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点说”的多时段思考

来源 :支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ongti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下湖北作为中部发展支点而崛起,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依据。简言之,“支点说”由湖北的地理形胜、文明积淀所奠基,由时代机遇所激活,正通过湖北6000万民众的奋发努力得以实现。孙中山的“知难行易说”有一定道理,当下推进“支点”建设,要解决认知层面的问题,有了清晰的认识,践行就顺当一些。领导层与大众层有必要在“支点”建设上形成文化自觉,其中领导者决策的历史依凭深度、因势利导的机智程度、推进力的准确性与强劲度,尤关紧要。
  法国年鉴学派理论颇得唯物史观精义,其代表学者布罗代尔(1902—1985)提出区域研究的“三时段说”(长时段[地理时段],可称之“结构”;中时段[社会时段],可称之“局势”;短时段[个体时段],可称之“事件”)。参酌其说,在探讨区域发展问题时,应该注意短时段发生的偶然性事件,更必须重视结构、局势的必然性影响,通过长一中一短时段交并观照、在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上作辩证考析,这或许有助于我们获得关于湖北发展战略的深解。
  就长时段结构性因素而论,湖北拥有成为中部发展支点的优越自然禀赋
  湖北地处亚热带北沿,人类文明发生线——北纬30度线横贯全省南部,而此纬线通过的几大人类文明发生地(印度河流域,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因副高压控制,多是气候干热的沙漠地带(其文明全然依靠江河灌溉,故有“埃及是尼罗河赠礼”之说),而湖北所处的长江流域得大自然眷顾,亚洲大陆中部崛起的青藏高原和横断山脉阻挡来自太平洋季风的水汽,使长江流域水热资源充沛,最适宜人类生存发展,是中国乃至世界自然禀赋优越、发展潜力巨大的地域,而湖北又是长江流域条件最好的区段之一。其优胜处可归结为“水”一“通”一“中”三字。
  中国第一、世界第三大河长江贯穿湖北,与其最长支流汉水交会于此。湖北又是“千湖之省”,湿地广大,成为“第一资源——淡水”富集区。湖北应充分认识自身的淡水优势,注意保护和利用水资源,发展与水相关的产业,做好水文章。此乃摆在湖北人面前的一个大题目。
  湖北是九省总汇之通衢、水陆交通枢纽,汉口被称之“东洋芝加哥”。九省通衢的含义因时而变,我们不能躺在古代和近代的老观念上讲“九省通衢”,而必须从工业化晚期、后工业文明初兴的新形势下,重整“九省通衢”雄风(水陆空几纵几横交通枢纽、现代信息中心等等)。这是摆在湖北人面前的又一个大题目。
  如果说中国的自然地理中心在甘肃兰州,那么湖北则是中国的人文地理中心、经济地理中心、人口地理中心。以武汉为圆心画圆圈,中国主要大都会及经济繁荣区皆在圆周近旁。居中可南北呼应、东西会通。居中而求其大通,是摆在湖北人面前的第三个大题目。
  对于湖北的形胜之优、之重,古今中外有历史眼光的论者多有阐述——
  卓越的历史地理学家顾祖禹(1613—1692)在《读史方舆纪要》中论及全国形胜之地时说:以天下言之,则重在襄阳;以东南言之,则重在武昌;以湖广言之,则重在荆州。三城皆在湖北。
  外国人亦对湖北形胜极为看重。早在1850年,英国政府在分析世界各口岸时,将英国伦敦、日本江户(1868年后改称东京)和中国汉口并列为最具价值的港口大都会。美国《竖琴》杂志1918年刊载魏尔·瓦尔特《中国的芝加哥》一文。自日、美人士倡其说,汉口为“东方芝加哥”之名播扬海内外。
  时至当代,湖北武汉的形胜之优赢得更高美誉度。美国著名学者麦金利·康韦在《未来学家》杂志1999年6—7月号发表《未来的超级城市》一文,预言武汉将进入“21世纪全球十大超级城市”之列,武汉因“淡水资源丰富、腹地市场广阔、科教实力雄厚”而名列全球“第二超级城市”。
  我们今天驻足黄鹤楼,放眼“江汉朝宗”胜景,也会由衷发出浩叹:不能辜负这片上苍赐予的丰美大地。
  就中时段的局势性因素而论,湖北具备成为中部发展支点的深厚历史积淀
  湖北是古人类(郧县人、郧西人)栖息地、稻作文明(屈家岭文化等)发祥地之一。
