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载体论视角下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引领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uo4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志愿服务是一种出于自觉的人道主义关怀,更是一种基于价值塑造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对于人性伦理道德属性的把握、社会角色担当的践行以及对主流文化或价值的认同,决定了志愿服务是认知、行为和文化的集合载体。大学生志愿服务在激励动机、行为模式和条件保障上的特殊性,导致作为载体的探究与反思该如何与意识形态上层建筑有机结合。从价值特性之“应然”、价值实践之“实然”与具体操作的指向等方面,也可推断出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志愿服务引领的载体方法论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载体论;核心价值观;大学生;志愿服务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0-0048-03
  志愿服务是一种非政府性的、以传承与发扬志愿服务精神为宗旨的非营利性社会行为,志愿者或义工通过自愿向弱势群体或社会公益事业等贡献出个人知识、财富、技艺等,以此来达成一种基于个体道德自觉的人道主义关怀。从载体论视角来说,志愿服务承载、传承与志愿服务精神相关联的因素,能够为志愿者团体或个人所运用,志愿服务行为中的主客体基于此能实现有效的双边互动。
  一、志愿服务是否能构成载体
  载体范畴应满足两个基本条件:其一,必须承载目的、任务、原则、内容等信息,能为主体理解与掌控;其二,应当是主客体相互联系、碰撞、互动的一种形式。志愿服务在内涵上具备上述条件,是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其作为载体是一种有价值的客观存在,以多种途径、多重办法来实现社会公益之目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决定志愿服务的深度、广度与适用度等成效,志愿服务的主客体从而实现高阶统一。而就如何构成载体的,从认知、文化与行为等三方面入手应能较好回答。
  1.认知载体:对伦理道德属性的把握。从古代儒家、古希腊亚里士多德、马克思对人的类本质描述等,都能发现,对伦理道德属性的把握,决定着人如何来正确认识自我他人及社会。志愿服务之所以能成为一种认知载体,就是因为:其一,人天然具备对弱者的关怀、对集体利益的关注,这是不言而喻的,而志愿服务目标对象就是弱势群体或社会公益事业,投身志愿服务工作必然加深对人本质的认识;其二,人并非完全独立的个体,平等、互助等亦是人的基本属性,而志愿服务工作就是在一种组织性、集体性、互助性与平等性的行为氛围中展开的;其三,任何个体都应在伦理道德层面肩负起承担对应的社会责任,而志愿服务工作就是让这种责任担当意识落到实处的重要手段。
  2.行为载体:对社会角色担当的践行。从社会机体论的角度来说,志愿服务本质上是为了避免人差异性发展的内耗,促进人类社会高水平发展的自我保护机制。简单地说在于个体的均衡化与可持续发展,符合社会利益的最优考量。志愿服务是行为层面的载体,个人或群体通过志愿服务能够明确角色定位和附着其中的责任,且将之内化为信仰、外化为行为,更好地把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历史的关系认识,同自身角色担当在实践之中结合起来。当然,志愿服务不是一蹴而就的行动,而是在理性认识与情感认同之上的长期实践中,依托特定志愿服务机制、平台等,人的内生性发展需要才会在实践中得以满足。
  3.文化载体:对主流文化或价值的认同。所有与人相涉的事物都有文化印记,但绝大部分仅是文化碎片化体现而非载体体现。文化载体之物,必须首先在主流文化或核心价值上具备“正统性”,即是说文化载体必须彰显对主流意识形态建构的支持与认同。志愿服务如何成为文化载体呢?有两个方面是可阐释的:其一,志愿服务精神彰显普世价值。无论是西方宗教救济观念,还是我国的“学雷锋”运动,虽然形式上有着明显区别,但实质都是通过志愿服务来帮扶弱小、维持公益、为文明增殖与进步贡献“利他主义”的力量,这是最高价值诉求;其二,志愿服务亦是主流文化或价值的创造力量。任何文化或价值都是由不同文化侧面或价值碎片整合而成,是微小的文化或价值元素的结构组合优化的结果。志愿服务是一种人道主义关怀,又是社会公共生活参与层次与水平的体现,还是基于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人本质关照,深刻地构成了也印证着当前全面转型时期主流文化或价值的诉求。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有何新的载体特征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参与主体为青年大学生,地域范围是校园及周边地区,作用模式为校党团委领导或直接管理的学生集体服务,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状况、行为特征与学业状况,这就直接昭示大学生志愿服务作为载体的全新特征,而非是简单的“献爱心”。
  1.动机维度:三维度激励动机。关于大学生志愿服务动机来源的说法众说纷纭,但都似乎未能结合大学生群体来谈大学生志愿服务。根据对已有文献分析,认为动机可分为三个维度:其一,自我保护动机。作为尚未完全进入社会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提供缩小版的“预先生活模式”,有效防止他们在高校校园的“边缘化生活”,让大学生在心理依靠与行为践行上都能够走入某个“集体”中,从而实现对自我的保护。其二,自我发展动机。大学生不仅需要心智上的成熟、政治思想上的端正、行动上的得当,还需要在生存技能、专业技能等为人处世方面获得新发展。而志愿服务能为发展需要提供能力锻炼的平台,诸如增强团队合作协调能力、拓展未来职业选择等。其三,社会共情动机。在志愿服务中蕴藏着一种“共情的力量”,诸如:想去帮助别人因为自己也曾身处困境、能让人免于自己曾经历的苦楚等,这就是志愿服务共情动机所在。对于大学生而言,主要是从“移情”到“共情”,从社会弱势群体或公益现实中激发对社会的责任感与行动力。
