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制剂处理对双低菜籽粕饲用品质的影响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h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不同的条件下以微生物制剂处理双低菜籽粕,测定双低菜籽粕粗蛋白(CP)、脂肪、硫甙、植酸以及蛋白质酶解率变化,以寻求提高双低菜籽粕饲用品质的有效途径和最佳处理条件.结果表明,微生物制剂处理对双低菜籽粕的CP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脂肪含量仅在8 d 28℃处理条件下才有显著性降低(P<.05);硫甙、植酸含量有降低趋势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种不同的处理温度均能显著提高蛋白质的酶解率(P<.01),而处理时间则没有表现出相似的效应(P>0.05),并且温度和时间2因素间也无互作效应(P
其他文献
首先利用单因素试验对桑黄茵丝培养基基本成分进行确定,然后利用正交设计对其配比及生长条件加以优化,得出最佳配比及条件:葡萄糖20g,蛋白胨2.2g,磷酸二氢钾0.46g,磷酸氢二钾1.0g,硫酸
根据GenBank已公布的禽流感病毒H9亚型血凝素蛋白编码基因,设计了一对引物(H1和H2),RT—PCR扩增禽流感病毒A/Duck/Shanghai/02/99(H9)g/HA基因,扩增片段与载体pUCm—T的连接产物转化大肠
40头荷斯坦高产奶牛采用配对分组设计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20头.试验组奶牛自分娩当日起在基础日粮中添加400 g瘤胃稳定性脂肪,至产后90日龄时结束.统计奶产量,并分别于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行,小学科学的教学内容也在不断创新,教师在对教学方式进行探究的同时,也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及个性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调整,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教师所教授的内容产生兴趣。为了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教师不仅要在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讲授课本知识,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让他们带着兴趣学习这门课程,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对核心素养
对贵州平塘、惠水两县5个收购站点分别从收购库存烟垛中随机抽取K326品种的C3L和C3F各3组样品,经化学检测和感官评吸,汇总了10个烤烟样品12项烟叶质量数据,采用DTOPSIS法进行
选用 21日龄的杜×长×大三元杂交早期断奶仔猪 160头,按窝别、性别和体重分为 2组,即对照组为基础日粮,试验组为基础日粮+ 0.1%复合卵黄抗体粉剂.表明: 21~ 35日龄阶
钙蛋白酶抑制蛋白(CAST)是钙蛋白酶系统的内源性抑制剂,并且已经被确定能影响宰后肉的嫩度.本研究采用PCR-RFLP技术,分析了CAST基因在125头PIC杂交猪中的多态性分布及其与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文化水平逐步提高,病人到医院就医时除了对业务技术要求更高,同时对服务水平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在规模相同、技术水平相近的医院间服务文化中的服
介绍了10%乙羧氟草醚水乳剂的制备原理、乳化剂等助剂筛选过程;并参照FAO标准对其性能、指标进行了测定。试验结果表明所筛选的最佳配方具有成本低、工艺简单、经济效益显著等
该文以南京市高淳县东坝镇青山新社区规划为例,在对该社区空间现状和特色挖掘的基础上,探讨了新社区旧村保留空间及新区建设空间规划中的差异化策略,并对青山新社区的特色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