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有色 有情有味

来源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bin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左读名家经典】
  古巷风韵
  我喜爱苏州,特别喜爱它那恬静的小巷。这倒不是因为“故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而是因为在小巷中往往最容易看到生活的巨变,城市的新生,由此而产生一种自豪和喜悦。
  苏州的小巷是饶有风味的。它整洁幽深,曲折多变。巷中都用弹石铺路,春天没有灰沙,夏日阵雨刚过,便能穿布鞋而不湿脚。巷子的两边都是高高的院墙,墙上爬满了长春藤、紫藤;间或有缀满花朵的树枝从墙上探出头来。在庭院的深处,这里、那里传出织机的响声,那沙沙沙沙的是织绸缎,那吱呀嘁嚓的是织章绒。我见过苏州的绸缎和弹绒,像蓝天上嵌着的彩云,像朝阳,像晚霞,像薄暮升起的轻烟。你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些举世闻名的丝织品是在万户杂住的小巷里诞生的。
  小巷子里大门常开。在敞开的大门里,常常可以看到母女二人伏在一张绷架上,安静地绣花。她们把一根极细的丝线劈成八根,用几百种针法绣出花鸟、虫鱼、人物、山水。绣出齐白石的活虾;绣出徐悲鸿的奔马,泼墨、水印、神态都能准确无误地表现出来。
  十六年前,我也曾见过“苏绣”,见过苏州的“绣女”。科夜沉寂的小巷里,常见她们傍着微弱的灯光,从深夜绣到天明,赶到顾绣庄去换钱,然后排到米店门口,任人用粉笔在肩上编起号码,指一点平价米。
  今天,我们不仅能在小巷中,在北京的人民大会堂看到“苏绣”;在国际的展览会上,还能看苏州姑娘在那里表演刺绣。伦敦的居民曾经要求看一看刺绣姑娘的手,看看她的手上有什么秘密,为什么绣出的花儿能迷惑住蝴蝶?谁知道唯一的秘密就是这双手的勤劳,就是我们的社会对勤劳双手的尊重。
  (节选自陆文夫《苏州漫步》。题目为编者加)
  写作指南
  游记类的文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写好当地的风土人情。风土,就是写出一个地方特有的色彩、特有的声音、特有的气息;人情,就是要表现一个地方特有的生活情趣。大家且看陆文夫是怎样描写苏州小巷的吧——
  在“那沙沙沙沙的是织绸缎;那吱呀嘁嚓的是织章绒”一句中,“沙沙沙沙”声音稍轻,“吱呀嘁嚓”声音略重,在这两相比较下,织机转动的画面成功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描摹色彩时,作者只写风景,不着色调,就调动起了读者的联想与想象,自然而然地生发出色彩感来。如写“长春藤、紫藤”时,就让人联想到青色、紫色相融的色调;写“花朵”,自然让人联想到缤纷的色彩。这样,苏州小巷的美景便有声有色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此外,作者还通过某些极有特点的细节描写来表现苏州小巷的人情味。如“小巷子里大门常开”这一细节,就写出了小巷安静的氛围;而母女绣花的场景,又有力地體现出了这里的人的精神追求及高雅情趣。
  古 巷
  ◎赵玲章
  一座临河古城,一条长长的青石板街,其间居然隐藏着一条窄窄的古巷。
  这条古巷呈南北走向,南端与青石板街相连,北端则直抵古老的淮河。这条古巷实在是太隐蔽了,巷口还有棵癞葡萄树,好像是专门为遮蔽古巷而出现的。这条古巷很窄,窄到只允许一个人行走。
  这条似迷宫的古巷,时不时地被阳光所光顾,透过罅隙,点点阳光在古巷里零零落落地跳动着,给这条深幽的古巷添上了一抹亮色。
  古巷两旁的小楼里,居住的全是些安享晚年的长者。年轻人是不愿住在这里的,因为他们不习惯这里的清静。
  古巷的墙壁全是用古城砖砌成的,砖缝间是白色的胶状物。我用手按,感觉它是那样的坚硬;再用手扣,它一动也不动。附近的老人告诉我:“丫头啊,这墙壁够结实吧!这可是用糯米和某种神秘的物质掺和而成的呢,坚硬得很。”
  “哦,那我为什么按了一下,就觉得指尖疼呢?”“这里在很早的时候非常繁华,为了美观,人们就在砖缝上糊了一层小石子,尖头的。你若不仔细看,肯定是看不到的!”老人接着说。
  原来如此。
