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昆虫从高处落下摔不死呢?

来源 :学生导报·东方少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buji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知道,坠落的受伤来自于速度的净值,而不依赖于身体尺寸和坠落高度的比例。等比例地放大速度,或者是放大坠落的高度是不合理的。
  其次昆虫实际上比我们想象的坚固得多。我们知道,物质的密度是近似恒定的,那么昆虫的质量就与它自身尺寸的3次方成反比。而重力都会作用到材料的横截面上去,横截面是反比于尺寸的2次方的。也就是说,假设把人类缩小一百倍,实际上人类身体的坚固程度要扩大100倍。这也恰恰是限制地球上物种尺寸的因素。
  另外一个因素是空气阻力,在低速区域时,空气阻力近似正比于迎风面面积也就是正比于尺度的2次方,而重量正比于尺度的3次方。所以对于尺度为人类一百分之一的昆虫来说,空气阻力对它们的效果很强,它们的坠落效果等价于把人类在一百倍空气阻力中坠落的效果。
  对于大部分昆蟲,还有一种因素,它们大部分都有很强的身体强度。它们的身体结构和材质实际上是相当抗揍的。这是次要的原因。
  因此,在这三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坠落对昆虫来说威胁不大。
其他文献
编者按:飞花令,原本是古人行酒令时的一个文字游戏,源自古人的诗词之趣,得名于唐代诗人韩翃《寒食》中的名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行飞花令时可选用诗词曲中的句子,但选择的句子一般不超过七个字。《中国诗词大会》等诗词综艺栏目也引进并改良了“飞花令”,选手在规定时间内说出含有规定关键字的诗句即可。  本栏目每周会推出飞花令,帮助同学们积累古诗词佳句。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长恨歌》 唐·白居
期刊
亲爱的朋友们:猜一猜这幅作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呢?或许你猜对了一半,可当我轻声告诉你:这幅画里面全是废旧的报纸和彩纸时,你可千万不要大惊小怪哦!这幅作品源于环保!  如火如荼的“垃圾分类”在上海成为了环保的新时尚,而我作为大家庭的成员也在不断地学习垃圾分类,从帮助妈妈在厨房里整理干、湿垃圾,到去社区参与宣传等等,眼看着我们居住的小区越来越干净、越来越整洁;垃圾箱前的塑料袋越来越少,这种种变化都让我感
期刊
所有天真可爱的小朋友都是在和蔼可亲的爸爸妈妈的呵护下长大的,但是当他们日渐长大后,终究需要迈向独立生活自主学习这一步的。  说说我二年级的这件事吧!  那时正处于寒假,爸爸不在家,只剩我和妈妈在家。平时爸爸在家,把所有事情都做掉了,现在爸爸不在家,所有事情都推到了妈妈的头上。妈妈做了不出三天,手上就起了冻疮,她突然又发烧了,可能是天气太冷或者太劳累的缘故吧!  有天晚上,我饿了。本来就身体不好的妈
期刊
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为契机,“2019,向祖国致敬”上海市中小学生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于今年6月启动,覆盖全市16个区近600所中小学校、中职校学生,13万人次参与。  日前,“2019,向祖国致敬”主题系列活动之“漫·游”中国板块“华光之翼”动漫节在中华职校举行。作为“2019,向祖国致敬”主题系列活动的一部分,“华光之翼”动漫节展出了系列活动中“漫·游”中国——学生动漫四
期刊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日本研究人员指出,数万颗巨大的岩石行星可能环绕超大质量黑洞运行,其方式类似于地球环绕太阳运行。  之前行星形成理论认为,岩石行星形成于环绕年轻恒星物质盘上的蓬松尘埃碎片。  但年轻恒星并非唯一存在灰尘盘的天体,超大质量黑洞周围也存在着灰尘盘,研究人员聚焦观察超大質量黑洞周围的物质盘,并得出结论称,行星可能是由黑洞物质盘上的蓬松尘埃形成的。  日本鹿儿岛大学专家指出,通过研究黑洞
期刊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天天出版社  内容简介:《为孩子解读<三国演义>》以问题为纲,提炼出了小读者最关心、兴趣最浓厚的一些问题,并从这些问题出发,深究《三国演义》的文学魅力及背后丰富的蕴含。这些问题串连在一起,就涵盖了《三国演义》的世界观、思想观、主要人物、核心故事等各方面的内容,是一种提纲挈领、高屋建瓴的解读《三国演义》的方式。作者用一种活泼、生动“接地气”的口语化演说形式来对《三国演义》进行
期刊
栅栏遮挡不住的魔术相机、自动伸缩的地铁拉手、手持微湿喷雾板擦……这些实用的科创小发明可以解决我们生活中常碰到的问题,但你知道吗,这些小发明其实都是“红领巾科创达人”的研究课题。  日前,2019年“雏鹰杯”——“红领巾科创达人”挑战赛终评暨第十七届上海少年科学院“小院士”评审会在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举行,从全市3000多名选手中脱颖而出的30名“科创小达人”一一汇报展示了自己的课题科研结果,他们的
期刊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中华儿女自古以来对“吃”一直很讲究,而如今,沪上这些学校在“食育”教育上也下足了功夫。  “食育”即通过了解饮食的来源、制作、营养价值、食品安全,以及怎样吃、吃多少等知识,从而对食物产生感恩之心,形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开心农场” 食育从耕种开始  刚刚过去的11月,松江区九亭第五小学的墨宝农场又丰收了!同学们忙着在菜地里采摘着绿油油的白菜、拔着白白胖胖的萝卜。过去的近一
期刊
一群学生“穿越”到2050年,  展開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小岛营救……这是某部科幻电影的场面?不!这是发生在普陀区中山北路第一小学的“CEO”创客课程上的一幕。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借助AI技术,开始了这场小岛营救。他们和辅导员老师一起搜集资料、动手实践、头脑风暴、深入研究,使大家设计的救援工具几经迭代,并不断完善了营救方案,最终形成了共同的学习成果——诺亚方舟。  在中北一小,“合作(Coopera
期刊
多位科学家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评论文章指出,地球系统陡然发生的不可逆变化,标志着地球的一种“紧急状态”。科学家援引证据表明,西南极冰原和亚马孙雨林缩减等临界点出现的可能性,或许比我们之前预期的更大。他们探讨了不同临界点之间互相作用可能产生级联效应,“潜在地将世界置于长期不可逆的变化之中”。  20年前,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认为,只有当全球气温上升超过5℃,才有可能达到临界点。但是,其最新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