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全面手术在不稳定骨盆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创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hao5211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早期全面手术(ETC)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疗效。

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3年5月— 2015年5月接受手术治疗的18例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其中男11例,女7例;年龄(45.1±13.1)岁。致伤原因:交通伤11例,高处坠落伤7例。Tile分型:B型8例,C型1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按照ETC理论接受治疗,急诊联合多科室抢救生命,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病情平稳后均于24~48 h内行Ⅰ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观察围术期并发症。采用Majeed骨盆骨折功能评分和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评估患者手术疗效和生活质量,按照Matta临床评分标准评价手术优良率。

结果

3例死亡,15例生存。患者手术时间(120.1±22.2)min,术中出血量(355.9±56.4)ml,住院时间(8.5±1.6)d。围术期10例患者(56%)发生并发症,包括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3例,肺炎1例,急性肺损伤2例,切口感染1例,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1例。患者均获随访12~21个月[(15.1±2.4)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Majeed骨盆骨折功能评分由术前(93.7±6.1)分降为(74.1±9.2)分(P<0.05);EQ-5D指数由术前0.96±0.04降为0.74±0.19(P<0.05);Matta临床评分患者手术优良率为80%。

结论

ETC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在短期内疗效满意,能够有效减少患者住院时间。但该技术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需根据手术适应证合理选择治疗方案。

其他文献
目的利用动脉内高压注射法制备创伤性颅底动脉损伤(TSBAI)动物模型并探讨其价值。方法新西兰兔5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颈动脉内高压注射组(实验组,20只)、颈动脉内无张力注射组(假手术组,20只)和单纯显露颈动脉组(对照组,10只),观察模型动物存活情况,用CT血管造影(CTA)测量颈动脉直径,并在显微镜下观察受累颈动脉病理结构改变情况。结果实验组死亡3只,其余17只存活良好,模型动物制备成功率
期刊
目的比较倒置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与Gamma钉治疗伴外侧壁骨折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对列研究分析2010年6月— 2013年6月LISS倒置固定和Gamma钉内固定治疗的伴外侧壁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且随访>12个月的患者52例。根据内固定材料将患者分为两组:LISS倒置固定组24例,其中男16例,女8例;年龄(62.5±12.4)岁。按AO分型:A2.2型6例,A2.3
目的探讨单侧与双侧伤椎固定治疗无神经症状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08年1月— 2013年10月收治的50例无神经症状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其中男37例,女13例;年龄24~51岁,平均36.0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23例,交通伤18例,砸伤9例。损伤节段:T11 6例,T12 16例,L1 20例,L2 8例。35例行单侧伤椎固定(单侧固定组,2010年12月后
目的比较经横突冠状位中线与关节突移行部的交点置钉与传统经皮置钉方法治疗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分析2014年1月— 2014年5月收治的56例无神经功能损害的腰椎骨折患者,其中男26例,女30例;年龄20~47岁,平均37.1岁。伤椎上下相邻椎体为固定椎,将每个固定椎体的2枚螺钉按随机数表法采用传统经皮置钉(A组)或经横突冠状位中线与关节突移行部的交点置钉(B组)。测量所有患
目的比较KumaFix脊柱后路钉棒系统(KumaFix系统)和后路U型钉棒系统在胸腰段椎体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1年1月— 2011年7月收治的131例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患者均满足胸腰椎损伤分类和严重度评分(TLICS)≥5分,同时脊柱载荷分享评分(LSC)≥4分,且≤6分。按抛硬币法随机分为A、B两组。A组(72例)采用KumaFix系统进行复位固定,并伤椎经椎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基于CT图像后处理技术的胫骨平台三维形态学研究及其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前计划的指导意义。方法将98例(男56例,女42例)正常成人胫骨平台(正常胫骨平台组)的多层螺旋CT扫描原始数据进行三维模型重建,应用三维空间点、线、面三元素结合的测量模式对胫骨平台进行三维形态学分析,比较正常胫骨平台三维测量参数性别间差异。并以此测量方法评估30例(男15例,女15例)胫骨平台骨折(胫骨平台骨折组)的三维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