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剖宫产

来源 :祝您健康·文摘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net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是顺,还是剖?大部分准妈妈心中大概都有过这样的思量。在现代医学技术条件下,剖宫产(旧称剖腹产)极大降低了危重产妇的死亡率,提升了新生儿存活率。
  这个现代产妇的福音,有着古老而富于神话色彩的历史,它见证了数千年来女性为人类生育繁衍所付出的血泪代价,也见证了医学科技发展的双刃剑是如何推动进步又制造麻烦的。
  切开肚子,取出胎儿,世界各文明古国都曾记载了这样的传说。
  司马迁在《史记·楚世家》中写道:“陆终生子六人,坼剖而产焉。”就是说:楚国先祖陆终的六个孩子都是剖宫产出生。
  希腊神话中,记载医药之神阿斯克勒庇俄斯是在他母亲科洛尼斯死后,由其父亲阿波罗给尸体剖腹而出生的。
  佛经记载,释迦牟尼从其母右肋下出生,七日后其母去世。
  剖宫产的英文“cesarean section”(直譯为“凯撒的切割”),相传是因罗马大帝凯撒由剖宫产而生,故而得名。
  但实际上,凯撒的母亲活到了凯撒成年,而以当时的卫生技术条件来讲,他的母亲不太可能剖宫产子后还幸存下来。所以,历史学家普遍认为,凯撒大帝不是剖宫产而生的,而早在凯撒之前,罗马就实施过剖宫产。
  公元前8世纪著名的《罗马法》规定,如果孕妇在分娩时死亡,死胎应该和母亲分开埋葬。这也就意味着,剖宫产大多是在已去世的孕产妇身上进行的。孕产妇死亡后,胎儿在子宫内仅能存活5~20分钟,这时,几乎不懂解剖知识的助产士,胡乱切开腹部,取出的胎儿也是非死即残,存活率非常低。
  另外,如果产妇分娩时难产,在没有其他办法的情况下,可实施剖宫产以挽救胎儿生命。而在16世纪以前,凡是经历过剖宫产手术的女人,没有任何记录证明她们能挺过这一关。
  文艺复兴时期,比利时医生维萨里的《人体解剖学》横空出世,详细描述了女性骨盆内解剖结构,为产科手术奠定了理论基础。
  1610年,德国医生特劳特曼完成了世界上第一台有完整记录的剖宫产手术。这位母亲在分娩前突发腹股沟疝,只得通过手术一试。医生在取出胎儿后,不缝合切口,只靠子宫自然收缩来止血。产妇在术后25天死于感染,而孩子活了下来。
  19世纪前,没有麻醉,不知细菌为何物,没有抗生素,不会缝合子宫……产妇死亡率居高不下,剖宫产是在危急情况下,极少数医生敢于尝试的方案。当时还有反对剖宫产的联盟,有医生认为:“施行剖宫产术就等于杀害产妇。”
  剖宫产真正发挥作用,是依赖于近代输血、无菌操作、麻醉、止血等手术关键技术的革新。随后,抗生素也陆续用于术后感染的预防。洗手和消毒理念,使得产妇的死亡率大幅下降。
  尽管剖宫产为拯救危重产妇、胎儿生命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也绝非万全之策。自然分娩永远是人类生育繁衍的最好方式。
  (摘自《生命时报》)
其他文献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深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和我省实施意见,推进实施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面向广大教师组织开展师德专题教育,强化以党史学习教育为重点的“四史”学习教育,引导全省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涵养高尚师德,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我常常想,如果没有《桃花扇》,孔尚任的仕途会有怎样的铺展和延伸?  1680年,康熙重开明史馆,向全国公布要修明史,以此来笼络汉族的知识分子。此时的康熙正是血气方刚的青年,平定三藩之乱在即,渐渐丰富的执政经验,逐步向好的局势发展,使他有了放手搏击的底气。五年后,收复台湾,大一统的格局形成,踌躇满志的康熙“驾临”曲阜祭孔,与大自己6岁的孔尚任迎面遇见,孔氏子孙的身份和儒家学说成为贯串这次遇见的主线。
老公什么都听他妈的,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我决定做一次“妈宝女”,以其人之道——  “水是你用的,你自己交钱。”看到老公张恒发来的这条信息,我一下子火了,抓起电话拨了过去,对他劈头盖脸就是一通吼:“什么叫水是我用的?跟你没有关系吗?我是不是你老婆?孩子是不是你的?”吼完我不给他说话的机会,直接挂断电话。  这些年的水电费都是张恒交的,他一直没有说什么,如今回了一趟老家,就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不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