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丙环唑EC防治小麦纹枯病效果研究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d12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试验结果表明,25%丙环唑EC对小麦纹枯病具用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小麦生长安全,用药量达525ml/hm2以上时,最终病指防效可达81%以上,与进口药剂25%敌力脱EC在同等剂量下防效相当。在大面积推广应用时,建议25%丙环唑EC用药量为525~600ml/hm2,在小麦纹枯病发病初期,选择上午有露水时施药,重病田块第1次施药后10d左右再施药1次。
其他文献
对华山地区1544~1989年共446年的5~6月降雨量代用资料树木年轮非线性系统时间序列进行了动力系统特征的分析.结果表明,代用资料树轮时间序列是非线性系统的混沌时间序列,混沌吸
采用常规细菌分离纯化方法,从造纸厂排污口底泥中采样,富集培养后分离得到5株有絮凝活性的细菌,其中菌株E1的絮凝除浊性能较强、稳定性最好.对E1絮凝活性的进一步研究表明,该
采用土壤张力计和土壤吸力平板仪测定了黄绵土、黑垆土、黄墡土和(?)土4种土壤的原状土样和 扰动土样的水分特征曲线,并研究了4种土壤水分能量状况。结果表明,在20℃条件下,4种土壤的水分特征曲线 皆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当土壤含水量在170-280 g/kg时,土壤水势大小顺序为黄绵土>黑垆土>黄墡土>(?)土。 田间原状土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与扰动土有较大差异,当土壤含水量在170-280 g/kg时,
应用RT-PCR法,对分离于当地典型发病乌鸡群的IBDV(WJ株)进行了VP2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并和相关毒株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WJ株与标准血清Ⅰ型STC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
分析了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并提出了预防和治疗措施,供养殖户参考。
通过对南酸枣新造林幼树设置实施抹芽处理和不抹芽对照处理进行试验,研究其树高、胸径、侧枝数量等生长指标,分析实施抹芽技术对干形的影响,为培育新造林南酸枣优质圆满干形,
以Dempster-Shafer证据理论为基础,提出了一种神经网络局部初步诊断与证据理论融合决策诊断相结合的水电机组振动故障诊断方法,通过故障征兆信息的有效组合,从不同侧面对水电
为丰富惠安县沿海沙地木麻黄造林品种,在前沿地段木麻黄老林带采伐迹地上进行了惠28#、惠65#、惠12#、惠45#、惠95#、惠88#、惠19#、惠76#8个木麻黄无性系造林筛选试验,结果表
经95%乙醇提取,利用柱层析技术,从羊角天麻Dobinea delavayi中分离并鉴定出6个脂肪族化合物,分别为正二十六烷酸(1),硬脂酸(2),正三十四烷醇(3),正二十八烷醇(4),正二十五烷醇(5),正二
介绍了了高杆红叶石楠的培育技术,主要包括:苗圃地选择、整地施肥、移植苗木选择、科学移植以及移植后管理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