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入园初期的教育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yongtao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子入园,是孩子从家庭的个体活动走向集体活动的第一步,也是孩子开始走向社会的第一步。由于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孩子感到陌生、不习惯,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适应困难。如何配合幼儿园搞好孩子入园初期的教育,使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呢?
  一、消除孩子初离家庭的恐惧心理
  1、让孩子知道为什么要上幼儿园。平时对孩子进行教育与引导,如告诉孩子:“上幼儿园是因为你已经长大了,要学知识、学本领”、“乖宝宝、聪明的宝宝都上幼儿园的。”千万不能对孩子这样说:“我们上班了,没时间管你,你必须上幼儿园”、或吓唬孩子:“再不听话,告诉老师,将你送幼儿园去。”听了这们的话,孩子怎么能喜欢上幼儿园呢?
  同时,可以给孩子讲讲自己小时候上幼儿园的趣事。父母是孩子最信赖、最亲近的人,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很大影响。如果你认为孩子上幼儿园是一件值得高兴和自豪的事,那么这个观念也会植根在孩子心中,他会强烈地企盼着上幼儿园。
  2、带孩子参观幼儿园。入园前,带孩子提早熟悉幼儿园的环境和生活,玩一玩木马、滑梯、看一看小朋友的活动、游戏。使孩子心中逐渐有“幼儿园”的概念,对幼儿园有直观美好的感受,对幼儿园的生活产生向往。
  平时我们要经常有意识地向孩子介绍幼儿园,让孩子知道幼儿园是安全、有趣的地方,那里有和谒可亲、象妈妈一样的老师,有许多小朋友、玩具等等,帮助孩子对幼儿园产生兴趣。
  3、帮助孩子认识小伙伴。在孩子报名时或正式人园前,我们可通过老师了解班上哪些小朋友是住同一小区或附近的,带孩子认识一两个同在一个班的小伙伴,彼此串门或相约共同到郊外、游乐场结伴玩耍。孩子在班上有自己熟悉的同伴,陌生感就会减轻。
  二、加强多方面能力的培养
  1、教会孩子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在幼儿园老师要求孩子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果孩子在入园前没有具备一定的自理能力,到了幼儿园以后,看到别的小朋友会做,而且很快做好了,自己却怎么也做不好,就会产生挫折感、退缩感,而不愿上幼儿园。我们可以从教孩子独立吃饭、自己洗手洗脸、穿脱衣服、自己大小便等方面人手,逐步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2、培养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因缺少同龄伙伴,会产生以自我为中心、攻击性强、不合群等诸多社会方面的问题。我们要尽可能地为孩子创造与外界接触的机会,采用“引进来”、“走出去”的办法扩大孩子的交往范围。邀请小朋友到家里来游戏,也要允许孩子到别人家去做客,不能因为嫌吵、怕乱、怕影响自己的生活,拒绝让孩子的小伙伴到家里来玩。
  孩子之间有种天然的亲和力,他们喜欢在一起游戏,但由于现在的孩子自我意识较强,游戏时常常出现互相攻击、争抢玩具的现象。因此,交给孩子一些友好交往的技能是必要的。首先,我们应教导孩子礼貌待人,学习使用礼貌用语,请求别人帮助时说“请”,接受别人帮助后说“谢谢”,无意中碰到别人要说“对不起”等等。其次,要教给孩子主动交往的方法。把自己的玩具、图书、小食品拿出来与小朋友一起分享,玩玩具时学会等待、交换、协商。最后,要让孩子学习自己处理矛盾。通过故事、儿歌等让孩子明白什么是友爱互助、分享合作。在交往中,引导孩子学会体贴、关心他人、善待朋友、尊重他人。
  3、发展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日常工作中,常出现这样的情形:孩子身体不舒服、没吃饱、尿湿裤子、玩耍时不小心将珠子塞到鼻孔里,却不知道告诉老师,造成不良的后果以及家长和老师之间的误会。以上种种情况,都是因为孩子胆小和缺乏自我表达能力所致。我们要多与孩子交流,发展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孩子说话,用词要恰当准确,不能总用“娃娃腔”、叠音字,要让孩子表达明确有条理。多模仿幼儿园的生活情景与孩子交谈,给孩子启发式提问,如“你在幼儿园尿湿了裤子怎么办?”、“午睡起来时,不会系鞋带你会不会对老师讲?”等等,先启发孩子自己想办法,然后再告诉孩子正确的做法,逐步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做好物质保障
