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效的语文教学是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获得进步与发展,从而提升语文素养、亲历学习过程和掌握学习方法。要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来着手:
一、设计好导入环节
心理学研究表明,活动是培养兴趣的基本途径,丰富多彩的活动能使学生广泛地接触事物。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猜谜语、唱歌、复习等形式,来设计课程的导入环节。如在教学《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教师可用歌曲《明月几时有》来导入新课,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让学生充分地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也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影视作品。总之,有目的地组织各种各样的课堂教学活动,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只有学生对所学学科感兴趣,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才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能学”。因此,在创设情境时,教师要重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出发,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并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示给学生,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积极性。例如《安塞腰鼓》这篇课文按“鼓响之前——腰鼓表演——鼓声止息”可以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呈现出“静——闹——静”的表演过程。在上完第二部分时,笔者巧妙地创设了一个情境,对学生说:“同学们,第二部分描写腰鼓表演时的‘闹’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它分别从四个角度展示了腰鼓舞的艺术魅力。”接着,笔者又播放了鼓声的录音,在学生欣赏的时候,忽然鼓声停息,课堂上一下子静得出奇,过了大约六七秒钟的时间,笔者问:“同学们,刚才这会儿时间,你们有什么感觉吗?”有的学生说:“好静啊。”有的学生说:“就是感觉太静了,太突然了。”一段六七秒钟的静默,便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了喧腾后的寂静,这样学生就会入情入境,在不知不觉中,体会到“以静衬动”的妙趣。
三、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融洽师生情感
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不仅只是知识的施与授,更重要的是情感的交流。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就是尊重和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则是教学的前提。尤其是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营造和谐的教学气氛。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有人曾经把有效的学习过程概括为“你听来的就会快忘掉,你看见的就会记住,你做过的才能理解”,也就是说在教学中,教师必须给抽象的概念赋予鲜活的生命,让课堂回归生活。比如在教学《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花儿呈现红色的主要原因是“它的物质基础”,笔者先让学生做了一个小实验,把一朵红色的牵牛花泡在肥皂水里,观察其颜色变化——颜色由红变蓝,再把变蓝的花泡在醋里,观察其变化——颜色由蓝变红。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到了花儿颜色的奇妙变化,激发了他们想了解变化的原因,这样就顺理成章地引入了新课。
3.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后,还要进一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释疑。针对一般问题,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来解决;针对关键、重点和难点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教师只从旁点拨,让学生在质疑、释疑的活动中,闪现出智慧的火花,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语文学科具有综合教育的功能,融思想性、科学性和知识性于一体。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科学地进行语文教学,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还有待语文教师进一步转变观念,明确中学语文教育的功能和目的,遵循中学生语文学习的规律,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寻求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最佳途径。
(作者单位:江西省崇义县横水中学)
一、设计好导入环节
心理学研究表明,活动是培养兴趣的基本途径,丰富多彩的活动能使学生广泛地接触事物。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猜谜语、唱歌、复习等形式,来设计课程的导入环节。如在教学《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教师可用歌曲《明月几时有》来导入新课,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让学生充分地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也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影视作品。总之,有目的地组织各种各样的课堂教学活动,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只有学生对所学学科感兴趣,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才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能学”。因此,在创设情境时,教师要重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出发,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并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示给学生,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积极性。例如《安塞腰鼓》这篇课文按“鼓响之前——腰鼓表演——鼓声止息”可以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呈现出“静——闹——静”的表演过程。在上完第二部分时,笔者巧妙地创设了一个情境,对学生说:“同学们,第二部分描写腰鼓表演时的‘闹’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它分别从四个角度展示了腰鼓舞的艺术魅力。”接着,笔者又播放了鼓声的录音,在学生欣赏的时候,忽然鼓声停息,课堂上一下子静得出奇,过了大约六七秒钟的时间,笔者问:“同学们,刚才这会儿时间,你们有什么感觉吗?”有的学生说:“好静啊。”有的学生说:“就是感觉太静了,太突然了。”一段六七秒钟的静默,便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了喧腾后的寂静,这样学生就会入情入境,在不知不觉中,体会到“以静衬动”的妙趣。
三、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融洽师生情感
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不仅只是知识的施与授,更重要的是情感的交流。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就是尊重和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则是教学的前提。尤其是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营造和谐的教学气氛。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有人曾经把有效的学习过程概括为“你听来的就会快忘掉,你看见的就会记住,你做过的才能理解”,也就是说在教学中,教师必须给抽象的概念赋予鲜活的生命,让课堂回归生活。比如在教学《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花儿呈现红色的主要原因是“它的物质基础”,笔者先让学生做了一个小实验,把一朵红色的牵牛花泡在肥皂水里,观察其颜色变化——颜色由红变蓝,再把变蓝的花泡在醋里,观察其变化——颜色由蓝变红。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到了花儿颜色的奇妙变化,激发了他们想了解变化的原因,这样就顺理成章地引入了新课。
3.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后,还要进一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释疑。针对一般问题,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来解决;针对关键、重点和难点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教师只从旁点拨,让学生在质疑、释疑的活动中,闪现出智慧的火花,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语文学科具有综合教育的功能,融思想性、科学性和知识性于一体。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科学地进行语文教学,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还有待语文教师进一步转变观念,明确中学语文教育的功能和目的,遵循中学生语文学习的规律,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寻求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最佳途径。
(作者单位:江西省崇义县横水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