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来源 :博览群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h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教师引领学生发现新问题,分析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实现学生自我建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教学观念;变更方式
  在课堂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提问应逐步趋向简洁、目标性强。但许多小学语文教师的“家常课”课堂提问随意性大,缺少问题设计,忽视学生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 (1)提问的问题简单化、零碎化、空泛化,对学生来说缺乏思考的所值;(2)教师设计的问题超过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理解水平,难度太大。问题过于简单或难度太大都会束缚学生的思维发展,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如何才能使所提的问题学生乐于思考,积极回答?这就要求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授课时提出的问题要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勤于思考,乐于回答。
  一、观念先行,奠定课堂的有效提问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首先必须以确立教师有效教学观念为导向。一方面,教学的有效性是建立在教师对教学的正确认识的基础之上,另一方面,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要求教师把学生真正当作学习活动的主人,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力,教师乐于倾听,变教师提问为学生提问。我在教学《田忌赛马》这一课时,用简单的道具,把两次赛马的经过演示一遍,使学生懂得了“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学生陈琛举手提问:“老师,课文中提到‘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马快不了多少,’到底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比田忌的马快多少 ?课文表达的含糊不清。“嗬,竟认为课文表达的含糊不清,“自作聪明,课文说的肯定有道理”、“到底快多少呢?”……陈琛的问题使在座的同学纷纷议论起来。陈琛提的问题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从没有注意到,而这个问题也值得讨论。我问:“你们认为‘快不了多少’要快到什么程度才行?请同学们提出自己的见解。”有的同学说:“每匹马都快四五步,田忌的方法就可行。”有的同学说:“每匹马都快十几米,这个办法就不行了。”“快太多就不行了,只能快四、五步吧!通过同学们的质疑、分析,同学们终于明白:孙膑善于观察,善于分析,如果每个等级的马的速度差距很大的话,孙膑不会出此计策。战国时期,没有钟表计算时间,只能靠细致的观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以文本只能如此表述。这堂课的教学中,师生双方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达到“教学相长,共同成长”的双赢目的。
  二、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寻找有效提问的“支点”
  我们在语文课堂提问中,就要努力在工具性和人文性之间寻求一个“支点”,这样,课堂提问才会有效,课堂才会真正为学生服务。生活是语文教学中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一个支点,语文教学要进一步密切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要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把语文学习的背景扩大到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在教学《詹天佑》一课,我设计了如下一个教学片断:看到了课文的题目,我们知道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詹天佑是一个历史人物,对于这样的文章你们想学点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发言,我提出问题:詹天佑为什么能成功的修筑京张铁路?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认真地阅读文本,积极思考,找到支点“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他的成功固然离不开“杰出”即踏实的工作作风,过人的智慧,才干和创造性的设计,渊博的科学知识,这一切是成功的基础,否则一切都是空谈。但是更重要的是他“爱国”,詹天佑把他的聪明才智用到了为国争光上,把自己的知识服务于国家,服务于人民,詹天佑才能成为被后世尊敬的人。由此学生自然地受到启发,今天的学习不单是为了提高自己,更是为了将来更好的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类。
  三、变更提问方式,追寻有效提问的立体式
  讲究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就要以串问式提问方式,改变以往的线性提问为立体提问。线性问题思路窄,跨度小,答案唯一,教学时显得多而杂乱。立体性问题思路宽、跨度大,答案多种多样。问题的提出,不是以一个答案去束缚学生的思维,而是创造一个自主学习的时空与机会,发散学生的思维,具有巨大的求异性与包容性。
  我在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时,一改以往大多数老师喜欢设计的问题:1、诸蔼亮的“神机妙算”体现在哪几点?2、鲁肃、曹操的性格怎样?……精心设计了这样一个导读题:诸蔼亮三天之内一定能借到十万支箭吗?学生围绕这一问题读呀、想啊、划呀、写呀、争呀、辩呀,课堂上你来我往,各抒己见,生气勃勃。结果形成两种意见。我让“借不到十万支箭”的学生陈述理由。一位学生说:“有可能只借到九万九千九佰九十九支箭,曹兵少射了一支箭。”另一学生说:“电影、电视剧上演的箭的威力能射穿木板、墙壁,诸蔼亮让人准备的是草垛子,箭早就射穿草垛,把船上的士兵都射死了。”又有一学生说:“诸蔼亮的三十条小船上全都是草垛子,万一曹军射的是火箭,草垛子全着火了,别说借箭,命都没了。”针对这些问题,持“借到十万枝箭”之观点的同学说:①周瑜只想以造十万枝箭为借口来达到除掉诸蔼亮的目的,现在看到白白得了这么多支箭,哪还顾得上细数箭的数目,多一支少一支没关系;②诸蔼亮肯定也考虑到箭的穿透力,他才让小船停在距曹营一定距离的江面上,箭刚好能射到草垛子而穿透力最弱;③诸蔼亮抓住曹操多疑的心理,曹操在敌情不明的情况下不会贸然出击,只能用射箭拖延时间,挨到天亮,他才舍不得用什么火箭呢。”学生通过解决这个问题体会了诸蔼亮的“神机妙算”。
  这一问题的设计对学生来讲,无论是导读面的广度,还是思维训练的深度,都远远超出了以往的几个导读题。因为这个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侧面与不同的角度来立体地感受诸蔼亮的人物形象。所以它不但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实际上就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这样的提问既有广度又有深度,而且是多角度。既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总之,语文课堂提问只有遵循了有效性的原则,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用。有效提问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大大促进使用教材的效果,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其他文献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并在其中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心理倾向,也是人才成长的起点。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在实践中,兴趣对人的活动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浓厚的兴趣将是人们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杨振宁博士也说过:
