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电力牵头设计非洲最大水电站电力送出工程

来源 :电力勘测设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nga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2年2月20日,非洲最大水电站——埃塞俄比亚复兴大坝正式开始发电.rn埃塞俄比亚总理阿比·艾哈迈德、前总理海尔马里亚姆·德萨莱尼、前总统穆拉图·特肖梅和联邦院议长阿根格·特沙格尔、人民代表院议长塔盖斯·查福以及政府高级官员出席了仪式.对于埃塞俄比亚人来说,复兴大坝的意义更为深远,这是他们走向复兴的标志.这个大坝已经同古人类露西、贡德尔古堡、拉里贝拉岩石教堂一起,成为埃塞俄比亚的新“四大骄傲”.
其他文献
本试验针对锅炉过热器、再热器部件中的珠光体钢承压件与奥氏体钢非承压件焊接进行试验研究,分别用R317焊条和A307焊条焊接珠光体钢(12Cr1MoVG)和铁基奥氏体不锈钢(1Cr20Ni14Si2)接头,对焊接所形成的熔合区的显微组织和显微硬度进行研究分析.经研究得出,珠光体钢承压件+铁基奥氏体不锈钢非承压件异种钢焊缝选用珠光体钢焊材更有利于保证产品运行的安全性.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Yolov4-Tiny以其轻量化和高速性适用于战场环境下装甲车的识别,但是以损失精度换取速度,因此需要在保证一定识别速度基础上对其进行改进.首先在主干网络引入注意力机制,在通道和空间上加强关键特征提取;然后引入路径聚合方法,在特征金字塔结构基础上融入自下而上的路径聚合方法,加强不同尺度特征的提取.通过5种网络结构对装甲车识别的效果对比,改进后的网络在保证轻量级特性基础上,实时速度较快,精确度有大幅提升,证明改进的有效性.
本文通过对不锈钢轧制式翅片管进行传热性能试验,得出了翅片管传热系数关系曲线和关联式,有效验证了不锈钢轧制式翅片管的传热能力.
定子delta接线易在定子绕组中产生三次谐波环流,增加损耗,并引起发热,电机学经典理论均不推荐在大电机中采用定子delta接线.但定子delta接线在保证电机相电压不变的前提下,可有效降低供电电源电压.且通过改变定子接线的星/角方式,可实现同电机适应于不同电压等级.可见,在大功率电机,定子绕组的delta接线仍有一定应用前景.本文以7200 kW电机为例,论证定子delta接线应用的关注点,并通过工业应用证明其在大电机应用中的可行性.
承压边界传热系数是核级换热器结构安全性评价的重要输入条件.本文通过单管模型方法论证,确定了适用于工程应用的承压边界传热系数求解方法.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某核级换热器承压边界异型结构的CFD仿真,分析表明该换热器进出口腔室内传热系数分布偏差极大,并给出了不同流量、温度条件下进出口腔室传热系数的取值方法.本文得到的数据可为承压边界传热系数计算提供参考,并为结构安全性评价提供关键输入参考.
针对爆炸场温度变化快,现场测试环境恶劣等问题,研发了一种体积小、线性度高的瞬态温度采集记录仪.设计集成冷端补偿、温度与电压线性化的K型热电偶适配处理电路,配合单片可编程逻辑器件实现了 8通道记录仪的小型化.采用AUTODYN软件对含铝炸药近地二次爆炸温度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对比分析了数值模拟得到的温度数据与实验测得的温度数据,结果表明在距爆心14.5 m和15 m处前反应阶段峰值温度测量误差的绝对值在5%以内,后反应阶段峰值温度测量误差的绝对值在20%以内,验证了该测试系统的可行性,实现了爆炸场瞬态温度的
为了适应和满足新法规要求,确保核电设备制造单位民用核安全设备无损检验人员队伍建设在法规新旧更替中平稳过渡,降低新旧法规变化带来的风险和影响,进而提升设备制造质量管理能力,作者通过对比新旧HAF602的差异,从法规修订意义、主要变化方面分析探讨应对策略,并对新老资格过渡期如何管理提出建议.
针对一种两级固体探空火箭的落点位置及倾角散布控制问题,提出了二级点火时刻控制与闭路制导相结合的解决方案.利用探空火箭射程、射向相对固定的特点,将地球自转、地球形状、大气阻力对弹道的综合影响视为系统性误差进行补偿,获得了简化的弹道转移制导模型.设计了基于二级助推前后椭圆弹道交会点的二级点火时刻自适应控制律以及给定虚拟目标点速度大小的免能量耗散、免迭代二级闭路制导算法.蒙特卡洛仿真结果表明,当落点位置偏差小于2.2 km,落点弹道倾角偏差小于0.5°时,满足探空火箭试验任务需求.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高位收水冷却塔自主化设计计算水平,降低国内高位塔工程造价,依托国内某投运的燃煤发电机组高位收水冷却塔,利用自主化设计计算方法与公式,将计算结果与国外高位塔工程公司设计参数进行对比分析.同时也与该高位塔的实测运行数据进行对比研究.综合判断自主化设计计算方法及结果可靠、可信,可用于对工业高位收水冷却塔的对比分析、评价及对新建高位冷却塔的设计计算.
为获得高原电站锅炉真实的炉内燃烧状况以实现对燃烧的优化控制,针对尾部烟道CO网格化精确测量问题,提出了烟道内自吸式CO网格取样测量系统的优化设计方法.利用现有脱硝系统的进出口烟道测点,获得烟道截面内的CO浓度分布,并通过计算流体力学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反向迭代获得计算域入口的CO浓度分布边界条件.根据该边界条件,对网格化取样点数量、取样口尺寸以及CO测量仪器连接位置进行了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当截面上平均分布的取样点数量大于等于12时,CO取样平均值与理论计算平均值误差可控制在5%以内;同时,通过调整个别取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