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吐温《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写作分析

来源 :城市地理·论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tinl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欧美文学作品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佳作。这些作品所塑造的极具个性的人物形象以及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那独特的创作魅力。本文以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为例,赏析作者的写作特色。
  关键词:马克·吐温;《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写作分析
  引言
  一部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中堪称经典的作品,一定是作者在其创作的某个方面树立了典范与标杆。在两个世纪以前,美国诞生了一位具有非凡创造性才能的作家。他的语言诙谐与犀利并存,他的作品浪漫与现实并举。可以说,在欧美文学史长达百年的岁月里,没有一个作家能像他一样在全世界拥有如此多的读者。在他的经典作品里,以儿童的视角去审视当时社会的“反常”,用儿童的勇气来打破时代所强加的桎梏,为我们今天的现实主义文学创作,提供了巨量的参考与借鉴价值。这位作家就是在欧美乃至整个世界文坛中拥有崇高地位的,美国现实主义作家马克·吐温。本文尝试从他的经典作品之一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入手,领略作者在现实主义文学创作中的非凡技艺。
  一、马克·吐温与《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马克·吐温的成长经历与他笔下塑造的主人公哈克与汤姆都有着很大的相通之处,出生在密西西比河河畔的他,度过了一个快乐的童年,可是由于后来家庭经济形势的恶化以及父亲的去世,马克·吐温开始过早的承受了生活给他的重担。他当过水手,做过报馆的打字员,最后凭着自己的刻苦与勤奋,马克·吐温用自己敏锐的眼光与独特的文学视角去描写他所看到的社会。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也多种多样,有政治题材,也有小说创作,还有很多经典的演讲流传于世,应该说是欧美文学史上一个不可多得的多产作家。他的作品给后来的包括海明威在内的很多作家的文学创作树立的典范。在这其中,《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就是一部颇能代表其风格与创作水平的小说。
  从时间跨度与作品的内容来看,《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可以说是作者另一部伟大作品《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姊妹篇。在这部小说中,作者立足于十九世纪中叶的美国所经历的一次社会的嬗变——农奴制的废除,为创作的时代背景。这是一个主人公关于冒险经历的记忆,更是主人公一次次心灵碰撞与纠结的自我突破与战胜之旅。
  故事的主人公是我们在《汤姆·索亚历险记》曾经认识的哈克。此时的哈克依然是一个年幼的孩子,他被一个寡妇所收养。虽然名义上有了一个似乎“完整”的家,可是在他的心里依然有一种“被控制的束缚,如同一把钳子一样”。就在哈克打算和汤姆一样进行一次不同意义的冒险时,他的生父回到了他的村庄,把他带到了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可是嗜酒如命的父亲再一次丧失了父亲那慈爱的形象,好多次都在酒后殴打哈克,让他交出在和汤姆一起探险时所发现的金币。在这种没有安全感的生活中,哈克决定再一次冒险,准确来说应该是一次逃亡。
  在逃亡的路上,哈克偶然间碰到了吉姆,一个也在逃亡的黑奴。两个同是天涯逃亡的人走到了一起。于是,两个人,一个白人小孩,一个黑人奴隶为了各自的生存在密西西比河上,乘坐一个小小的木筏,展开了漂泊的流浪与冒险生活。在这其中,吉姆因为是奴隶的身份所以好多次差点被人抓去,同样哈克也经历着内心的挣扎与矛盾。因为在一起的艰难时光,让他们的友谊如此紧固,可是当时的法律不允许他包庇一个在逃的奴隶。最后,哈克联合他的童年好友一起拯救重新被蓄奴州的人抓住的吉姆,故事的结局是一个完满的结束。吉姆得知自己的主人早在临死前就已经通过遗嘱的方式给他恢复了自由,哈克与汤姆也开始了下一次的冒险。
  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写作分析
  对于好的文学作品,虽然中西方的文学评论因各自不同的出发点与立场的差异会有一些不同的评判标准,但是一些构成好的文学作品的“元素”还是会有很多“英雄所见略同”的一致性的。例如,对文学语言的要求,对故事情节的设计,对作品主题的选择等等。本文从上述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下,《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创作手法与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首先,《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题材选择符合了时代的主题背景。在《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创作过程中,美国正在经历第二次社会大变革。由于奴隶制度的存在已经严重地限制了美国自由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因此,当时的美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解放黑人奴隶的政策。可是由于观念的差异和历史遗留问题等因素,在很多人的心里,依然还有很多抵触与质疑。因此,这一政策的推行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效果。成长于社会最下层的马克·吐温,对于黑奴制的废除表现了极大的支持与拥护,基于这种人道思想的激励下,他从自己的成长经历出发,创作了这部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小说。作者从故事的主人公哈克的心路历程入手,从起初对黑奴吉姆的敌意与排斥,到后期的同情,再到最后全力支持他重获自由,这么一个看似简单的过程,帮助了很多美国大众了解了黑奴制度的残酷与落后,尤其是很多对于蓄奴制依然存有幻想的南方种植园主以致命的打击。因为,当自由的观念如春风一样,吹到南方的各个角落的时候,旧有的腐朽的奴隶制度的废除是时代的必然趋势。因此,马克·吐温的这部作品,之所以会在美国乃至整个世界拥有如此高的知名度,与作品时代主题的切入是分不开的。所以,一个好的文学作品,必须能够反映时代的主旋律与最强音。只有做一个历史发展的见证者,才会在历史的发展中留下自己不可磨灭的印记。
