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看看招聘主管怎样筛简历

来源 :销售与市场·成长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y07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人无数、火眼金睛的招聘主管即使未曾与求职者谋面,也可以从简历中窥一斑而见全豹。知己知彼,了解招聘主管如何从简历中沙里淘金,将大大提高你求职的成功率。
  
  在企业所有岗位的应聘简历中,应聘销售岗位的简历是最多的,也是最五花八门的。原因很简单,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任何一个企业对营销人才的需求都是巨大的,而居高不下的淘汰率和流失率也是营销队伍最大的一个特色;另一方面,数量多达8000万的营销人和每年加入这个群体的新生力量,使得每一个岗位都会有众多的竞争者。
  每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或者营销管理者,都面临一个问题:如何从这些五花八门、数量不菲的简历中筛选出符合企业要求的营销人?而每一个求职者也都面临一个问题:如何从这些五花八门、数量不菲的简历中脱颖而出获得招聘方的青睐?
  阅人无数、火眼金睛的招聘主管们,即使未曾与求职者谋面,也可以从简历中窥一斑而见全豹。对求职者而言,了解这些招聘主管们是如何从简历中沙里淘金的,无疑也将大大提高自己敲开求职第一道大门的成功率。
  那么,招聘主管怎样筛简历呢?
  
  看求职者的简历投递形式和过程
  见微知著,看求职者的简历投递方式,招聘主管可以评估其求职动机、工作态度、行为风格与思维习惯。
  有的求职者在发送简历的邮件中,只有简历附件,而在邮件正文中没有关于主题的丝毫说明。这类营销人在招聘主管眼中,要么是应聘意愿不强,要么是眼高手低的“清高”者。
  如果企业招来这样的营销人,那么在潜在客户面前,他最可能的行为就是,“嗯,这是我们的产品,你自己看吧!”对这种缺少换位思考、缺乏主动意识的营销人,招聘主管大都不吝惜于随手删掉他的简历。
  还有的营销人,应聘职位都写错了,或将发到其他公司的求职信不加修改就发了过来,这是一个严重的错误。这样的营销人在招聘主管看来,要么是“病急乱投医”,要么是粗心大意的马大哈,在遭遇销售压力或销售困境时,敷衍了事是他们最有可能采取的做法。客户明明是要今年的新品目录,他可能会将去年甚至前年的产品清单寄过去;遇到销售旺季应接不暇的时候,客户明明要求本月底交货,他可能会安排在下月月中或月底交货手忙脚乱,主次不分,只会给企业添乱。
  更有甚者,有的网络求职者,采用人才网站简历批量发送系统,向数十家企业发送简历,一键搞定。等到招聘主管打电话过去,他反觉得非常诧异,对企业认识更是一点也谈不上。这样发送简历效率倒是不错,但求职者的盲目显而易见。遗憾的是,网络招聘的简历中有绝大部分就是以这种形式发送的。
  
  看简历的行文风格及笔墨重点
  优秀的营销人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善于把握客户的心理,善于把所销售的产品或服务的特点,与客户的需求加以匹配。他们坚信,只有客户需要的产品或服务,在客户眼中才是最好的。
  这是一种思维习惯,是以客户为中心的思维习惯,这种思维习惯不仅仅在与客户打交道中会表现出来,在个人的日常生活、工作行为中也会自然地表现出来。
  在求职过程中,这种客户导向的思维习惯会体现在个人简历的表述重点上。个人简历是营销人推销自己的一个载体,招聘主管从简历的内容中可以看出其主人的思维习惯,如果求职者深入了解了应聘企业的性质与职位要求,在简历的表述上就会有所侧重,着重表述应聘企业所需要的。
  一般说来,招聘主管关注求职者的两方面:一是过去的工作职责;二是在过去岗位上所取得的业绩。如果求职者对自己的工作职责、工作业绩都表述不清,或者表述得没有条理,招聘主管就会认为他缺乏必要的职业化训练,职业化意识不够。
  比如,营销人最骄傲的莫过于攻城拔寨的战绩,这些战绩以量化的数字来展现是最有说服力的。喜欢用表格、数字来表述的,这种营销人做事一般有条理,具有结构化思维的习惯,具有较强的目标导向与结果导向意识。反过来,如果招聘主管看到的简历里只有工作过程的描述,而无数字化的结果呈现,那么他就会认为这份简历的价值不大。
  再如,如果企业要招聘中高级营销人才,招聘主管会看重求职者谋划布局、带领并培养团队施行公司战略规划的能力,如果求职者简历中只描述如何评估与选择经销商,如何策划执行某项促销活动等,显然简历主人的职业经历是低于企业要求的。
  
