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媒介助力名著阅读

来源 :七彩语文·中学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vilkonat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诗三百首》是统编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推荐的自主阅读书目。如何指导学生去阅读这样一本书?是简单地读读背背,把它读成薄薄的一本呢?还是运用“1+X”方案把它读成厚厚的几本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想法,介绍一些做法。
  笔者曾经在《唐诗三百首》的导读中以跨媒介阅读为主导思想,引导学生利用手机APP、网络等平台的视听资源拓宽《唐诗三百首》的阅读渠道。
  一、为什么要借助视听资源进行跨媒介阅读
  1.《唐诗三百首》属于统编教材推荐自主阅读的书目,估计很多老师不会在课堂上把这本书中的唐诗一首首仔细地讲,因为课堂教学没有这么多时间,只能是引导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去读。而怎样激发学生阅读《唐诗三百首》的兴趣呢?学生把《唐诗三百首》倒背如流,就真的理解古诗了吗?诗里所包含的知识,学生们真的知道了吗?诗中的意境,学生们真的体悟了吗?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这就需要跨媒介阅读。
  2.青少年学生,也喜欢用更加直观的方式,比如图片、音频、视频等获取信息,所以音视频资源,也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媒介。同时视听化阅读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保持阅读热情。在这种视听阅读中,学生获得的印象是深刻的,其内心是愉悦的。所以也有必要借助视听资源进行跨媒介阅读《唐诗三百首》。
  二、怎样借助视听资源进行跨媒介阅读
  1.借助喜马拉雅、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视频、学习强国等平台给学生提供音视频朗读资源。
  这些平台的诵读资源有名家对这首诗的朗读示范,有朗诵爱好者的经典朗读,好的诵读资源能给学生读背唐诗、读准字音、读准节奏等方面以示范和指导。
  如果没有任何的讲解,《唐诗三百首》中的诗不是每一首学生都能读懂的。而现在像喜马拉雅、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视频等平台提供了众多的音视频资源讲解唐诗,或是讲解古诗的意思,或是鉴赏品析古诗,或是介绍诗人的生平故事……总之,这些音视频资源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唐诗三百首》中的古诗。比如仅喜马拉雅APP,就可以给学生提供很多这方面的资源,如郦波老师的《中华诗词课》《郦波品读唯美诗词名篇》,蒙曼老师的《品最美唐诗》《蒙曼说诗词》,蒲宇平的《读懂诗人才懂诗》等丰富的资源帮助学生把《唐诗三百首》这本书读深,读透,读厚。这些音视频资源又增强了学生读诗的兴趣,降低了学生读诗的难度,拓宽了学生阅读的媒介,同时还能利用好学生零碎的时间,睡前、早起、刷牙洗脸、坐车的时间都可以利用起来听和看。
  为了让学生读好《唐诗三百首》,笔者找到了康震趣说唐诗的视频第一集,这一集正好是介绍《唐诗三百首》的来历、编者、编书意图、唐诗发展的历史、《唐诗三百首》编写体例等基本文学常识。笔者在进行《唐诗三百首》的导读授课时,把这个视频播放给学生看,学生看得很认真。看后笔者又围绕视频内容设计了几个题目,检验学生看视频的效果,并帮助学生再温习视频中的重要知识点。事实证明学生对视频很感兴趣,对视频中介绍的知识也掌握得很好。这样一个视频,不枯燥,专业性又强,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积累,对唐诗发展的脉络等知识有一个初步而且清晰的了解。