  其次,《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主要人物的个性化语言,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语言驾驭水平。在这部作品中,如果从主人公的年龄来看,这应该归为一种儿童小说的题材。难能可贵的是,作者一方面用具有儿童特色的语言,彰显了主人公的身份与个性。另一方面,通过美妙的语言对环境的描写,来推进故事情节的继续往前推进,让我们宛若置于一个真实的儿童世界。里面的主人公好像就在我们的身边跳跃,黑奴吉姆的命运与挣扎时刻的牵挂着我们的心。这种具有立体画面感的语言描述,为我们的现实主义文学语言的使用提供了一个活标本。也就是说,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之所以会深入人心,打动每一个阅读它的人,其关键的一个要素是个性化语言的驾驭与使用。当然这种高超的语言驾驭功底与作者马克· 吐温的深刻的人生经历和他对大众生活的敏锐观察是分不开的。因此,艺术文学创作来源于现实,真感情才是真正的好文章。
  最后,《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情节的设计。由于这篇小说的主题是哈克的历险。因此,在故事的情节设计上作者也是煞费苦心。如何让历险的经历,更加地打动人心,如何在历险的过程中表达作者的主题,这些都是作者在这部小说的创作过程中的神来之笔。从起初哈克的出逃,我们读者的心便和他的小木筏一起,划入了密西西比河。当骗子“公爵”与“国王”控制着木筏,到处骗人时,我们对于主人公哈克的命运又捏了一把汗。最后当哈克与汤姆对吉姆的生死大营救时,我们的紧张到达了极点。这种紧张的情节设计牢牢地把握住了读者的心弦,在引人入胜的情节中,我们感同身受,收获着同样的精神喜悦。
  结语
  马克·吐温作为欧美文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式的作家,他的作品就好像一部美国历史的纪录片,更应该说是一部励志片。无论是汤姆还是哈克都来自社会的最底层,可是他们同样作为美国社会的一员,拥有着自己至高无上的权利,那就是:自由与尊严。所以,当自己的自由与尊严受到生活与环境的逼迫的时候,他们不是像其他人一样选择退缩,而是用自己儿童般的智慧去挑战权威,去质疑规则,去捍卫自己的权利。这种对自由与尊重的呼唤,也是马克·吐温作品中的灵魂。哪里有不公平,哪里有压迫与反抗,文学就应该像一个旗手一样走在时代的最前方,去唤醒沉睡的良知,去温暖孤独的灵魂,去解放渴望爱与自由的人们,这也是作者马克·吐温通过《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所传递给我们的心声,这应该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 周盛,向文进. 解读《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中的语言特色[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01)
  [2] 覃承华.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马克·吐温种族观的一面镜子[J].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0(02)
  [3] 钟峻,许之所. 方言在文学作品中的主要功用——以汉英文学作品为例[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
  [4] 朱娥. 浅谈《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区域色彩(英文)[J].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04)
其他文献
2015年中国个协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全国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紧
1997年10月的一天,我和姐姐风尘仆仆地从广州来到张家界的武陵源.到这里的两天后,父母卖了老家山头的树、栏里的猪,凑了6000多块钱,挑着蛇皮袋,挤着绿皮火车,也来到这个地方.
伴随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水平也越来越高.建筑事业发展迅猛,同时带动了施工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和完善.在房屋建筑众多组成部分中,房屋给排水设施,将会对房屋的使
期刊
期刊
“任务型团队合作”教学法(task-based team work)的理念原则是learning by doing.它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感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促进
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将会决定整个企业的经济命运,现如今,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企业对于会计核算的要求越来越高,即要求会计在实际的核算过
新时期背景下,我国企业生产与经营模式不断发生改变,以此适应时代的发展.基层企业在此种发展背景下对工会工作提出更高要求,要求基层工会工作创新工作模式,发挥出基层工会应
期刊
摘 要: 自加入WTO以来,中国对外贸易迅猛发展,进出口及出口总额居世界之首。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型贸易方式异军突起,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蓝海市场。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市场对高素质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大幅上升,具备良好的英语应用能力是外贸技能型人才的必要条件。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国贸专业英语课程体系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基于外贸工作过程对岗位英语能力要求进行了分析,从而提出了整合和改革英语课程体系的相关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