  古巷的墙壁不仅有白色勾边的美,还有不同青砖混搭而成的渐变美。你看——这一片是浅浅的灰,那一片是深深的青,还有那一片是灰色与青色交织的迷彩,散发出一种古老沧桑的气息,好似一幅写意画。
  当你走到古巷尽头的时候,就会发现古巷不再是平缓直下了,而是以几块条石与河水相连。第一块是红石,上面布满了细细的石粒。第二块是白石,极为光滑,水洗一般。第三块是青石,好似浸泡在水中,无论酷暑还是严寒,它都是水汪汪的。每天清晨,青石上渗出晶莹的水滴,看上去好生奇怪。
  抬头向上看,古巷的上空被浓浓的树叶遮盖,风吹来,便瞬时揭开了一片天,古巷的天空显得是那样的高远。
  “呯……呯……呯……呯……”走到古巷尽头,你定会发现一两个少妇正在捶洗衣服。她们把袖子挽到胳膊上面,裤腿卷到膝盖上,弯着腰,抡起棒槌一下一下地捶打着衣服,自有一股子劳动美。她们曾是生活在古巷边的孩子,长大了,嫁出去了,却还丢不掉在这古巷石板上捶衣的习惯。
  古巷还是一个汲水小道。我见过一对老夫妻,抬着一桶河水回家。水桶里的水八成满,还放着一个小木块。他们行走时,水桶晃荡,木块也跟着晃荡,可就是溅不出水来。我很奇怪,就问老爷爷:“不吃自来水呀?干净又省力。”老爷爷说:“小丫头,这你就不知道了吧。这淮水哪儿脏呢,它是流动水,流动的水都是干净的。”随后,他便把我叫到他家,舀上一瓢澄清过的河水给我喝。我抿了一口,甜丝丝的。
  古巷人的生活是那样闲适。傍晚,古巷口总坐着一群老年人,还有两三个孩童,伴着凉爽的风,坐在石墩上拉着家常;而那些孩童,则拿着纸风车,朝着古巷口跑……
  你看,古巷人的生活就是这样惬意。
  (安徽五河县临北中学)
  读后涟漪
  小作者以细腻的笔调描绘了一幅古巷的风景画。着墨于声,你听,那“呯呯呯呯”的捶衣声在少妇优美身姿的衬托下,更加清脆悠远。着墨于色,你看,那古巷墙壁上富有层次感的色彩,激发了人们的想象,有一种说不出的美感。
  此外,小作者还通过细致的场面描写,表现出一种独特的情调——出嫁多日的女儿,回家后仍改不掉在河水里捶衣的习惯;尽管有了自来水,老人们仍是从河里汲水吃;与城市的快节奏相比,生活在古巷中的人们,过着一种伴着清风拉家常的闲适生活,读后令人回味。
  【延伸文题】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就有一方风情,一方风情就是一种文化。
  江南杏花,细雨小桥,流水潺潺,其人其文化含蓄婉约;塞北草原,辽阔无垠,水草丰美,其人其文化粗犷豪放……可见,地域不同,其人其文化也就有所差异。
  请根据上面的文字,以“家乡情韵”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题目自拟,文体自定(诗歌除外);(2)要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3)做到文从字顺;(4)不少于600字;(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其他文献
开阔的山脚下,列立了百十号男女,他们身穿洁白羊皮褂、大红裤子,在群山为背景的大地上等待声音的召唤。有了,是唢呐声,像是从天上忽然落下来的,又仿佛是从地下陡然冒出来的,游丝般苍凉、悠婉地响了起来,恍若无影的手指弹在人们的心尖上。  扇鼓手们一惊一动,犹如春天里出圈的羔羊,“哗——”地一下冲散而出,在浑亮的鼓乐声中摆首起舞,扭身踏浪。他们挥动着百十面扇形羊皮手鼓,嘭嘭敲打,跳起来、缠起来、绕起来、腾沓
期刊
丁酉年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圈粉”无数。去年第一季,节目一经推出就收获好评如潮,如今第二季的节目“观众缘”更强,“诗词力”更猛,收视率一路走高。在“一笑二闹三跳四唱”的娱乐节目充斥屏幕的时代,《中国诗词大会》以如此优雅的方式脱颖而出,令人欣慰,促人深思。《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
期刊