  要注意的是,志愿服务并非是完全由满足特定动机生发而出,一些志愿服务行为是基于一种“集体无意识”。大学生自觉自主能力虽一定程度上有较大提升,但很多情况下还是需要校方或老师们的管理与指导,志愿服务对于一些学生而言是陌生的,而由于学校老师的强制要求,或对同学们都参与志愿服务的跟从,导致出现服务意识缺乏但服务行为到位的状况。当然,该状况不会持续很长时间,志愿服务行动的动力来源还是知行层面的合一,恰当的动机是行为延续的保障。   2.行为模式:服务学习的模式。志愿服务对于大学生教育教学来说有两方面目的,第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第二是专门社会服务素质能力提升目的。大学生志愿服务与一般志愿服务差别还在于,是否是学习占主要目的成分的,西方学界与志愿组织将之命名为服务学习模式,即在志愿服务中创设学习机遇、收获学习成效。
  其一,志愿服务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范畴,大学生志愿服务首当其冲的当属意识形态的教育和学习。一方面,在理念宗旨上与主流意识形态观念相契合,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现代大学生,如何在学习生活工作中肩负起政治个体的责任等,都是需要学习的东西。另一方面,还指向着健康个体心理与健全社会人格的学习。其二,志愿服务的“第二课堂”地位进一步巩固,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是高等教育阶段的重要学习环节。参与志愿服务是有一定“门槛”的,这个“门槛”就是专业技能与规范志愿行为的兼备。如医学生开展志愿服务以诊疗治病为主、农学生参与志愿服务以农业技术传播为主等,因而志愿服务内在强调“打铁还需自身硬”。所以,志愿服务的“第二课堂”就是让大学生学经世致用之学,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中夯实志愿服务的能力,在志愿服务中不断学习与巩固专业技能。
  3.条件保障:体系化的保障机制。作为载体,大学生志愿服务若是缺乏足够条件保障,其载体功能发挥也就将存在较大限制。一般需要的保障措施,如:经费保障、人员保障等。而大学生志愿服务有其特殊性:一是人员变动稍频繁,受到课业安排与毕业年限的影响,导致志愿服务队伍人员更新较快;二是缺乏经费来源,除学校部门的拨款与规模较小的社会赞助外,几乎无其他经费来源;三是多套组织与管理制度共行,如校党团委、学工研工等领导下的专门性志愿服务组织,青年志愿者服务协会,学生自发组织的各类志愿服务社团等。所以,高校为了更好地指导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一般都会建立与完善体系化的志愿服务保障机制,避免出现因保障措施过于松散或不符合高校特点所产生的诸多问题。
  而体系化保障机制具体分为四个方面:其一,在人员保障上重视师生教学相长,强调不同年级学生在志愿服务中的“传帮带”。其二,在经费保障上以学校专项财政、校友等社会组织或个人捐赠、自筹经费等为主。其三,在组织保障上,党团委、学校学生工作部门、学生自治组织、学生社团等相互支持、共同用力。其四,在激励保障上,高校会利用不同形式的非物质激励评价措施,来强化大学生的积极性,保障志愿服务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品牌。
  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引领何在
  志愿服务是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能够将主流意识形态目的、任务、内容等囊括于其间,其直指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与渠道创新,将原本枯燥乏味的被动理论灌输变为灵活自觉的学习行为,对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塑造起到积极教育功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价值目标、社会价值规范与个人价值选择等三个层面,对“三个自信”与共同理想的筑牢夯实提供明确的价值支撑,作为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的先进文化之精髓,必然与大学生志愿服务这一载体贴近与契合,大学生将核心价值观作为一以贯之的价值准绳,能“为核心价值观在青年中融合最大公约数充实力量”,这也就是在高校舆论中被人反复提到的——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引领。
  1.价值特性所决定的引领之“应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其他价值观虽都是“诸多客观外在条件作用的结果”和“价值观念本身在不同历史阶段的逻辑组合”,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集体主义倾向以及“三位一体”的具象化价值诉求,决定着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引领是与众不同的。其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具体国情下的意识形态产物,通过对现实世界的认知与改造,让个体融入到整个历史时代之中,这正是志愿服务始终强调的“利他主义”宗旨。其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集体主义价值观,以集体的价值期许为基本行为范式,凡是符合集体利益的行为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而大学生志愿服务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公益”,因而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引领是合乎逻辑的。其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现阶段主流价值的高度凝练与总结,国家、社会与个人的价值规范与诉求都被浓缩至其中,它既没有因过度关注国家而陷入权威主义价值桎梏中,也没有因盲求个人私利而沦落为个人主义的伪善价值,它更在社会层面有效勾连起国家与个人的价值共识。大学生志愿服务作为载体一直被视为承载国家价值发展目标、社会伦理秩序蓝图和个体素质提升预景的重要教育手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从纯理论或纯价值的角度提供了直接引领,让大学生志愿服务真正合意、合理、合群、合秩。
