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的综合研究

来源 :中国房地产业·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akl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建筑设计创新中,以可拓思维模式为基础,确保设计创新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以可拓思维模式推进建筑设计创新,对于建筑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之间关系进行分析,明确建筑设计创新原则,进一步探究建筑设计创新中可拓思维模式的运用,旨在为建筑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支持。
  【关键词】建筑设计创新;可拓思维模式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
  10.051
  建筑设计创新是国家创新发展战略中的核心,就是结合建筑工程设计要求出发,设计者运用创新理念开展设计,确保满足建筑施工要求及用户要求。建筑设计可拓思维以开拓学为来源,能够为设计人员思维问题的解决提供帮助。基于此,对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开展综合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1、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之间关系
  在建筑设计创新中,可拓思维居于重要地位,可促进建筑设计创新更具科学性。在思维科学与建筑领域内,对于可拓思维模式的应用,可促进多种类型设计思维模式的涌现。合理创新思维模式,能够促进新思维设计模式的形成,在建筑设计创新行业内加以正确运用,保证建筑设计方式的新颖化和丰富化,更好地满足大众要求。在建筑设计创新实践中,通过可拓思维模式的运用,能够促进多元化思维模式的形成,促进建筑设计创新实际效果的改善,由此可知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之间存在密切关联,彼此相辅相成,对于建筑设计创新领域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2、建筑设计创新原则
  2.1可靠性原则
  在建筑设计创新方面,需要就地区地质条件进行具体分析,把握地质条件差异,比如外界限制性因素等,以制定模式为依据开展设计,选择适宜的设计方法,以确保建筑设计创新质量得到提升。设计者需要以可靠性原则为依据开展建筑设计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是以先进网络技术为支持,积极改进建筑设计创新方法,提升建筑设计创新水平。比如在建筑设计创新中可充分发挥BIM技术的应用价值,优化建筑设计创新方案,保证方案的可行性,从而全面提升建筑设计创新水平。其二是就建筑设计创新理念加以更新和优化,所制定的保障措施应当科学合理,且与工程建设规模特征高度相符,这就能够提高建筑设计创新效果,降低建筑设计中问题的出现几率。其三是建筑设计创新应当与社会特殊要求相符合,尤其是在高层建筑设计方面,所采取的安全保护措施应当具有系统性,在建筑工程设计中合理融入安全设计理念,确保建筑设计创新的质量与效率。
  2.2可持续原则
  建筑设计创新的落实,需要积极优化并完善建筑设计创新系统,确保建筑整体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就建筑设计创新实际来看,需要坚持可持续原则开展设计,把握建筑各部分功能并加以有效整合,凸显建筑特色,在实践中需积极落实可持续原则,以确保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取得良好效果。部分建筑工程对于外形存在特殊要求,在建筑设计创新方面需要优化设计方案,把握时代要求,高效利用空间资源,从而解释提升建筑设计创新水平,建筑产业也具备优良的发展条件。
  3、建筑设计创新中可拓思维模式的运用
  3.1逆向思维模式运用
  逆向思维模式在建筑设计创新中的运用,需要突破传统思维模式的局限性,基于反向思维开展建筑设计,设计人员需对观察事物的视角进行合理设计,建筑设计创新的科学性也得到保证。逆向思维模式的运用,需要设计人员具备较强的综合素养和良好的创新意识,打破传统思维枷锁,保证逆向思维模式在建筑设计创新中运用的科学性。建筑工程设计中以逆向思维模式为支持,可拓展思维,综合比对逆向思维成果与常规设计思维,展现出逆向思维的形式化特点,以现有设计方案的实施为依据,确保逆向拓展思维运用的科学性。
  3.2传导思维模式运用
  个体大脑会对思维产生限制,人类主要通过大脑进行思考,以人体表现行为为依据,可就其思维能力进行准确判断,这就是传导思维模式的原理。传导思维模式在建筑设计创新中的运用,能够发挥设计经验优势,以经验和数据为支持,便于设计人员了解建筑结构特征。
  3.3共轭思维模式运用
  在可拓思维运用过程中,需关注事物之间的转换,在软硬件设计与控制环节有所体现,以共轭思维模式为支持,可展现出事物各项性能,便于人们进行深入了解。共轭思维模式的运用,对于建筑设计创新人员的逻辑思维存在较高要求,共轭思维与可拓思维存在相似之处,通过此种模式的有效运用,能够为建筑设计创新提供良性辅助,便于把握建筑内部构造特点,确保建筑设计创新目标的科学化。就建筑设计创新来看,可拓思维的合理性不足,因此需要发挥共轭思维模式的优势,解决具体设计问题。以传导思维为依托,将逻辑问题理顺,优化建筑设计环节,以便顺利突破困难。基于共轭思维开展设计时,需要科学梳理设计思维,以内部环境为依据开展设计,保证建筑设计创新思维运用良好。
  3.4菱形思维模式运用
  菱形思维的运用,以先分后收为常見模式,融合分散设计理念与收敛理念,重视循环与多级设计。菱形思维模式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较为常见,分散就是自共同思维中心进行拓展,扩散设计创新思维,融合创新设计理念。收敛是一个系统化过程,结合优劣性进行合理判断,整合处理良好资源。建筑设计创新中菱形思维模式的运用,可整合并配置各项资源,保证思维步骤的合理性,层层筛选设计创新条件,保证设计理念的最优化,突破设计局限,建筑设计创新水平也逐步得到提升。
  结语:
  可拓思维模式在建筑设计创新中的应用,能够促进建筑设计水平的提升,降低误差出现几率。因此在建筑设计创新过程中,对于可拓思维模式的运用,以逆向思维模式、传导思维模式、共轭思维模式及菱形思维模式作为入手点,基于最优化原则开展具体实践,保证设计质量,为建筑产业的良性发展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李锡祯,周永毅.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探讨[J].建筑与装饰,2020(2):5-5.
  [2]李红,李宏朝.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9).
  [3]万友林.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18,045(007):35-36.
  [4]李旺深.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000(025):107-108.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当前电能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能源,电能由于其清洁性和环保型在近年来被越来越多的使用。其清洁性和环保性也与我国近年来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不谋而合,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如今装配式变电站的建筑设计还存在一些不够环保的地方,本文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谈绿色装配式变电站建筑设计研究。  【关键词】变电站建设;绿色装配式;相关设计研究  【DOI】10.12334/j.
【摘要】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是决定建筑结构设计水平的关键,因此,准确的运用不同的抗震设计方法,对结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在结构设计中对不同的情况要采取不同的抗震设计和构造措施,以寻求最合理的抗震设计。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高层抗震能力是设计是安全性的根本要求,基于结构构件间的线刚性比概念,论述构件间的强弱关系。注重整体控制和局部协调。协同工作是提高结构综合抗震能力的根本。  【关键词】建筑结构;结构设计;
【摘要】随着人类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以及能源损耗问题日益严峻,为了继续满足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就必然要走绿色建筑和生态建筑发展之路。其中建筑内部能耗损耗的很大一部分源于暖通,其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关系建筑内环境居住舒适性的同时,还会对建筑能耗消耗情况产生极大影响。因此,加强其科学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实现绿色建筑暖通空调设计的技术措施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绿色建筑;暖通空调设计;技术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