【文题亮相】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的《游子吟》,道出了天下游子共同的心声,也触动着每一位儿女对母亲的绵绵情思。然而,成长的路上,不仅有母亲对我们的深情相扶。也有父亲为我们的默默付出。  请以“成长路上的父爱”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1)内容充实,叙事清楚,结构完整;(2)综合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行文;(3)要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5)不少于
期刊
简介  苍溪,古有“川北淳邑”之美誉,今有“锦绣梨乡”之雅称。苍溪县陵江镇初级中学就位于这座美丽的县城北侧的龚家山腰上,始建于1986年,风雨兼程地走过了31个春秋。学校现设有36个教学班,学生2600余人,教职工125人。  陵江镇中在艰难中起步,在改革中发展,在拼搏中崛起,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现已成为四川省广元市第一所“示范初中”。学校曾先后获得“四川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四川省推行《国家体育
期刊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经营着小小的生意,身份卑微却具有独特的个性和精神。他们虽然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但精神世界却极其丰富,精神品质极其高尚……  一天,我抱着一大摞广告单,站在大街地铁出口处,一张张地递到每个从地铁出口处冒出来的乘客手中。有的人接过来看都没看一眼,就随手扔掉了,有的人干脆懒得接。快到中午了,但我手里的广告单还有厚厚的一摞。我站在凛冽的寒风中,冻得瑟瑟发抖,早上吃的那碗面早就被消化掉了。 
期刊
【文题亮相】  因为有你,我的世界变得更温暖;因为有你,我的世界变得更快乐;因为有你,我的世界变得更精彩……请以“因为有你”为题目,写一篇作文。要求:(1)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要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  【写法指津】  一、审题。这个题目从修辞看应属呼告。作文应是“我”(写作者本人)对“你”(写作对象)的感情诉说、思
期刊
【就医作文】  在阳光下成长  那时,正值落叶时期,一片片落叶着实让人感觉到了生命的凄凉。  这天,老师布置了一个课外实践任务——收集秋天落叶。我有摘树叶制作书签的习惯,但落叶却从未关注过。带着些许好奇的心情,我来到了家附近的公园。  小路上的人和车都很少,地上的一层落叶被踩的哗哗直响,这种声音很清脆,为凄凉的秋天增添了些许韵味。低头细找,落叶都被踩的不成样子了,我只能在草丛里摸索,最终还是找出了
期刊
我爱繁花似锦、绿色葱茏的春,对于这满眼枯黄、毫无生机的秋,着实不喜。此时,秋风萧瑟,一片片落叶让人感觉到了生命的凄凉。  这天,老师布置了一个课外实践任务——收集秋天的落叶。我本就有摘树叶制作书签的习惯,但落叶却从未关注过。落叶能干什么?带着满肚子的问号,我来到了家附近的公园。  公园很安静,热闹了一个夏天的知了销声匿迹了,微风拂过。树叶沙沙作响。大地上铺满了一层或厚或薄、或苍或灰的叶。  有风的
期刊
随着下课铃声响起,静谧的学校渐渐喧闹起来。我跨上破旧的老式自行车,看着许多来接孩子的家长。惆怅在心中掀起波澜。打小,我的母亲便在偏远的山区支教,只有节假日才能回来;父亲则是个平凡的工人,每日辛勤操劳,才能勉强维持全家的生计,可我多么希望他们能来接我一次啊!  带着无尽的苦涩,我缓缓地骑车前进,无数山地车很快便超过了我。望着它们粗大的轮胎。我嘴角弯起自嘲的弧度。这时。前方的一辆山地车倏然刹车,在地上
期刊
我是一名新兵,刚被分到14中队。在这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和我一样没有战斗经验,从未摸过枪的年轻人,几乎都被征到前线战斗去了。  敌人来势汹汹,导致我们这群新兵只有一天的准备时间,就要上前线打仗。没办法,我们只能在军官的指导下胡乱练习了一番。  一天的训练很快就结束了。我躺在床上,心里有丝丝不安。战争何时才能结束啊?如今,大地千疮百孔,百姓生不如死,都是战争带来的。如此美丽的星空,以后我还能不能再见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