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意象中的审美情感传达r——谈“大风格”对于自身创作的影响

来源 :美术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cqj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审美形态、“大风格”、审美范畴概念的形成及三者之间的关系,都离不开审美意象这一中国古典美学理念在其中发挥的连接、转化作用,因此,研究审美意象及其承载的审美情感,是了解中国美学和西方美学发展与演变的根本.尤其是叶朗提出的审美意象“大风格”和“美在意象”理念,为研究和理解中国美学、挖掘与建构艺术创作本体语言提供了核心理论依据.该文作者以叶朗的“美在意象”理念为切入点,从中西方审美意象“大风格”的具体表现与形成原因入手,阐发对该理念的理解与该理念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并总结出建立在对生命、生存及生活认知基础上的“体验”式审美感知,以此阐发其在中国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本体语言探索与表现过程中的重要价值.
其他文献
海派绘画作为中国绘画发展历史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环境和经济发展状况,也为后来的绘画创作开辟了新的道路。海派绘画具有的特殊性,奠定了它的雅俗观注定与传统的艺术流派有所不同。该文在海派绘画的基础上探讨“雅”与“俗”的观念,首先解释海派与雅俗的概念,其次将海派绘画发展的背景与雅俗内涵相联系,最后阐述对海派绘画中雅与俗概念的批判性思考。
随着现代建筑、景观的国际化和标准化,人们开始重视民族特色的呈现,传统建筑装饰元素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符号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瓦作为传统建筑的必备构件,承载着几千年的建筑历史,与中国传统建筑密不可分,可以使空间装饰更具有传统特色。该文分析瓦在现代空间中的装饰形态,以人对瓦的情感需求为前提,探究瓦在现代环境设计中的应用手法。
李可染是我国新山水的开创者之一,他着力于将传统与现实相结合,并结合西方的观察方式进行写生。李可染一生游历祖国各地,每到一处都实地写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作品。该文分析李可染的写生作品,探讨其作品的构图与空间表现。
清末吴少渠纂集的《文略》,是一部以传授文法为主要内容的辑录式文评专书。吴少渠试图借助文章理论寄寓自己的文化理想。他秉持“理一分殊”的世界观,认为理、人、文相互关联,在文章理论中蕴藏其理想的宇宙、伦理、文化秩序:以理、阴阳为根本原则,文章理论与宇宙秩序一致;重情以归于理的文章要求,以及主“静”“敬”的学习伦理,符合其理想的伦理秩序;强调文章与时运关联以及赞同桐城派文统的文章史观,则承载其载道、尊经、复古的文化秩序。但吴少渠对新的知识、社会现实的认知存在回避实际的情况,呈现出想象性特征,是读书人在新秩序冲击下
版画刀法组织的基本方式点、线、面的成因,转换及排列组合形成的秩序美,在画面构成中起到重要作用。刀法组织既是版画创作的重点,又是其难点,而秩序感则贯穿版画创作的始终。
文创产品作为高附加价值的产品,肩负着促进文化交流和推广的责任。该文作者采用文献整理与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实践性研究法等方法,运用图案造型创作方法,研究秦淮灯彩的文化底蕴,基于图案造型创作方法将秦淮灯彩作扁平化处理,探究秦淮灯彩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传承、创新与应用,以期帮助设计者创作出符合现代人审美需求的文化创意产品,推广传统文化。
中职美术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而且要为学生学习优秀的民族文化提供良好的空间与氛围。近年来,国家对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视度不断提升,将民族文化融入中职美术课程开发与教学实践,可以更好地实现中职美术课程改革。基于此,该文以基于民族文化传承的中职美术课程开发与实践为主题,以期为中职美术课程教学中融入民族文化提供参考。
龙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龙纹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的结晶,经历了多个朝代的发展,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该文作者通过查阅大量有关龙纹的史料及相关图片,分析龙纹在明清时期瓷器上的演变,从龙纹的造型特点、演变历程出发,研究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兴衰,探究龙纹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分析龙纹的价值。
色彩在丰富人类感官的同时,还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室内设计的重要性得到进一步凸显。在室内设计中,色彩的影响力也从视觉感知层面拓展到心理层面。该文对室内设计中的色彩心理学应用展开探究,以体现其成效。
中国传统灯具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如何创造出具有中国传统民族特征的现代产品,是值得当代中国设计师思考的课题[1]。该文探讨从传统灯具中提取设计元素并应用到现代中式空间设计中,打破传统元素在现代时间与空间中使用的束缚,使其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通过对传统灯具造型、功能、纹饰的研究,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灯具设计相结合,增加现代灯具的设计的本土文化气息,提高其艺术价值,使设计集科学与艺术于一体,实现传统工艺价值的当代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