  在入园时,我们要为孩子做好物质上的准备。一般包括床上用品、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等,如:一床美丽整洁的小被子、一个小枕头以及穿脱方便宽松的衣裤。在为孩子准备各种入园物品时,不妨让孩子参与其中,这样能加强孩子入园的企盼心理,对自己快要上幼儿园感到自豪和兴奋。孩子一方面熟悉了自己上幼儿园要用的各种物品,同时也会感到自己已经长大了,可以参与决定并做一些自己的事情了,有利于提高孩子的独立性。
  四、父母调整好心态
  孩子刚人园,父母的焦虑往往不低于孩子,担心这样,担心那样。父母忧心忡忡,过份紧张,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情绪。我们要认识到在刚开始时,孩子哭闹不愿上幼儿园是正常的。因为离开父母来到一下陌生的环境,大部分孩子都会害怕,都会因思念爸爸、妈妈而不愿意去幼儿园。我们要有一个心理准备,在送孩子人园时自己不能表现出担心,对孩子恋恋不舍。不能因心疼孩子,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孩子想去就去。不想去就不去。
  同时家人的意见和立场要一致,坚持将孩子按时送到幼儿园,不能因为哭闹就心软、动摇。还要和孩子多谈些幼儿园的趣事,多和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在园的一日生活情况,告诉老师孩子的喜好、性格、大小便情况、药物过敏史等,尽可能让老师熟悉孩子多方面情况。把孩子在园的进步和良好表现告诉孩子。如“老师今天说你吃饭有进步了!”、“老师夸你将小椅子摆放整齐了!”……以此强化孩子对幼儿园的良性感受。
  要顺利把孩子送进幼儿园,让孩子尽快适应新环境,就要做好孩子心理、能力、生活等多方面的工作,帮助孩子渡过入园关,迈好独立走向社会的第一步。
其他文献
案例背景与设计意图一次偶然的机会,小朋友的手套脱下来,放在班级一个大的塑料篮子里,我发现手套的颜色丰富多彩,外形多种,脱下的手套形状真是千奇百怪,看了由衷地喜欢,产生了设计该
学衡派思想学说蕴涵着三方面深刻的文化内容:对反传统激进派的自觉批驳;对欧文·白璧德及其新人文主义学说的认同;对现代人文精神重建的有力标举与昭示。因此,从思想源流上对
领属类定中“名1+(的)十名2”格式对名。1、名2有一定的制约。名词的生命度越高,进入名1位的能力就越强,进入名2位的能力也较强。名词的生命度越低,进入名l位的能力就越弱,进入名:位
摘要: 幼教是基础教育的基石。通过脑科学理论的最新成果,以教育改革的成功实践为指导,综合家长的教育消费群体的心理需求和各种环境的要求,着重阐述在科技活动中以幼儿的发展为主体不断开发幼儿的思维潜能。  关键词:科技活动;开发;幼儿;思维潜能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本”成为比“资本”更重要的评价指标。基础教育成为中华民族能在未来的挑战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而基础教育的基石在于幼教。改革开放
执政党政治整合机制构建具有“和谐”价值取向以及高度的制度化、开放性、公平性等“现代”特征。构建执政党政治整合机制,可通过执政党自身历史方位转变机制、现代社会阶层结
拨禾轮是全喂入联合收割机上关键部件之一。拨禾轮的技术状态直接影响到联合收割机的作业质量和作业损失。正确调整拨禾轮,对于保证机器正常作业,减少作业损失十分重要。
在红层地区修建隧道为保障其在服役期间的稳定性,需对红层的蠕变性进行研讨。采用改进的三轴蠕变试验仪进行蠕变试验,以获取红层软岩的蠕变参数。通过添加宾哈姆体修正西原体
<正> 2002年,建湖县颜单镇对小麦茬机插水稻进行试验示范,获得成功,其基本特点为: 一、产量和效益 (一)穗粒结构 667m2有效穗30.3万,每穗总粒数108.7粒,结实率85%,千粒重26.1g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语文课倡导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本文笔者根据学习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经验,对此进行总结.
摘要:在领会新《纲要》精神的过程中,我们明白:立足幼儿园实际,因地制宜地追求低成本、高效益的幼儿教育是农村实施《纲要》的有效策略,以此在幼儿园环境创设过程中,不断挖掘乡土资源,演绎了对“农”文化的理解与认识,为幼儿创设出特色化的教育环境。  关键词:因地制宜;低成本、高效益;“农”文化    环境对人生存和发展的影响,就年龄而言呈反比。幼儿在成长的最初阶段,环境不仅是赖以生存的基础,而且是他们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