  看求职者的职业生涯轨迹
  人生的过去是未来的证明,从求职者的职业生涯轨迹分析其可能拥有的能力或存在的缺陷,是非常有意义的。
  如果招聘主管从简历上看到求职者所处行业前后没有连贯性,或者工作领域没有连贯性,个人又无明确的求职目标,通常来说,他会认为这是求职者缺乏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随波逐流胸无大志的表现。对自己的职业生涯都缺少认真思考的求职者,招聘主管又怎会青眼有加?
  招聘主管知道,在简历中不写曾做的具体职位或语焉不详者,多半是在企业职位层级中处于比较低的位置,那么如果是招聘销售管理职位时,这样的简历就不是他需要的。
  有的求职者会在简历中列出好几个意向职位,如果这几个意向职位没有关联性,既有销售区域经理,又有行政人事、媒体公关等,招聘主管往往就会放弃这样的简历。因为,这样的求职者对自己的职业规划相当模糊,倘若是刚出校门的学生,勉强尚可不必计较;如果是工作了三年以上,对自己的认识和定位还如此迷糊,显然是不适合企业的。
  
  对意向简历着重关注,标注重点,以备面试
  即使一份简历初步过关,可以通知求职者面试了,但简历的筛选、甄别工作并没有止步于此。
  在安排这些求职者面试之前,招聘主管还会重新仔细研读每份意向简历,加以评估,做出相应标记,对每位面试者除了准备常规性问题,还要针对简历准备一些针对性问题,这是面试的必要准备。
  招聘主管有这样的经验:虽然大多数求职者在写简历时是诚实的,但隐瞒不利信息、夸大业绩、居功诿过却是人的本性,尤其是营销人的简历,由于营销工作的性质,可能简历中存在大量的“包装”性质,甚至虚拟编造工作经历。因此,招聘主管对简历中感兴趣的地方,或者有疑问的地方,一定会加以标注,以便在面试时详细询问求职者。
  比如,简历中显示,求职者的工作业绩优秀,近年来职位也在级级攀升,却突然去职,那么招聘主管就会对去职原因刨根问底。在某些关键之处,招聘主管有时甚至需要求职者提供相应的证据。
  招聘主管会注意的细节还有很多,比如,他会仔细查看求职者接受教育和工作的时间,注意其中的排列次序,一个工作结束到另一个工作开始中间是否有空白时间段?对这段空白时间求职者是否有合理解释?工作时间与受教育时间是否有重叠之处?等等。招聘主管会根据这些简历中发现的蛛丝马迹,准备相应的问题询问求职者。
  对求职者来说,简历是必须通过的第一关,而招聘主管就是这道关口的守门人。了解了招聘主管是如何筛选简历的,就能把自己最适合目标岗位的素质和能力,以最适合的方式展示给招聘主管,从而成功地朝你的目标迈进一步。■
  
  了解你所应聘的行业、企业和职位,把你最适合的资质和能力,以最适合的方式展示给招聘主管。
其他文献
谁也没有想到,她,一个娇小玲珑、天生丽质的姑娘,面对歹徒冷森森的刀锋,竟会有这样一番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  然而这毕竟是事实。现在她就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昏迷不醒。当歹徒撬开钱柜,即将抢走数额惊人的现金时,她毫不犹豫地冲了上去。她被砍了数刀,血肉模糊;但她死死拖住歹徒,直至周围的人们从睡梦中惊醒过来……  “英雄!的确是英雄!”人们异口同声地这样称道她。  现在英雄经过抢救,已经脱离了危险,即将苏
古玩收藏界历来是个曲里拐弯的幽暗之地,不少高人相貌平常,衣冠不整,却是鉴定高手,一件珍玩置于五米开外,他就真伪立判。而不少人牛皮逼烘烘,口若悬河,但一件东西让他看,多半走眼。  我曾有一位忘年交,年过九十,在古玩行滚了一生,最后总结出八个字:识宝、爱宝、藏宝、献宝。献宝,即把宝物献给国家博物馆,这是一位古玩收藏家的最高境界。识宝,他是我的引路人;献宝,他更是我的导航人,使我在四十年来的古玩文物鉴赏
摘要 本文从认知的角度分析和梳理关于文化的定义,探讨其在语言中的表现特征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实例总结了跨文化翻译的三种基本方法。  关键词:文化转向 英汉翻译 认知 异化 归化  中图分类号:I046 文献标识码:A    1990年,苏珊·巴斯内特和安德烈·勒菲弗尔在他们合编的《翻译、历史与文化》一书中,第一次正式提出了翻译研究中的“文化转向”问题,把人们对翻译的研究从过去的“语言”层次提升到了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