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式Ponseti技术应用于婴幼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护理

来源 :中国伤残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hi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总结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婴幼儿行改良式Ponseti技术治疗的护理,提高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婴幼儿的矫正成功率.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9年2月在天津医院小儿骨科二病区住院治疗的31例(42足)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婴幼儿,均采用改良式Ponseti技术治疗,包括术前手法的矫正+连续石膏靴的固定+术中行经皮跟腱延长术+术后矫形支具的佩戴+康复期足托佩戴系列疗法,术前术后给予积极有效的护理以及出院指导,出院后继续追踪随访,观察其康复效果.结果:31例(42足)患儿均获出院随访,随访时间最短5个月,最长33个月.已行走者跟腱连续有力,足与踝关节的外观和功能良好,步态正常,患足已达到跖行.未行走者跟腱外观均连续,扪之有弹性、有张力,跟腱无紧张.截止本次统计时,有9例患儿行足外展矫形支具佩戴中,22例患儿行足托佩戴中.结论: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是一种常见的较为复杂的儿童足部畸形,其治疗方法有很多种.Ponseti方法目前已经被广泛接受为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首选方法.术前护理能够提高患儿的依从性和家属的认可,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术后护理和全面的出院指导为巩固手术效果和患儿完全康复提供了有力保障.其中石膏的护理和矫形支具的佩戴是护理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手术的后续治疗部分.我科行改良式Ponseti技术,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增加了足托的佩戴,使治疗周期更加完整;采用的3M树脂石膏具有塑形快、轻便、良好的透气性和防水性,可取得患儿家属的普遍接受;科室微信群的建立为提高治疗效果起到正面积极的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单纯性肋骨骨折疾病患者在手术治疗期间接受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90例单纯性肋骨骨折的患者将其纳入实验研究范围,其均于2017年9月-2019年9月入我院接受诊治,应用等量数字随机的方式分组,分别采用优质护理干预(观察组,n=45)与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n=45)方式进行手术治疗期间的护理,分析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发生气胸、血胸、压疮及肺部感染的并发症发生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优质护理对单纯性肋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麻醉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恢复期的影响.方法:选取行腰硬联合麻醉手术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应用罗哌卡因,观察组患者应用罗哌卡因与右美托咪定,对比2组患者术前、术后免疫功能评分、镇静评分以及认知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毕时、术后第1天认知功能、免疫功能以及镇静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实施腰硬联合麻醉时应用罗哌卡因与右美托咪定,能够避免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
目的:研究B超引导下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麻醉效果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8年1月-2021年8月收治的98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通过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2组,一组为采用常规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的对照组,共计49例,另一组为采用B超引导下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观察组,共计49例.比较2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以及手术前后的T细胞亚群指标变化.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感觉神经维持时间以及运动神经维持时间比较,观察组时间明显长于对照
目的::观察分析外固定支架在胫腓骨干开放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及其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86例胫腓骨干开放性骨折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应用外固定支架治疗方法)和对照组(应用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方法),每组均为43例,2组均接受相关护理干预措施.采用统计学分析2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骨折平均愈合时间、平均创伤严重程度评分、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关节活动受限以及皮缘坏死等)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骨折平均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
目的:探究开放性骨折术后切口感染预警性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开放性骨折患者122例,按照抽签的顺序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6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预警性护理,对比2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出现切口感染的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时间与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对比有明显差异.结论:对开放性骨折术后患者展开预警性护理,能够有效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并促进伤口愈合与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目的:比较静脉注射和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对单髁置换术(UKA)失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9年8月在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接受单髁置换术治疗的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在麻醉诱导过程中静脉滴注氨甲环酸,10mg/kg;观察组在缝合完成后但在松开止血带之前通过引流管向关节腔内注射20ml(1000mg)氨甲环酸进行治疗.之后,观察2组在失血量,凝血功能和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术后24小时和术后48小时的总引流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者之间
目的:探讨下颌骨骨折患者接受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治疗期间的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方法:将52例下颌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26例,观察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康复优良率(96.15%>69.23%,x2=4.837)和护理满意度(92.31%>65.38%,x2=5.650)相对更高(P<0.05),而护理后的疼痛VAS评分(1.94±0.67)分<(2.73±0.58)分,t=4.546、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10.64±1.0
目的:分析针对性护理在骨伤患者术后疼痛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100例2018年1月-2019年1月骨伤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对骨伤患者采取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对骨伤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比较2组骨伤护理满意度;患者主诉疼痛的时间、患者使用止痛药物止痛的天数、骨伤术后进行康复训练的时间、骨伤术后总住院时间;护理前后患者阿森斯失眠测评(AIS)分数、视觉模拟评分VAS、生存质量QOL评分;并发症例数.结果:观察组骨伤护理满意度、患者主诉疼痛的时间、患者使用止痛药物止痛的天数、骨伤术后进行康复训练的时间、骨
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干预在胸腰椎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8年2月-2019年3月本院接收的胸腰椎骨折患者78例纳入研究,根据入院奇偶顺序分为2组,对照组(39例,尾号为奇数)与观察组(39例,尾号为偶数)分别开展常规护理与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干预效果.结果:在病情改善优良率、腹胀发生率方面,对照组分别是74.36%、41.03%,观察组分别是94.87%、7.69%,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方面,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目的:观察不同护理方案用于四肢骨干开放性骨折急救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60例四肢骨干开放性骨折患者,30例予以常规急诊护理(对照组),另30例实施人性化急诊护理(观察组),比较2组心理状态及康复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病患SAS、SDS评分更低于同期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骨折愈合及骨折部位畸形占有率依次为3.3%、93.3.%、3.3%,和对照组36.7%、63.3%、23.3%相比较,差异均较为显著(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