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需要自查,监管部门需要反省

来源 :E药经理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t1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月22日CFDA要求企业自查临床数据是否真实完整,该文件一经发布立即引起行业震动,有企业甚至给这个文件冠以“7.22惨案”如此夸张的别名。而反响如此剧烈的原因在《谁为临床自查埋单?》一文中已有提及,“因为临床数据不规范甚至造假已经成为行业内公开的秘密”。沉屙陋习要被扫除,早已熟稔其中的当事人岂会无动于衷。文章虽然列述了造成这一问题的多个原因,但笔者对于CFDA在这一问题产生和解决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存在很多疑问。
  临床试验质量管理存在如此重大的漏洞,CFDA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显然,对于临床试验过程中相关规范的执行,CFDA并没有采取有效措施监管企业严格落实。即便临床自查被称为史上最严,但是其中要求企业提交的信息几乎都是基本信息,是企业在临床试验过程中应该遵守和做到的规定动作。CFDA的审查核验中心为何没有及时处理临床试验数据所暴露的问题?药品审评中心为何没有退审数据存疑的申请?地方药监局为何没有把临床试验数据明显不规范的申请挡在门外?
  当监管缺失或者无效的时候,企业的逐利本性就会被无限放大,以至于危害公共利益。临床自查现在所针对的品种都还没有上市,那对于临床数据不规范,甚至造假的已上市使用的品种呢?几万件积压在药审中心的申请中,临床数据存在问题的占到多少?已经上市的品种中,同样存在问题的品种又占到多少?谁应该回答这个问题?谁又有能力回答这个问题?
  现如今,有关临床自查的作用和效果仅局限在可能帮助CFDA减少申报量,缓解药品审评积压,以减轻由此带来的巨大社会和政治压力。单凭企业自查,CFDA复查这一手段如何真正解决临床试验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对于临床试验质量过程的有效监管依然未见清晰可行的规划。所以,临床需要自查,而监管部门要做的是自我反省。—北京 黑咖啡
其他文献
吉利德治疗丙肝的抗病毒药物Sovaldi顶住了严峻的定价压力,虽然只是专科药,却在2014年卖出了史无前例的100亿美元。全球知名医药市场咨询公司Evaluate Pharma预测Sovaldi以及它的联合用药产品Harvoni在2015年销售将超过150亿美元,届时将轻松打破医药行业有史以来最畅销药立普妥的年销售记录。  目前,超过50个药品的全球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根据汤森路透的预计,201
期刊
2015年2月,默沙东与先声药业的合资公司先声默沙东解体。两个月后,海正辉瑞CEO肖卫红宣布离职。一方面,曾被寄予厚望的跨国药企与本土企业的合资公司发展不尽如人意。而另一方面,7月,海正和赛诺菲签署了《非约束性合作备忘录》,计划建立合资企业,辉瑞也与鱼跃签订为期3年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跨国药企与本土企业合作,以期贴近中国市场的努力仍在以不同的方式摸索、推进。  从30年前,日本大冢在中国成立第一家
期刊
尽管2015版《药典》在整体上提升了对药用辅料质量控制的要求,但纳入《药典》的辅料品种还远远不够,在高端药用辅料、注射用及生物制品等高风险品种的药用辅料标准制定上,尚难以满足行业要求。  2015年6月10日,国家食药监总局(CFDA)发布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2015版《药典》”),并于2015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在2015版《药典》中,药用辅料的标准首次单独编制成册
期刊
2014年中国数字化医疗市场获得的风险投资从医药电商、医患在线交流服务到疾病管理应用软件,不一而足。而这一切仅仅只是开始。预计到2020年,按照用于数字化医疗的支出计算,这一市场的规模将达到近7000亿元,较2014年约180亿元的水平有极大提升。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国医疗行业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医疗行业价值链的每个环节都会受到影响。因此不论属于哪一类企业,所有涉足医疗行业的机构都必须开拓新
期刊
2015年7月,跨国药企葛兰素史克(以下简称“GSK”)宣布对其3款乙肝抗病毒药物实施降价,降价幅度为20%~30%。此消息引发业界对跨国药企药品价格的关注和热议。行业人士认为,GSK此次降价或将拉开跨国药企原研药降价大幕。  “中国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都在变化,我们也要随之变化。”GSK全球CEO安伟杰已明确表示。毋庸置疑,对于跨国药企来说,中国的药品价格政策正在发生深刻变化。2015年5月,国
期刊
当精准医疗计划被奥巴马提出来,这几个字似乎瞬间被镀金。由此引发的投资热潮已如火如荼。在中国,奥巴马提出开展“精准医疗”计划没多久,我国科技部也召开会议计划启动精准医疗计划。在某次行业研讨会上,一位外科医生吐槽,中国的精准医疗计划刚刚有一些风声,诸多的医院、企业、研究机构以及投资界就开始纷纷往里面挤,似乎600亿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可见,其热度丝毫不弱于美国。虽然中国所谓的精准医疗计划,目前还
期刊
“你认为是‘GSK事件’引起了跨国药企在华销售模式的转型么?”“不是,甚至可以说‘GSK事件’跟外企销售模式转型没有太大关系。”当本刊记者向离任海正辉瑞CEO职位不久的肖卫红抛出这个问题时,他很快给出了答案,且对销售模式转型是否成功持怀疑态度。  销售变革前途未卜  2013年底,GSK在以各大区为单位召开的区域会议上宣布了未来公司计划中的两个重点内容:取消指标考核和改革奖金制度。  新的销售模式
期刊
广西梧州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中恒集团属下的二级公司,是集生产、销售、研发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型高新技术制药企业。  梧州制药作为广西老牌中药制造企业,已拥有了位居国内前列的丰富产品资源,产品治疗范围囊括了心脑血管、跌打、妇科、呼吸系统、泌尿系统、保健等多个领域。拥有药品注册证309个,注射用血栓通等国家专利产品5个,全国独家生产品种21个,收载于《中国药典》品种92个。注射用血栓通更是确立了广
期刊
中国市场对于跨国药企来说吸引力依旧,其市场规模在过去二十年中高速发展。全球著名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预计,到2017年,中国药品花费将占到全球12万亿美元药品花费的15%。  然而,在华发展的成本也越来越高。中国市场的利润率低于发达国家市场,而在举国反腐深入医药行业之后,政府的监管态度愈发强硬和严格。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趋势就是国家层面正在努力重构整个产业,具体表现为加强对于内资企业的重视和扶持。中国政
期刊
E:近两年来,跨国药企的中国掌门人,与你交流最多的话题是什么?  卓永清:被问及最多的是中国市场未来的发展到底好还是不好。因为这一两年来医药产业的相关政策正处于调整期,而且每一个部门所出台的政策指向有时候又会相互矛盾,所以跨国药企在这时候对政策出台的真实想法和意图不太理解。还有就是合规的走向问题。  E:目前在华跨国药企的状态是怎样的?如何应对现在的政策挑战?  卓永清:我认为今年是医药产业的一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