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面从严治党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事关党的生死存亡和事业兴衰成败。党建工作责任制,是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具体体现,是确保党建工作常抓不懈、取得实效的有力保证。抓好党建工作,各级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只有履行好“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才能深入推进党建工作和其他各项工作,切实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保障。
强化责任抓党建。不明确责任,不落实责任,不追究责任,从严治党是做不到的。党的群众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我们从严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形成了党委抓、书记抓、部门抓、乡镇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格局。但是,对照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发出的“治党三问”,还存在责任落实不够到位、追责问责不力等问题,必须进一步强化抓党建工作的责任担当意识,时刻牢记自己肩上的责任和重担,不折不扣落实到行动上。一要主动领责。建立“党建责任清单”制度,进一步量化细化各级党组织书记管党治党责任,用责任制传导抓主业、扛主责的压力,引导基层党组织书记真正树立“抓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的理念,找准位置,领回责任,发挥作用,管好基层党建“责任田”,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二要敢于担责。坚持以上率下,做到重大任务亲自部署,重要问题亲自过问,重点工作亲自督办。带头落实基层党建联系点制度,多到农村、社区、企业,多到矛盾多、情况复杂的地方调研,了解掌握第一手资料,切实把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进一步落实好“一岗双职”,推动形成齐心协力抓党建的良好氛围。三要强化问责。健全党建工作述职考评和问责机制,改进完善基层党建考评办法,把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对思想不重视、抓基层党建工作不力、达不到目标要求的,予以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对整改落实不到位,造成不良影响和严重后果的,要严肃追究相关责任。
突出重点抓党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最突出的矛盾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紧紧围绕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作用发挥,全面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一要抓强基层组织建设。统筹抓好农村、社区、非公企业等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推动基层党组织将工作重心转到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上来,使服务成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鲜明主题。建立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常态化机制,继续按照不低于10%的比例确定集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重点解决基层党建工作突出问题。不断创新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载体,加强党建工作指导员队伍建设,推动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取得新成效。大力推行部门包村、村居共建,切实保障基层党组织活动经费,建好用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使基层党组织有资源有能力为群众服务。二要抓好党员队伍建设。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重点抓好农村、社区、非公企业等党组织书记的教育培训、日常管理和能力提升。突出抓好党员法纪教育和党规党纪教育,引导党员干部遵规守矩、依法办事,打造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党员干部队伍。加强党员的日常管理,完善党员监督机制,强化农村党员分类管理和星级党组织评定,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等制度,认真开展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对信仰迷失、参与宗教活动的党员,严肃教育、限期整改、依规处置,保持党员队伍纯洁性。三要抓实服务能力建设。立足实际、注重创新,打造一批贴民心、接地气、重实效的服务载体,着力拓展“两个中心”服务功能,抓好“下基层送政策”“访贫思廉”等主题实践活动,落实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制度,推进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联系村居工作,在服务群众、解决问题中找准基层党建工作的切入点,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更加注重载体的实效性,大力提倡和推广顺应群众意愿、务实管用的活动,以载体活动的创新带动基层党建工作的发展,打造具有平罗特色的党建品牌。
从严管理抓党建。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核心就是要从严治吏、从严管理干部。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精准发力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水平。一要从严管理干部。各级党组织书记要承担起管理干部的主要职责,认真落实从严管理干部规定,加强对领导干部苗头性问题的预警告诫,重视“干事档案”结果运用,强化干部日常监督管理,切实解决好干部管理失之于软、失之于宽的问题。认真落实好干部标准和“三严三实”要求,注重在实践中培养、锻炼、选拔干部,统筹用好各年龄段干部,做好优秀民族干部、党外干部、女干部的培养选拔,着力解决好干部结构不优、能力不足的问题。继续抓好整改消化超职数配备干部问题。二要持续改进作风。当前,作风建设的一些深层次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已经解决的问题如果放松也可能反弹回潮。深入聚焦“四风”、着力整治顽疾,抓好抓实整改落实“回头看”工作,切实巩固和拓展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坚决打好作风建设攻坚战、持久战。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健全完善作风建设督查机制,坚持抓常、抓细、抓长,形成作风建设新常态。三要强化监督制约。实践证明,监督缺位和弱化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不正之风的蔓延,从严治党需要强有力的监督。要从严落实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依法依纪查处违规违纪违法行为,以儆效尤,发挥警示震慑作用。紧紧抓住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民主决策、民生问题,抓住群众深恶痛绝的“四风”问题,综合运用“电视问政”、明察暗访等形式,开展有效监督,推动党员干部依法用权、廉洁从政、干净干事。
强化制度抓党建。从严治党靠教育,更要靠制度。坚持把制度治党贯穿于从严治党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制度管根本、管全局、管长远的重要作用,推动党的建设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一要健全完善制度。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快建立权力清单制度,重点抓好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严格落实一把手“五不直接分管”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公共资源交易、政府投资项目和专项资金监管、组织人事、权力运行监督制约等制度,织密“铁笼子”,不留“暗门”、不开“天窗”,形成既简便易行又务实管用的完备制度体系,做到有章可循。二要强化纪律规矩意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增强党员干部的法治观念、依法办事能力。结合正在开展的“守纪律、讲规矩”主题教育活动,坚持严明纪律与执纪问责并举,使规矩立起来、纪律严起来,让党员干部清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自觉做到顾大局、守纪律、讲规矩,有令必行、有禁必止。三要提升制度执行力。以法治精神执行党的各项制度,严格按制度办事,消除权高于法、情大于法的特权思想,增强制度意识和规则意识,养成自觉执行制度的习惯,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使法治成为“高压线”,制度成为“硬约束”。
