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博士在去留中徘徊

来源 :新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_ywt_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12月2日,新疆首届博士生论坛在克拉玛依召开,来自全疆各地的120名博士生参加了此次论坛,新疆的博士引进现状是什么呢?
  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张小雷为乌市第70中学学生们作《青(少)年的责任与未来》专题讲座
  
  这次博士生论坛是新疆历史上首次博士生大集合的一次盛会,参会的除了在读的博士生,绝大多数都是全疆各大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研技术骨干、所在学科的学术带头人。
   虽然只是一个新疆年轻科技人才的交流会,没有形成纲领性文件,但自治区科协匠心独运的操作还是传递出了一个明确的信息,新疆对人才的重视已经从“纸”上跃到了实际操作的层面上。那么,新疆目前的博士人才队伍的状态如何?自治区引进外来博士的努力和效果如何?引进博士的前景又将会是怎样的呢?
  
  引进博士迫在眉睫
  
   柴军教授是新疆本土的博士,他目前是新疆农业大学干旱区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他分析了新疆迫切引进人才的意义:“新疆的人才储备严重不足直接影响到了自治区经济发展的步伐,仅以大专院校为例,在2000年之前,疆内高校博士数量非常少,当时制约矛盾还不明显,那时国家还没有实施高校的扩招政策,像农大,学生数量在2000—3000之间,学校的师资力量能够保证高水平的教学任务。”
   1999年国家开始实施高校扩招政策,师资力量的天平发生了严重倾斜,矛盾开始凸现。2000年,新疆农业大学的学生数量骤然高升到1.5万人,是原来的6—7倍。“问题接踵而来,谁来给学生教学?我们没有这么多老师呀!在引进人才的同时,学校开始自我输血,就是从学校的优秀学生中选择出类拔萃的留校任教,以此来解决师资力量严重不均衡现状。”
   柴军教授笑着说:“尽管学校选择的学生都是优秀的,但他们的成长也是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在积累阶段没有完成时,本科生教本科生这是多么尴尬和无奈的事情。”
   目前新疆究竟有多少博士尚无一个准确的统计数据,但据自治区科协秘书长谢国政介绍:“目前新疆的博士生队伍除去‘国家队’(指中科院、中石油等国家级单位),所有的博士生加起来还不及内地一所大学的博士生多。”
   一些数据可以说明目前状况,仅以乌鲁木齐为例,乌市人才流失现象比较严重,据不完全统计自1995年以来,仅从乌市人事部门办理调配手续到内地的中高级人才就有2350余人,还不包括不要档案、工资、行政关系者,其中以学术带头人,技术创新骨干高职教师、医生、工程师居多,每年乌市向区内外高校输送几千名大学生但毕业后返回乌市的甚少。
   这个时候人们对于新疆本土人才的大量流失用了一句形象的比喻:“孔雀东南飞。”
  究竟有多少本土的博士、博士生和硕士流失了,目前没有一个相对完整准确的数据,但人才流失这种现象却是各方公认的。
   而新疆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一些行业如石油、特色农业等发展迅速,但产学研的结合是需要大量的复合型人才做支撑的,引进博士成了刻不容缓的大事情。
  
  引进博士存在的问题
  
   事物就像硬币,总有正反面,引进博士是好事,但与此同时却又不可避免的带来了问题。
   新疆农业大学的博士生胡晓霞认为:“目前的引进外来博士的政策使本地博士与外来博士的待遇产生了极大的落差,出现了不平等现象,无形中伤害了本地博士的积极性,变成了‘招来了女婿气走了儿子’,对外来博士的热捧会使本地博士留疆的热情受挫和动摇。从我所接触的实例看,有些外来的博士来疆后实际上在拿上职称和职位后依然是‘孔雀东南飞’,继续去内地寻求发展的机会了。而真正埋头苦干的本地博士与引进的博士在待遇上不在一个平台,极大的挫伤了本地博士的留疆热情。”
   她的发言有不少支持者,一位财经学院的博士生就表示自己现在还在观望政策的动态,不排除自己也“孔雀东南飞”。
   乌鲁木齐市2000年曾经制定过一个对引进人才的优惠政策,先后推出了《引进优秀人才办法》和《稳定人才办法》,其中对于引进的博士有明确的规定,有工资待遇的优待以及享受补贴,另外还有探亲假、安家费、住房、落户、子女就学等内容的优厚待遇。最近将两个办法做了改进,制定了《引进并稳定优秀人才办法》,其中对于引进的外来人才有一次性给予2万元的安家费,对外来博士给予8万元的住房补贴;对引进的外来博士每月工资补贴400元,硕士补贴200元等内容。
   本土博士也有优厚待遇,但相比引进博士,差距明显。自治区级单位尽管没有一个和乌鲁木齐的《引进优秀人才办法》和《稳定人才办法》相一致的优惠政策,但各单位所自行制定的标准同样有差别。新疆大学应用化学研究所副教授、博士生刘浪介绍:“我们学校对本土博士的安家费和住房补贴标准是3万元,而引进博士的标准是5万元。”
   由于本地人才和引进人才在待遇上有差距,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本地人才队伍的稳定。
  