  2.“1+X”阅读相关专业书籍,帮助学生读厚《唐诗三百首》。
  跨媒介阅读不仅是听音频看视频,也包括“1+X”的文字阅读。为了读懂一首诗,引导学生去读介绍唐诗、鉴赏唐诗的相关专业书籍,也是非常重要的。如读某一首诗,为了更好地读懂它,可以去读《唐诗鉴赏词典》上关于这首诗的鉴赏文字,真正地读透一首诗。除了《唐诗鉴赏词典》,其他相关的书目都可以去阅读。如上面介绍的蒙曼、郦波、康震、杨雨老师等的音频内容都有相关配套书籍,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专业性强的,还可以给学生推荐莫砺锋教授的《莫砺锋说唐诗》。读这本书,可以了解唐诗历久弥新的原因,领略唐代诗人的边塞豪情和田园情趣,聆听李白傲视公卿、杜甫忧国忧民的故事……再如读郦波老师的《唐诗简史》这本小书。这本书,郦波老师每位诗人先介绍生平,创作风格,再选择一首能代表诗人风格的诗进行讲解,既能知人论世,又能鉴赏诗歌。还有曾冬的《唐诗素描》,也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曾冬的“素描”比较写意,就像一首首散文诗,运用想象丰富了唐诗的意境。
  由于授课时数的限制,对《唐诗三百首》每一首诗所包含的文化价值的理解可能受限,但相关课外拓展书籍的阅读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一缺憾,这样就能把《唐诗三百首》读厚,把一首诗读出厚重的意蕴,读出厚实的高度和深度,把一位诗人的人生读深读透。但是相关书目的推荐既要考虑到专业性,也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情,要选择适合学生的书推荐给他们。
  三、怎样整合发布视听资源进行跨媒介阅读
  面对海量的学习资源,如何整合推荐给学生?笔者采用的是微信小打卡小程序和微信公众号整合发布资源。小打卡小程序对音視频资源没有过多的限制,音视频资源都可以上传然后分享给学生,微信公众号一个文件中可以放三个音频和三个视频资源,也能满足资源发布的需要,同时也方便分享给学生。笔者采用的做法是把《唐诗三百首》某一首诗的相关资源收集下载,有文字鉴赏资源、音视频朗读、讲解资源整合到一起,形成某一首诗的主题学习资源,分享给学生,这样就免去了学生查找资源的麻烦,既帮助学生节省了时间,又能使学生阅读《唐诗三百首》形成一定的序列,让学生由此及彼、由点到面、组合积累,实现类化、迁移、拓展、提升,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唐诗三百首》中的一首诗是一个点,围绕这个点进行文字、音频、视频的多元整合建构,以帮助学生对一首诗、一位诗人,建立全面的认识和理解,这就让《唐诗三百首》的阅读教学走向了立体,一首诗一个点延展为课外阅读的线、面和立体阅读网,让学生从读懂一首诗直至读通一类诗,读懂一位诗人,从而使阅读走向深入。
  (作者单位:徐州市第三十四中学)
其他文献
周一上班,同事告知明天是疯狂发型日,可以把头发梳成任意形状来上课——老师学生都是如此。追问之下才知道,这一周是疯狂周,从发型到帽子再到睡衣,花样百出,你可以随意发挥。  周一,双胞胎日。  本来我就对外国同胞的脸辨识不清,时常有多次看到同一个人的错觉。美国人用行动表明,只要你愿意,双胞胎也是可以后天制造的!事在人为嘛!  当然,什么事都有意外,一不小心,也会出现三胞胎……  周二,疯狂发型日。  
期刊
贝拉走啊走啊,天开始黑了。她来到了一座城堡前。走近一看,这个古堡很旧,门上蜘蛛正在结网,窗户里飞出来一群蝙蝠,四周还有猫头鹰的叫声。贝拉有些害怕,她急急地推开门,大声喊:“有人吗?”堡内突然灯火通明,一位慈祥的老奶奶出现了。贝拉摸着瘪瘪的肚子,问:“老太婆,有没有吃的?”老奶奶端出一块面包、一盘鱼。贝拉吃了一口面包说又硬又咸,吃了一口鱼说不新鲜。好不容易吃完饭了,贝拉又大声喊:“老太婆,有没有地方
期刊
