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鳄VS霸王龙

来源 :小哥白尼·趣味科学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am1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约4亿年前的泥盆纪,鱼类登陆并进化成了两栖动物,但是它们在繁殖时还必须回到水中。此后过了大约1亿年,两栖动物中的有志者——坚头类(它们的头骨结构坚固),产下了可以在陆地上孵化的“羊膜卵”,从而摆脱了个体发育过程中对外界水体的依赖,完全生活在陆地上。自此,它们摇身一变,成了爬行动物。到了中生代(包括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爬行动物终于统治了世界:天空中翱翔着翼龙,陆地上游荡着恐龙,河流里隐藏着鳄类,海洋里更有蛇颈龙、沧龙等大型爬行动物出没。
  
  2亿年前的命运沉浮
  
  三叠纪时期,地球气候非常温暖,茂盛的常绿植物遍布沼泽洼地。这种温暖潮湿的环境非常适合鳄类的生长,它们迅速成为世界的主宰者,占据着地球上的各个角落。当时的鳄类种类繁多,有的在水中游弋,有的在陆上奔跑,大小、食性各不相同。
  毫无疑问,鳄类成为了三叠纪绝对的霸主,而恐龙在这时还没有崛起。但是,三叠纪末期的一场大灾难改变了这一切。灾难过后,大部分鳄类都灭绝了,只有一些小型的鳄类生存下来。也许是由于强大的竞争对手突然消失了,恐龙却从灾难中迅速发展起来,并在侏罗纪时期成为了地球新的统治者。
  难道鳄类就这样被恐龙打败了么?就这样把霸主的地位让给了恐龙?当然不是,虽然鳄类失去了陆地,但它们仍然是水中的霸主;虽然它们的数量和种类没有恐龙那么多,但是战
  斗力异常强悍。不信你看,在白垩纪的一片沼泽中,恐鳄向霸王龙发起挑战啦,它们的对决就要开始啦!
  
  谁时最后的赢家?
  
  恐鳄遭遇霸王龙之后,胜负不得而知,但是这已经不重要了,因为鳄类与恐龙的争斗有了最终的结论——经历了6500万年前白垩纪的那场大灾难之后,恐龙灭绝了,鳄类成了最后的赢家。
  没有人知道为什么鳄类能从那场灾难中幸存下来。科学家们猜测,也许是因为它们生活在淡水;也许因为它们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也许因为它们对什么都不挑剔,可以吃任何食物,即使没有食物,它们也能够存活很长时间;也许因为在条件特别恶劣的情况下,它们可以睡在泥里,甚至能够在水底安歇……
  在白垩纪大灭绝事件之后,鳄类迅速恢复起来,它们和幸存下来的哺乳动物生活在一起。在新生代,鳄类家族又开始了大发展,它们有的重新回到陆地生活,有的向海洋发展,体型也开始由小变大。
  新生代最著名的鳄类成员就是锯齿鳄和西贝鳄。以前鳄类的牙齿只能用来咬住猎物,不能咀嚼磨碎食物,而西贝鳄和锯鳄的牙齿像切牛排的刀一样,呈锯齿状,更像是肉食恐龙的牙齿。这时,几乎没有什么动物能和鳄类抗衡,不过,它们也遇到了一些麻烦,比如,它们的猎物跑得越来越快,变得越来越聪明,对它们也越来越警惕。这对鳄类来说,几乎是灭绝性的打击。
  经过了两亿多年的进化和发展,现在,地球上生活着22种鳄类,包括12种尖吻鳄、1种侏儒鳄、1种马来鳄、2种短吻鳄和5种宽吻鳄。它们仍然像祖先一样,用力量、秘密行动、速度和尖锐的牙齿来捕捉猎物。它们仍然是现在最大、最危险的爬行动物。
  因为是冷血动物,恐鳄不需要消耗能量来保持体温,因此,所有吃的食物部转化成了脂肪储存起来,这些脂肪能让它们两年不吃东西。
  另一方面,食物丰富的时候,它们大吃特吃,增长骨骼和肌肉,而且,恐鳄一生都在生长。一些化石显示,恐鳄能活到50岁,直到35岁才长到成年体型。
  虽然恐鳄的基因决定它们能无限生长,但是环境同样起着重要作用。它们最佳的生存环境是:温暖潮湿的气候、广阔的淡水域、丰富的食物,因此,在史前,鳄鱼更容易长得巨大。
  


  


  


  


  


  