  以湖北为中心地段及设都处的楚国,历史与周朝等长(800年),战国时拥有半壁江山,楚与秦同为最有力量统一全国的诸侯。
  楚地是商周战略物资青铜的重要产地(大冶铜绿山),这是楚国强盛、楚文化繁荣的重要物质基础。
  楚文化发达(哲学上的老一庄,文学上的庄一骚等等),与中原文化(齐鲁、三晋)二元耦合,并驾齐驱,文、哲、艺、技可与希腊罗马一较短长。
  秦汉时期,湖北相对沉寂。
  东晋、中晚唐、南宋,文明重心南移,初至江浙,渐向两湖推移,推移线路略如锐角三角形的两边,故宋有“苏湖熟,天下足”之说,明有“湖广熟,天下足”之谚。明清以来,汉口为“四大聚”之一、“四大名镇”之首。英国人1850年称,汉口作为商业都会,世界上仅伦敦、江户可比。(此时湖北尚未对外开放)
  湖北开放始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由“汉口开埠”、“张之洞督鄂”两大契机,湖北从深处堂奥的内地省份迅速崛起,成为中国近代工业、近代文教发祥地之一,成为辛亥首义之区。章太炎等定都武昌的倡议,孙中山“一都(武汉)四京(北京、南京[广州]、东京[南京]、西京[重庆])说”,皆是根据地理条件和文明积淀之综合,对武汉作为全国中心城市、湖北作为中华枢纽的高度估量。
  就短时段的事件性因素而论,近代湖北多次领受战略支点安排
  后发型的中国近代化,是自上而下推进的,由官方决策与主导。
  近代湖北在全国战略地位的突显,与清政府、慈禧的布局考量直接相关:扶植重臣张之洞,在湖北这个形胜之地、九省通衢经营第二洋务中心,制衡李鸿章的淮系及北洋洋务中心。清廷和慈禧既是选中张之洞这个人,也是看中湖北这块战略形胜之地。此一短时段的决策性事件对近代湖北发展的影响也至关紧要。
  在督抚频繁调动的清朝,张之洞在湖广总督任上达18年之久,是罕见特例(另例是李鸿章任北洋大臣22年)。张之洞没有辜负朝廷重托,没有虚掷历史机遇,成就了耸动中外的“湖北新政”(1889—1911)。
  兴实业:汉阳铁厂,亚洲第一家钢铁联合企业,清末民初占全国钢铁产量九成以上;湖北枪炮厂,中国最大的军工企业,“汉阳造”成为清末民国陆军主要枪炮来源;布纱丝麻四周,仅次于苏沪的纺织工业中心。对外贸易,汉口“驾乎津门,直追沪上”,为全国第二大外贸口岸。   练新军:使用洋械,实现“冷兵器”向“热兵器”转化,学德国、日本军制,录用知识青年,士兵文化素质高。湖北新军在几次全国性“秋操”(军事演习)中皆名列冠军,是与北洋六镇同为清末最精锐陆军。
  办文教:书院改制(两湖书院等)等;建新学堂,(1893年创立自强学堂,武汉大学前身;1898年创立农务学堂,华中农业大学前身;1898年创立工艺学堂,武汉钢院一武汉科技大前身),1904年建图书局(湖北图书馆前身),为中国第一个公共图书馆。湖北历史较悠久的文教单位多可追溯到湖北新政的业绩。
  编订中国第一个实施了的近代性学制——癸卯学制。
  大量派遣留学生。湖北是20世纪初年留学生最多的省份。
  张之洞治鄂,湖北由一个内处堂奥、中等发展水平的省份,跃升为清末新政的领先区域,辛亥首义在这个拥有近代工商业、近代文教(连同知识分子)、近代军队的区域爆发并取得空前胜利,决非偶然。孙中山因此称张南皮为“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此诚画龙点睛之笔。
  “湖北新政”的横空出世,当然是短时段事件,与慈禧一张之洞的决策与运作相关,具有偶然性,而其依凭的是长时段的地理形胜、中时段的社会局势,历史人物在事件中发挥能动作用,与物质条件和时代趋势交融互动,终于成就一番事业。这是“时段理论”的一个很好的注脚。
  带际开发战略一度限制湖北,时下却给湖北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广土众民的国度,现代文明不可能立即普遍开花,而必须有一个带际推进安排。就改革开放新时期而论,带际发展的大势是从东部沿海起步,渐次向中西部推进。湖北的发展当然不可能自外于此一带际战略。
  近代湖北曾是文明领先之区。直至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初,仍居全国第一方阵(GDP全国第四,仅次于沪、京、辽)。改革开放新时期,湖北虽有进步,但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沿海,广东、江苏、山东、浙江等领先湖北。20世纪末叶,湖北GDP在全国排名跌落到第十多位。而时下带际战略已推进到中部崛起阶段,2011年GDP回升进前十名以内,展望前景,长江中游承接“珠三角”、“长三角”、“环渤京津冀”,正进入发展黄金期。