动物们对自然、对世界的感觉是怎样的呢?它们的感觉和我们有哪些不同?与人类相比,很多动物的感觉真是不可思议呢。    灵敏的嗅觉    当你伸出小脚丫逗小狗玩的时候,你知道它是什么感受吗?  你知道吗?狗的嗅觉神经和脑神经直接相连,灵敏度极其惊人。狗对人脚汗中的脂肪酸十分敏感,能轻易嗅出人的踪迹,因此警犬被广泛用于各种刑事案件的侦察活动。有的狗嗅觉极为灵敏,甚至比人灵敏100万倍以上。    惊人的
期刊
“噼噼啪啪”过节啦——春节,无疑是我们最重要的节日,合家团圆,辞旧迎新,那种吉祥与喜庆的氛围,让我们感受到最质朴最温暖的爱。  嘿嘿,亲爱的小朋友,让我们动手做一串可爱的鞭炮吧。  材料用具:一张长方形的纸,透明胶,一根红线,剪刀。  制作流程:1 将长方形纸裁成正方形,裁下来的部分留着。  2 将正方形的部分卷成一个圆筒,注意上下开口要保持平整,用透明胶固定。  3 将之前裁下的多余部分用剪刀剪
期刊
“卖汤圆,卖汤圆,新鲜的汤圆圆又圆……”元宵节是我国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而元宵节赏灯这个习俗,始于东汉时期。在这个团圆的节日,一家人围在桌边吃着元宵、赏着花灯,暖意浓浓。  来,让我们一起做一个小花灯,在这美好的节日里共同祈福吧——  好,一个大红灯笼做成了!快把你的灯笼挂在门口,让浓浓暖意也感染其他人吧。
期刊
1 牛牛第一次参加诗歌朗诵,非常紧张。老师鼓励了半天,他手心还是直冒汗。  2 轮到牛牛朗诵了,只见他鼓足勇气,一个箭步冲到讲台中央。  3 牛牛涨红着脸,颤着音说:“我朗诵的题目是《红叶枫了》。”  4 红叶疯了?台下一片哗然,有的同学开始憋着想笑。  5 牛牛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脸上淌出了汗珠。  6 牛牛擦擦汗,继续颤着音说:“是枫叶红了,我自己疯了。”  7 哈哈哈……教室里爆笑一片。牛牛也
期刊
看似平凡的家庭生活,温情处处可见。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中午放学回家,我的肚子唱起了“空城计”。飞跑到厨房一看,老爸正忙得不亦乐乎,我便给他当助手。在两个“快乐音符”的密切合作下,不一会儿,饭菜都好了。“五线谱”(老妈的“雅号”)的衣服也洗得差不多了。   开饭了,刚巧“五线谱”出去晾衣服,我便偷偷地在她的碗底“埋”了一块牛肉,想“捉弄”一下老妈。我朝老爸挤了下眼,老爸会过意来,开始
期刊
开开心心地采来了  一束美丽的野菊花,  高高兴兴地送给了  我的奶奶。  奶奶,奶奶,  这是一束清香的野菊花。  在您空闲的时候,  请闻闻它的清香。  清香会把您带回到童年,  看到小伙伴的笑脸。  清香会帮您消除一天的疲倦,  进入甜蜜的梦乡。  奶奶,奶奶,  这是一束清香的野菊花,  您闻,它有多香,  好香,好香,好香……  点评:这首小诗感情浓郁,节奏明快,语言活泼、清新,充满泥土
期刊
传说,唐朝文学家王勃到南昌,赶上都督阎伯舆的宴会,一气呵成写了脍炙人口、留传千古的《滕王阁序》。最后写了序诗,后四句为:  闲云潭形日悠悠,  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___自流。  最后一句空了一个字没写,就将序文呈上去上马走了。在座的人看到这里,有人猜是“水”字,有人猜是“独”字,阎伯舆都觉得不对,立即派人去追回王勃,诤他补上。  赶到驿馆,王勃的随从对来人说:“我家主
期刊
教材编选的小说是高中语文教学中最容易引发学生参与、思考、交流的,也常常能产生很好的衍生问题,教师如能及时捕捉并加以利用,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张长松老师的课例《哦,香雪》在相关方面可资借鉴。  一、衍生问题的源设计:精粹的主问题  衍生问题具备较好开掘价值的前提是以精粹的课堂主问题为基础。主问题不够精,则不能引发较好的衍生问题。《哦,香雪》出场人物众多,情节曲折,为这样一篇优秀的小说设计出一个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