格的人。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完善人们的道德人格,而不是掌握“谋食”等生存知识和技能。所以孔子说:“君子谋道不谋食”,作为君子首先要懂得做人的基本原则,这个原则就是得有道德,然后才可能懂得真正“谋食”的方法、途径。
  2.学而优则仕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是孔子针对“未学而仕者”提出了完善道德人格,充实学问素养的要求。“学而优则仕”则是针对“士人尚未从政者”而言的。孔子的教育目的其实就是后世儒家所说的“内圣外王”。
  (二)教育对象
  孔子教育对象即“有教无类”。这四个字,看似简短,但却是孔子教育思想体系的总纲。其中“教”即教育,“类”即等级、类别,包括高等级的贵族或低等级的平民,亦即各行各业的人。“有教无类”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不分民族与国别,也不分贫富与贵贱,只要诚心求教,都应当对其进行教育;不论智愚,也不论善恶,只要虚心求教,都给予热心教导之意;对自己的学生无私无隐,一视同仁。
  (三)教育内容与方法
  教育内容方面,《论语 述而》有言:“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即学习历代文献资料,积极进行社会生活实践,待人忠诚有责任感,讲究信用诚实守信。在教育方法上,“因材施教”是孔子教育思想的精髓之一。因为孔子的教育思想的原则是“有教无类”,所收的弟子比较庞杂,所以智力、个性、生活条件各不相同,孔子认为不能以一个模式统一施教。同时,启发式教育、学思结合也是孔子教育学生的重要方法。
  三、孔子教育思想的现代启示
  (一)“有教无类”与教育公平
  孔子的有教无类可以看做是教育公平学说的起源,同时该学说也体现了孔子对传统教育进行改革的巨大魄力。孔子在对弟子进行教育时,不在意弟子的身份贵贱,一视同仁,耐心地对弟子进行教育,从而充分践行了自身的有教无类观念。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公平思想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所提出的“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一致的。
  (二)“德育为先”与立德树人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的教育思想中,有一个较为关键的思想,即“德育为先”,孔子在对弟子进行教育时,比较关注弟子的道德素养,将德育作为教育的首位。同时又提出“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即强调学会做人,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养是进行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前提。
  (三)“文行忠信”与修身之道
  做人方面,孔子提出要“修己以安人”“行忠恕之道”;做官方面,要“以德修身”“以德服众”;做事方面,子曰:“君子欲讷语言,而敏于行”,即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进退有度、左右有局,心忧天下、敢于担当。孔子教育思想中蕴含的道德文化和精神力量,永远是激励我们建功立业的动力源泉。
  作者单位:中共曲阜市委党校
其他文献
摘要:有些教师往往出于对教学流程及任务的实现,总是极力回避学生错误,把学生的出错现象简单理解成由于知识掌握而引发的能力、技术障碍,还可能把学生的不同意见、甚至一些创见当作错误而抛弃。教师应试图更多地关注课堂中学生的错误,挖掘和利用学习错误,努力从学生发生错误的角度去解读学生,了解学生错误背后的学习障碍,帮助学生理清问题背后的障碍,使学生真正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信
期刊
摘要:在今年的新型冠状肺炎疫情下,全国的学校都进行了网络教学,这也预示了未来的教育形式将会是多样化的,将会是与时俱进的。那么,这也标志着教师要进行一些素质的培养才能够跟上我国教育领域的重大变革。小学教育不单单是学生进行义务教育的开始,而且是学校教育的起点。学生进入小学开始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由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身心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对很多事物仍处于一个无知的状态。所以,小学英语教师的任务不单单是
期刊
摘要: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与优化,现下教育越来越注重综合培养学生能力与素养。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是促使学生掌握法制意识,树立良好道德观念的重要教学内容。通过主题情境探究教学方法,能够有效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为高效教学课堂的构建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结合相关教学经验,探究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开展主题情境探究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
期刊
摘要:高中阶段是学生系统化地学习生物的关键,为确保学生能够打好基础,形成良好的生物素养,课堂教学模式尤为关键。而掌握一门学科的知识,离不开有效的学习和应用,所以,“活学活用”高中生物课堂的创造具有现实意义,教师要应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从各个方面进行落实。鉴于此,本文对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活学活用;有效策略  生物学科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细心翻阅高
期刊
摘要:体育活动的开展是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合理健康的体育活動是建立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重要方法。足球一直是中国体育活动的弊端,因此,通过适当发展足球,可以加深人们对足球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综合体育素质,充分利用足球的教育优势,使初中生得到全面发展,这也是促进青少年人全面成长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体育活动;足球运动;策略  开展足球运动的过程中,应该认识到足球运动开展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体
期刊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和体育中考的出现,体育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初中生正处在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体育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激发学习兴趣着手,不断探索创新体育教学模式,以此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使学生能够体会到体育所带来的快乐,从而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兴趣教学法  前言  兴
期刊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就业形势的严峻性给大学生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因此,我们要科学、客观地分析大学生就业中面临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在国家和政府的扶持下为毕业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同时,高校在教育体制改革中也要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将就业指导和服务纳入到大学生活的每个阶段中,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培养大学生积极健康的就业心理
期刊
摘要:作文是学生文化积累程度的展现,也是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体现及学生思维能力的展现。随着小学生年级的升高,他们在知识积累和写作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在写作方面他们的个性也极易形成。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传统的作文教学形式犹在,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主导地位较为突出,剥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制定了很多条条框框的限制,导致学生的写作兴趣丧失。在新的作文教学形态下,语文教师要进行教学形式的转变,让学生
期刊
摘要:为不断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与产业转型升级需要,高职院校需精准定位其内涵、目标和任务,下大力气积极实施“双精准”育人模式,把《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积极融入到专业特色建设中,加大在企业引入、“双师”队伍建设、企业课程设置、课程考核等方面的建设,不断健全“双精准”育人的机制,推动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为贯彻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落实广东省教育厅加快推进“职业教育校
期刊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国际交流的增多,听与说的能力在面对面的交流,商业会谈,演讲等情景下显得越来越重要,然而,虽然新课改已经进一步深化,但初中英语教学过分强调语法,而忽略了对学生听和说的语言能力的培养。因此,英语教师有必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本文从目前英语听说教学及英语学习的现状出发,参照《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