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附紫砂壶,满福从中生

来源 :陶瓷科学与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dl00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特殊的泥土原料使得紫砂壶具备较强的可塑性,一代代工艺者在工艺打磨中创作出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作品,促进紫砂壶艺术永久流传下去.紫砂壶“竹福”以简约清秀的外观造型映衬生机活力,静态中隐喻着美好的祝愿与向往.
其他文献
紫砂壶造型千姿百态,变幻莫测,这都是因为紫砂泥料独特的可塑性,才造就了紫砂壶独树一帜的特点.关于紫砂壶的造型大致可以分为圆器、方器、花器、筋纹器等等,其中花器的形态变化最为繁多,对于花器的创作和灵感,都是来源于生活和大自然,也和紫砂艺人的所听所看有着一定的联系,也是紫砂艺人自我情感的抒发,借物抒情,表达出自己心中的想法.这件紫砂“祝寿壶”就表达了紫砂艺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待,同时也想要给予大家美好的祝愿,同时也体现出自然界植物美妙的造型状态,经过紫砂技艺的再次加工,也体现出传统工艺的精湛,展现出自然之美
在我国传统吉祥文化中,吉祥物是宜兴紫砂创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类题材,其中运用最广泛的就要说“龙”这一吉祥物了,龙作为中国人人人皆知的神物般的存在,它不仅象征着至高无上的高贵与权力,同时还是一种尊荣,是一种奋发向上的象征.在所有动物中龙是中华民族最受宠爱的,也是生命力最为旺盛的,其高大英勇、威武神圣的形象深深地印刻到每一位中国人的传统意识之中,正如中国被称之为“东方巨龙”,中国人被称之为“龙的传人”等等,由此可见龙对于中国,对于中国人都有着不凡的影响和意义.
在中国众多的陶艺器皿中,紫砂壶以其绝对的知名度享誉海内外,是中国制陶工艺与饮茶文化在创作上的完美结合.“容天壶”这件作品结合了茶道、佛教与制陶工艺,不论在艺术设计还是做工以及精神内核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在继承优秀的紫砂壶传统文化的同时,体现了对禅意的独特理解,颇富情趣.
宜兴紫砂,必然是绕不开的名字,宜兴的紫砂艺人们不断地丰富和完善紫砂艺术的形式和内涵,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艺术作品《茶醉怡心壶》,就是以紫砂为独特的材质,匠心独运,设计巧妙,工艺运用充分,营造出一种在喝茶之后,如同醉酒的形态,壶身的飘逸宛如一缕缕茶香飘过,壶把如同宽大的袖管一样带风,把紫砂整体的特质和魅力都通过饱满的造型和丰富的线条展示出来,这样富有诗意和人文气息的紫砂壶用来喝茶品茗,真的是一种无穷的享受,在盈盈一握之间,细细地把玩摩挲,好似在清风明月间,茶亦醉人,壶亦醉人.
紫砂艺术经过千百年的发展之后,除了造型的发展之外,还融合了许多的表现形式,紫砂陶刻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这种以刀代笔、以坯为纸的创作方式,让紫砂艺术得到了升华,让紫砂文化以更加丰富的内容和形式影响着越来越多的朋友们.从整体上来看这件艺术作品《万里河山图》更多的是一种陶刻艺术的展示,让我们通过紫砂方器的艺术形态,能够感受到其中的浓郁的艺术氛围,带给我们视觉上更好的享受,也能够欣赏到山河万里的豪迈气势和蕴含其中的思想情感.
在中国陶瓷艺术之中,宜兴均陶是十分重要的一项组成部分,代表了传统的手工艺,同时也充分地彰显了艺人的聪明才智.宜兴均陶在宋朝的时候便出现了,创作灵感也都是来自于自然以及生活之中,与一些高雅的艺术品相比较而言显得更为的亲和,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更为的贴近,因此流传的便也更为悠久,而且它也有着较高的包容性,将书法、绘画等都融于一体,兼具了艺术欣赏性以及收藏性,所呈现出来的艺术氛围也别具特色,可谓是陶艺中的精品.本文便主要以均陶“合和”为例,谈谈它的造型特征以及文化内涵.
在中国历史上,随着人口的南迁和经济重心的南移,宋代后期至明代的宜兴,紫砂手工业生产开始迅速崛起,很快成为全国的紫砂器生产中心,一直延续到今天.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艺术作品《花仙子壶》,我们可以感受到紫砂光素器之美,是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同时又能够把“仙”的感觉准确地传递出来,让我们在喝茶品茗的过程之中,能够感受到紫砂艺术的无穷魅力,也能够在欣赏紫砂造型的同时,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艺术审美水准和传统文化知识水平.
北汽自主品牌刚刚在不久前宣布销售突破100万辆大关,而借着全新BJ20的诞生,来为下一个100万辆奠下重要根基。  越困难、越向前  北京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蔡建军说:“今年适逢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同时也是北京品牌诞生50周年(1966),那年BJ212横空出世载着国家领导人驶进阅兵广场,让所有人看到中国制造的骄傲。50年后,我们选在这个富有历史意义的西岭雪山,汇集了BJ212、BJ40、BJ80
期刊
宜兴紫砂历史悠久,源于北宋时期,兴于明朝,盛于清朝,至今已经有五六百年的悠久历史了,宋朝时期就有了关于紫砂壶的诗句:“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北宋诗人苏轼在贬官失意之时来到宜兴,喜爱喝茶,创造了第一把东坡提梁壶,与紫砂结下了不解之缘.经过这几百年来的发展,在紫砂壶的创作过程中,传统式紫砂壶的根基也是创新的根本,只有在打好基础的情况下,才能将紫砂创新发展起来,创新与传统两者是密不可分的,两者互相和谐统一才能把紫砂艺术的独特塑造得更加完整,这样也会将紫砂艺术延绵不绝地流传下去,将紫砂文化发扬光大.从
中国的陶瓷艺术发展至今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各种各样的陶瓷艺术品可谓是百花齐放、千变万化,使我们的生产、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同时在发展过程之中也与传统文化进行潜移默化的结合,成为了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而要说其中最为著名的陶瓷艺术品那当属紫砂壶了,因其优越的实用性能,而受到了广大人们的喜爱与追捧,在众多茶具之中脱颖而出,再加上其独特的透气性以及可塑性,更是被誉为“世间茶具之首”.本文便主要以紫砂壶“高合菱”为例,谈谈它的造型特征以及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