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霉素高效降解菌对磷霉素环氧废水降解研究

来源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ohoku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磷霉素高效降解菌对高浓度磷霉素环氧废水的去除效果,确定磷霉素降解菌最佳复配比。方法3株编号为P1、P2、P3的单株磷霉素降解菌按一定比例复配后的菌剂在pH为7、温度为30℃、摇床转速120 r/min的实验条件下,分别对质量浓度890 mg/L及以上的磷霉素制药废水进行降解实验。结果实验运行132 h后3株高效菌菌液质量浓度明显升高,P1、P2、P3单株降解菌对磷霉素制药废水中总有机碳(TOC)的降解率分别达到87.29%、88.62%和85.55%,对制药废水中磷霉素的降解量分别为11.63%、
其他文献
Shale gas reservoirs have been successfully developed due to the advancement of the horizontal well drilling and multistage hydraulic fracturing techniques.However,the optimization design of the horizontal well drilling,hydraulic fracturing,and operationa
目的对火灾后加劲型钢管混凝土柱轴压性能及受力全过程工作机理进行研究。方法通过借助相关文献中的试验进行有限元模型验证后,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试件变形形态进行分析,研究受火时间、加劲肋厚度以及钢材屈服强度对试件承载力的影响。结果常温下普通钢管混凝土柱以及火灾前后加劲型钢管混凝土柱在轴向荷载作用下均表现为中部鼓曲,且加劲肋出现局部屈曲;受力全过程中试件混凝土荷载分担比经历了先增大后减小的过程,荷载分担比最大为40.11%;通过参数分析发现,当采用ISO-834标准升温曲线对试件进行升温处理后,试件承载力
目的研究毛细作用下水分和氯离子在风积沙混凝土中的传输特性,探讨风积沙掺量、氯盐质量浓度对水分和氯离子侵入的影响规律。方法试验制备了5组不同掺量的风积沙混凝土,按照比例为0%、25%、50%、75%、100%等质量替换普通河砂,通过自然扩散法进行风积沙混凝土毛细吸水/盐试验。结果风积沙混凝土毛细吸收曲线前1 d内均呈线性增长,而后逐渐趋于水平;混凝土在氯化钠溶液中的毛细吸收量和毛细吸收系数大于清水溶液,毛细吸收系数随风积沙掺量的增加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最小值出现在风积沙掺量为25%。风积沙混凝土中水分和
目的研究RTK相对静态定位技术来提高北斗系统在桥梁变形监测上的测量精度。方法分析北斗导航系统的定位误差来源,对多种消除误差的方法进行对比研究。研究在卫星信号传播过程中的周跳现象,对传统TurboEdit法进行分析,建立一种平均滑动的算法对TurboEdit法进行改进。结果传统方法在测点1X方向上差值的平均值为1.02 cm,在Y方向上差值的平均值为0.98 cm;在测点2X方向上差值的平均值为1.
目的为曲线组合梁结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负弯矩区工字形曲线组合梁考虑上、下翼缘均发生侧向弯曲变形与扭转变形的稳定性。方法基于能量法推导等端弯矩作用下曲线钢梁上、下翼缘及混凝土板应变能,基于势能驻值定理推导曲线组合梁侧向失稳临界弯矩解析解。分析比较不同参数对临界弯矩的影响。结果曲率半径从4000 mm增加到8000 mm,临界弯矩增加了18.5%。底板宽厚比由9增加到17,临界弯矩增加了一倍;混凝土板厚度由120 mm增加到160 mm,临界弯矩增加了19.1%;钢筋数量由8根增加到16根,临界弯矩增加了
目的研究强震作用下边坡模型与原型之间的相似关系,为材料配比试验和振动台试验提供相似依据,有利于实现振动台边坡试验动力响应特征。方法通过对相似三定律进行研究,以量纲分析法为主,分离相似设计和重力相似理论为辅,完善量纲分析法的不足,对参与模型试验的物理量进行分级定性。结果在静力相似设计中,以L、ρ、g作为控制量,将物理量分为关键参数、相关参数和无关参数,其中控制量L、ρ、g和关键参数τ、c、σ、φ的相似比分别为CL=1000、Cρ=1、Cg=1
目的研究锚杆支护边坡失稳情况下的监测预警阈值,开发智能监测系统,实现边坡安全预警。方法采用PLAXIS2D建立边坡有限元模型,运用强度折减法分析动态折减的边坡稳定性,研究锚杆应变与边坡失稳过程的关联性;利用LabVIEW软件平台开发具有智能预警功能的实时监测系统并在实际现场进行应用。结果获得了动态折减系数下对应的安全稳定系数;边坡安全系数越小,锚杆应变值越大,应变变化速率越快,边坡处于不稳定状态,易发生边坡失稳破坏;对边坡预警分级标准给出的对应锚杆监测应变阈值分别为195.12×10-6、1212.15×
目的研究风荷载对超高层建筑脚手架稳定性的影响,完善结构设计理论。方法通过数理分析,优化风荷载计算公式,并以实际工程算例进行校核;计算、分析风荷载对不同支设基准面(距地面高度大于100 m)、不同搭设方式超高层建筑脚手架立杆附加轴力的影响幅度及变化规律。结果笔者提出简化的风荷载计算方法与现行规范相比,超高层风荷载附加轴力对脚手架立杆轴力增幅影响超过10%。结论与普通脚手架设计相比,超高层建筑脚手架设计应进一步考虑高空风荷载附加轴力的影响,加强构造措施,以保证架体稳定性。
目的研究装配式混凝土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柱在轴心压力下的力学性能。方法对2根装配式混凝土柱(1根套筒灌浆连接节点形式试验柱,1根套筒灌浆+对拉钢板的连接节点形式试验柱)进行轴心受压试验,通过静载试验获得各试件受压极限承载力、材料的应力变化等试验数据;在试验基础上,对装配式混凝土柱的节点进行改进,通过ABAQUS有限元软件对改进后的17根装配式混凝土柱的极限承载力进行分析。结果有限元结果表明:两种连接节点模拟柱随钢筋直径的增大,极限承载力增大且增幅相似;随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增加,对拉钢板连接节点模拟柱的承载力增幅
目的研究新型钢束柱体系的稳定性能,为实际工程的应用及相关试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边缘屈服准则建立稳定性计算模型,分析弦板间距、计算长度、荷载偏心距、荷载角等参数对构件稳定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钢束柱体系的稳定性能随弦板间距、计算长度、荷载偏心距的增大而降低,而单肢柱的稳定性不受计算长度影响;钢束柱体系的稳定性随荷载角的增大呈现先减后增的趋势,其中四肢钢束柱体系的单肢柱稳定性不受荷载角影响;当荷载角θ>36.7°时,采用环形弦板的六肢钢束柱体系的单肢柱稳定性优于采用矩形弦板的六肢钢束柱体系的单肢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