其他文献
渔夫捕鱼时,有时会发现大鱼的肚子里是空的,肉和内脏全无,于是对凶手恨之入骨;鲨鱼是凶残的海洋霸主,向来飞扬跋扈,但它们经常被“心腹”行刺,上演了一出又一出“小鱼吃大鱼”的经典战例!哈哈,不多说了,这些都是我——盲鳗干的!偷吃鱼的肉和内脏就是我的绝活。
期刊
        
期刊
如果你要问一头霸王龙,天底下最痛苦的事是什么?  想必它会回答:天底下最痛苦的事莫过于到口的肥肉吃不着!  霸王龙所说的“肥肉”是指食草的蜥脚类恐龙,而霸王龙自己则属于食肉的兽脚类恐龙。成年的霸王龙体重能长到六七吨,和一头非洲象差不多。而最大的蜥脚类恐龙体重却能达到100吨,相当于17头非洲象!可以想象,霸王龙每每见到这些美味的巨无霸们时,都有种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感觉。  恐龙成功地统治了地球1
期刊
它热爱燃烧,常常出没于集中供热系统或者各种燃气炉中,它天生地养未经任何人工冶制,它有危险的身份却让人们受用无穷,它便是天然气!
期刊
30年后的一天,天边密密麻麻的黑点迅速扩张和蔓延。要不是身处沙漠,你一定会以为这是哪里的庄稼遭了蝗灾。可走近你就能发现,它们不过是和家用吸尘器差不多大的机器人。  要说变形金刚是机器人家族的巨无霸,那沙漠里的它们就是机器蚂蚁了。普通机器人只能由人类制造和“家养”,机器蚂蚁却是能自己生娃娃的“野生”机器入。    会生娃娃的机器人    如果机器人会自己生娃娃了,那岂不是要天下大乱嘛!别担心,这些机
期刊
“冲啊”——三通鼓后,早已严阵以待的骑士们,便像离弦的箭一样,朝敌方阵地冲去。勇猛的铁蹄之下,敌人的防守顷刻间土崩瓦解,看来只有抱头鼠窜的份儿了……  骑士在古代战争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争取战机、奇袭敌军、冲锋陷阵、追杀穷寇都少不了他们。在某些战斗中,一个骑士就是一个独立的战斗单元。在人们心目中,他们也早已是勇敢、忠诚的化身。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近骑士,走近那些骑在战马上的英雄!    装备篇  
期刊
水母,一种美丽超乎寻常的动物。它们没有骨骼、血液和大脑,仿佛幽灵般在海洋中肆意徜徉……  虽然成千上万种水母形态相似,其中却有真有假,本事也各有千秋。谁是水母之星?PK大战马上开始!    仙子爱美丽    出场选手:月亮水母  阵营:真水母  要论漂亮,就不能不提到月亮水母。它们是钵水母中最具代表性的成员,身体呈扁圆的盘状,恰似一轮通体透明的水中之月。月亮水母的4条口腕在海中优雅地漂荡,好像随风
期刊
布满圈圈的地球    地球并非像一个实心铅球那样各处均匀,而是具有明显的圈层结构。我们都知道,地球的内部分为明显的三层——从里到外依次为地核、地幔和地壳。你是否知道,科学家把地球的外面也划分出五个圈层,并把它们分别称为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和冰冻圈。不同于内部圈层,外部各圈层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而是相互作用和影响,彼此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这五个圈层就像是地球身披的五件外衣,装扮着地球,更呵
期刊
今天宇航中心要做失重试验,一大早航天器们就都赶来了,月球车和火星车也不期而遇。这同为外星车的哥俩可向来是谁也不服谁,这不,为了分个高低,月球车和火星车又争论起来啦!你听:  月球车:说起我们家族的历史,那可要追溯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们家族中的老大哥“月球车1号”,早在1970年11月就登上月球了。它独自在月球上工作了11个月,获取了大量月球表面的珍贵信息,它可是代表着当时无人星球探测技术的最高成
期刊
玩具熊真的进行了太空行走吗?    宇航员在航天器舱外的太空中、以及其他天体表面所进行的各种活动都叫太空行走。去年中国“神七”的宇航员翟志刚就是在距地球341千米的高度进行了中国首次太空行  走。中国、美国、俄罗斯三个国家的太空行走高度在300~500千米之间。再看看我们的玩具熊,它们只升到了海拔30.5千米的地方,这和真正的太空行走的高度相差了一个数量级呢!不过我还是认为玩具熊完成了一次太空行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