强化责任抓党建。不明确责任,不落实责任,不追究责任,从严治党是做不到的。党的群众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我们从严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形成了党委抓、书记抓、部门抓、乡镇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格局。但是,对照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发出的“治党三问”,还存在责任落实不够到位、追责问责不力等问题,必须进一步强化抓党建工作的责任担当意识,时刻牢记自己肩上的责任和重担,不折不扣落实到行动上。一要主动领责。建立“党建责任清单”制度,进一步量化细化各级党组织书记管党治党责任,用责任制传导抓主业、扛主责的压力,引导基层党组织书记真正树立“抓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的理念,找准位置,领回责任,发挥作用,管好基层党建“责任田”,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二要敢于担责。坚持以上率下,做到重大任务亲自部署,重要问题亲自过问,重点工作亲自督办。带头落实基层党建联系点制度,多到农村、社区、企业,多到矛盾多、情况复杂的地方调研,了解掌握第一手资料,切实把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进一步落实好“一岗双职”,推动形成齐心协力抓党建的良好氛围。三要强化问责。健全党建工作述职考评和问责机制,改进完善基层党建考评办法,把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对思想不重视、抓基层党建工作不力、达不到目标要求的,予以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对整改落实不到位,造成不良影响和严重后果的,要严肃追究相关责任。
突出重点抓党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最突出的矛盾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紧紧围绕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作用发挥,全面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一要抓强基层组织建设。统筹抓好农村、社区、非公企业等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推动基层党组织将工作重心转到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上来,使服务成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鲜明主题。建立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常态化机制,继续按照不低于10%的比例确定集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重点解决基层党建工作突出问题。不断创新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载体,加强党建工作指导员队伍建设,推动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取得新成效。大力推行部门包村、村居共建,切实保障基层党组织活动经费,建好用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使基层党组织有资源有能力为群众服务。二要抓好党员队伍建设。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重点抓好农村、社区、非公企业等党组织书记的教育培训、日常管理和能力提升。突出抓好党员法纪教育和党规党纪教育,引导党员干部遵规守矩、依法办事,打造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党员干部队伍。加强党员的日常管理,完善党员监督机制,强化农村党员分类管理和星级党组织评定,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等制度,认真开展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对信仰迷失、参与宗教活动的党员,严肃教育、限期整改、依规处置,保持党员队伍纯洁性。三要抓实服务能力建设。立足实际、注重创新,打造一批贴民心、接地气、重实效的服务载体,着力拓展“两个中心”服务功能,抓好“下基层送政策”“访贫思廉”等主题实践活动,落实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制度,推进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联系村居工作,在服务群众、解决问题中找准基层党建工作的切入点,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更加注重载体的实效性,大力提倡和推广顺应群众意愿、务实管用的活动,以载体活动的创新带动基层党建工作的发展,打造具有平罗特色的党建品牌。
从严管理抓党建。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核心就是要从严治吏、从严管理干部。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精准发力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水平。一要从严管理干部。各级党组织书记要承担起管理干部的主要职责,认真落实从严管理干部规定,加强对领导干部苗头性问题的预警告诫,重视“干事档案”结果运用,强化干部日常监督管理,切实解决好干部管理失之于软、失之于宽的问题。认真落实好干部标准和“三严三实”要求,注重在实践中培养、锻炼、选拔干部,统筹用好各年龄段干部,做好优秀民族干部、党外干部、女干部的培养选拔,着力解决好干部结构不优、能力不足的问题。继续抓好整改消化超职数配备干部问题。二要持续改进作风。当前,作风建设的一些深层次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已经解决的问题如果放松也可能反弹回潮。深入聚焦“四风”、着力整治顽疾,抓好抓实整改落实“回头看”工作,切实巩固和拓展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坚决打好作风建设攻坚战、持久战。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健全完善作风建设督查机制,坚持抓常、抓细、抓长,形成作风建设新常态。三要强化监督制约。实践证明,监督缺位和弱化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不正之风的蔓延,从严治党需要强有力的监督。要从严落实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依法依纪查处违规违纪违法行为,以儆效尤,发挥警示震慑作用。紧紧抓住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民主决策、民生问题,抓住群众深恶痛绝的“四风”问题,综合运用“电视问政”、明察暗访等形式,开展有效监督,推动党员干部依法用权、廉洁从政、干净干事。
强化制度抓党建。从严治党靠教育,更要靠制度。坚持把制度治党贯穿于从严治党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制度管根本、管全局、管长远的重要作用,推动党的建设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一要健全完善制度。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快建立权力清单制度,重点抓好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严格落实一把手“五不直接分管”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公共资源交易、政府投资项目和专项资金监管、组织人事、权力运行监督制约等制度,织密“铁笼子”,不留“暗门”、不开“天窗”,形成既简便易行又务实管用的完备制度体系,做到有章可循。二要强化纪律规矩意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增强党员干部的法治观念、依法办事能力。结合正在开展的“守纪律、讲规矩”主题教育活动,坚持严明纪律与执纪问责并举,使规矩立起来、纪律严起来,让党员干部清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自觉做到顾大局、守纪律、讲规矩,有令必行、有禁必止。三要提升制度执行力。以法治精神执行党的各项制度,严格按制度办事,消除权高于法、情大于法的特权思想,增强制度意识和规则意识,养成自觉执行制度的习惯,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使法治成为“高压线”,制度成为“硬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