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外部空间的多元化设计策略研究

来源 :华中建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ve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博物馆外部空间是城市公共生活和历史文化展示的一个重要场所。该文在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博物馆外部空间的多元化设计策略,旨在改善和提高博物馆外部空间品质,提升市民文化休闲生活的质量。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三方面:一是与城市公共空间结合的转化性设计策略;二是与建筑要素结合的衍生性设计策略;三是与场所精神结合的空间叙事策略。
其他文献
该文以清代皇家园林园中园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轴线和格网两个层面对其布局中体现出来的空间生成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园中园空间布局中,轴线和格网作为空间生成的基础媒介,体现出明显的程式化特征。轴线以单轴突显为基础,通过平行、垂直、错位、消解等方式在空间中结合山水地形关系进行演绎,为形式自由多变的园林空间生成提供多种可能性;而格网作为古代城市建筑规划中的重要手段,在皇家园林中进一步发展与演绎,通过增加、拼接、平移、层叠的方式在保证模数关系的同时,结合轴线演绎结果形成尺度合宜的空间单元。最后阐述了空间布局体现的
以某深水钻井船泥浆处理模块为研究对象,介绍模块结构的设计特点,并根据美国船级社规范的要求,应用有限元软件对结构进行强度分析,验证该设计满足船级社规范要求,为其他类似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广州国际体育演艺中心道路工程采用了透水混凝土技术。介绍了该道路工程的基层处理方法,原材料选择、配合比参数与测试指标值,以及施工工艺流程,并分析了配合比设计、搅拌与浇筑、养护方面的技术难点,提出了相应对策。该工程经历了十一年雨季的考验,透水效果优,道路功能正常。
该文通过分析历史地图与历史照片来探究上海老城厢地区在三次重要市政工程前后的城市空间变化,同时借助官方记录的县志与上海档案馆馆藏的当年信件,分析其背后的推动原因。通过对这些历史资料的研读与分析,发现上海老城厢地区自1912年以来,积极向租界学习城市管理制度,通过拆除城墙、填浜筑路与规划路网来推进城市空间现代化的演变。
美国船级社于近日发布2021版《海洋系泊系统纤维缆绳应用指南》,这份指南旨在为海运业海洋系泊系统中使用的纤维缆绳提供标准化要求。本指南提供了入级ABS船级社并由ABS认证的海洋系泊系统纤维缆绳的设计、材料、测试、生产、安装以及相关检验标准。
从平面形制看,兰溪祠堂形制除了传统的合院型外,还存在三种特殊的平面形制类型:回字型、工字型和凸字型。该文以实地调研及文献收集为基础,把握兰溪地区特殊形制祠堂的存在状况,对兰溪特殊形制祠堂的平面格局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以期全面认识兰溪乡土祠堂的多样性与历史价值。
中国船级社(CCS)在基于科研攻关、船型研究和实船检验的经验基础上制定了《钢质海船入级规范》(简称《钢规》)和《材料与焊接规范》(简称《材规》)2021年修改通报。为方便用户便捷地阅读使用,CCS分别合并《钢规》和《材规》2018年综合文本、2019年修改通报、2020年修改通报及相关变更通告,形成了《钢规》和《材规》2021版综合文本,将于2021年7月1日生效。
该文综合而系统地探究近代广州著名建筑师杨锡宗的园林设计实践。基于对杨锡宗教育背景和执业经历的梳理,尝试解读他关于城市公园、纪念陵园、大学校园的规划设计思想,认识其设计理论和特征的变化,从移植西方园林形式的“公共性”特征,再到借鉴西洋古典建筑语言的“纪念性”风格,回归于讲求本土形胜与礼制的“传统性”内涵。杨锡宗的园林实践深刻影响了广州近代城市园林的发展,同时推动了中西文化的交汇与共融。
介绍主要发达国家的北极政策和5类极地船舶技术发展现状,并对极地船舶国际公约、船级社规范、国际标准以及主要国家法规等进行分析,对我国极地船舶标准化工作提出建议。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城乡的养老压力日益凸显,我国健康养老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该文根据当下城乡养老需求不断增加的状况,对城市与乡村养老现状、养老资源和乡村产业发展进行分析。从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出发,提出了“乡村养老”的概念。选择适合的城边村作为研究对象,全面提升城边村公共设施及基础建设,并置入城市养老产业及其设施,形成驻村养老与在地养老并存的乡村养老模式,使乡村既可以为城市提供养老服务,又能够满足乡村自身的养老需求,促进城乡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