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有效途径

来源 :教学世界·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jing15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是人们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必需的一门科学知识;是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思维性,其思想方法向一切领域渗透。而小学是第一阶段,其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作为小学生应能正确地、迅速地进行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四则计算,达到这个要求,才能为以后的学习和参加实践劳动打好基础。
  
  一、掌握算理
  
  算理和法则是计算的依据,在学生的头脑中算理清楚,法则记得牢固,做四则计算题时,就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例如小学生经常遇到的以下这些算理:数的组成和分解,凑十法和破十法,相同数连加的概念,十进制计数法,有关数位的概念,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积、商的变化规律,分数的意义与性质,分数单位的概念,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约分与通分等概念。以上这些基础知识,都应讲解得很清楚,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便在学习新知识时,能发挥知识的正迁移作用。
  
  二、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材中说:“运算顺序是指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演算,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加、减,也有乘、除,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跟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完全相同。”因此,讲清这个运算顺序是很重要的,决不能忽视。
  
  三、掌握运算定律的意义
  
  小学教材中主要讲了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减法的一个性质:“从一个数里减去两个数的和等于从这个数里依次减去两个加数。”以及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这几个定律对于整数、小数和分数的运算同时适用,用途是很广泛的。讲解时,首先要使学生理解这几个定律的意义。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他们记熟定律的意义。鉴于学生难掌握的定律和性质,教学时,可举学生熟悉的事例,并配合画一些直观图加以说明。
  
  四、重在训练
  
  古人说得好:“百闻不如一见”。在四则混合运算中,加强训练也是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加强口算教学和练习。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笔算的技能技巧是口算的发展,笔算是由若干口算按照笔算法则计算出来的。不仅低中年级基本口算的训练要持之以恒,随着学习内容的扩展、加深,在高年级也应同样重视。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及时巩固概念、法则,增大课堂教学的密度,提高计算能力,而且可以在口算训练中,通过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注意力和记忆力。
  总而言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项细致的长期的教学工作,除了要做好上述几项工作,还要注意做好学生的辅导工作。课堂上,通过学生回答问题,口算、板演、或书面作业,要及时地发现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使学生的错误消灭在萌芽之中。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分析错误原因,找出错误规律,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做题和验算的习惯,同时还要杜绝学生使用其他计算器代替演算。
其他文献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观察为基础的科学。随着我国教改浪潮的不断深入,多媒体技术教学由初步尝试发展为普遍使用。课堂中适当利用多媒体教学,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为学生创设轻松、动态、开放的教学环境,对提高教学效果,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十分有效。我作为物理科任教师,本着对物理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的精神,发挥本科的积极性,努力开展多媒体技术教学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使抽
期刊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本人就“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谈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
期刊
以前自己是一名学生,现在成为了一名教师。无论是做学生还是做教师,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我们都希望自己或自己的学生有一个好成绩。那么,如何才能提高成绩,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中掌握更多的知识呢?在此我浅谈其中的一点一一预习。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叶圣陶先生也曾指出,在精读指导前。得先令学生预习。著名专家杨再隋教授也曾说过,在学习新知识前,让学生利用一些学习资源进行适当的预习以建立旧知与新知
期刊
随着新课程在初中阶段的实施,人教版八年级《中国历史》(第四册)的篇章结构、知识框架完全展现在我们面前。新教材为了正确处理好提高学习质量和减轻学业负担之间的矛盾、拓展学习广度和降低学习分量之间的矛盾、知识的教学和能力培养之间的矛盾,在课程内容和结构方面做了精心的设计。    一、突出话题中心,构建课堂体系    话题就是我们常说的范例、中心等。粗线条的知识框架设计为话题中心的展开提供了平台,我们在课
期刊
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有关计算是教学大纲的要求,特别是有关气体溶于水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一直是学生运用的难点,通过教学训练,可培养学生的基本计算技能,又能巩固对概念的理解。
期刊
【导言】    “非预设性教学”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最重要特征。新理念下的课堂是鲜活的,随机生成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是真实的生活经历。水到渠成的教学效果固然好,意料不到的课堂意外也不失为一个小插曲儿。所以,当面对无法回避的课堂意外时,我们应该对它有正确的认识,把这意外及时纳入预设的教学当中,在冷场的时候及时调整,在出错的时候重构共建,从而使课堂上的意外转化成教学中宝
期刊
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最基本单位,是教师和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培养人才的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层集体。而班主任是学生班级的直接组织者、教育者和领导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联系班级与各任课教师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桥梁,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因此,班主任工作直接关系到教育方针和学校培养目标能否落实。因此,如何开展班主任工作就至关重要。    一、热爱班主
期刊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主渠道还要靠学生自己去开掘:从学海里自由汲取,从实践中获得。这样,教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根本目的应该是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也许这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教学改革的主攻方向。在生物学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一、教师指导预习,学生学会“记疑”    生物现在是高考科目,但升中考不用考了,学生往往不够重视。但是
期刊
摘要 本文阐述新课改下数学教学的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变化及数学教学的若干新特点;通过一个教学案例的分析。力求如何在平时教学中贯彻好新课程理念和要求。提高数学教育质量。  关键词 新课程 教学特点 案例分析    一、新课程数学教学的三点变化    2001年国家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2002年后国家又分别颁布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从此义务教育
期刊
发散性思维就是新时代产物中的一种。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多向思维”、“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是指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展开性思维方式,与聚合思维相对应。发散性思维与部队基层文化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部队应怎样用发散性思维对基层文化工作进行指导呢?    一、转变思想观念,结合发散性思维,从指导思想上“发散”。    (一)当前基层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