  湖北要赶超,须志存高远、立足前沿、发力强劲,实现“弯道超越”。
  勿忘先哲“取法乎上”的遗教。发达国家、国内先发地区产业转移,湖北当然可以有选择地承接,这是后发地区发展的一种契机,但决不能满足于此,一味拾取那些高能耗、高污染、低副加值的产业,亦步亦趋跟着发达国家、国内先发地区屁股后面走,此乃“取法乎中,仅得其下”的末路。瞄准先进,作蛙跳式跃进,才是当取之上策。用力于高端研发、高端产业、高端服务、集约型高端农业,应为湖北的追求。
  再举一“取法乎上”、志在前沿的实例:武汉大学遥感测绘专业,李德仁、宁津生等教授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那时的条件还十分简陋),就紧盯世界最前沿,经三十年持之以恒的努力,成为国际公认的此一领域的翘楚。
  社科领域,张培刚教授在20世纪40年代初研究传统农业在工业化中的作用,成为发展经济学创始人,武大谭崇台教授等承其说,武大、华科大成为国际公认的发展经济学研究重镇。人文领域,吐鲁番文书整理及研究、楚简破译及研究、辛亥革命研究、张之洞研究、中哲史及国学研究等,均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湖北的发展还可以参酌国际案例。瑞士、挪威、爱尔兰、芬兰,19世纪都是欧洲最落后国家,后以先进文教、前沿经济引领,于20世纪跃升为经济最发达、社会建设最先进的国度。
  近代湖北曾是文明领先之区,后因带际战略安排,一度落后,当下正进入复归其位、更上层楼的时候。而实现这种提升,自然秉赋、历史积淀是基础,作为历史主体的人的正确抉择和主观努力则是关键。提振民众的幸福感、归宿感,是人的能动性得以发挥的基础,因而社会建设、精神文明建设至关重要。没有天上掉馅饼的便宜事,别人也不会给我们提供免费午餐。“支点”地位的获得,不能“等、靠、要”,一切都有赖湖北民众及其领导,凭藉自然优势、历史积淀,作出正确的进路选择,持续地、坚韧不拔地奋力拼搏。
其他文献
谁也不能否认,区域经济整合已成为推动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发展越来越重要的支柱力量。湖北正在逐步形成武汉、襄阳和宜昌、其余各市州在全省经济总量中各占三分之一的布局,加快形成多点支撑、多极带动、各具特色、竞相发展的区域经济新格局。  湖北坚持把构建战略支点作为总目标、总任务,统领“两圈一带”、“四基地一枢纽”、“一主两副”等战略以及大别山革命老区和武陵山少数民族试验区等上作平台,构建形成一元多层次战略体
期刊
2011年,广东省GDP达到5.3万亿元,排名全国第一;从2007年开始,浙江省GDP一直位列全国第四名。多核驱动、协调发展,是这两个省的“财富密码”。  广东:“3+2”新格局  “全国最富的地方在广东,最穷的地方也在广东。”2010年3月,广东省提出,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要解决好区域协调发展问题。  广东“最富”的地方在其南部,即珠三角经济圈,由珠江沿岸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惠
期刊
信奉“小而美”的马云,计划在未来扶持100家年销售额过百万的商家。  “七剑下天山”  76亿美元,马云终于从雅虎手中夺回了阿里巴巴的控制权,这次股份回购完成后,阿里巴巴集团的估值上升至近400亿美元。接下来,阿里巴巴集团的整体上市或许成为马云50岁之前的又一件大事。  在风云莫测的超链接時代,马云一直冠压中国商界风云榜,阿里巴巴的新一轮动向也牵扯着互联网行业的神经。  9月20日,阿里巴巴集团宣
期刊
核心提示:传统媒体应积极与电信运营商在新媒体平台、业务推广、客户资源共享和信息化应用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进而衍生出更多能适应当前时代的传媒产品,携手进军移动互联网这一新兴市场。  移动互联网正在改变用户接受信息的习惯和媒体的传播方式。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5.64亿,其中手机网民为4.2亿,这意味着有超过7成的网民在用手机上网。我们生活中的碎片化时间正在被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等一