  引进博士的现状
  
   35岁的张声涛,安徽省安庆市人。他现在的身份是吐鲁番地区托克逊县的副县长,主管该县的科技工作。他是新疆引进的外来博士之一,目前已在新疆落户定居了。尽管身为副县长的引进博士张声涛的月薪只有1100元,他开玩笑:“这点钱养活老婆孩子都难,待遇并不高呀!”,但他仍然对自己当初选择到新疆不后悔,坚持认为自己的选择正确:“我到吐鲁番后,吐鲁番地委、行署领导在工作和生活上给予了很大的关心。吐鲁番地区各级领导尊重知识、重视人才的举措,也深深地打动了我!”
  2004年来到吐鲁番后,张声涛做的第一份工作是参与政研室关于发展新型工业化和非公有制经济的一系列文件的起草工作。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张声涛起早贪黑地工作着。张声涛的工作并不轻松,但他感到很值得。同时,他还多次到农村中小学校开展调研,掌握吐鲁番地区教育现状。此外,张声涛还利用对信息技术比较熟悉的优势,开展了信息化调查,提出加强吐鲁番地区信息化建设的建议。很快,张声涛又到了新的工作岗位——地区科技局,在新岗位上他的工作得到了吐鲁番地区领导的肯定,2006年被委任为托克逊县副县长。
   吐鲁番地区总共引进了两名博士,除了张声涛,另一名外来博士李霄目前被委任为吐鲁番地区文物局长。
   张声涛说:“我们都得到了重视!”
   值得提到的是,尽管本土博士认为自己需要和引进博士的待遇最好得到平等对待,但他们同样认为作为人才,自治区对本土博士依然重视,许多本土博士在各自单位都被委以重任就是例证。
  