期刊
摘 要: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不断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时代呼唤创新人才,初中处于小学教育与中学教育的衔接点,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能力将发挥积极的作用,而数学解题的思路变化多样,能够积极体现创新思维。因此,本文以初中数学教学为研究对象,阐述数学教学创新思维的内涵及特征的同时,根据数学教学标准及特点,重点探讨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及意识。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创新思维;探讨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企业生存发展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何适应新形势,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为改革发展和经济建设服务,推动企业两个文明建设上新台阶,是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探索的新课题。  关键词:改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1.一些优秀干部不愿干政工,有些政工干部想方设法转行,在一
期刊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注重读图的情感培养,注重观察图的能力培养,注重语言描述的示范,注重读图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直接从图中搜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学会了看图、读图、搜集有关的数学信息,有助于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学生对图意进行有序的描述,可以弄清算理,顺利解决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法; 解决问题; 读图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要培养学生直接从图中搜集、分析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站在一线的执教者越来越感觉到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和方法存在太多的弊端。所以越来越多的同仁们开始了各自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探索。本文力图诠释活动教学法在高中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的可行性和效率性,并结合当前实际,做了一个相对理论化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活动教学法;课程改革;英语教学;课堂教学;心理参与  一、当前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主客体的特点  课堂教学过
期刊
体验是指学生通过自身的经历和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获得知识和能力的过程。阅读教学中的体验,则是学生以教材为载体,在教师引导点拨下,自主参与的一种阅读实践活动。《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珍视学生独特的体验”。而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决定了他们的体验活动,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创设各种教学活动来引导他们用眼、耳、手、脑等感官去体验,从中获得种种发现,继而进行各
期刊
“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指教师利用校内外的语文教学内容来源, 合理构建课程资源的结构, 创设语文学习环境, 引导学生观察、 感悟和积累,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满足时代发展的多样化需求, 实现课程资源价值的超水平发挥。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热浪的冲击, 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就成了当前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那么如何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不仅是教材编写者面临的问题, 更是我们一线教师应该关注
期刊
迁移是已经学过的东西在新情境中的应用,也就是已有经验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这一现象广泛地存在于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中,引起了人们普遍的关注。长期以来,人们对这一问题不断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探讨,终于对迁移过程中复杂的认知活动有了较完整而科学的认识,发现迁移过程是由审题、联想、分析类化几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认知成分构成的,即首先必须形成对有关问题的最初映象,让映象激活头脑中有关知识结构,然后统一分
期刊
摘 要: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研究、改进教学艺术,研究课程模式,使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而在新课程理念下构建体验式学习的模式,对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历史; 历史教学;体验式学习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历史课不是为了学科而存在,而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存在”。新世纪历史教育是让学生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感悟历史,使个体心灵从中体
期刊
摘 要: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融入体验式探究,是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主动参与、合作创新和自主探究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把复杂的数量关系转化成简单的问题,从而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取新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进而使学生在体验式探究方法的学习中,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各种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关键词:信息;整合;分析;过程;体验式探究;数学  新课程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