期刊
一潭死水式的金融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我们应该做的,是完善商业监管模式,来预防金融危机的出现。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就有很多非常好的金融尝试。当时,所谓的非正式金融不仅存在于浙江,而且在贵州、广西、辽宁都有,这些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开放的尝试,都在农村地区,鲜见于城市,但这种模式并没有得以延续。  在20世纪90年代,一项统计研究发现,如果把因变量作为获得贷款的数目,自变量是每个城市的发展地位,
期刊
“中心或者核,包含了所有最先进的事物和极其丰富的事物。中间地带,尽管它包括中心地带各种事物的一些部分,然而它只能享有其部分收益,中间地带是‘第二位’的地带广大的边缘地带,伴随着分散的人口,集中体现了落后和过时的状态。”30多年前,法国历史学家费尔南德·布劳德尔认为,这种差异化的地理学是对世界历史的一种解释,而区域差异不是现在才有的。  更早的时候,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德国地理学家瓦尔特·克里斯塔勒
期刊
中国经济实现了长达30多年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过去10年,我们紧紧抓住和用好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奋力拼搏,开拓进取,中国经济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温家宝  数语  3  第3个载人进入太空的国家  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185  三峡大坝全线设计高程185米  2006年,达到海拔185米设计高程的三峡大坝全线建成,是
期刊
葛洲坝水电站兴建,宜昌实现第一次腾飞,从小城市发展到中等城市;三峡工程建设,宜昌实现第二次腾飞,从中等城市发展到大城市;现在,宜昌提出要从大城市迈向现代化特大城市,靠什么支撑?  “咔嚓!”、“咔嚓!”……  站在三峡大坝坝顶,李风俯身趴在栏杆上,远眺蜿蜒如龙的长江。他左手端相机,右手不停地按着快门,雄伟的三峡大坝及远方的宜昌城区不断被定格在镜头中。  李风是宜昌市青年摄影家协会主席,这次来到三峡
期刊
中国汽车新城、中国织造名城、中国新能源之都、中国生态食品之都、航空航天产业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等城市新定位,是对“产业襄阳”的最佳诠释。  9月13日,总投资150亿元的龙蟒“360”项目在位于南漳县武安镇的襄阳磷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开工。这是继投资123亿元的兴发“122”项目去年12月开建后,襄阳市单体投资过百亿元的又一重大项目。  襄阳的产业正呈现出齐头并进之势。据统计,今年上半年,襄阳全市
期刊
要实现区域平衡发展,就要实施“分散财富”政策,但要在政策间找到一个适当的平衡点并非易事。  多年来,韩国经济发展一直存在区域不平衡问题。多项指标显示,首尔都市区正面临着住房紧张、交通拥挤、地价飙高、城市舒适度降低和环境污染等多重困扰。对此,韩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应对措施,重中之重就是要控制人口,转移产业用地,最终达到国内各地区平衡发展。  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韩国政府通过迁移国家政务办公中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