  引进博士的前景
  
   自治区人事厅政策法规处处长韩成说:“自治区人事厅还没有制定专门的人才优惠待遇政策,但是,我们对于基层单位引进人才从用人机制上给予了最大支持,保证了基层单位用人自主权的发挥,这是最大的优惠政策。对于人才的吸纳,各个单位自身的条件不一,不适合搞一刀切的标准。人才能否发挥作用的关键是环境,我们现在是要给用人单位创造最好的宽松政策,也就是在给人才的留置创造好环境。”
   自治区科协秘书长谢国政说:“我认为我们今后引进博士的前景是乐观的,目前新疆正处于经济大发展时期,需要大量的复合型人才,现阶段也是人才的积蓄期,但新疆对于吸纳外来人才有着两个得天独厚的条件,一是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有利于人才的发挥。另外,为人才提供的平台巨大。我们以事业留人,以感情留人已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孔雀东南飞’状况得到了缓解,在未来几年,相信我区会有人才井喷现象。”
   谢国政说:“在引进人才战略上,自治区领导和各相关部门领导有一个更科学的认识,以前我们的习惯思维是引进人才就是要把博士引来,让他们在新疆安家落户。实际上,借脑引智可以是多样的,我们可以不求我有,但求我用,除了引进博士安家落户以外,像请博士来做短期考察、研究、学术交流的方式,同样能起到引进人才的目的。”
   另据谢国政秘书长透露,在自治区领导的支持下,自治区科协2007年将在全疆范围对新疆现有的博士、硕士做一个全面的普查,然后建立档案,而博士生论坛也将与青年科学年会一起,每两年同时举行。
其他文献
新疆的汽车消费已经从过去的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2003年乌鲁木齐的4s店只有几家,现在已经发展到三四十家,老百姓购买汽车的门槛越来越低。   新疆汽车时代真的来临了吗?    2006年,新疆汽车消费走出近两年来的低迷状态。受关税下调和消费税新政的影响,加之新品牌汽车的推陈出新拉动了乌鲁木齐市汽车消费迅猛增长。  来自乌鲁木齐贸易发展局市场运行处的统计数字,2006年乌鲁木齐汽车消费创
期刊
被称后80后一代的年轻人,有频繁跳槽的,有高不成低不就的,同样也有新时期“上山下乡”的青年学子。   在1980年到1989年之间出生的人约为2.04亿,就意味着我国约有2亿人口已经涌入或者正在涌入社会,成为新一轮的职场生力军,这支浩荡大军被统称为80后。    “这些孩子好逸恶劳、自我主义、缺少社会责任感。”似乎这些负面的东西都能和80后一代联系在了一起。   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记者调查走访
期刊
80后教育是个难题,不是难在独生子女,而是教育观的盲目滞后。  于秀华(新疆青年杂志社副总编):80后子女的教育问题要从80后的父母谈起。80后孩子的父母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着特殊的社会大环境:经济落后,文革动乱和自然灾害,在长身体的年龄遇到自然灾害,上学年龄遭遇文革,应当接受高等教育了他们在上山下乡,改革开放后,在市场经济浪潮冲击下,他们却因没有文凭而被社会边缘化,没有能力应对社会转型期的巨大变化。
期刊
有车的日子风驰电掣,有车的生活异彩纷呈。车给有车族究竟带来了什么?今天我们聚焦乌鲁木齐几位私家车车主,看看他们对车有什么样的感悟。    精彩生活从车开始    如果用香车美女来形容眼前的库丽娅一点也不过分,1997年从伊犁来到乌鲁木齐,今天她是乌鲁木齐市电视台的新闻节目女主播。  车对于库丽娅来说是一刻也离不开的伴侣,她说自己对车有一种特殊的悟性。在伊犁时她曾学过一天车就会开了,到乌鲁木齐以后只
期刊
2006年11月28日,岳普湖县迎来了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雪花被阵阵寒风吹得漫天飞舞,骤然下降的气温为边疆大地披上了一层浓浓的寒装,给边疆小城带来了阵阵寒意。色也克乡党委委员、副乡长姜英同志在带领乡干部、农民群众在色也克木乡4村温室大棚劳动过程中,因疲劳过度导致心脏病突发,抢救无效,不幸殉职,年仅28岁。     她用敬业书写别样的青春     姜英同志1998年7月从喀什农校园艺班毕业后,放弃了
期刊
讲述人:陈金桥,入选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新疆师范大学大四学生,正在苏宁电器实习。    第一张大单    一天一位顾客来到我所在的飞利浦电器专柜前咨询,我给他介绍完产品后,他似乎没有动心,没有问产品,却问我的个人情况,当他知道我是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时,他说,你四年大学后站在这个柜台上,你的父母不心疼吗?  他问我:你今天开张了吗?我说:还没有。  他说:这样,我今天本来不打算买,看你这孩子不错,我就
期刊
是公众太挑剔还是80后不争气,一些关于80后的报道文字浮出水面,一场关于80后的讨论走进了我们的视野。    这是一个充满着诱惑与挑战的年代,知识经济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普及,让大家接触信息有了更多的途径,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新鲜事物层出不穷,面对新鲜事物,年轻的80后一代,成了这些新鲜事物的追捧者,他们在追逐这些新鲜事物的同时,招来了上一代对他们的不满和埋怨,一个关于80后一代是不是“垮掉的一代
期刊
在“七城市经济圈”、“乌昌一体化”的区域经济背景下,乌鲁木齐周边卫星城市为发展各自经济而争做“乌鲁木齐后花园”的地域经济战在烽烟四起……   一位是五家渠市的干部,一位是吉木萨尔县的干部,两人共宿一室,参加党校的学习,闲聊中,五家渠市的干部谈到五家渠市要全力打造“乌鲁木齐的后花园”,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一直也有意要将吉木萨尔县打造成“乌鲁木齐后花园”的吉木萨尔县干部在第二天的一早,就连续脱逃课程两
期刊
今年1月6日,宝钢与八钢在乌鲁木齐签约,正式向八钢注资30亿元,这预示着什么?  今年1月6日,宝钢与八钢在乌鲁木齐签约,正式向八钢注资30亿元,这预示着宝钢这只中国钢铁行业的龙头大手不仅现在可以舞动中国钢铁的东、西部市场,同时还可以舞动中国西部与中亚、东欧紧连的世界钢铁市场。    签约仪式连动各方    1月15日,当记者走到八钢集团公司大楼前时,一幅醒目的红色横幅悬挂在办公楼中间,上面写着“
期刊
以乌鲁木齐房屋价格为例进行计算,一套建筑面积为90平方米的房屋价格是(不包括契税等费用),商品房为25.4万元、经济适用房为14万元,按照2005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计算,居民购买商品房或经济适用房分别需要花费一个人31.8年和17.5年的可支配收入。    六年房价上涨七八百元    新疆某网站最新对新疆万余网名的一项调查中显示,有91.1%的人购房用了按揭。这群按揭族中,有31.75%的人月供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