  2.价值实践所亟须的引领之“实然”。在对价值观进行鉴别时,时常会犯“先入为主”的惯性错误,如在评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引领作用时,不由自主地沿袭着“核心价值观好→志愿服务因而需要”错误逻辑。其实,“应然”并非等同于“实然”,“应然”的价值要求不能完全导致“实然”的价值实践,主要体现两点:其一,大学生志愿服务是有助于实现集体利益的,但若是该目标实现是以某个人或某几个人来承担服务成本,则无法产生足够的内生驱动力来让志愿服务不断跟进。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志愿服务驱动力的价值保障,核心价值观一方面塑造如是观念——集体或他人利益的实现,亦是自我价值实现的又一方式或有效保障,另一方面强调成本均摊原则——志愿服务行为是所有人的责任,整体价值目标实现有待全员参与和全员担当。其二,大学生志愿服务需要一定的“公共空间”,在中国特色的社会发展进程中,公与私的界限是不明确的,兴起中的市民社会也较为弱小,所以这一空间的搭建还需一定的价值观力量。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地解决了国家、社会与个人间的矛盾,弥补三者间的空间“裂痕”,为大学生志愿服务提供足够的碰撞与磨合的舆论价值场域。
  3.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具体引领。从载体论角度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引领,就是在志愿服务的不同形式、不同方法中提供价值指引,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其一,对面向课堂的内化体系引领。尤其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与志愿服务的有效载体充分结合起来,在课堂中培育大学生正确的志愿服务理念与科学的志愿服务方法,将服务内化于心。其二,对面向校园的文化体系引领。大学生志愿服务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议题,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志愿服务的宣传,搭建好宣传与教育的媒体阵地,多途径地挖掘“好故事”、传播“好声音”,将志愿服务形成长效机制或校园活动品牌。其三,对面向社会的践行体系之引领。在已有的社区服务、公益支教等基础上,实现全员动员,拓展志愿服务的覆盖面,通过设立专门性的志愿服务岗位、与社会组织合作共建志愿服务基地等,达到志愿服务校内外的和谐联动,对志愿服务实现效果增益。
  四、总结
  志愿服务是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志愿服务不断深化的价值保障,因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志愿服务引领的命题是正确与亟须的。现阶段,大学生志愿服务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内生动力不足、可持续性不强等,这些问题都可归纳到载体建设方面。大学生志愿服务要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强有力的载体,就应结合志愿服务客观规律与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特殊表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基础性价值引领与关键的教育内容,强化大学生在志愿服务中的价值自知、自觉与自信。
  参考文献:
  [1]吴俊峰,宋继文.大学生志愿服务动机维度构成实证研究[J].上海管理科学,2010,(3):44-47.
  [2]彭华民,陈学锋,高云霞.服务学习:青年志愿服务与大学教育整合模式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9,(4):87-91.
  [3]高山.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12):10-14.
  [4]李从军.价值体系的历史选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30.
其他文献
本文旨在以华泰证券为例,研究融资融券对个股价格波动是否起到稳定作用,对融资余额、融券余额与华泰证券股价分别构建VAR模型,发现融资对个股股价的影响较为明显,两者存在双
在野外勘察的基础上,采用原位和分离处理两种样品制备方法,利用偏光显微镜(POM)、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ESEM)、X射线能谱(EDX)、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电子探针(EPMA)
历史重力侵蚀是研究区域重力侵蚀危险性的一个重要数据,通过多期航片、卫星影像结合野外调查是快速确定重力侵蚀发生区域的主要方法。以马来西亚金马仑高原作为研究区,选取不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是各国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我国各级政府为此制定了相应的节能减排政策,在缓解气候变暖、承担大国责任方面产生了积极的效果。然而,不同地区在施能
虽然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通过其矿物、能源和建筑研究所在研究与开发方面向采矿工业提供了最多的支持,但由鲍勃·弗雷特博士领导的信息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也在许多合作
忍冬属(Lonicera Linn.)不仅有中药金银花和山银花的药源植物,还有许多观赏价值很高的园林植物,具有生活型多、花期长、花色变化明显、可塑性强等优良园艺性状;其中灌木类是
本文针对机械设备中比较常见的液压系统故障类型展开研究,分析其产生原因,并对主动维护的观点和必要性进行了阐述,以期为今后机械设备液压系统的主动维护提供参考和借鉴。
为改善SiO2/Si界面性能一般采用氢气退火工艺钝化界面缺陷,但当器件长期工作在辐射环境时,被钝化的缺陷将重新恢复活性从而引起器件退化或失效,因此研究质子在界面的行为对了
对生鲜湿面产品中菌相进行分析,探讨引起生鲜湿面腐败主要菌相,根据对霉菌菌落宏观形态和显微镜镜检结果,共鉴定霉菌属为7个,其中4种为毛霉属,2种为青霉属,1种未知菌属,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