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的现代转生之路:读《儒道智慧与当代社会》

来源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ey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文化对现代人群生存与发展的规整 ,对现代社会结构与走向的昭示 ,无疑正日益成为人们关注和探索的焦点。揭示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敦促传统文化向现代转生 ,既是历史与实践提出的重大文化战略课题 ,也是人类对自身的意志与行为需要进一步自觉的历史呼唤。葛荣晋教授继《中国实学思想史》探讨传统文化向近代转换的桥梁之后 ,在《儒道智慧与当代社会》(中国三峡出版社 )一书中 ,立足现实 ,着眼未来 ,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取其两大支柱的思维精核——儒道智慧为研究标本 ,殚精竭虑对这一战略课题和时代呼唤作出理论与实践、学术与
其他文献
音乐是三度创作的艺术——音乐作品的产生是一度创作;音乐表演(演奏或演唱)是二度创作;音乐欣赏是三度创作。通过这三个环节,使音乐在人们的内心世界里发挥着潜移默化乃至直接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之魂,是历史发展的见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社会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一些依靠口授和
我国剧种十分繁多,有舞剧、歌剧、戏曲、杂技、话剧、影视剧等等。服装是从属于剧种的艺术创作,不能脱离剧种而单独存在,每个剧种都有它自身的特点,如话剧、影视剧它是接近生活的
板胡是我国弓弦乐器中一种常见的乐器。它流行于我国东北、华北和西北各地区。自古以来,板胡在戏曲伴奏中一直处于突出位置。如河北梆子、豫剧、晋剧、秦腔、蒲剧、眉户等都是
南京国民政府对苏政策析论琚贻明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完全背离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并把反共政策延伸到中苏关系上,推行反苏政策,最终导致中苏关系破裂,给日本帝
学术研究确实已经成为我的生存方式、存在状态,物质与精神的生活内涵,以至生命价值与意义之所寄.它不仅成为即时的精神解脱-心灵寄托-文化消解,也是一种思想-精神-心灵的养生
对当事人超越经营范围订立合同的民事效力的认定,在司法解释和相关法律、法规之间是否存在冲突,理论界有不同的认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当事人签订合同是否还应受到经
本文从对蒋光慈、梁实秋两篇批评文本的比较入手,逐次剖析了这两种有一定代表性的批评风格的文本的话语层、主体的人格层、受众的接受意识层,揭示了二、三十年代中国文学批评
康有为是近代中国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伟人之一.他不仅领导并发动了戊戌变法运动,而且在近代思想、文化方面也卓有建树.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他把近代中国维新变法思想推